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节水灌溉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节水灌溉
节水灌溉

李远华

月刊

1007-4929

jieshuiguangai@188.com

027-68776133

430072

湖北武汉武汉大学二区

节水灌溉/Journal Water Saving Irrigati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节水灌溉》杂志是中国节水灌溉专业领域唯一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技术类刊物。创办的宗旨是:在中国大力宣传、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准确及时地传递国内外有关节水灌溉技术研究的新动态、新成果和新信息;既能满足广大科技人员获取信息指导其科学研究的要求,又能满足广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学习理论应用于实际工作的要求。先后多次获得国家水利部、湖北省优秀期刊奖;入选“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黑土稻田减施氮肥配施生物炭对氮肥有效率的影响

    张作合
    75-82,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寒地黑土稻田节水灌溉减施氮肥配施生物炭对基肥、蘖肥、穗肥、氮肥总有效率和损失率的影响,以及土壤氮素盈亏状况.设置4个施氮量水平(110、99、88、77 kg/hm2)和4个生物炭施用水平(0、2.5、12.5、25 t/hm2),采用 15N示踪技术,以不施生物炭加110 kg/hm2氮肥处理作为对照,研究节水灌溉减施氮肥配施生物炭下基肥、蘖肥、穗肥、氮肥总有效率和损失率.试验结果表明:适量施加生物炭可以提高0~20 cm土层中基肥-15N、蘖肥-15N、穗肥-15N、肥料-15N的总残留量和残留率.合理的减施氮肥配施生物炭提高了基肥、蘖肥、穗肥和氮肥总有效率以及稻作产量,降低了基肥、蘖肥、穗肥和氮肥总损失率,而过量地减施氮肥或施加生物炭降低了基肥、蘖肥、穗肥、氮肥总有效率以及稻作产量,同时增加了相应的损失率.综合考虑,减施氮肥20%配施12.5 t/hm2生物炭的处理最优.

    稻田减氮生物炭氮肥有效率

    1960-2020年海南岛气温、降水及参考作物蒸散量变化趋势

    赵宝山严程明苏俊波孔冉...
    83-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地区气温、降水等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可为气候变化下农业生产规划布局和气象灾害防御提供科学依据.利用1960-2020年海南岛7个气象站逐日气象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法、Mann-Kendal(MK)检验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对海南岛近61 a气温、降水及参考作物蒸散量(ET0)的时空变化趋势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在时间上,海南岛年平均气温以0.22℃/(10 a)的速率显著上升,年平均降水量以33.66 mm/(10 a)的速率不显著增加,ET0以-0.30 mm/(10 a)的速率轻微下降.MK检验表明气温序列未发生突变,而降水和ET0序列存在突变现象.小波分析表明气温存在55 a的变化主周期,降水和ET0存在56 a的主周期.在不同季节,气温均显著上升,降水和ET0的变化趋势不显著.在空间上,海南岛气温以中部琼中为低值中心向周边沿海地区增加,东南部气温整体高于东北部;降水量以中部琼中为中心向周边沿海地区减小,ET0呈从东北向西南递增的趋势.研究表明近61 a海南岛气候呈现暖湿化趋势,对全球变暖响应显著.预测未来几年气温、降水和ET0将处于偏低期,这将对该地区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等产生影响.

    气候变化参考作物蒸散量气温降水量突变检测小波分析

    拉萨河谷喷灌不同灌溉量对小黑麦生物量与品质的影响分析

    李想张紫森徐冰张琛...
    91-97,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拉萨河谷喷灌不同灌溉量对小黑麦生物量与品质的影响,以拉萨市小黑麦为研究对象,设置6个灌水处理,分析不同处理生长、生物量和品质指标的显著性;并基于熵值赋权法改进的灰色关联理论模型对各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刈割后各处理与充分灌溉对比分析,苗期—越冬期缺水小黑麦的根长、SPAD和越冬率分别显著减少10.5%、12.9%和5.5%;返青—拔节期缺水小黑麦的SPAD显著减小14.9%,粗蛋白显著减小13.8%;拔节—抽穗期缺水小黑麦的株高、LAI、SPAD和生物量分别显著减少23.5%、44.0%、13.2%和22.4%;抽穗—刈割期缺水小黑麦的LAI、SPAD和生物量分别显著减小24.0%、4.5%和23.8%.拔节—抽穗期为小黑麦的需水关键期,该时期缺水对生物量和品质影响最大,应充足水分灌溉;拔节期前缺水对其生物量和品质影响较小;抽穗—刈割期虽正值拉萨河谷雨季,但应适量补灌有利于确保小黑麦高产稳产.充足水分灌溉会造成水资源浪费导致水分利用效率较低,而中等水分灌溉性价比最高.各灌水处理综合分析,灰色关联度从高到低排序为:中等水分>充足水分>抽穗—刈割期缺水>苗期—越冬期缺水>返青—拔节期缺水>拔节—抽穗期缺水.拉萨河谷小黑麦,以75%田间持水量为下限,100%田间持水量为上限,进行15次喷水灌溉,灌溉量352 mm,生物量最高;以65%田间持水率为下限,100%田间持水量为上限,进行10次喷水灌溉,灌溉量319 mm,综合品质最高.

