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净水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净水技术
上海市净水技术学会;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办公室
净水技术

上海市净水技术学会;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办公室

吴今明

双月刊

1009-0177

shjsjs@126.com; jsjs@waterchina.cn

021-66250061

200032

上海市宛平南路75号楼1号楼2405室

净水技术/Journal Water Purification Techn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本水处理专业的科技期刊,是上海市唯一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净水专业刊物。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为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美国《化学文摘》等国内外多家重要数据库收录。创刊24年来在传播国内外饮用水、城市给水、纯净水、工业用水、循环冷却水、污水处理、离子交换及功能膜、中水回用、水质检测等方面提供了大量信息。内容有理论有实践,深受净水工作者的欢迎。在净水技术方面是具有权威性的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臭氧-纳滤组合工艺深度处理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试验

    付万俊成小翔徐景涛武道吉...
    86-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进一步降低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中有机物,提高出水水质,增加回用路径,进行了臭氧-纳滤组合工艺深度处理二级出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对二级出水中荧光类有机物和溶解性有机物具有高效去除能力,尤其对UV254、总有机碳的去除率最高可达到 93.1%和 88.1%.此外,臭氧投加浓度与膜污染情况密切相关.通过扫描电镜和比通量变化数据发现,相比于没有进行臭氧处理的空白组,臭氧-纳滤组合工艺中膜污染情况得到明显改善,且随着臭氧浓度的增加,膜污染程度逐渐减轻.当臭氧质量浓度为 4 mg/L时,膜污染控制情况达到最优.相比于传统的混凝-沉淀-过滤水处理工艺,臭氧-纳滤组合工艺由于其出水水质优异、无二次污染、处理效率高等优点,在二级出水高效处理领域显示出广泛的应用前景.

    臭氧纳滤膜污染二级出水预处理

    南京市主城区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的时序特征

    闵兴华吕婷薛琼金哲...
    94-98,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 2019 年—2021 年南京市主城区 7 个污水处理厂逐日进水水质的监测数据为研究对象,系统地分析污染物浓度的时序特征.运用经验模态分解识别了水质的波动周期,并运用季节与趋势分解以及Mann-Kendall检验诊断了水质的变化趋势.主要结果如下:(1)主城区污水处理厂进水氨氮、TN、TP、CODCr 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 24.74、29.47、3.08、214.85 mg/L;(2)进水污染物浓度呈现出显著的季节差异,其中 7 月的浓度较低,而 12 月的浓度较高;(3)主城区污水处理厂进水CODCr 的上升趋势较为强烈,其中 4 个污水厂的CODCr 浓度均呈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4)在逐日尺度上各污水处理厂进水的氨氮、TN、TP、CODCr 均呈现出 3 d的周期性振荡.相关结果为研究区提高污水处理运营效能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

    南京市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时序特征趋势周期性

    填料-厌氧-好氧消化+复合酶工艺对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泥减量的效能

    贾洪柏许超杨云成刘军...
    99-105,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当前城市污水处理要求不断提高,以及污水处理工艺产生大量污泥给后续污泥处理处置带来的困难,研究旨在开发一种污泥减量技术,既能降低污泥产率,又能保证污泥沉降性能,同时保障污水处理效果.通过对比运行试验,研究了在恒温条件下好氧-沉淀-厌氧(OSA)工艺和填料-厌氧-好氧消化工艺分别在加入与不加入高效溶胞复合酶处理下的污泥减量效果,以及对污泥上清液有机物和营养盐类的去除效能.结果表明,消化工艺经过 6 d后,填料-厌氧-好氧消化+复合酶工艺的污泥降低率可达到 44.0%,污泥减量效果最佳.此外,该工艺能使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Cr)维持在 180~200 mg/L,pH值维持在 6.8~7.0,氨氮维持在 3~4 mg/L,NO3--N维持在 36~43 mg/L,从而保证出水水质.同时污泥容积指数(SVI)无明显变化,确保了污泥沉降性能.

