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纺织报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纺织报告
纺织报告

孔繁富

月刊

1005-6289

jsfz@fsdbs.com

025-84515834

210012

南京市软件大道48号苏豪国际广场A座305室

纺织报告/Journal Jiangsu Textile
查看更多>>本刊由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江苏省纺织集团总公司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目前全国发行量12000份,以华东和华南地区为主要发行区域,发行覆盖范围18个省和直辖市。主要读者为纺织企业的领导、管理营销和工程技术人员。刊出的纺织、家纺、纺机、纺器、化纤、纺织助剂及相关技术信息、针对性强,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传统服饰文化在小学美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辛荣吴双
    123-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服饰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民俗与审美价值,是小学美育教学中的重要文化资源。文章以小学美育教学创新为研究背景,阐述了传统服饰文化的概念、内容及其对小学美育教学的价值;从服饰展示欣赏、服饰文化认知、服饰技艺体验等方面分析了传统服饰文化在小学美育教学中的应用方式,针对小学美育教学特点,提出了传统服饰文化在小学美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旨在为提升小学美育教学多元化提供参考。

    传统服饰文化小学美育教学汉服东方美学传承

    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背景下高职"构成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李晓丹
    126-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职"构成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围绕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的新要求展开,即在掌握传统工艺技能的基础上,提升学生对传统工艺进行创新的素养以及理论素养。因此,课程整体教学框架构建于侗乡景点旅游纪念产品设计研发项目之上,在设计过程中渗透三大构成知识点,加强构成知识向服装、服饰设计能力的转化。将整体设计分解成4个部分,通过7段流程达成,实现专业基础课服务专业的效用;借由传统工艺帮助学生达成现代设计,深度实现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艺技融合";乡土文化与传统工艺文化双重浸润,培育全面发展的乡村文化振兴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构成设计"教学改革

    产教融合背景下的福州漆艺文旅产品开发路径研究

    陈璞李充和陈思
    129-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国家转型发展战略背景下,产教融合是目前应用型高等院校实现自我发展和服务地方产业的重要途径。文旅融合赋能产品开发是城市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一环,针对福州这样具有深厚文化历史积淀的漆艺重镇,如何在新的社会背景下满足大漆产业的需求开发出符合现代生活的年轻化漆艺文旅产品是值得探讨的课题。基于此,文章提出采用产教融合的模式,针对非遗漆艺类别展开产品开发路径研究,通过材料多元应用及文化类型叠加的方法开发福州漆艺文旅产品。此类尝试能促进非遗技艺的有效传承和保护,有助于高校与企业通过产教融合弥补彼此的信息差,为传统工艺设计类人才提供可行的培养模式。

    产教融合漆艺文旅融合产品设计

    古代服装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历史意义与文化传承探究

    刘红
    132-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代服装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与灿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意义与文化内涵。在语文教学中,探究古代服装文化不仅是对历史的追溯与探索,更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古代服装蕴含的社会背景、审美观念、生活习俗等方面的信息为学生提供了一扇了解古代社会、感受传统文化的窗口。文章深入探讨了古代服装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历史意义与文化传承,以期为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的视角与思路。

    古代服装文化语文教学历史意义文化传承

    民族服饰图案在绘画课程教学中的传承与应用

    翁小飞
    135-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民族服饰图案融入绘画课程教学中,可以丰富美术课堂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绘画水平,同时还有利于美育的深化,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艺术审美能力,而学生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与传播者,这种教学方式与新时代特色教学的要求相契合。文章首先阐述了民族服饰图案分类,如土家族服饰图案、畲族服饰图案、苗族服饰图案,其次论述了民族服饰图案的元素特征,如造型、色彩、材质与工艺等,再次分析了民族服饰图案中蕴含的艺术价值,最后详细说明了绘画课程教学中民族服饰图案的运用方式,以期提升绘画课程的教学质量,切实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与审美鉴赏能力。

    民族服饰图案绘画课课程教学

    精神分析视角下路易斯·布尔乔亚的纺织品艺术分析

    樊悦溪子
    138-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艺术家路易斯·布尔乔亚的作品大多用旧衣物制作,通过剪裁和组合的方式传达观念,往往会引发深层心理问题。其作品展现了她对情感和记忆的艺术化处理,即分割、拼凑等方法,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也产生了情感波动。文章从人体、符号和精神分析三大方面对路易斯·布尔乔亚纺织品艺术的表达方式进行了探讨。

    纺织品艺术雕塑精神分析身体表达路易斯·布尔乔亚

    关于纤维艺术公共性问题的几点思考

    吴帆
    141-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纤维是与人类古老文明联系在一起的人类赖以生存的天然材料,这一特征决定了纤维艺术与生俱来具有公共性。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用纤维创造的物品也逐渐由功能性的日常生活用品向审美性的装饰品、维护国家权力以及符合公众审美的意识导向性艺术品演变。尤其进入现代社会后,纤维艺术开始向维护公民自由、平等权益的观念艺术转化,从而成为当代艺术领域中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当代纤维艺术作为公众最容易亲近的一种艺术形式,对社会文明与进步产生积极且深远的影响。

    纤维艺术公共性文化共情社会情境公共精神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推动汉服文化发展研究

    吴园园
    146-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显得尤为重要。汉服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记忆,更代表着一种独特的审美观念与文化精神。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汉服文化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汉服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双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汉服文化作为切入点,探讨汉服文化联结大众情感、为传统文化注入活力以及创新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论述推动汉服文化"两创"发展的目标导向,在此基础上提出实现汉服文化"两创"发展的路径,即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展示汉服文化的时代意义;以创意为汉服文化发展赋能;利用现代技术助力汉服文化的传播。这既可以丰富汉服文化资源,积聚文化推广力量,使用现代化与科技化手段助力汉服文化的广泛传播,又能发挥汉服文化的育人作用,形成社会新风尚,实现文化强国的建设目标。

    传统文化汉服文化"两创"

    作品选

    前插1-前插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