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扬州大学;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扬州大学;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

卜平

半月刊

1672-2353

jcm@yzu.edu.cn,hlb@yzu.edu.cn

0514-87978989,87978917,87978807

225001

扬州市淮海路11号扬州大学医学院院内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Practic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是“为读者服务”,坚持实用性与导向性相结合。本刊的特色是秉承其前身《江苏临床医学杂志》一贯的讲求质量第一,和求实效的用稿原则,力求为读者提供迅即、实用的医学资讯。同时,立足江苏,面向全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组稿、用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治疗前泛免疫炎症值预测食管癌术后辅助放疗患者预后的价值

    江美南李添翼任粤宋震亚...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接受术后辅助放疗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治疗前泛免疫炎症值(PIV)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并联合T分期评估其在食管鳞癌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3年1月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放射肿瘤科行术后辅助放疗的食管鳞癌患者85例的临床资料。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获取PIV和其他免疫炎症生物标志物的最佳临界值,依据ROC曲线及决策曲线分析(DCA)比较PIV和其他免疫炎症生物标志物的曲线下面积(AUC)及临床适用性;根据最佳临界值将患者分为PIV高水平组和PIV低水平组,评估PIV水平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并通过递归分区分析(RPA)建立一个结合PIV和T分期的风险分层模型。结果 根据ROC曲线确定治疗前PIV最佳临界值为187。22,PIV的ROC曲线的AUC(0。679)大于其他4项[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免疫炎症生物标志物(0。640、0。583、0。656、0。644)。将85例患者分为PIV低水平组(<187。22)48例和PIV高水平组(≥187。22)37例,PIV的水平高低与肿瘤直径相关(P<0。05)。PIV低水平组3年总生存期(OS)(75。6%与30。6%,P<0。001)和3年无病生存期(DFS)(56。1%与21。0%,P<0。001)高于PIV高水平组;肿瘤直径、T分期和PIV是食管鳞癌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T分期和PIV是食管鳞癌患者D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采用基于T分期和PIV的RPA分层模型建立了一个包含3个风险组的新分期,与单独的T分期或PIV相比,基于RPA生成的模型可进一步提高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论 治疗前PIV有助于预测术后辅助放疗食管鳞癌患者预后,PIV联合T分期可提高预测价值。

    食管鳞状细胞癌术后辅助放疗临床病理特征预后泛免疫炎症值递归分区分析

    FOXO1、SMAD4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关守涛王登正胡锋超宁琳琳...
    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食管癌(EC)组织中FOXO1和SMAD4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131例EC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EC组织和癌旁组织病理形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测定FOXO1 mRNA、SMAD4 mRNA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FOXO1和SMAD4蛋白表达;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EC组织中FOXO1和SMAD4蛋白表达的相关性;采用Cox回归分析法分析E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分析法进行EC患者生存分析。结果 EC组织中FOXO1 mRNA表达及其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SMAD4 mRNA表达及其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OXO1、SMAD4与患者肿瘤直径、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EC组织中FOXO1与SMAD4表达呈负相关(r=-0。419,P<0。05)。FOXO1、SMAD4、肿瘤直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是EC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EC患者3年总生存率为84。73%(111/131)。EC组织中FOXO1阳性表达患者3年累积生存率低于FOXO1阴性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MAD4阳性表达患者3年累积生存率高于SMAD4阴性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C组织中FOXO1阳性表达率较高,SMAD4阳性表达率较低,二者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有关。FOXO1、SMAD4或可作为预测EC预后的重要标志物。

    食管癌FOXO1蛋白SMAD4蛋白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联合握力和血清前白蛋白在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彭顺仙陶花陈晓锋彭纪芳...
    15-19,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AR)联合握力和血清前白蛋白对食管癌患者生存期及营养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12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和治疗前CAR、握力、血清前白蛋白检测结果,评估患者营养不良情况并随访总生存期。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治疗前CAR、握力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对患者营养不良的预测价值,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Cox回归模型分析治疗前CAR、握力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对患者生存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握力预测食管癌患者营养不良的曲线下面积(0。625)最大,其后依次为血清前白蛋白、CAR(分别为0。604、0。594);根据约登指数确定CAR、握力、血清前白蛋白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0。732、23。1 kg、0。190 g/L,三者联合预测营养不良的灵敏度高达80。7%。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AR增高(≥0。732)、握力降低(<23。1 kg)、血清前白蛋白水平降低(<0。190 g/L)患者的总生存期分别短于CAR<0。732、握力≥23。1 kg、血清前白蛋白水平≥0。190 g/L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CAR增高(≥0。732)、握力降低(<23。1 kg)、血清前白蛋白水平降低(<0。190 g/L)是食管癌患者生存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治疗前CAR、握力和血清前白蛋白是评估食管癌患者营养状态和生存预后的重要指标,三者联合检测有助于营养不良的早期诊断与及时干预,或可改善食管癌患者的生存预后。

