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扬州大学;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扬州大学;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

卜平

半月刊

1672-2353

jcm@yzu.edu.cn,hlb@yzu.edu.cn

0514-87978989,87978917,87978807

225001

扬州市淮海路11号扬州大学医学院院内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Practic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是“为读者服务”,坚持实用性与导向性相结合。本刊的特色是秉承其前身《江苏临床医学杂志》一贯的讲求质量第一,和求实效的用稿原则,力求为读者提供迅即、实用的医学资讯。同时,立足江苏,面向全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组稿、用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Hippo-YAP信号通路的调控及其对心室重构的影响

    古丽米拉·阿不都卡哈李亚昙杨帆
    5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Hippo-YAP信号通路的调控及其对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模型组(腹腔注射阿霉素,制备CHF大鼠模型)、小剂量组(每天给予阿托伐他汀5。6 mg/kg)、大剂量组(每天给予阿托伐他汀11。2 mg/kg),每组15只。检测4组大鼠Hippo-YAP信号通路中的YAP、LATS1、LATS2的表达水平。检测4组大鼠左心室组织的纤维化程度。比较4组大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等心脏结构指标,以及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半乳糖凝集素3(Gal-3)水平差异。评估模型组及阿托伐他汀治疗大鼠的YAP、LATS1、LATS2表达水平与心室重塑指标的相关程度。分析上述指标与CHF大鼠心室重构调控的相关性。结果 模型组LVEF水平低于对照组,IVST、LVMI和LVED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小剂量组LVEF水平高于模型组,且大剂量组高于小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小剂量组IVST、LVMI和LVEDD水平低于模型组,且大剂量组低于小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NT-proBNP、MMP-9和Gal-3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小剂量组NT-proBNP、MMP-9和Gal-3水平低于模型组,且大剂量组低于小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YAP、LATS1、LATS2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小剂量组YAP、LATS1、LATS2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且大剂量组低于小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及阿托伐他汀治疗大鼠的YAP、LATS1、LATS2蛋白表达水平与LVEDD、IVST、LVMI、NT-proBNP、MMP-9及Gal-3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P<0。05)。YAP、LATS1、LATS2为CHF大鼠心室重构的负向调控因素,大剂量阿托伐他汀为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通过靶向负调控Hippo-YAP信号通路,进而改善CHF心室重构,且其效应呈剂量依赖性。

    阿托伐他汀Hippo-YAP信号通路慢性心力衰竭心室重构

    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儿童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马丹凤刘丽华王野峰李静...
    6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儿童扩张型心肌病(DCM)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19例住院DCM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患儿均接受卡托普利联合常规抗心力衰竭方案治疗1~4周,疗效不佳,改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评估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1、3、6、12个月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及相关指标变化情况。收集沙库巴曲缬沙坦的用法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9例患儿中,男8例、女11例,中位年龄为3岁,心功能分级为Ⅱ级2例、Ⅲ级10例、Ⅳ级7例;末次随访时疗效评估结果显示,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73。7%。接受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1、3、6、12个月后,患儿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高于治疗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Z值均小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沙库巴曲缬沙坦的单次起始剂量为0。8 mg/kg,单次平均维持剂量为1。7 mg/kg,2次/d。用药后,1例患儿出现低血压症状,5例患儿出现轻度肾功能指标异常(其中4例在耐受后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可有效改善DCM患儿的心力衰竭症状及心功能指标,但用药过程中需密切关注血压及肾功能的变化。

    沙库巴曲缬沙坦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儿童不良反应肾功能

    维立西呱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对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

    黄玲芳达迎晓周松狄宁宁...
    67-70,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维立西呱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对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HFrEF)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70例HFrE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给予HFrEF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维立西呱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6 min步行试验距离以及静息状态下的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2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LVEF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LVESD、LVEDD、NT-proBNP以及静息状态下的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6 min步行试验距离长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立西呱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可有效改善HFrEF患者心功能,且不良反应较少。

    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维立西呱重组人脑利钠肽心功能不良反应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脑利钠肽、癌胚抗原125、白细胞介素-6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黎丹孙莉芳秦蕊
    7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脑利钠肽(BNP)、癌胚抗原125(CA125)、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病情程度的相关性及其预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价值。方法 选取行PCI术的100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n=36)和非MACE组(n=64)。比较2组临床资料以及血清BNP、CA125、IL-6水平。分析血清BNP、CA125、IL-6水平与AMI病情程度的相关性。分析A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BNP、CA125、IL-6预测PCI术后发生MACE的价值。将常规影响因素联合作为常规预测方案,将常规预测方案联合血清BNP、CA125、IL-6作为新预测方案,通过曲线下面积(AUC)、净重新分类指数(NRI)、综合判别改善指数(IDI)比较2种预测方案预测PCI术后发生MACE的价值。结果 100例AMI患者中,PCI术后3个月内发生MACE 36例。MACE组年龄、白细胞(WBC)计数、既往心梗史占比、病情严重程度高于非M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E组血清BNP、CA125、IL-6水平高于非M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E组血清BNP、CA125、IL-6水平与AMI病情程度呈正相关(r=0。513、0。406、0。320,P<0。05)。年龄、WBC、既往心肌梗死史、血清BNP、CA125、IL-6为PCI术后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P<0。05)。血清BNP、CA125、IL-6联合预测MACE发生的AUC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的AUC(Z=2。134、2。005、2。087,P<0。05)。将年龄、WBC、既往心肌梗死史联合作为常规预测方案,将常规预测方案联合血清BNP、CA125、IL-6作为新预测方案。新预测方案的AUC大于常规预测方案的AUC(Z=2。321,P<0。05);新预测方案与常规预测方案比较,NRI、IDI均>0(P<0。05)。结论 PCI术后发生MACE的AMI患者的血清BNP、CA125、IL-6水平升高,且与AMI病情程度密切相关。血清BNP、CA125、IL-6水平对PCI术后发生MACE具有一定预测价值。构建的含血清BNP、CA125、IL-6的新预测方案对PCI术后发生MACE的预测效能更优。

