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扬州大学;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扬州大学;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

卜平

半月刊

1672-2353

jcm@yzu.edu.cn,hlb@yzu.edu.cn

0514-87978989,87978917,87978807

225001

扬州市淮海路11号扬州大学医学院院内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Practic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是“为读者服务”,坚持实用性与导向性相结合。本刊的特色是秉承其前身《江苏临床医学杂志》一贯的讲求质量第一,和求实效的用稿原则,力求为读者提供迅即、实用的医学资讯。同时,立足江苏,面向全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组稿、用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CiteSpace软件的癌症领域孟德尔随机化研究的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张恺悦魏莱黄源鹏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CiteSpace软件对癌症领域孟德尔随机化(MR)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方法 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检索癌症领域MR研究的英文文献,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检索中文文献,检索时间范围为建库至2024年4月18日。应用CiteSpace 6。3。R1软件对纳人文献的发文趋势、作者、机构和关键词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英文文献964篇和中文文献121篇,癌症领域MR研究的中英文文献年度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作者及机构间的合作均较少。中英文文献关键词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结直肠癌、肺癌、前列腺癌、胃癌等为重点癌种,性激素、腰背痛等为主要关联因素;持续5年以上的研究热点包括遗传多态性、结直肠癌、全基因组关联,近几年的研究热点主要为胰岛素、肾细胞癌及子宫内膜癌。结论 MR研究已在癌症领域广泛开展并成为研究热点,但作者及机构间的合作仍有待加强。研究方法学本身的局限性会导致MR研究证据的有力程度较低、不同研究结果存在冲突等现象,未来MR研究应结合其他学科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以提供更全面的因果证据。

    癌症孟德尔随机化CiteSpace知识图谱文献计量学分析可视化分析

    基于克罗恩病线粒体相关基因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构建

    杜凤铭曹晓华刘瑞琛胡超扬...
    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高通量基因表达(GEO)数据库筛选克罗恩病(CD)线粒体相关基因,构建人工神经网络诊断模型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从GEO数据库下载与CD相关的GSE186582与GSE102133数据集,进行差异表达基因(DEGs)筛选。将DEGs与MitoCarta 3。0数据库线粒体基因取交集。利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回归算法、随机森林算法识别CD的特征基因并构建人工神经网络诊断模型。采用验证集GSE95095对模型进一步验证,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诊断效能。通过CIBERSORT算法对CD免疫细胞浸润情况进行评估,并研究生物标志物与浸润的免疫细胞的关系。结果 共获取DEGs 551个,其中上调基因275,下调基因276个。CD相关线粒体基因20个。通过2种机器学习算法筛选出9个CD线粒体相关特征基因(SOD2、MTHFD2、BPHL、PXMP2、RMND1、AGXT2、MAOA、HMGCS2、MAOB)。采用筛选出的特征基因构建人工神经网络诊断模型。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的AUC分别为0。956和0。736。免疫细胞浸润评估结果显示,特征基因与静止记忆CD4+T细胞、活性记忆CD4+T细胞、活性树突状细胞、中性粒白细胞、CD8+T细胞等相关。结论 基于9个线粒体基因构建的CD人工神经网络诊断模型预测性能较好。

    克罗恩病线粒体人工神经网络机器学习差异分析免疫细胞浸润

    人工智能对内镜医师疲劳状态下结直肠腺瘤检出率的影响

    张丽贤陈倩刘颖孙悦...
    16-19,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人工智能(AI)对内镜医师疲劳状态下结直肠腺瘤检出率(ADR)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河北省衡水市人民医院内镜中心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784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操作时间段分为A组(n=405,14:00-15:59)和B组(n=379,16:00-17:30)。A组、B组中使用AI辅助检查的纳入AI亚组,未使用AI辅助检查的患者纳入无AI亚组。收集患者年龄、性别、肠道准备质量情况[波士顿肠道准备量表(BBPS)评分]等基线资料。统计A组、B组的结直肠ADR和结直肠息肉检出率(PDR)。比较A组、B组在有无AI辅助情况下的ADR。结果 A组总ADR为32。10%,高于B组的26。9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使用AI辅助时,A组的ADR为25。85%,高于B组的1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使用AI辅助后,其ADR高于A组未使用AI辅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使用AI辅助时,A组PDR为33。17%,高于B组的22。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AI辅助后,2组PD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A组中,AI亚组(n=200)的ADR为38。50%,无AI亚组(n=205)的ADR为25。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在B组中,AI亚组(n=194)的ADR为36。08%,无AI亚组(n=185)的ADR为1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AI辅助下的结肠镜检查可有效提高疲劳状态下内镜医师的结直肠ADR。

