首页期刊导航|地质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地质学刊
地质学刊

夏鸣

季刊

1674-3636

dizhixuekan@163.com

025-84820975

210018

南京市珠江路700号地质大厦

地质学刊/Journal Journal of Geology
查看更多>>本刊是江苏省优秀期刊、一级期刊、首届江苏期刊方阵入选期刊、江苏省双效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是《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上网期刊,并长期被《中国地质文摘》等收编。本刊贯彻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及科学技术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主要刊登江苏地区地学以及边缘相关学科方面的研究论文和江苏地学界在省外、国外的学术成果。同时也报导省外、国外学者对江苏地矿业的研究成果及新理论、新方法。本刊以全国广大地学及相关学科的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藏南佩枯错地堑西缘岗彭庆断裂带活动特征及工程效应

    李蒙
    115-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岗彭庆断裂带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北侧、佩枯错—措勤裂谷西南侧,是马拉山东侧的控制性活动断裂带.通过区域地质背景分析、航空航天遥感技术、地面调查、物理勘探及槽探等方法,查明了岗彭庆断裂带的准确位置、空间展布特征,以及断裂组合、断裂深部结构等断层要素.结合断裂地貌实地测量及阶地、探槽古地震年代学测试分析,确定了该断裂带晚第四纪以来的活动性强弱、活动周期和活动速率.岗彭庆断裂带中北段表现为3条次级断裂,自西向东分别为F1、F2、F3,其中,F1、F2活动时间较早,为非全新世活动断裂;F3活动时间较晚,为全新世活动断裂.F3断层垂直滑动速率中等,晚更新世垂直滑动速率约为0.28 mm/a,全新世垂直活动速率为0.10~0.60 mm/a,断层活动周期为6 000~8 000 a,最新活动时间约为7 000 a.BP.岗彭庆断裂带具有长期、分段和多期活动的显著特征,断层不同段落的地貌特征、空间展布形态和深部结构均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带来的工程效应存在较大不同.藏南裂谷区该类型活动断裂普遍发育,研究成果可为藏南线性交通工程穿越该类型活动断裂的方案选择、工程设置及结构设计提供重要的基础支撑.

    断层特征断层活动性古地震线性工程岗彭庆断裂带藏南

    广东东源地区青溪复式岩体年代学、地球化学及成因

    叶升明尼玛央金郭永山何翔...
    125-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LA-ICP-MS锆石U-Pb测年、锆石Lu-Hf同位素测试以及岩石主微量元素分析,揭示了广东东源地区青溪复式岩体的两种主要岩性:中细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J1c3ηγ)、粗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K3b1ηγ),其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58.2±1.3)、(112.8±2.9)~(116.1±1.7)Ma,表明青溪复式岩体形成于晚侏罗—早白垩世.该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高硅(SiO2质量分数为74.32%~78.73%)、准铝质—过铝质(A/CNK为0.97~1.08)、高分异(DI 为 92.55~94.78,Zr/Hf 比为 17.9~26.3),且富集 Rb、Th、U、La、Nd、Sm、Lu 和 LREE 等元素,亏损 Ba、Nb、Sr、P和Ti等元素.此外,两期侵入体的Eu值呈明显负异常(δEu分别为0.1、0.1~0.2),Ga/Al比较高(104Ga/Al比分别为2.68~2.79、2.90~3.79),岩体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应属高分异铝质A2型花岗岩.εHf(t)为-8.6~6.9,绝大部分为-6.7-0.3,相应TDMC为0.73~1.76 Ga.综合分析表明,青溪复式岩体形成于燕山晚期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后撤、地壳减薄的伸展构造环境中,在高温热流的作用下,由地幔与古老的下地壳岩石部分熔融混合形成.

