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九研究所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九研究所

马中

月刊

1672-9722

jssg@chinajournal.net.cn;jsjyszgc@periodicals.net.cn

027-87534308;87534205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74223信箱《计算机与数字工程》编辑部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Journal Computer and Digital EngineeringCSTPCD
查看更多>>《计算机与数字工程》杂志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前已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成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和科学引文数据库(SCD)来源期刊;同时还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并在"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改进YOLOv5的行人检测算法

    任维民钟国韵朱伟东杜婷婷...
    2404-24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有目标检测算法在复杂场景下检测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YOLOv5的行人检测算法.首先,引入坐标注意力机制,提高对图像中行人目标区域的定位和识别能力;其次,通过四尺度检测层,增加感受野,进一步提高对小尺度行人的检测精度;然后,使用EIoU代替CIoU作为边界框回归损失函数,有效解决了CIoU中对于纵横比的模糊定义;最后,使用Soft-NMS算法加强对重叠区域的识别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算法在VOC 2007行人数据集的精确率和平均精度均值达到了84.3%和95.3%,相比于原始YOLOv5算法提高了8.7%和5.4%,可以更好地应用在行人检测任务.

    行人检测YOLOv5注意力机制Soft-NMS

    基于融合多注意网络的网约车接客区域推荐研究

    伍永豪李聪余正红
    2411-2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接客区域推荐在智能交通中应用广泛.目前大多数模型通过获得空间-时间关系来获取区域之间的关系,但仍有一些重要的问题未得到解决.网约车司机的行为之间存在非常重要的关联,由于建模的复杂性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考虑.从网约车司机的订单信息和车辆轨迹数据中获得用户行为,并通过对获得的多种语义信息进行加权表示,找出最合理的接客区域.我们提出一个融合多注意力网络(FMAN)用于位置推荐.FMAN通过不同的视图获得不同的空间和时间关系.FMAN使用一个融合注意力层来获得不同车辆和不同订单之间的关系,针对不同的区域对它们进行统计,调整的权重来获取订单之间的时空关系,并考虑司机的兴趣.实验表明,FMAN在成都和武汉的数据集上表现更好,相对目前方法提升3%~12%的性能.

    深度学习注意机制基于位置的服务长短时记忆

    一种基于轮轴检测的载重车型识别方法

    封磊李晓明
    2418-2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载重车超载问题长期困扰着交通安全,如何从视觉上判断载重车的额定载重量是一大难题.目前的车型识别主要停留在大类别的识别和分类,针对载重车的额定载重量对载重车进行分类的研究还未出现.针对载重车型车轮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YOLOv3(You Only Look Once)的快速识别方法.使用基于移位的批量归一化训练方法训练模型,对固定摄像机拍摄的交通视频进行识别.实验结果表明,在2000张图片测试集上达到了98.1%的准确率.对比原始的YO-LOv3目标检测方法,改进后的YOLO算法检测速度提升了40.7%,且精度未有损失,具有较好的实时性.

    载重车型识别改进YOLOv3移位批量归一化实时性

    一种基于固定时间稳定理论的移动机器人NMPC方法

    刘甜田陆群赵伟夏菽兰...
    2423-2427,2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轨迹跟踪问题一直是机器人和控制领域的研究热点.在实际应用时,其控制器的设计通常还需考虑各种约束的影响,如输入限幅等.针对绝大多数商用移动机器人力矩层不开放的情况,论文采用加速度-伪动力学控制(Acceleration-Level Pseudo-Dynamic Control,ALPDC)框架来实现移动机器人的轨迹跟踪,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固定时间稳定理论的移动机器人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Nonlinear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NMPC)方法.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轮式移动机器人轨迹跟踪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加速度-伪动力学控制固定时间稳定理论

    机器学习算法在气候模式降水预测中的订正研究

    邓居昌覃卫坚韦文山
    2428-24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月降水气候趋势预测能力,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海气耦合气候模式(BCC_CSM1.1)环流预测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建立基于多层感知器、支持向量回归和随机森林三种机器学习算法的广西月降水量气候预测模型,对比分析了2018年-2020年6月-8月降水预测试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基于三种机器学习算法模型的预测准确率较BCC_CSM1.1气候模式直接降水预测和逐步回归方法均有明显提升,其中多层感知器模型预测准确率最高.论文将机器学习方法运用于动力-统计相结合的月降水气候预测方法中,成为统计订正中的一环,实现了机器学习算法与气候动力深度融合,有效地提升了预测准确率.