    填料-厌氧-好氧消化厌氧消化污泥减量复合酶城市污水

    游离氨对老龄填埋污泥脱水液短程硝化的影响

    郗家福林莉峰胡聪
    106-114,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老龄填埋污泥高氨氮低碳氮比(C/N)的特点,采用两级AO-MBR工艺探讨短程硝化处理实际老龄填埋污泥脱水液的可行性,在获得稳定的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前提下,重点考察游离氨(FA)对短程硝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亚硝酸盐氮(NO2--N)积累率(NNAR)与 FA浓度呈二次相关,在较高 FA 浓度下,一级硝化池(O1)池的 NNAR 超过 50.0%,最高达76.9%,实现了短程硝化,微生物菌群结构信息表明O1 池中氨氮氧化菌(AOB)的物种丰度远高于二级硝化池(O2),且O1 池中AOB的物种丰度是NO2--N氧化菌(NOB)的 10 倍以上;FA对AOB的抑制作用符合底物抑制动力学Haldane模型,拟合得到,AOB的最大比增殖速率(μmax)为 0.34 g N/(g VSS·d),毒性抑制常数(Ki)为 143.4 mg/L,半饱和常数(Ks)为 38.3 mg/L,综合考虑进水的波动性与实际生产应用,系统FA质量浓度控制在 40~80 mg/L为宜.研究结果为未来老龄填埋污泥脱水液处理设施的设计和运行提供了参考.

    老龄填埋污泥污泥脱水液短程硝化游离氨脱氮

    原儿茶酸促进铁循环强化Fenton体系降解避蚊胺

    李昆峰王丹丹李海松陈晓蕾...
    115-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减少传统Fenton体系中Fe(Ⅱ)的投加量,提高H2O2 的利用率,选择添加原儿茶酸(PCA)实现Fenton体系中的铁循环.以避蚊胺(DEET)为目标污染物,在最佳反应条件:c(DEET)0=0.2 mmol/L,c(H2O2)=1.0 mmol/L,n(H2O2)/n[Fe(Ⅱ)]=20:1,n(PCA)/n[Fe(Ⅱ)]=1:1,pH值=3.0 下,DEET在 20 min内降解率可达 75%.对DEET降解过程中的总铁(TFe)和Fe(Ⅱ)浓度的变化进行记录,证明了PCA除了作为络合剂提高溶液中Fe离子的溶解度,也可作为还原剂促进体系中的Fe循环.利用叔丁醇(TBA)和对苯醌(PBQ)作为自由基淬灭剂鉴别反应体系中主要活性物质,得出PCA/Fe(Ⅱ)/H2O2 体系中起主要氧化作用的是羟基自由基(·OH).共存离子试验结果表明,SO42-的存在对DEET的降解没有影响.对常见的污染物降解试验表明,Fe(Ⅱ)/PCA/H2O2 体系普适性较好.

    原儿茶酸避蚊胺Fenton铁循环络合剂

    基于原位电生成活性氯体系对有机废水的降解

    韩港彭波卢嘉怡周博...
    125-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含氯盐罗丹明B(RhB)模拟废水为研究对象,利用Ti/RuO2-IrO2 为阳极、纯钛板为阴极的Ti/RuO2-IrO2-Ti电化学体系进行电化学降解研究.文章讨论了电解质种类、电解质浓度、电流密度和初始pH对RhB脱色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Na2SO4 相比,电解质为NaCl时RhB的脱色率更高;电流密度的增加有利于RhB的脱色和活性氯的生成;RhB溶液在酸性条件下的脱色速率远高于碱性条件下的脱色速率.通过阳极伏安特性法分析不同电解质以及有无RhB体系下的电极反应,并推测出不同电解质体系对RhB脱色效果存在差异的原因,并对反应过程中RhB溶液进行紫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在NaCl体系中,体现RhB色度情况(λ=554 nm)的吸收峰的强度随时间下降,而λ=283.5 nm处体现RhB共轭结构的吸收峰的强度则升高.这表明RhB没有被彻底去除,而是被活性氯攻击生成含有共轭结构的中间产物.

