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苟永明

月刊

1671-4598

ck@chinamca.com

010-68371556转12、21

100048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甲8号中国航天大厦四层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Journal Computer Measurement & Contro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报道内容:◆ 计算机技术、自动测试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研究成果及发展方向的综述与评论;◆ 先进的总线技术、故障诊断技术、系统集成技术以及控制理论在工业领域和军事中的 应用;◆ 边缘扫描测试技术、遥测遥控技术和自动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动态数据采集与信号处理系统;现场总线与接口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 嵌入式系统软件、软件测试以及工控组态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集散/分布控制系统,自控/监控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楼宇自动化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先进的测控部件及传感器技术在工业自动测试和控制中的应用;◆ 基于总线技术的智能仪器仪表的设计与开发。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BEV视角的多传感融合3D目标检测

    张津朱冯慧王秀丽朱威...
    77-85页
    查看更多>>摘要:3D目标检测是自动驾驶在道路环境感知任务中的重要环节,现有主流框架通过搭载多种感知设备获取多模态的数据信息来实现多传感融合检测;传统相机与激光雷达的传感器融合过程中存在几何失真,以及信息优先级不对等,导致传感融合的3D目标检测性能不足;对此,提出了一种基于鸟瞰视角(BEV)的多传感融合3D目标检测算法;利用提升—展开—投射(LSS)方式,获取图像的潜在深度分布建立图像在BEV空间下的特征;采用PV-RCNN的集合抽象法建立点云在BEV空间下的特征;该算法在统一的BEV共享空间中设计了低复杂度的特征编码网络融合多模态特征实现3D目标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在检测精度上相较于纯激光方法提升4。8%,相较于传统的融合方案减少了 47%的参数,并保持了相近的精度,较好地满足了自动驾驶系统道路环境感知任务的检测要求。

    3D目标检测鸟瞰图视角多传感融合自动驾驶道路环境感知

    高速铁路线路环境异物入侵视频检测系统研制

    王浩然戴鹏刘俊博时菁...
    8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智能高铁2。0体系中智能装备建设要求,研制了高速铁路线路环境视频检测系统;该系统采用高实时、双模态补偿技术进行动态成像,克服了高速运行条件下的运动模糊及开放式场景下的环境光干扰问题;基于Faster-RCNN和YOLO v8模型开发了异物入侵智能识别算法,实现了基于高速动车组平台的列车运行环境状态异常在线检测;研发了线路环境视频动态检测应用软件,实现了列车运行环境异常的动态实时监测和异常数据管理;试验验证表明,系统可满足最高450 km/h运行条件下的线路环境高清成像和异物入侵检测,缺陷检出率≥90%。

    高速铁路异物入侵视频检测系统智能识别数据管理

    电磁环境干扰场强测试实验室间比对设计与实现

    王桂娟石磊张鹏张钦娟...
    9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确保各电磁环境检测实验室间电磁环境干扰场强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一致性,评价实验室电磁环境检测能力、更准确地评估电磁辐射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对仪器设备和环境设施的不利影响,从电磁环境检测实验室间比对的目的入手,对电磁环境干扰场强测试系统的架构及原理进行了研究,结合电磁环境干扰场强测试方法,对电磁环境检测实验室间比对进行了设计,提出了电磁环境检测实验室间比对的方案及比对测试结果统计方法及评价原则,并经实际应用实现了电磁环境干扰场强测试实验室间比对过程,为电磁环境检测实验室开展实验室间比对提供了参考。

