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扬州大学;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扬州大学;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

卜平

半月刊

1672-2353

jcm@yzu.edu.cn,hlb@yzu.edu.cn

0514-87978989,87978917,87978807

225001

扬州市淮海路11号扬州大学医学院院内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Practic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是“为读者服务”,坚持实用性与导向性相结合。本刊的特色是秉承其前身《江苏临床医学杂志》一贯的讲求质量第一,和求实效的用稿原则,力求为读者提供迅即、实用的医学资讯。同时,立足江苏,面向全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组稿、用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专业疼痛管理对开胸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舒适度的影响

    侯丹丹曲丽
    109-112,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专业疼痛管理措施对开胸手术患者术后舒适度和疼痛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1年3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胸外科实施开胸手术治疗的12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63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常规组),64例患者采用专业疼痛管理护理措施(研究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不同时点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患者镇痛自我管理行为评分.结果 研究组术后24、48、72、96 h的V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2 h的心理维度、环境维度、GCQ总分均高于常规组,术后72 h生理维度、心理维度、环境维度、GCQ总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2 h的自我护理行为评分、治疗依从性评分、镇痛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均高于常规组,术后72 h的疾病知识管理行为评分、自我护理行为评分、治疗依从性评分、镇痛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通过改变体位、转移止痛、按摩疗法缓解疼痛的占比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胸手术患者采用专业疼痛管理措施对于改善患者术后舒适度、减轻疼痛具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开胸手术专业疼痛管理舒适度镇痛护理

    超声引导下动脉穿刺在血气分析采血困难患者中的应用

    吴双燕熊飞
    113-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股动脉、桡动脉穿刺在血气分析动脉采血困难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选取行血气分析的采血困难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00例.试验组又分为采用超声引导下股动脉穿刺50例(试验A组),采用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50例(试验B组).对照组又分为采用传统股动脉穿刺50例(对照A组),采用传统桡动脉穿刺50例(对照B组).评估采血成功率、采血时间、疼痛评分、患者满意度和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试验A组与对照A组比较,采血成功率分别为100%(50/50)与94%(4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血时间分别为(36.68±12.76)s与(64.78±15.81)s,疼痛评分分别为(1.74±0.88)分与(2.60±0.90)分,患者满意度分别为(8.74±1.07)分与(7.68± 1.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B组与对照B组比较,采血成功率分别为100%(50/50)与98%(49/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血时间分别为(34.92±11.41)s与(60.92±16.91)s,疼痛评分分别为(1.64±0.72)分与(2.42± 0.86)分,患者满意度分别为(8.66±0.89)分与(8.04±1.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皮下出血和血肿等并发症方面,试验A组与对照A组、试验B组与对照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桡动脉、股动脉穿刺采血在采血困难患者,特别是肥胖患者中具有优势,能提高采血准确度及速度,减轻疼痛,提升患者满意度.

    超声引导穿刺桡动脉股动脉动脉穿刺疼痛评分满意度并发症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心脏康复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

    邹迎宾吴芳琴陈秀梅张喜维...
    117-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心脏康复知信行状况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2022年7-11月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入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冠心病外科中心的CABG患者288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心脏康复知信行问卷分别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和心脏康复知信行水平进行调查.结果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90份,回收有效问卷288份,有效回收率99.31%.调查对象心脏康复知信行问卷总分为(106.81±13.35)分,总得分率为62.83%,其中知识问卷(39.34±9.13)分、信念问卷(32.86±3.39)分、行为问卷(34.61±3.54)分,知识问卷、信念问卷、行为问卷得分率分别为46.28%、82.15%、76.9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居住在农村、小学及以下学历、职业为农民、公费医保、既往无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史的患者心脏康复知信行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BG患者心脏康复知信行水平有待提升,特别是知识水平.影响该人群心脏康复知信行水平因素呈多元化趋势,提示需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地落实个体化心脏康复指导,建立多样化心脏康复模式,从而提高心脏康复的长期性和依从性.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心脏康复影响因素知识信念行为

    选择性尺动脉持续循环压迫降低老年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桡动脉闭塞的效果观察

    周小平乔积民李凯王志梅...
    122-125,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选择性尺动脉持续循环压迫降低老年冠心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桡动脉闭塞的效果.方法 选取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45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25例.对照组术后采取桡动脉非闭塞性压迫,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定制的脉搏波血压计进行选择性尺动脉持续循环压迫,持续4 h.比较2组患者穿刺处出血、疼痛、拇指皮温、护士工作量、延时取压率、桡动脉血流速度、术后24 h桡动脉闭塞率和狭窄率等指标.结果 2组患者穿刺处出血、疼痛、拇指皮温、护士工作量和延时取压率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在解除血压计前0.5 h桡动脉血流速度较快,术后24 h桡动脉闭塞率和狭窄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不增加患者出血风险、疼痛、护士工作量和延时取压率的前提下,采用定制脉搏波血压计选择性持续循环压迫4 h可以增加桡动脉血供,降低术后桡动脉闭塞率和狭窄率.

    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尺动脉持续循环压迫桡动脉闭塞桡动脉狭窄

    膳食纤维摄入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预测价值

    刘彬朱红英李文霞汪小华...
    126-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膳食纤维摄入对高血压人群血压控制的预测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设计,收集患者3 d饮食日记以获得膳食纤维摄入量;跟踪至3个月时,记录24 h动态血压,分析获得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舒张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膳食纤维摄入对血压控制的预测作用.结果 获得166例患者的完整膳食营养摄入情况,其中获得148例患者的血压资料.回归分析显示,膳食纤维摄入对收缩压(OR=0.897,95%CI:0.839~0.960)有积极影响,且对收缩压有较好的预测作用[曲线下面积(AUC)=0.715,灵敏度为60.0%,特异度为76.9%].膳食纤维摄入并未对舒张压产生积极的影响.结论 膳食纤维摄入对高血压人群的收缩压控制有较好的预测作用,但未能有效预测舒张压的控制情况.

    高血压膳食纤维摄入预测价值24h动态血压监测血压控制

    心脏术后相关急性肾损伤早期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王添未唐程斌蒋伟于海龙...
    131-139,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脏手术相关急性肾损伤(CSA-AKI)是心脏外科手术后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传统依赖于血清肌酐及尿量变化的诊断存在滞后性,因此迫切需要灵敏度高、特异度强的生物标志物来早期发现并识别CSA-AKI的高危患者,从而能够进行早期干预,获得更好的临床结局.本文就CSA-AKI的相关生物标志物进行综述,以期能为后续CSA-AKI的相关研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急性肾损伤心脏手术生物标志物体外循环诊断预防

    显微血管缝合技术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

    吕永江华景辉熊胜巨积辉...
    140-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血管吻合是显微外科最基本的技术之一,吻合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手术的成功与否.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用于血管吻合中,但手工缝合法目前仍然是显微血管吻合的"金标准"方法.本文对国内外传统显微血管缝合技术与方法和改良技术与方法的优缺点及应用情况进行综述,以期为显微血管缝合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显微外科血管缝合显微血管血管吻合

    儿童连续性动脉血压监测中桡动脉置管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袁鹏英叶丽彦
    14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儿童桡动脉置管连续性动脉血压监测是儿童围手术期和危重症监护中不可或缺的一项监护技术,影响其置管成功的因素一直是临床上研究的重点.本研究从操作者因素、患者因素、操作设备与材料等方面出发,对影响儿童桡动脉置管成功的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桡动脉动脉置管影响因素儿童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