    Ti/RuO2-IrO2-Ti活性氯罗丹明B(RhB)光谱分析阳极伏安特性法曲线

    水系治理项目污染源调查分析对策与实践

    孙同谦王华张明运梁伦彰...
    134-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系治理项目往往现场情况复杂、调研难度较大,污染源分析作为该类型项目前期工作中最关键环节,能够为后期项目实施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依据.文章以南方某水系治理项目前期调研过程为例,详细阐述污染源分析对策中技术路线、工作方法,以及如何以污染负荷估算为标准分析各类型污染的量化指标.为明确目标水系污染源总体分布情况,该次污染源调查采用现场初勘、实地调查、污染源分析的工作方法,通过点源污染负荷估算和面源污染负荷估算,分析得到 4 个主要排口对目标水系入河CODCr、氨氮、TP污染总贡献率分别达 83.1%、78.4%、85.5%,工业面源污染和农村面源污染对目标水系入河CODCr、氨氮、TP污染总贡献率分别达到 75.41%、87.36%、83.36%.证明对目标子流域污染贡献度较高的排口和面源污染类型,为后期工程措施提供关键依据.文章所阐述的污染源分析对策可为类似项目前期调研提供思路和借鉴,为相关项目后期实施提供较为精准的依据.

    水系治理污染源分析污染负荷污染源调查点源污染面源污染

    生活垃圾填埋场反渗透膜浓缩液回灌垃圾堆体对渗沥液水质影响

    齐海浪原效凯李璐菡徐永彬...
    144-153,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东莞市 3 座已临时封场的生活垃圾填埋场为研究对象,跟踪、收集和分析了时间跨度为 1 年的渗沥液原水水质中CODCr、BOD5、氨氮、TN、TP、电导率、SS主要污染物浓度随反渗透膜浓缩液回灌垃圾堆体的浓缩液量变化的数据.研究发现,当浓缩液回灌量大于临界量后,渗沥液污染物中的SS、BOD5、电导率浓度与浓缩液回灌量的平方均呈现较为明显正相关性,而浓缩液回灌临界量与填埋场存量垃圾量和渗沥液产生量也呈正相关.浓缩液回灌会造成垃圾堆体渗沥液的各污染物浓度的升高,其中对电导率影响最大,其次是有机污染物,然后是TN、氨氮,最后是SS和TP,其中对TP影响最小.浓缩液回灌会导致渗沥液水质中电导率和总溶解性固体急剧增加并超过处理设施的进水水质浓度限制,将严重影响采用以蝶管式反渗透(DTRO)为主体的渗沥液处理设备的正常运行.因此,文章建议不应采用浓缩液回灌垃圾堆体的方式对浓缩液实施处理.

    生活垃圾填埋场反渗透膜浓缩液回灌垃圾堆体垃圾渗沥液水质电导率渗沥液处理

    上海典型合流制排水系统溢流污染控制策略

    牟晋铭耿晓洒
    154-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阶段合流制排水系统广泛存在于我国各大中城市,合流制排水系统的溢流污染是导致城市水体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以上海市典型合流制排水系统为研究对象,结合资料调研及相关运行数据分析合流制溢流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构建典型合流排水系统模型分析增设合流制溢流污染调蓄池,可有效削减合流制溢流污染.结合排水系统模型就初雨调蓄标准、雨水径流控制率及溢流污染次数等指标进行分析,当截流标准为 11 mm,调蓄池容积为 37 950 m3,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70.84%,泵站放江频次由 27 次降低为 19 次.对于城市合流制排水系统应结合当地降雨条件及受纳水体环境容量利用排水系统模型分析,将初雨截流标准、最小溢流降雨量作为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改造控制参数.

    合流制排水系统溢流污染调蓄池水力模型径流污染

    改良型MSBR与反硝化深床滤池工艺在西北地区污水厂提标改造中的应用

    张国杰王磊李建姜琪...
    160-166,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北地区M城镇污水处理厂最终排放水体以黄河为主要支流.为积极响应国务院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相关要求,针对该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标准低、原有生物处理单元水质和水量变化适应性差以及出水浮渣量大等问题进行提标改造.在原有设备改造、完善的基础上,采用城市污水→粗格栅→集水池→提升泵→细格栅→曝气沉砂池(新建)→改良型MSBR池(改造原有CAST池)→中间提升泵房(新建)→高效沉淀池(新建)→反硝化深床滤池(新建)→ 接触消毒池→一级A达标外排工艺技术,污水厂出水标准由一级B提高至一级A,同时污水厂处理能力由 60 000 m3/d扩容至 100 000 m3/d,通过对连续稳定运行一年的系统中的经济性指标分析可知该方案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能够作为西北地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的参考方案.

    西北地区黄河流域提标改造MSBR反硝化深床滤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