    急性心肌梗死脑利钠肽癌胚抗原125白细胞介素-6经皮冠状动脉介入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急性心肌梗死后血清脂联素水平变化及其与心力衰竭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关系

    茆文群张翥范修才祁建成...
    78-8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后血清脂联素(APN)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心力衰竭(HF)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在本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124例AMI患者为AMI组,同时将30例非AMI的冠心病患者和30例健康者分别纳入非AMI冠心病组和健康组。记录所有受试者的年龄、性别、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等一般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APN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浆脑利钠肽(BNP);采用心脏超声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记录随访1年所有受试者血清APN的变化及其与BNP、LVEF和MACE的关系。结果 AMI组患者血清APN水平低于非AMI冠心病组和健康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浆磷脂酶A2(Lp-PAL2)水平及吸烟、糖尿病患者占比高于非AMI冠心病组和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AMI组患者进行1年的跟踪随访发现,术后1周以及1、3、6、12个月患者血清APN、BNP水平呈上升趋势,LVEF水平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PN、BNP水平在PCI后1个月达峰值,LVEF水平PCI后1个月达到最低值,但随后11个月以上指标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患者术后1、3、6、12个月MACE发生率分别为2。8%、3。2%、4。6%和8。8%。术前和术后1个月,血清APN对AMI患者1年内发生HF及MACE均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且术后1个月血清APN预测AMI后发生HF及MACE的曲线下面积大于术前(P<0。05)。结论 AMI患者PCI后血清APN水平呈上升趋势,PCI后1个月时达峰值。PCI后1个月时,血清APN水平对HF及MACE发生的预测价值最高。

    急性心肌梗死脂联素心力衰竭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微小RNA-93-5p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白媛媛张亚琦许华凤史嫣...
    8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微小RNA-93-5p(miR-93-5p)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1年5月本院诊治的60例T2DM患者、57例T2DM合并CHD患者分别为T2DM组、T2DM合并CHD组,另纳入同期6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T2DM合并CHD组、对照组、T2DM组一般资料、血清miR-93-5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分析T2DM合并CHD患者血清miR-93-5p、IL-6水平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胰岛素(FINS)、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的关系;分析T2DM并发CHD的影响因素;分析血清miR-93-5p、IL-6预测T2DM并发CHD的价值。结果 T2DM合并CHD组、T2DM组LDL-C、FINS、TG、FPG、TC、HbA1c及血清miR-93-5p、IL-6水平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2DM 合并 CHD 组 LDL-C、FINS、TG、FPG、TC、HbA1c 及血清 miR-93-5p、IL-6 水平高于 T2DM 组,HDL-C 水平低于T2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2DM合并CHD患者血清中miR-93-5p、IL-6水平与LDL-C、FINS、HbA1c、TC、FPG均呈正相关(P<0。01),与HDL-C呈负相关(P<0。01);T2DM合并CHD患者血清中miR-93-5p表达水平与IL-6呈正相关(P<0。05)。LDL-C、FINS、FPG、HbA1c、TC、miR-93-5p、IL-6 是 T2DM 并发 CHD 的影响因素(P<0。05);血清 miR-93-5p、IL-6预测T2DM并发CHD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8、0。898,截断值分别为2。59、77。98 ng/L,敏感度均为75。4%,特异度分别为89。2%、85。8%;miR-93-5p、IL-6联合预测T2DM并发CHD的AUC为0。939,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1。2%、83。3%。结论 T2DM并发CHD患者血清miR-93-5p较高,其可能与IL-6共同参与T2DM并发CHD过程。IL-6联合miR-93-5p检测有望作为临床预测T2DM并发CHD的辅助方法。

    微小RNA-93-5p2型糖尿病白细胞介素-6冠心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2种目标体温对体外心肺复苏患者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脑代谢、转归及并发症的影响