    人工智能疲劳状态结肠镜结直肠腺瘤腺瘤检出率

    SLC1A5-TM4SF1复合物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顺铂耐药的调控作用及机制

    孙云王远志赵恬恬廖月霞...
    2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氨基酸转运载体溶质载体家族1成员5(SLC1A5)-四跨膜蛋白超家族成员1(TM4SF1)复合物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细胞顺铂耐药的调控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慢病毒载体构建SLC1A5稳定过表达的Eca109细胞,通过细胞活力试验检测SLC1A5对细胞顺铂敏感性的影响。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B)检测SLC1A5在Eca109细胞及顺铂耐药Eca109细胞(Eca109-R)中的表达。在Eca109-R细胞中通过慢病毒载体敲低SLC1A5表达,检测敲低SLC1A5表达后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SLC1A5敲低对Eca109-R细胞中DNA损伤修复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在SLC1A5敲低的Eca109-R细胞中,通过细胞活力试验检测过表达RAD50后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在Eca109细胞中,利用慢病毒载体分别或共同过表达SLC1A5、TM4SF1,通过细胞活力试验检测SLC1A5-TM4SF1复合物对RAD50表达及细胞顺铂耐药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细胞相比,过表达SLC1A5的Eca109细胞对顺铂的耐药性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a109-R细胞的SLC1A5蛋白表达升高,且与对照细胞相比,敲低SLC1A5表达的细胞对顺铂更敏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顺铂处理条件下,RAD50基因表达水平在敲低SLC1A5后显著下调(P<0。05)。敲低SLC1A5会抑制RAD50蛋白表达,且与对照细胞相比,在SLC1A5敲低细胞中过表达RAD50可以大幅度恢复细胞对顺铂的耐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C1A5与TM4SF1同时过表达可进一步上调RAD50表达,且与对照细胞相比,细胞对顺铂的耐药性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C1A5-TM4SF1复合物通过上调RAD50表达,促进ESCC细胞对顺铂的耐药。

    氨基酸转运载体溶质载体家族1成员5四跨膜蛋白超家族成员1RAD50双链断裂修复蛋白食管鳞状细胞癌耐药膜蛋白复合物

    基于免疫与代谢相关基因的肝细胞癌预后模型的构建及药物预测

    曹晓华杜凤铭胡超扬孙焱...
    27-3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基于免疫和代谢相关基因的肝细胞癌(HCC)预后预测模型,分析HCC患者的预后免疫反应,并通过药物敏感性分析筛选治疗HCC的潜在药物。方法 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获得HCC表达谱数据及临床数据,从Immport数据库获取免疫相关基因列表;采用Perl语言从分子签名数据库(MSig DB)提取代谢相关通路基因集,通过差异分析和共表达分析找到共表达相关基因;采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最小绝对收缩选择算子(LASSO)回归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预后相关基因并构建HCC的风险预后模型,计算所有HCC患者样本的风险评分。以风险评分的中位值为临界值,通过风险曲线、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独立预后分析、列线图评估预后模型的可靠性。分析风险评分与通路富集分析、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采用药物敏感性分析获取HCC潜在治疗药物。结果 获得5个有独立预后价值的免疫与代谢基因,构建了一个基于免疫和代谢基因的预后模型。生存分析显示,总数据集、训练组和验证组中,低风险组的生存率均高于高风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组的预后模型1、3、5年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0、0。699、0。706。Cox回归分析显示分级和风险评分可以作为HCC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P<0。05),一致性指数为0。734(95%CI:0。669~0。798),模型性能较好。免疫细胞浸润结果显示,静息NK细胞、单核细胞、M0巨噬细胞、M1巨噬细胞在高低风险组中存在显著差异(P<0。05)。药物敏感性分析筛选得到12种可能对HCC患者具有潜在治疗效果的药物(P<0。01)。结论 基于5个免疫和代谢基因构建的HCC预后模型的预测性能较好,可以作为评价预后的新指标;筛选得到的12种药物对HCC具有潜在疗效。