    拉萨河谷喷灌不同灌溉量小黑麦生物量品质水分亏缺综合评价不同生育期

    阴山北麓塔布河流域产水量时空变化规律研究

    张鑫建龙胤慧廖梓龙索梅芹...
    98-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塔布河是内蒙古高原西部流域面积最大的内流河,也是北方生态屏障核心区,研究其水源供给服务对当地农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InVEST模型和情景分析法,揭示近20年塔布河流域产水量的时空格局及其对降水量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规律,定量评价退耕还草工程对研究区水源涵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00-2020年,塔布河流域土地利用以耕地向草地转变为主,退耕还草显著促进产水量的增加;塔布河流域产水量年际呈波动减少趋势,多年平均产水总量为7 752 万m3,多年平均产水深度为8.63 mm;在空间上产水量整体为南多北少,山丘区产水量显著大于山间盆地平原区和一般平原区,产水量显著增加的类型是草地;流域产水量受降水变化影响较大,受土地利用变化影响较小,在月季尺度上与气温和潜在蒸散量存在较为明显关系.

    InVEST模型产水量土地利用降水量塔布河流域

    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粒子群算法的支斗两级渠系优化配水研究

    高建张运鑫
    108-113,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灌区支斗两级渠道是灌区渠系配水由续灌转为轮灌的关键衔接部分,对实现灌区渠系优化配水和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建立了灌区支渠和斗渠两级渠道优化配水0-1规划模型,在分析利用离散二进制粒子群算法(BPSO)和遗传算法(GA)的优缺点基础上,研究提出了混合二进制粒子群算法(GA-BPSO),应用MATLAB对BPSO算法和GA-BPSO算法进行编程计算,并通过应用案例进行检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GA-BPSO算法比BPSO算法效率更高,其中GA-BPSO算法在迭代大约12代左右时可得到案例的最优解,而BPSO算法则在21代左右得到最优解.GA-BPSO算法在支斗两级渠系优化配水中具有快速收敛性,该算法还有进一步优化提升的空间.

    渠系配水轮灌分组优化配水遗传算法混合二进制粒子群算法

    工作压力对迷宫流道灌水器泥沙分布的影响

    钱龙余兴娇吴立峰裴青宝...
    114-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降低工作压力已被广泛认为是最有效的减少滴灌系统维护和运行成本的方法之一.然而,使用高含沙水、回用水和微咸水等劣质水会增加灌水器堵塞的风险,因此探索了低压灌溉的可能性.使用高含沙水作为滴灌水源,分析了4个压力水平(50、80、100和130 kPa)对迷宫流道灌水器防堵塞性能的影响,并测量了灌水器中保留淤积泥沙和排放淤积泥沙的粒径分布.结果表明,工作压力对灌水器的防堵塞性能有显著影响.当工作压力低于80 kPa时,滴灌头中的淤泥积累速度更快(最终累计量达52.31 mg),灌水器的堵塞过程加速,防堵塞性能显著降低,灌水器在运行10.92~12.78 d后出现整体堵塞.工作压力大于80 kPa时,滴头抗堵塞能力逐渐降低,系统在运行17.87~27.96 d后,灌水器出现突发性堵塞.灌水结束后,灌水器中淤积泥沙V10(6.61~8.29 μm)和V25(13.54~20.93 μm)的含量呈下降趋势,平均粒径增加了12.41%~23.77%,且受工作压力影响较小;而增加工作压力有利于减少灌水器内V50(31.64~56.31 μm)的泥沙占比(下降约13.12%),粗颗粒泥沙V75(51.82~78.25 μm)、V90(80.76~118.13 μm)在4种工作压力下均不易排出流道,且在较小的工作压力下容易粘结成为更大的颗粒增加灌水器堵塞风险.工作压力对灌水器排出粗颗粒泥沙的影响较大,对微小泥沙的排出影响较小.因此,在高含沙量的滴灌系统中,迷宫流道灌水器在低压灌溉时的工作压力应控制在80 kPa以上.

    滴灌灌水器堵塞高含沙水工作压力泥沙粒径

    第三届中国节水论坛在天津举行

    1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