    邓小军祝勇军胡成成
    88-9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体外心肺复苏后2种目标体温对患者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脑代谢、转归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07例体外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目标体温控制在32。0~34。0 ℃的53例患者纳入中低温组,将目标体温控制在34。1~36。0 ℃的54例患者纳入轻低温组。比较2组目标体温管理前和达到目标体温时的炎症反应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核转录因子κB亚基p65(NF-κB p65)]、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C)、总氧化态(TOS)、丙二醛(MDA)]、脑代谢指标[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值(Da-jvO2)、脑氧摄取率(CERO2)]水平,并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转归情况[预后结局、格拉斯哥-匹兹堡脑功能表现评分(CPC)分级]。结果 达到目标体温时,2组患者CRP、IL-6、IL-1β、NF-κB p65水平均低于目标体温管理前,且中低温组低于轻低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到目标体温时,2组SOD、TAC水平均高于目标体温管理前,且中低温组均高于轻低温组,2组TOS、MDA水平均低于目标体温管理前,且中低温组均低于轻低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到目标体温时,2组Da-jvO2、CERO2均低于目标体温管理前,且中低温组低于轻低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低温组的CPC分级、预后结局情况略优于轻低温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肺复苏后目标体温管理可有效促进患者脑功能恢复,其中32。0~34。0 ℃目标体温更有利于减轻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程度和改善脑代谢,从而改善转归结局。

    心搏骤停心肺复苏目标体温管理炎症氧化应激脑代谢转归结局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老年肌少症合并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朱晓雷彭松刘婧
    9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老年肌少症合并缺血性心肌病(1CM)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29例老年肌少症合并IC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64例和联合组65例,依据剔除标准筛选后,最终每组纳入55例患者。常规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接受PCI。比较2组入院时和出院1、3、6个月时的主观症状、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加拿大心血管病学会(CCS)心绞痛分级、左心室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血清学指标[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6 min步行距离(6MWD),并观察2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55例患者PCI术中均植入1~3个支架,平均植入数量为(1。78±0。36)个,手术成功率为100。00%。2组出院1、3、6个月时胸痛、心悸、胸闷、乏力评分和SBP、DBP、NYHA心功能分级、CCS心绞痛分级均低于入院时,且联合组出院3、6个月时上述指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出院1、3、6个月时LVEDD、LVESD均小于入院时,LVEF高于入院时,血清NT-proBNP、cTnT、CK-MB水平均低于入院时,且联合组出院3、6个月时LVEDD、LVESD小于常规组,LVEF高于常规组,血清NT-proBNP、cTnT、CK-MB水平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出院1、3、6个月时6MWD均长于入院时,且联合组出院3、6个月时6MWD长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6个月时,联合组MACE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应用于老年肌少症合并ICM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主观症状和客观心功能指标,同时降低MACE发生率。

    肌少症缺血性心肌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美托洛尔曲美他嗪心功能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D-二聚体及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评分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远期心力衰竭的相关性研究

    沈佳睿张佳佳陈森阳钱焱...
    99-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D-二聚体及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远期心力衰竭(HF)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398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D-二聚体水平分为D-二聚体正常组(n=309)和D-二聚体升高组(n=89)。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2组患者远期HF的危险因素;采用时间依赖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二聚体、GRACE评分以及二者联合预测远期HF的价值。根据GRACE评分及D-二聚体水平将398例患者分为低值组(D-二聚体正常且为低GRACE评分患者)181例、高值组(D-二聚体升高且为高GRACE评分患者)70例和中值组(不符合低值组和高值组条件的患者)147例。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3组远期HF发生情况;采用Point-biserial分析D-二聚体升高与远期HF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D-二聚体升高组患者出现远期HF的人数是正常组的2。3倍。D-二聚体、GRACE评分是AMI患者远期HF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D-二聚体和GRACE评分对AMI后5年HF的发生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GRACE评分的预测效能更好。高值组患者远期HF发生率高于低值组、中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D-二聚体与AMI后远期HF发生呈正相关(P<0。001)。结论 D-二聚体和GRACE评分均是AMI患者远期HF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远期HF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2项指标均升高的患者是远期HF的高危人群。

    D-二聚体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评分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相关性

    气囊压迫联合多阶梯自动减压法在冠状动脉造影术后老年患者桡动脉止血中的应用

    乔积民周小平施一航王志梅...
    105-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气囊压迫联合多阶梯自动减压法在冠状动脉造影术后老年患者桡动脉止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3月-2024年4月在本院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的63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每组21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气囊压迫器实施三级阶梯人工压迫止血,观察1组与观察2组术后采用定制压力阶梯式压迫仪对气囊压迫器分别实施三级阶梯、五级阶梯自动压迫止血。比较3组患者术后(CAG后至撤除气囊压迫器)穿刺处出血率、延时取压率、桡动脉狭窄率、桡动脉闭塞率及护理工作时间,并记录术后和术后1 h松压前疼痛评分、心率、血压情况。结果 观察2组患者术后穿刺处出血率、延时取压率、桡动脉狭窄率与闭塞率均优于对照组与观察1组,观察1组与观察2组护理工作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1 h松压前疼痛评分、心率、收缩压均优于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患者术后1 h松压前疼痛评分、心率、血压均优于对照组与观察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气囊压迫联合五级阶梯逐步自动减压法压迫止血,可以有效降低桡动脉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护理工作时间,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冠状动脉造影桡动脉气囊压迫器老年阶梯式压迫压迫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