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计算机应用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计算机应用研究
四川省电子计算机应用研究中心
计算机应用研究

四川省电子计算机应用研究中心

刘营

月刊

1001-3695

arocmag@163.com

028-85249567

610041

成都市成科西路3号

计算机应用研究/Journal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Computer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81年,以其新颖性、技术性、实用性、工具性、知识性于一身,设置众多栏目,信息量极大,反映并涵盖了当今国内外计算机应用研究的主流技术、热点技术及最新发展趋势,是一份极具收藏价值的技术刊物。本刊读者对象为从事计算机应用、开发、研究的科技人员,大中专院校师生,各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计算机业余爱好者及相关管理、情报工作者订阅、收藏。本刊现为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并为多个检索数据库收录,在国内科技期刊评比中多次荣获优秀科技期刊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点化属性圆分类方法与边坡稳定性状态分类研究

    赵东洋崔铁军宋子岭
    155-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多个边坡稳定性情况的分类,提出点化属性圆的多范围属性分类方法.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较多,而且这些因素很难使用一个值表示,但通常可方便地表示为具有范围的属性域,为适应该情况提出上述基于属性圆的方法.首先论述了属性圆的基本性质,然后论述了属性圆点化方法、推导过程及性质,最后给出了基于点化属性圆的多范围属性分类方法.使用该方法对十个边坡按照四个属性进行分类.结果表明当阈值为0.09时所有对象均被分类,其中边坡1、3、4、9、10为一组;边坡2、5、8为二组;边坡6、7为三组.最后论述了该方法的误差和影响.

    安全系统工程范围属性点化属性圆边坡稳定性分类方法

    基于贴近度的异质多属性决策的重要性指数研究

    黄耐樊重俊王雅琼杨云鹏...
    159-163,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评价信息为异质多属性决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相对贴进度的属性重要性指数的确定方法.首先,基于给定属性引起的模型值的平均变化,定义了一般离散模型的重要性指数,并证明其满足几个公理化.其中,模型没有限制性假设.然后,计算异质多属性决策问题中各决策方案的相对贴近度.基于贴近度构造值函数,进而确定各属性的重要性指数.最后通过实例计算与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该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异质属性类的重要性指数确定问题.且与传统方法相比更为精确,更适用于复杂决策系统.

    贴进度异质信息多属性决策重要性指数

    基于多对抗训练的古诗生成方法

    黄文明任冲邓珍荣
    164-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许多古诗生成方法离人类创作的水平仍有较大的差距,尤其是在主题关联性及诗句的语义方面.为弥补现有方法的不足,提出一种多对抗训练的古诗生成框架.以融合了注意力机制并采用双编码器的序列到序列模型作为古诗生成器,以层级RNN和TextCNN组合的多判别模型指导古诗的生成,同时基于策略梯度进行多对抗训练.在古诗意象数据集上进行实验表明,相较于已提出的方法,基于多对抗训练的古诗生成方法有效提升了诗句与意象词之间的关联性,古诗所表现的语义内涵也更加丰富.

    序列到序列注意力机制对抗学习古诗生成

    基于无向分块加权图的无模式实体识别方法研究

    杨宁卢菁邵清刘丛...
    169-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利用分块进行实体识别的方案,忽略分块键权重和分块键的歧义,导致精确度较低.提出一个基于无向加权图的无模式实体识别方法,抽取数据源中的分量,利用分量信息熵和TF-IDF方法组合求取聚类分量,建立统一分块方案.通过聚类分量权重与分块键的关系,赋予每组分块键一定的权重,将该权重与边的共现频次进行相乘加权形成无向分块加权图,最后通过修剪方案进行边的修剪,从而解决了数据多分量及分块键歧义问题,提高了精确度.在七个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扩展性.

    实体识别无模式实体分量权重聚类分量无向分块加权图

    基于DPCA-IM的动态过程监测方法

    孟生军童楚东
    175-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动态主成分分析(DPCA)通过增广矩阵或向量的方式来挖掘采样数据间的时序自相关性.然而,DPCA对自相关的特征成分与残差直接实施监测是不合理的,故其故障检测效果较差.为了剔除采样数据的自相关性以提高故障检测效果,提出一种基于估计误差的动态过程监测方法.首先,通过逐个假设各个过程变量的测量数据缺失,并在已建立的DPCA模型中引入迭代方法(IM)计算得到相应变量缺失数据的估计值.由于该估计值在仅缺失一个变量数据的条件下能较大程度地逼近原测量数据,两者之差(即估计误差)不再存在显著的自相关性,而且该估计误差的变化可直接反映出采样数据变化情况的异常,所以可利用估计误差监测动态过程.最后,通过两个动态过程实例,即动态数值仿真过程与田纳西一伊斯曼(TE)标准测试平台的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剔除采样数据间的自相关性,并能有效地提高故障检测效果,验证了该方法不仅可行,而且具有良好的优越性.