    月降水预测支持向量回归多层感知器随机森林

    半结构化环境下基于三维点云的可通行区域检测算法

    庄博
    2435-2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半结构化环境下,传统检测算法受到路缘石、坡道、弯道、负障碍等因素影响,算法的检测性能明显下降.因此,提出了一种通过融合道路边界和障碍物检测来提取可通行区域的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约束条件提取局部范围内的特征点及特征直线.其次,通过直线段特征聚类、RANSAC筛选和三次B样条曲线拟合等方式获取完整的道路边界,并采用动态阈值的方式对障碍物进行检索.最后,融合道路边界和障碍物检测结果形成可通行区域.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类似校园的半结构化环境下,该算法能够适应弯道、坡道、负障碍等场景,同时实现更加稳定、准确、快速的可通行区域检测,显著地提升算法性能.

    三维点云半结构化环境直线提取曲线拟合可通行区域检测

    基于对偶平均的动量方法研究综述

    曲军谊
    2443-2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偶平均(dual averaging)方法是一种颇具潜力的优化算法,它巧妙地利用过往所有梯度的信息,克服了传统一阶梯度算法无法摆脱的梯度消失的弊端,并得到稳定的收敛速率.而恰恰类似的是,动量方法同样是利用过往的梯度信息,目的在于在非凸优化问题中能够有效地逃离局部最小点和鞍点,而今年来动量方法也广泛活跃在凸优化领域,不单对一般的梯度下降算法起到加速作用,同时在没有光滑性条件的情况下,得到最优个体收敛速率.论文对对偶平均方法和动量方法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分析两者的联系和区别,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

    机器学习对偶平均动量方法个体收敛性稀疏性

    一种面向动态3D场景的激光雷达SLAM算法

    唐印
    2449-24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滤除移动物体对实时建图的干扰是SLAM在复杂动态环境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论文提出一种新的面向动态3D场景的激光雷达SLAM算法.论文算法首先提取特征点,通过配准出估计机器人的位姿,然后设计了一种移动物体的滤除方法,通过使用卡尔曼目标跟踪算法滤除移动物体,最终构建出环境的静态地图.通过在真实场景中的移动机器人上实验表明,该方法提高了SLAM系统在动态环境中构建静态地图的鲁棒性,满足实时性要求,具有较好的实际使用价值.

    激光雷达SLAM移动物体滤除目标跟踪

    显著关注区域局部与整体融合的行人再识别方法研究

    范秋鹏孙首群周莹王子阳...
    2454-2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行人再识别中,传统的行人再识别方法在进行行人再识别时,会受到背景、面纱、服装等变化的影响使识别效果下降.为了减少背景、面纱、服装等变化对识别效果的影响,论文提出了基于显著关注区域的局部与整体融合的行人再识别方法,该方法通过比较两个行人的度量距离完成行人再识别.首先,该方法包含整体特征提取和局部显著关注特征提取两个支路,然后将整体特征和局部显著关注特征融合得到融合特征.并用融合特征进行对比度量学习,并计算出相似度分数对样本进行排序.其次,论文改进了三元组损失并用于基于显著关注区域的局部与整体融合的模型.在大型数据集CUHK03和VIPER上的大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减少了背景、面纱、服装等变化对识别效果的影响.

    行人再识别显著关注区域特征融合三元组损失

    基于听觉场景分析的单声道双人混合语音浊音分离

    张晗张二华姜珊
    2461-2466,2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信息交流方式,在实际环境中,各种噪声严重影响语音的音质及清晰度,使语音识别的正确率明显下降.若应用语音分离技术将目标语音从混合语音中分离出来,则能有效提高语音识别的性能.语音分离可分为单声道语音分离和多声道语音分离,其中单声道语音分离最为困难.论文研究了基于听觉场景分析(CASA)的单声道语音分离方法,首先以基音周期轨迹为线索,根据浊音的谐波结构,分离出目标语音的频谱,再由傅里叶反变换(IFFT)重构分离语音,针对分离语音中存在的窜音现象,采用振幅平滑和相位调整法消除窜音.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消除窜音现象,显著提高分离语音的清晰度.

    语音分离基音周期窜音振幅平滑相位调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