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苏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苏农业科学
江苏农业科学

常有宏

月刊

1002-1302

nykx@jaas.ac.cn

025-84390282

210014

南京市孝陵卫钟灵街50号

江苏农业科学/Journal 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技术类期刊,主要刊登国内农业领域(江苏省及周边内外高校、科研单位、国内其他省份)最新农业科研成果、具创新点的实用技术与基础成果应用技术,为解决农业生产全程提供技术支撑和瞻前指导。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熵权-TOPSIS的哈密瓜田间水肥耦合评价

    刘彦岑郭俊先郭阳史勇...
    141-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新疆大田哈密瓜科学水肥管理方式,以金华蜜25号为试验材料,设置2个灌水时长(低水、高水,分别记作W1、W2)、3个追肥水平(低肥、中肥、高肥,分别记作N,、N2、N3),研究不同水肥条件对哈密瓜生长表型(茎粗、株长、叶绿素含量)与果实品质(瓜质量、长径、短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肉硬度)的影响,分析生长表型与果实品质之间的相关性,并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确定最优水肥方案.研究表明,相较于增加施肥量,增加灌水量更能促进哈密瓜生长表型与果实品质的增长.各生长表型与果实品质的相关性存在差异,茎粗与株长分别对果实外观品质与风味品质的影响较大.利用熵权系数法对各品质指标赋权,其中果肉硬度(3.23%)权重最小,可溶性固形物(45.59%)权重较大,提供的信息最丰富.基于熵权-TOPSIS模型对哈密瓜田间水肥耦合评价可知,高水中肥(W2N2)得分最高(0.271 082),即灌水时长为128 h、总追肥量为280 kg/hm2的水肥耦合方案最佳,该研究可为大田哈密瓜的田间水肥管理提供参考.

    大田哈密瓜生长表型果实品质相关性熵权-TOPSIS

    不同施氮量对樱桃番茄生长、品质和氮素积累量的影响

    曾博玲孙权刘喆王灵娟...
    148-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滴灌条件下宁夏沙漠拱棚樱桃番茄种植过程中的合理氮肥施用参数,以宁夏平原北部沙漠拱棚滴灌樱桃番茄品种凤珠为试验材料,在常规土壤理化性质测定的基础上进行田间试验,通过设置6个不同梯度的氮肥试验(以 N 计,N0:0 kg/hm2、N1:225 kg/hm2、N2:450 kg/hm2、N3:675 kg/hm2、N4:900 kg/hm2,N5:1 125 kg/hm2),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樱桃番茄生长、品质、产量和氮素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不施肥处理,施用氮肥可显著影响樱桃番茄的产量和品质.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樱桃番茄品质指标含量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施氮量为900 kg/hm2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施氮量为675 kg/hm2时,樱桃番茄的可溶性糖、总酸、维生素C含量及糖酸比最高.同时,施氮量为675 kg/hm2时,对樱桃番茄植株生长发育、品质及产量的影响与施用450 kg/hm2氮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但施氮量为450 kg/hm2时,樱桃番茄植株总干物质量和总氮素积累量达最大,分别为9 130.06、189.90 kg/hm2.分析表明,试验地现有樱桃番茄种植条件下,氮肥的最佳施用量应为450 kg/hm2,此施氮条件下增产且樱桃番茄品质较优,干物质量和氮素积累量也得到提升,是适宜的减量增效施氮量.

