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计算技术与自动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计算技术与自动化
湖南大学
计算技术与自动化

湖南大学

罗安

季刊

1003-6199

ljb9@vip.sina.com或jsjsyzdh@hnu.cn

0731-88639240

410082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湖南大学期刊社行政办公室

计算技术与自动化/Journal Computing Technology and AutomationCSTPCD
查看更多>> 《计算技术与自动化》是由中国自动化学会、湖南省自动化学会、湖南省计算机学会和湖南大学联合主办的科技类期刊,创刊于1982年,国内外公开发行,季刊. 本刊稿件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工业企业等科研技术人员,在计算方法论、工业控制及自动化、计算机理论与应用的研究成果和科技成果为主要内容的科技论文为主。主要栏目有综述、算法及理论、自动控制理论与应用、计算机科学理论及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安全与保密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Modbus通信协议的智能变电站安全监控交互数据监测

    冯宇马伟哲陈光李蒙...
    60-64,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能变电站安全监控交互数据监测在检测的过程中存在数据信号接收较差,信息处理监测效率过低的问题,导致最终监测的结果较差.为此,基于Modbus通信协议提出了 一种智能变电站安全监控交互数据监测方法.在构建数据通信网络拓扑的基础上矫正监控数据相位,分析信息化总线结构,优化数据监测方案,由此提升监测效果.根据分析的实验结果可知,该监测方法的监测频率图像较为稳定,当监测传输字节数量为60.12时,监测耗时相较于其余方法缩短约15 ms,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实现监控交互数据监测.

    Modbus通信协议智能变电站安全监控交互数据变电站安全监控数据监测

    基于功率平衡模型的高比例新能源接入配电网电压波动耦合抑制方法

    李仁杰梁骏丁亮
    6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改善高比例新能源接入配电网后产生的弃风弃光现象,设计了 一种基于功率平衡模型的高比例新能源接入配电网电压波动耦合抑制方法.通过LSTM网络与高比例新能源接入配电网的历史数据实现风电与光伏的参数预测.构建高比例新能源接入配电网的功率平衡优化模型,平衡风电与光伏参数预测下的配电网功率.控制静止同步补偿器的驱动脉冲,实现电压波动耦合抑制.测试结果表明,在两相负荷不平衡的情况下,该方法在0.02 s内迅速实现了电压的稳定;在光伏输出波动且两相负载不平衡的情况下,该方法在0.05 s内实现了电压的稳定.

    功率平衡模型高比例新能源电压波动耦合抑制LSTM网络

    机器学习算法下通信电子线路微损伤检测

    王膺钦赵春
    70-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通信电子线路损伤检测过程中,由于一些微损伤特征较难察觉,从而导致损伤检测准确率较低.为此,提出了机器学习算法下的通信电子线路微损伤检测方法,实现对电子线路微损伤的精准、高效检测.引入小波包特征分析,提取小波讯号动能特征,计算损伤敏感度,构建基于一维卷积神经网络的通信电子线路微损伤检测模型,将提取到的动能特征作为模型输入,经特征样本区别标明、训练数据集合有放回抽样,实现模型参量更新,最终在最佳训练模型中输入待测线路样本以实现电子线路微损伤检测.实验表明:所提算法有效检测出通信电子线路的微损伤,对微损伤检测应用性和可行性较高,且抗噪声干扰能力强.

    机器学习算法通信电子线路微损伤检测小波包小波讯号卷积神经网络

    基于多目标跟踪算法的车站人流聚集监测研究

    马建民朱磊骆友曾
    75-81页
    查看更多>>摘要:车站运营过程中实时获取人流信息,对聚集行为与重点区域进行监测、预警、分析在车站安全保障与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车站的监控硬件设备数量不断增加、配备复杂,单独依靠监控系统的预警功能实现车站实时、全方位、多角度的人流密度与聚集分析存在困难.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YOLOv5+DeepSort并结合HRNet模型的方法,实现了人员速度、方向、密度、异常聚集、异常侵入、隔栏递物和逃票检测.在车站实时监控数据集和收集的相关互联网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提出的算法能够实现检测任务,具有实时高效分析监控视频与实际应用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一套车站视频行为分析系统后端服务与前端管理平台,对车站旅客出行保障与安全运营具有重要意义,有发展前景.

    多目标跟踪车站监测YOLOv5DeepSort

    基于数字孪生技术与时间变异系数的SIM卡初始信息聚合算法

    虞明标韩剑王立娜姜殿佳...
    8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扩展SIM卡移动终端的空口带宽,提升SIM的通信速率,提出基于数字孪生技术与时间变异系数的SIM卡初始信息聚合算法.利用数字孪生技术获取SIM卡中包含初始信息的孪生数据,构建SIM卡的虚拟组件,时序排列初始信息,分析时间变异系数,确定与划分待聚合的初始信息,计算各网格单元内的密度阈值函数,构建评价函数,获取最佳聚合系数,完成SIM卡初始信息聚合.实验结果表明:上行通信速率和下行通信速率均提升至90Mbps,SIM卡初始信息的聚合效果良好.可以有效拓宽移动通信终端的空口带宽,增强通信信号强度.