    电磁环境检测电磁环境干扰场强实验室间比对异常值不确定度

    惯导系统级间动态对准测试系统设计与应用

    汤佳骏汪浩洋董昕阳何子路...
    98-103,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级航天装备的惯导系统级间相对安装误差标定精度与补偿效果对其导航精度有着直接影响,实际工程应用时相对安装误差的标定往往是非重复性流程,且缺少快速评估相对安装误差准确性的测试手段;为了提高测试覆盖性,在系统级测试阶段提出一种惯导系统级间动态对准测试的总体方案,设计了一套检测惯导系统级间相对安装误差的自动化设备;测试设备以基于PXI总线的控制系统为核心,配置摇摆转台提供动态激励,搭载基于LabVIEW开发平台的上位机测试软件,配合上传至产品端的测试软件实现测试流程;通过试验测试验证了测试系统的应用价值,进一步分析测试结果发现了惯导系统级间通信时延问题并改进了测试方法,提高了相对安装误差检测的准确性。

    惯导系统级间相对安装误差系统级测试PXI总线级间通信时延

    基于模糊逻辑的铁路机车无线通信接入拥塞控制系统设计

    白宏权
    104-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铁路机车无线通信主要用于列车与控制中心之间的数据传输,如果通信网络出现拥塞,会导致信息传输延迟或失败,进而影响到列车的运行安全;为了提高铁路机车无线通信接入的流畅性,设计了基于模糊逻辑的铁路机车无线通信接入拥塞控制系统;通过数据解析分类模块对数据包进行解析,经过WRED模块完成丢包处理,传输给队列模块,通过队列的整理将数据传输给模糊逻辑控制器模块,在模糊逻辑控制器模块中,利用模糊逻辑理论,设计了模糊控制规则,依据逐跳拥塞控制,完成系统的硬件设计;在系统的软件设计中,根据无线通信接入数据在队列模块的缓存情况,感知无线通信接入节点的状态,通过获取无线通信接入节点的剩余队列,预测无线通信接入路径的拥塞情况,在无线通信接入的最佳路径下,设计了拥塞控制算法,实现对铁路机车无线通信接入的拥塞控制;测试结果表明,设计系统的吞吐量可达到4 000 kpbs,丢包率和节点死亡率均低于1%,能够有效控制无线通信接入的拥塞情况。

    模糊逻辑无线通信状态感知铁路机车拥塞控制

    基于深度学习的移动机器人目标自动跟随控制系统设计

    赵增辉唐明
    11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移动机器人在跟随运动目标时,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导致目标识别准确性降低,从而影响自动跟随控制效果;为此,设计了基于深度学习的移动机器人目标自动跟随控制系统;系统框架设计为感知层、处理和控制层以及执行层;利用感知层中的视觉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MEMS传感器,采集信息并传输到处理和控制层,单片机处理器运行两个程序,前一个程序利用深度学习中的残差学习网络、深度卷积网络、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进行图像处理和目标识别,后一个程序结合超声波传感器测距信息计算目标坐标;PLC微控制器承载控制程序,结合MEMS传感器采集到的角度信息,基于PID设计双环控制器,在其控制下实现移动机器人目标自动跟随控制;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系统仅在昏暗环境下误识别一个图像,目标识别功能较强,在不同环境下控制角度跟随平均误差和跟随距离平均误差始终在1。22°和0。074 m以下,具有较高的抗环境干扰能力。

    深度学习移动机器人目标自动跟随PID控制系统

    基于PCIE总线的大数据通信传输时延控制系统设计

    焦冬艳
    118-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大数据传输中,当网络流量过大或网络拓扑复杂时,可能会出现网络拥塞的情况,导致通信传输时延的增加,为了优化通信网络的数据传输效率,设计基于PCIE总线的大数据通信传输时延控制系统;在PCIE总线核结构下设计大数据收发器、通信转换模块与通信中断控制器,搭建时延控制终端,联合大数据通信寄存器与时延状态估计器,实现传输时延控制硬件系统的设计;在通信数据相空间内,计算传输时延量的具体数值水平,完成对大数据通信传输时延的预测;根据大数据通信序列定义条件,得到与通信传输时延状态相关的反馈信息,并以此为基础,确定具体的控制方案,完成基于PCIE总线的大数据通信传输时延控制系统设计;实验结果表明,PCIE总线控制系统的应用可将大数据通信时延控制在0~0。20 ms范围之内,不会因时延过大造成数据信息瞬时响应速率下降的问题,且数据传输丢包率低于10%,符合实际应用需求。