    高分异A2型花岗岩同位素年龄地球化学特征青溪复式岩体成因广东东源

    渤海辽西凸起中北段变质岩潜山地层年代学特征和储层发育主控因素

    张莹刘志峰陈少平杨东升...
    140-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辽西凸起中北段发育前寒武纪变质岩潜山地层,精确厘定潜山年代、岩性和储层发育主控因素是潜山精细勘探的必然要求.矿物定量分析和锆石U-Pb定年分析结果表明,辽西凸起中北段前寒武纪变质岩可进一步细分为太古宙变质花岗岩和古元古代变质花岗岩,两者在岩性、矿物组成上存在差异,其中以J25-AS潜山地层为代表的凸起中部以富长石、角闪石的变质花岗岩类为主,形成年代为太古宙2 506~2 529 Ma;以J20-B潜山地层为代表的凸起北部以富石英、黑云母的变质花岗岩类为主,形成年代为古元古代2 477~2 497 Ma.按矿物组成、裂缝发育及溶蚀程度,辽西凸起中北段前寒武纪变质花岗岩储层分为3种类型,分别为以角闪石为主的中等暗色矿物含量-裂缝发育-强溶蚀型、低暗色矿物含量-强裂缝发育-弱溶蚀型、以黑云母为主的高暗色矿物含量-裂缝充填-较弱溶蚀型,前两者有利于形成有效储层.辽西凸起中北段前寒武纪变质岩有效储层的发育程度受控于暗色矿物含量及类型、风化淋滤、构造作用3个关键因素,其中暗色矿物含量及类型是核心主控因素,风化淋滤和构造作用次之.

    前寒武纪潜山地层变质花岗岩年代学储层特征主控因素暗色矿物辽西凸起

    贵州大寨矿区龙潭组镓的富集特征及勘探前景

    伍远学陆玉欢周泽
    149-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贵州盘县大寨地区煤系Ga资源的富集特征,以区内9 口钻孔中采集的219件岩芯样品的测试分析数据为基础,运用地球化学及数理统计方法,对区内各煤层及围岩、顶底板、夹矸中Ga的赋存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大寨矿区Ga主要富集在煤层顶底板、夹矸中的黏土矿物中,赋存状态以无机结合态类质同象替代为主;底板、夹矸中的Ga含量最高,平均含量分别为37.86、36.42 μg/g;顶板中Ga含量次之,平均含量为29.94 μg/g;煤层中的Ga含量最低,平均含量为8.74 μg/g;龙潭组中下部较上部更为富集,顶板Ga含量平均值最大的为17-2号煤层,底板和夹矸Ga含量平均值最大者为24号煤层,均达到工业品位,表明贵州地区龙潭组煤中Ga具有一定的成矿前景.

    煤系资源Ga地球化学勘探前景贵州

    苏皖地区船山组核形石灰岩特征及沉积环境

    宋德朋
    155-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野外剖面调查以及岩石镜下薄片的观察分析,研究了船山组灰岩的各种微相标志,确定了岩石的成因机理和沉积环境.结果显示,苏皖地区船山组岩石的主要类型为核形石灰岩和生物屑灰岩,其次为微晶灰岩;船山组形成时期研究区处于一个水动力较强的浅水环境,沉积了一套以核形石灰岩为特色的碳酸盐岩地层.晚石炭世气候的变异和海平面的下降等因素改变了海水深度、温度、扰动程度等,促进了藻类的生长发育,为核形石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核形石灰岩沉积环境船山组苏皖地区

    前常铁铜矿三维地质建模及应用

    马秋石张波刘宇
    163-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安徽前常铁铜矿正在开展深部基建,亟需摸清深部主矿体的三维空间分布特征、优质资源富集情况以及各地质要素的影响情况.基于Surpac软件对研究区的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建立了前常铁铜矿深部巷道模型、断层模型、含水体模型和主矿体Ⅴ9、Ⅵ1的三维地质模型;使用距离幂次反比法对主矿体资源量进行了重新估算,分析了主矿体在不同中段的资源分布特征;主矿体高品位优质资源在-750 m水平以上较富集,-750 m水平以下品位较低但规模相对较大.从三维可视化角度分析了断层和含水体对采矿的影响,明确了断层和含水体的影响范围和重点防范区域.