    肝细胞癌免疫基因代谢基因预后模型免疫浸润药物敏感性

    基于数据挖掘法探讨原发性肝癌中国肝癌分期方案各期中医治疗用药规律

    袁征杨月艳霍介格叶放...
    3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挖掘分析周珉教授治疗中国肝癌分期方案(CNLC)不同分期原发性肝癌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周珉教授门诊治疗原发性肝癌病案,将患者的病案临床资料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0)",建立数据库。运用频数分析、药物关联分析、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并结合周珉教授治疗CNLC各期肝癌的经验,进行不同分期的原发性肝癌病机探讨及用药规律分析。结果 共收集11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方剂202首,涉及230味中药,挖掘出各期的高频使用药物及药物组合规律。各期频率较高的药物有茯苓、陈皮、薏苡仁、炒白术、法半夏等;Ⅰ期高频药物还有肿节风、香附、僵蚕、姜黄;Ⅱ期和Ⅲ期高频药物有肿节风、仙鹤草、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僵蚕、泽漆、香附、麦冬等;Ⅳ期高频药物还有玉米须、藿香、炒麦芽、鸡内金、炒谷芽等。药性以寒性最多,药味以甘、苦味最多,归经多分布于脾、胃经。各期出现频率较高的药物组合多出自四君子汤、二陈汤;药物功效以清热类和化湿类为主;聚类分析筛选出各期具有特色的新方剂。结论 通过中医传承平台对周珉治疗原发性肝癌CNLC各期的方剂进行数据挖掘,结合其对该病的病机认识及临床经验进行分析,总结原发性肝癌的病机特点为湿热痰毒、气阴两伤,确立清热化湿、健脾养阴的基本治法,注重扶正祛邪、分期论治,针对不同并发症灵活遣方用药。

    原发性肝癌中国肝癌分期方案中医药数据挖掘

    SEER数据库14 805例扁桃体鳞癌患者预后关联因素及竞争风险分析

    施辉樊健王威王凯健...
    42-4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扁桃体鳞癌(TSCC)患者预后的关联因素,分析TSCC患者死亡的竞争风险。方法 从SEER数据库获取1975-2020年扁桃体恶性肿瘤的病例资料,从中筛选出确诊为鳞状细胞癌的所有记录。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究性别、种族、年龄、婚姻状态、诊断年份、病变位置、病理证据、治疗方案与总体生存率及特定原因死亡结果之间的关系。评估不同临床特征的TSCC患者在特定原因死亡结局上的竞争风险。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4 805例TSCC患者,其中男性11 650例,占比78。69%。93。99%的TSCC病例诊断于45岁以后,45~64岁为TSCC的高发年龄段。相对于手术(49。47%)和化疗(47。10%),放疗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治疗手段(81。78%)。截至随访终点,8 003例(54。06%)TSCC患者死亡,中位生存期为2。33年。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接受手术、放疗、化疗的患者,未接受相应治疗因TSCC死亡患者的HR(95%CI)分别为 2。101(1。972~2。239)、1。829(1。702~1。966)和 1。023(0。951~1。100),因其他原因死亡患者的 HR(95%CI)分别为1。630(1。513~1。756)、1。438(1。318~1。570)和 1。328(1。212~1。456)。与<45 岁患者相比,≥65 岁因 TSCC 死亡患者的 HR(95%CI)为2。218(1。933~2。545),因其他原因死亡患者的HR(95%CI)为6。178(5。133~7。436)。结论 放疗、手术及化疗均有利于改善TSCC患者的预后。对于老年TSCC患者,应特别关注非TSCC相关的死亡风险。