    动态主成分分析估计误差自相关性缺失数据

    井下WLAN位置指纹样本自相关滤波降噪方法研究

    宋明智钱建生
    179-183,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井下WLAN位置指纹库中噪声样本对井下人员定位精度的影响,提出了用于消减位置指纹数据库中噪声样本的基于采样间隔τ的自相关滤波算法.研究表明,虽然在同一个参考点处使用同一个采集设备在不同时刻采集到的接收信号强度(received signal strength,RSS)序列都不完全一样,但噪声样本与其他样本的RSS序列相比有着较为显著的差异值.利用这一特点,基于采样间隔τ的自相关滤波算法使用样本均值作为两个样本间波动差值的平衡参照,使得噪声样本的异常特性被放大,进而使可能存在的噪声样本更精确地被滤除.滤除噪声样本的位置指纹库能够更好地表征各参考点处的RSS分布.实验结果表明,以90%置信概率为参照标准,使用自相关滤波后的位置指纹样本分别进行静态和动态人员定位的定位误差为3m和3.5 m,比使用原始位置指纹样本的定位误差分别减小了lm和0.5 m.

    井下人员定位位置指纹自相关滤波样本波动差值

    基于二阶段时间延迟的多产品生产系统生产与维修联合优化研究

    刘勤明位晶晶刘文溢叶春明...
    184-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多产品生产部件串联系统的生产和维修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二阶段时间延迟的联合优化模型.首先,基于生产周期分段理论,将整个周期等分成若干单位时间段,生产与维修共用每段时间,且若干时间段后采取一次预防维修.其次,考虑生产系统的实际生产时间、可用生产时间和维修耗费时间,建立了生产计划与维修计划总成本模型.其中,维修计划考虑缺陷和故障维修费用、维修检查费用,以及非正常状态下设备运行可能产生的不合格产品损失费用;生产计划考虑生产成本、库存成本、延期未交货成本和维修停机后恢复生产的设备启动成本.最后,通过算例分析,计算最优预防维修周期和各单位时间段各产品产量,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维修计划生产计划二阶段时间延迟模型多产品生产部件串联生产系统

    基于非线性块反步控制的无人直升机航迹跟踪算法研究

    党松琳代冀阳应进苏治锋...
    190-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小型无人直升机系统高度非线性、强耦合和易受内外部扰动干扰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非线性块反步控制与广义比例积分观测器相结合的控制策略.该方法采用广义比例积分观测器构建多阶观测回路对系统状态量、扰动量及扰动量的多阶导数进行估计,然后将扰动的估计值代入到直升机系统模型中,采用反步法回归递推得到直升机的跟踪飞行控制律.通过对阶跃信号和复杂"8"字形航迹的航迹跟踪仿真,结果表明:在多种内外部扰动影响下,所设计的控制律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和航迹跟踪性能以及抗干扰能力.相较于常规非线性扰动观测器,广义比例积分观测器对高阶和快速时变扰动具有更高的预估精度,可以达到更好的扰动抑制效果.

    小型无人直升机非线性块反步控制广义比例积分观测器扰动抑制

    Heron环境下基于实例重分配的传输负载优化策略

    刘宇于炯蒲勇霖李梓杨...
    198-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新一代大数据流式计算框架,Heron忽略了任务实例之间不同通信方式的差异以及节点资源利用率不均衡的问题导致系统性能下降.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节点资源限制模型、通信开销优化模型和实例数据流关系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Heron环境下基于实例重分配的传输负载优化策略(transmission load optimiza-tion strategy based on instance reallocation in Heron,TLIR-Heron).该策略包括节点资源限制算法和实例重分配算法,通过判定实例重分配条件并执行重分配算法将节点间数据流转换为节点内数据流,从而降低通信开销.实验结果表明,在三组拓扑测试下,TLIR-Heron相较于Heron默认调度策略能够降低节点间通信开销和系统的计算延迟,并提升了计算节点资源利用的均衡性.

    大数据流式计算ApacheHeron资源限制通信开销

    高性能计算应用程序的静态性能分析和建模方法研究

    彭云峰
    204-208,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程序源代码和二进制代码的静态分析,能够对代码中不同类型的指令执行情况进行统计.使用多面体模型对循环(循环内包含判断选择结构)函数调用的情况进行建模,将静态分析无法确定的性能数据作为参数保留,结合用户定义的体系结构描述文件,建立起一个参数化的性能模型,提出一种面向高性能计算(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HPC)应用软件的性能建模方法.与动态的建模方法相比,避免了反复执行被建模程序所带来的计算资源占用和时间开销,同时又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可用性;在性能模型的精确度上,也与动态的方法非常接近.同时,以参数化的性能模型为基础,能对和程序性能有关的其他重要数据进行进一步的估算.

    性能模型静态分析高性能计算性能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