    PCIE总线大数据通信传输时延控制通信转换中断控制器相空间

    基于云计算的5G通信信道传输控制系统设计

    周磊
    125-131,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5G通信使用的是毫米波频段,相比于低频段而言,信号在传播中更容易受到信道干扰及多路径衰落的影响,导致5G通信信道拥塞概率与数据丢失概率较高,为此,设计并开发了基于云计算的5G通信信道传输控制系统;改装通信信道数据采集器、处理器、交换机合路器、均衡器以及控制器等元件,将其接入到系统电路中,实现系统硬件的优化;利用采集器设备,以动态方式采集5G通信信道传输数据,从时域和频域两个方面提取信道传输特征,综合特征匹配度和信道占用率两个方面,判断当前通信信道的运行状态;针对处于拥塞状态的信道,在传输控制协议的约束下,利用云计算技术实现5G通信信道传输任务的调度,最终通过通信信道增强、干扰消除两个步骤,实现系统的5G通信信道传输控制功能;实验结果表明,有干扰场景下,所设计系统的信道传输平均误码率为0。22%,信道传输数据丢包率的平均值为0。48%,5G通信信道的平均数据传输速度为406 GB/min。

    云计算5G通信通信信道传输控制

    基于复杂信道服务模型的高效可靠链路控制方法

    韩明钥周智勇张金贵
    132-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向无线通信网络化应用发展趋势,针对无线链路容错概率高、实时变化大、信道带宽窄导致链路可靠控制难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复杂信道服务模型的高效可靠链路控制方法;分析了无线传播复杂信道服务模型的多种特点,提出了基于无线信道服务模型紧密耦合高效适配的控制机制,设计了无线链路层自适应分组反馈控制流程,结合帧结构设计给出了数据分组长度、最大重数次数等关键参数演算方法;在物理层最小分组长度对应传输成功率85%~99%条件下,仿真给出最佳分组长度为最小分组的2~9倍,最大重数次数为9次缩减至4次;仿真验证表明:在业务数据包长度为最小分组长度的10~100倍时,相比无链路控制状态,传输成功率由1%~90%改进至99。99%以上,平均吞吐量可提升两倍以上。

    无线信道服务模型链路控制自适应反馈

    基于区块链的嵌入式机器人运行数据防篡改传输控制系统设计

    张西霞王欢于浪
    139-145,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嵌入式机器人中,包含大量重要的运行数据,这些数据需要连接到网络上进行通信和传输,使其容易受到多种网络攻击;如果这些数据被篡改则会导致机器人无法正确执行任务,造成安全隐患;因此,为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设计基于区块链的嵌入式机器人运行数据防篡改传输控制系统;在嵌入式主控板电路的配合下,协调机器人运行数据解算模块、传输数据矫正模块、控制系统微处理器之间的实时连接关系,完成传输控制系统硬件部分设计;设计控制系统环境和角色对象,并根据不同角色身份,确定运行数据在区块链RBAC组织中的访问能力,基于区块链中的哈希值实现对运行数据防篡改链码的恢复处理,完成基于区块链的嵌入式机器人运行数据防篡改方案的设计;提取运行数据中的关键嵌入部分,建立防篡改要求下的机器人运行数据聚集索引,计算篡改率数值,并实施针对性控制,完成基于区块链的嵌入式机器人运行数据防篡改传输控制系统设计;实验结果表明,经过上述系统的防篡改控制作用后,数据传输效率明显提高,非关联信息难以入侵嵌入式机器人运行系统,也无法篡改关键传输数据,有助于保障机器人运行数据的安全性。

    区块链嵌入式机器人运行数据哈希值链码恢复聚集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