    铁铜矿Surpac软件三维地质建模块模型安徽前常

    基于改进的空洞卷积UNet网络提取林地信息方法

    詹雅婷戎欣朱叶飞苏一鸣...
    172-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大范围林地信息提取的智能化程度及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残差连接的空洞卷积UNet网络(RCD-UNet网络),将残差连接双卷积模块与传统UNet网络进行有机结合以提升模型性能,并以GF-2号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开展了南京林地信息提取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引入空洞金字塔池化层(ASPP)模块能够增强模型对上下文的感知能力,林地信息提取的总体精度为95.44%,Kappa系数为82.48%,满足高效、准确提取森林资源空间结构信息的需求,为森林资源管理与调查提供了技术支撑.

    高分二号空洞卷积UNet残差连接林地信息提取

    鲁西南沿黄地区浅部土壤氟元素富集规律

    孟甲郑慧铭宋帅良史启朋...
    178-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下游冲洪积平原是我国主要的土壤和地下水高氟区之一,"地氟病"给当地人民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危害.为研究鲁西南沿黄地区浅部土壤中F元素的富集规律,采集该区表层及下部垂向土壤控制样品进行地球化学指标测定;运用统计学原理对研究区土壤粒径和地球化学指标测试结果进行分析,从土壤质地、化学指标、矿物风化程度与F含量的相关性角度分析鲁西南沿黄地区土壤中F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富集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中F含量的平均值为594 mg/kg,高于华北平原典型区及山东地区平均水平,约80%面积的土壤F含量过剩;浅部土壤中粉粒物质的质量分数平均值为72.99%,黏粒物质的质量分数平均值为20.31%,砂粒物质的质量分数平均值为6.70%.研究区土壤中的F元素平面上易在地势低平处富集,垂向上易在土壤表层富集.土壤中F的物源为黄土高原黄土,F含量受土壤中黏粒含量的控制,与之呈显著的正相关;土壤中F含量与Ca、Al、Fe、Mg、K、Ti、Mn、N、S、V、Zn、Cr含量及CEC(阳离子交换量)呈正相关,与Si、Na含量及pH值呈负相关;土壤中的F元素随土壤颗粒化学风化程度的增高呈富集趋势.

    F元素黄河土壤质地风化程度鲁西南

    贵阳汪家大井水源地岩溶地下水系统特征

    罗林郑明英王万金
    187-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汪家大井水源地是贵阳地区岩溶地下水集中供水水源地,以往开展过不同程度的基础地质、水工环地质等工作,对区内整体水文地质条件有一定的认识,但对岩溶地下水系统特征的研究尚显不足.通过对该水源地进行水文地质核查,结合以往水文地质调查、钻探、物探、抽水试验、连通试验、水质监测等资料,分析研究区地下水系统的边界条件、主要含水层、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埋藏条件、地下水动态、水化学等特征.结果表明,汪家大井地下水系统在垂向上具有2层结构,可分为上层地下水系统及下层地下水系统,2个地下水子系统相对独立,水力联系弱.

    地下水系统补径排岩溶贵阳汪家大井

    基于主成分分析及水质标识指数法的高邮湖水质评价

    金鹏张斌夏同法郭炳跃...
    194-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查明江苏境内高邮湖及其周边出入湖河流水质分布特征,采用SPSS软件对湖区及周边25个水质样品监测数据(2020年8月)进行主成分分析,并采用水质标识指数法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主成分分析将7个水质指标综合为3个主成分进行解释,解释率为75.62%,控制指标为总磷、氨氮、总氮和F-.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法将水质划分为Ⅳ类、Ⅴ类,综合指数评价水质均未超Ⅲ类,指数大小排序较为一致.分析结果表明:超标严重的指标(总磷、总氮)易掩盖其他水质指标信息,对水质类别判定影响较大;主成分分析法与水质标识指数法对主要污染指标的评价结论基本吻合,点位污染指数次序一致性较好;水质污染程度整体表现为入湖河流水系>出湖河流水系>高邮湖湖体,说明高邮湖入湖水系是湖区水质污染的重要因素.两种评价方法相结合,既能筛选出水质污染指标,又能在水质优劣排序基础上填补水质类别信息,使评价结果更加详实、可信.

    主成分分析法水质标识指数法水质评价相关性分析高邮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