    食管癌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握力血清前白蛋白营养状态预后

    结直肠癌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及列线图预测模型的价值

    陈春梅张蓉楚杰王雪星...
    2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CRC)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2021年7月-2023年12月在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安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402例CR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全球营养不良领导倡议标准(GLIM)作为营养不良诊断标准,将患者分成营养不良组和营养良好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RC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的影响因素。基于预测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对模型的区分度和精准度进行验证,最终采用校准曲线及临床决策曲线验证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402例CRC患者中,111例发生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7。61%。营养不良组与营养良好组年龄、肿瘤分期、长期卧床情况、卡氏功能状态评分法(KPS)评分、体质量指数(BMI)、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谷丙转氨酶(ALT)及尿素(Ure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肿瘤分期、长期卧床情况、HGB、KPS评分和PAB是影响CRC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的灵敏度为57。4%,特异度为88。0%,曲线下面积(AUC)为0。821(95%CI:0。773~0。870,P<0。001)。采用内部验证法通过Bootstrap自助法进行抽样1 000次,一致性指数为0。821。校准曲线及临床决策曲线显示,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 基于高龄、TNM分期Ⅳ期、较差的KPS评分、长期卧床、HGB降低、PAB降低6个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对CRC患者营养不良发生风险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结直肠癌风险因素营养不良列线图预测模型长期卧床前白蛋白

    中老年Ⅱ~Ⅲ期胃癌患者预后预测列线图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朱国玉吴洋秦陈张晓春...
    27-3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并验证中老年Ⅱ~Ⅲ期胃癌患者总生存期(OS)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1 日—2022年12月1日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扬州市中医院就诊的中老年Ⅱ~Ⅲ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基于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明确中老年Ⅱ~Ⅲ期胃癌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进一步构建和验证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通过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模型的临床效应。结果 共纳入382例患者,其中282例归为训练集,100例归为验证集。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胃癌家族史、侵犯脉管、侵犯神经、T分期、N分期是中老年Ⅱ~Ⅲ期胃癌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上述变量构建预后列线图,训练集和验证集中模型的一致性指数分别为0。667(95%CI:0。601~0。726)和0。708(95%CI:0。622~0。766);ROC曲线提示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准确性;校准曲线显示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DCA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潜力。结论 本研究基于真实世界大数据构建的中老年Ⅱ~Ⅲ期胃癌患者1、3、5年OS的列线图模型具有理想的预测效果,有助于临床医师有效评估患者预后。

    预测模型胃癌中老年人群总生存期真实世界研究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等指标预测肝硬化合并显性肝性脑病患者预后的价值

    任轲田李均黄晓英韩旭东...
    3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预后营养指数(PNI)评分、肝性脑病(HE)分级、Integrated终末期肝病模型(iMELD)评分模型预测肝硬化合并显性HE患者近期(90 d)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70例肝硬化合并显性HE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后90 d生存状态将患者分为存活组359例和死亡组111例。结合患者年龄、入院后24 h内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清NSE水平、HE分级,计算PNI评分、iMELD评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影响肝硬化合并显性HE患者近期预后的因素。结果 死亡组血清NSE、HE分级、iMELD评分高于存活组,PNI评分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肝硬化合并显性HE患者近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为血清NSE、PNI评分、HE分级、iMELD评分。血清NSE、PNI评分、HE分级、iMELD评分预测肝硬化合并显性HE患者近期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7、0。717、0。721、0。728;血清NSE、PN I评分、iMELD评分的cut-off值分别为12。23 ng/mL、34。05 ng/mL、39。26分;四者联合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最佳,AUC达到0。919,cut-off值为0。23。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提示,血清NSE、PN I评分、HE分级和iMELD评分联合预测模型cut-off值<0。23的患者90 d生存率高于血清NSE、PNI评分、HE分级和iMELD评分联合预测模型cut-off值≥0。23的患者(Log-Rank=265。567,P<0。001)。结论 血清NSE、PNI评分、HE分级、iMELD评分对预测肝硬化合并显性HE患者的近期预后具有良好的价值,联合应用预测价值更高。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预后营养指数评分Integrated终末期肝病模型肝硬化显性肝性脑病