    SEER数据库扁桃体鳞癌竞争风险放疗化疗

    血清微小RNA-375和微小RNA-760联合肝脏增强CT技术对肝细胞癌的诊断效能

    刘梦雯柳群力杨洁
    4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微小RNA-375(miR-375)、微小RNA-760(miR-760)联合肝脏增强CT技术对肝细胞癌(HCC)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144例HCC患者纳入癌症组,另选取同期144例非肿瘤肝病患者纳入良性组,检测2组患者血清miR-375、miR-760表达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375、miR-760表达水平联合肝脏增强CT对HCC的诊断价值。采用Kappa检验分析血清miR-375、miR-760表达水平和肝脏增强CT单独及联合诊断HCC与"金标准"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癌症组患者血清miR-375、miR-760表达水平均低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C患者血清miR-375、miR-760表达水平均与肿瘤数目、肿瘤直径、TNM分期、远处器官转移、分化程度、门静脉癌栓、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375、miR-760和肝脏增强CT联合诊断HCC的曲线下面积(AUC)显著大于三者单独诊断的AUC(P<0。05),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极高(Kappa=0。826)。结论 HCC患者血清miR-375、miR-760表达水平低于非肿瘤肝病患者,血清miR-375、miR-760水平和肝脏增强CT技术三者联用可显著提升对HCC的诊断效能。

    肝细胞癌微小RNA-375微小RNA-760肝脏增强CT诊断效能

    胃癌术后炎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徐宁索晨许桥一高进...
    52-57,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炎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402例接受胃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的原发性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接受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评分、患者主观整体评估(PG-SGA)分级、第3腰椎骨骼肌质量指数(L3-SMI)评估及血清学指标检测。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胃癌术后炎性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胃癌术后炎性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预测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炎性并发症的列线图模型,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TNM分期、体质量指数、术前血红蛋白、术前白蛋白、术前球蛋白、NRS2002评分、PG-SGA分级、L3-SMI是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发生炎性并发症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术前血红蛋白≤130 g/L(男)或115 g/L(女)、TNM分期为Ⅳ期、NRS2002评分≥3分、L3-SMI≤52。4 cm2/m2(男)或38。5 cm2/m2(女)是胃癌患者术后发生炎性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年龄、术前血红蛋白、TNM分期、NRS2002评分构建列线图模型,ROC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930,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2%和89。2%,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预测的炎性并发症发生概率与实际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 年龄≤60岁、术前低血红蛋白、TNM分期为Ⅳ期、NRS2002评分≥3分、低L3-SMI是胃癌患者术后发生炎性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年龄、术前血红蛋白、TNM分期、NRS2002评分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能够精准预测胃癌术后炎性并发症。

    胃癌营养风险筛查2002评分患者主观整体评估评分第3腰椎骨骼肌质量指数炎性并发症

    艾愈胶囊联合FOLFOX4化疗对中晚期直肠癌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细胞免疫、生存期的影响

    沈毅景莹
    58-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在FOLFOX4化疗基础上使用艾愈胶囊对直肠癌中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和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将2018年3月-2019年6月病理类型为腺癌的中晚期直肠癌患者347例纳入本研究,按照单双号将其分为对照组173例与观察组174例,并随访36个月。对照组采用FOLFOX4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艾愈胶囊,2组均连续治疗4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2、4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4个疗程后肿瘤标志物、细胞免疫功能,并记录2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累积存活率。结果 治疗2、4个疗程后,观察组完全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主症、次症积分及总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疗程后,2组患者癌胚抗原(CEA)、糖原抗原19-9(CA19-9)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个疗程后,2组患者CEA、CA19-9水平较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后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CD3+、CD4+T细胞水平和CD4+/CD8+较治疗前均增高,CD8+T细胞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个疗程后,对照组CD4+T细胞水平和CD4+/CD8+较治疗2个疗程后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组CD3+、CD4+T细胞水平和CD4+/CD8+较治疗前均增高,CD8+T细胞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皮炎和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M生存曲线显示,观察组累积存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结论 艾愈胶囊联合FOLFOX4化疗方案能促进中晚期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恢复,缓解化疗不良反应,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临床化疗疗效。

    中晚期直肠癌艾愈胶囊癌胚抗原免疫功能生存期化疗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