    数字孪生技术时间变异系数SIM卡初始信息聚合算法密度阈值函数

    基于改进麻雀搜索算法的分数阶混沌系统参数辨识

    李悠彭越兮
    88-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混沌系统的参数辨识是非线性科学中的一个经典反问题.由于智能优化算法的高效率和鲁棒性,利用算法对混沌系统进行参数辨识已成为近年来兴起的热点话题.本文致力于针对分数阶定义下的混沌系统进行参数辨识研究,在经典麻雀搜索算法的基础上提出随机扰动和Lévy局部飞行搜索的改进方式,并对分数阶Chen混沌系统和分数阶Lorenz混沌系统进行了参数辨识.仿真实验在6种不同的智能优化算法中进行,其结果证明了所提出的改进麻雀搜索算法具有更快的收敛速率和更高的辨识精度,并能够保证所有的辨识参数与原始参数的误差在10-4以下.研究成果可为非线性系统的智能同步控制提供新的解决办法.

    分数阶微积分混沌系统参数辨识麻雀搜索算法

    基于节点分级策略的无线可充电传感器网络部分充电算法

    季佳俊张丹胡佳乐王芯月...
    95-101,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了一种节点分级策略(node classification strategy,NCS).根据传感器节点通信数据量和对应的能耗,首先建立传感器节点耗能率模型,然后结合传感器节点耗能率大小和空间距离信息来选择待充电传感器节点,从而提高充电响应的公平性.另外,传统充电算法默认将电池电量补充至最大值,导致被充电的传感器节点个数有限.本文设计了部分充电算法(partial charging algorithm,PCA),通过优化充电值使得充电后既能保证传感器节点工作的电量开销,又能让WCR的有限电量被合理分配给更多有能量需求的传感器节点.最后,仿真实验表明,提出的充电算法NCPCA(node classification and partial charging algo-rithm)能有效降低网络中传感器节点死亡率,提高WRSNs的工作性能.

    差异性动态性节点分级部分充电无线可充电传感器网络

    基于多模态深度学习的特定虚拟图像视觉特征自动补偿

    何伟杨大伟马天福马崇瑞...
    102-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特定虚拟图像视觉特征缺失补偿效果,提出了基于多模态深度学习的特定虚拟图像视觉特征自动补偿方法.首先,通过结合主成分分析(PCA)降维方法和结构张量的非局域全变分方法,对图像实行冗余信息去除和去噪处理;其次,通过稀疏自编码器和卷积池化技术展开深度学习,获取多模态下图像的彩色图、深度图、灰度图和3D曲面法线特征;最后,通过卷积神经网络完成特定虚拟图像视觉特征自动补偿.测试结果表明:这种特征补偿方法能够通过预处理提高图像清晰度,且图像视觉特征自动补偿质量较高.

    多模态特定虚拟图像视觉特征自动补偿图像去噪卷积神经网络

    基于小波双三次插值的遥感测绘图像空间分辨率检测方法

    万计
    108-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传统图像插值方法在处理效率上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小波双三次插值的遥感测绘图像空间分辨率检测方法.利用小波双三次插值将遥感测绘图像分割为空间单位.基于K-L变换原理构建图像滤波系数矩阵.采用异构并行体系,在CUDA架构下进行高密度值计算,实现了遥感测绘图像空间分辨率的快速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在转换图像时保留更多的细节和纹理信息;在不同测绘比例下,能够在2.5 s内完成分辨率检测,且相对水平和垂直分辨率结果较高,适合人眼观察,具有实际应用效果.

    小波双三次插值遥感测绘图像检测方法空间分辨率

    基于非配对图像间转化弱监督学习的输电线路检测

    邱家峰刘新民隆中强杨宇轩...
    114-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利用UAV航拍图像检测输电线路从而确保电力系统稳定运行,提出了一种基于弱监督学习和非配对图像间转化的输电线路检测方法.利用弱监督学习框架生成输电线路的定位掩码,通过引入新的并行扩展注意力(PDA)模块整合来自不同感受野的信息,从而重新校准通道重要性并提高检测精度.采用基于关联规则学习的算法生成伪线数据集,运用PDA中的注意力定位掩码(ALM)和伪线数据之间的非配对图像间转化技术构建精炼网络,从而增强输电线路的线形特性,实现了仅需图像级标签即可直接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就F1分数而言,所提出的检测方法比目前最先进的递归噪声样本更新(RNLU)方法优越2.74%,并在消融实验中验证了精炼网络每个步骤都具有有效性.

    弱监督学习图像间转化输电线路无人机注意力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