    胸骨舌骨肌内翻喉功能重建术对声门型喉癌的疗效分析

    苗文杰王慧敏周航鲁保才...
    41-4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胸骨舌骨肌内翻喉功能重建术对声门型喉癌的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106例声门型喉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行垂直部分喉切除术,观察组行垂直部分喉切除术联合胸骨舌骨肌内翻喉功能重建术。观察2组嗓音学指标[标准化噪声能量(NNE)、谐噪比(HNR)、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吞咽功能[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评分]、生活质量[嗓音障碍指数(VHI)评分]、发音功能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刺激性咳嗽、咽痛、呼吸困难、喉狭窄、局部粘连)发生情况。结果 2组术后3个月的NNE、Jitter、Shimmer均较术前下降,HNR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NNE、Jitter、Shimmer低于对照组,HN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个月VFSS评分较术前提高,VHI评分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VFSS评分高于对照组,VH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音功能改善效果优良率为71。70%,低于观察组的88。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43%,低于对照组的2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垂直部分喉切除术联合胸骨舌骨肌内翻喉功能重建术治疗声门型喉癌,可有效改善患者嗓音学指标、吞咽功能、生活质量以及发音功能,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胸骨舌骨肌内翻喉功能重建术声门型喉癌嗓音学指标吞咽功能生活质量发音功能并发症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血小板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体积联合降钙素原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韩芳赵景屈少磊唐井钢...
    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联合降钙素原(PCT)水平在急性胰腺炎(AP)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86例AP患者纳入AP组,根据AP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度急性胰腺炎(MAP)组41例、中重度急性胰腺炎(MSAP)组27例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18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8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外周血PCT、脂肪酶(LIP)、白细胞介素(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外周血RDW、MPV、MCV、甘油三酯、乳酸脱氢酶、尿素氮水平。AP患者的RDW、MPV、MCV、PCT水平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外周血RDW、MPV、MCV、PCT在早期诊断AP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AP组的体质量指数、甘油三酯、乳酸脱氢酶、尿素氮、LIP、IL-17、TNF-α、RDW、MPV、MCV、PC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AP组和SAP组RDW、MPV、MCV、PCT水平高于MAP组,且SAP组RDW、MPV、MCV、PCT水平高于M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P患者外周血RDW、MPV、MCV、PCT水平与其体质量指数、甘油三酯、乳酸脱氢酶、尿素氮、LIP、IL-17、TNF-α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外周血RDW、MPV、MCV、PCT早期诊断AP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0、0。873、0。818、0。830。RDW、MPV、MCV、PCT联合诊断的AUC为0。972,特异度为92。50%,灵敏度为93。02%。上述四者联合诊断的价值优于其单独诊断(Z=5。060、3。250、4。162、4。272,P<0。05)。结论 AP患者的RDW、MPV、MCV、PCT水平升高,其联合诊断早期发生AP的临床价值较高。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血小板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体积降钙素原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

    中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张佳旭杨婷李燃
    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中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预测模型并验证。方法 回顾性选取住院治疗的368例中老年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期间生存或死亡状况分为死亡组96例(占26。09%)和生存组272例(占73。91%)。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SAP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影响因素,并基于筛选结果构建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通过曲线下面积(AUC)、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评价模型对SAP患者死亡的预测效能。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死亡组年龄>60岁、合并肾功能不全、合并冠心病、接受腹腔镜手术者占比均高于生存组,红细胞分布宽度、空腹血糖、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乳酸水平和改良CT严重指数(MCTSI)评分、SAP严重程度床旁指数(BISAP)评分均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肾功能不全、MCTSI评分、空腹血糖、NLR是中老年SAP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基于影响因素构建回归方程:C 指数=1。569+0。258 ×(年龄)+0。334 ×(肾功能不全)+0。672 ×(MCTSI评分)+0。281 ×(空腹血糖)+0。410 ×(NLR)。ROC曲线显示,该模型预测中老年SAP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AUC为0。877(95%CI:0。840~0。915),准确率为84。23%,敏感度为75。00%,特异度为87。50%。结论 年龄、肾功能不全、MCTSI评分、空腹血糖、NLR是中老年SAP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据此构建的模型可预测SAP全因死亡风险,从而辅助识别高风险人群。

    中老年患者重症急性胰腺炎死亡预测模型肾功能不全

    益生菌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潜在机制分析

    黄燕平
    5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益生菌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免疫功能、肠道黏膜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108例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大剂量维生素C辅助治疗)53例和观察组(益生菌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辅助治疗)55例。观察2组患者的疗效、预后情况及治疗前后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4+/CD8+)、肠道菌群、肠道黏膜功能指标[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内毒素]、单核细胞p38MAPK/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09%,高于对照组的69。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7 d后,观察组IL-6、TNF-α、CRP水平低于对照组,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肠球菌、大肠埃希菌水平低于对照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水平高于对照组,DAO、D-乳酸、内毒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38MAPK、p-p38MAPK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ICU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自动出院及死亡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生菌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对SAP患者疗效确切,能够有效减轻机体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功能,促进肠道黏膜功能修复,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这可能与其抑制p38MAPK/NF-κB信号通路有关。

    重症急性胰腺炎维生素C益生菌免疫功能肠道黏膜功能信号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