    樱桃番茄施氮量产量品质氮素积累

    15份紫叶紫苏品系叶片色素含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综合评价

    于二汝袁婷婷杨航向依...
    154-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紫叶紫苏是我国药用、菜用紫苏的主要来源,为了促进紫叶紫苏的开发利用,针对从国内收集的15份紫叶紫苏,开展叶色生理基础研究和主要农艺性状的调查与分析,并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材料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5份紫苏材料的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含量分别为0.55~1.00 mg/L、0.26~0.46 mg/L、0.22~0.38 mg/L和0.22~0.67 U/g(以鲜质量计),叶上表面为紫绿色的紫苏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较低,叶上表面为紫色的紫苏花色苷含量高.紫苏生育期和15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4.4%~38.0%,以单株籽粒质量最大,其次为总穗数、叶片数和叶片质量,变异系数依次为33.3%、30.0%和28.0%.15份紫苏单株的叶片质量、枝干质量和籽粒质量分别为0.030~0.112 kg、0.222~0.468 kg、2.2~9.1 g.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紫苏生育期与单株籽粒质量呈显著正相关(r=0.610);叶片数与枝干质量(r=0.671)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片质量呈显著正相关(r=0.586).4个公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3.957%,分别代表紫苏生物产量、株型结构、单株粒质量和千粒质量.15份紫苏的综合因子得分介于-1.234~0.565之间,以C05最高.通过聚类分析将15份紫苏分为早熟矮秆低产组、枝繁叶茂组、大叶高秆组、晚熟高产组4组,分别包含4、4、6、1份材料.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初步筛选出生物产量突出的C05、C11和C15作为叶用型紫苏,综合得分高的C09作为籽叶兼用型紫苏加以利用.

    紫苏紫叶色素农艺性状因子分析聚类分析

    基于改进YOLO v4的自然场景下冬枣果实分类识别

    刘天真苑迎春滕桂法孟惜...
    163-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冬枣园机械化自动化采摘以及冬枣树精准化管理,针对自然场景下冬枣果实的快速、准确分类识别问题,提出一种基于YOLO v4模型改进的冬枣果实分类识别模型CC-YOLO v4.利用改进的CSP跨阶段部分连接结构和多尺度特征融合的CBAM卷积注意力模块,减小网络规模的同时增强特征提取能力,改善果实分类识别的误检和遮挡目标的漏检情况;采用Softmax交叉熵损失函数代替Sigmoid二元交叉熵损失函数作为分类损失函数,引入EIoU损失函数代替CIoU损失函数作为边界框回归损失,进一步改善果实分类识别的误检并提升预测框精度.试验结果表明,CC-YOLO v4模型对3类冬枣果实的查准率P均值为81.86%,平均检测精度均值mAP为82.46%,IoU均值为81.35%,模型参数量和大小分别为26.9 M和108 MB,检测速度可达28.8 F/s.与其他模型相比,本模型具有更好的分类识别能力、识别速度和较小的模型复杂度.在不同果实数量情况下进一步试验,本研究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度和鲁棒性,对解决自然场景下冬枣果实的精准分类识别问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冬枣果实识别YOLOv4损失函数自然场景

    基于Sentinel-2影像的甘蔗种植区遥感提取方法——以广西崇左市为例

    杨妮邓树林樊艳红谢国雪...
    172-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在多云雨天气与复杂地形条件下难以快速精准大面积绘制喀斯特山区甘蔗种植区的问题,亟须探究适用于喀斯特山区甘蔗种植区提取的方法.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为研究区域,利用Sentinel-2数据计算多种植被指数,根据Sentinel-2原始波段、光谱指数和纹理信息特征分析,选取地物训练样本,并引入DEM、土地利用等辅助识别特征变量,采用神经网络、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3种机器学习方法,实现2018-2021年甘蔗种植区遥感提取,再利用Google Earth影像和统计数据进行精度评价.结果表明,基于Sentinel-2的甘蔗种植区遥感提取效果较好,崇左市甘蔗种植区总体分类精度均高于91%,κ系数均大于0.88;3种分类方法提取面积误差均值为-4.84%.2018-2021年,崇左市甘蔗种植面积趋于较平稳状态;主要甘蔗种植区以扶绥县、江州区、龙州县及大新县南部和宁明县北部为主.Sentinel-2数据在识别地类复杂多样、农田极其碎片和多云天气频繁等特点的作物信息方面具有较好潜力.

    Sentinel-2甘蔗面积提取机器学习方法喀斯特山区崇左

    硫酸亚铁对牛粪秸秆堆肥过程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影响

    周筱洁梅娟段恩帅李贲...
    183-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硫酸亚铁可作为原位固氮剂,减少畜禽粪便堆肥的氮损失.向牛粪和玉米秸秆混合材料中添加5%硫酸亚铁(LF组),研究硫酸亚铁对堆肥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影响.堆肥进行49 d,堆体温度50℃以上持续7~10 d.硫酸亚铁降低了堆肥的pH值,LF产品的种子发芽指数为109.9%(对照为89.7%),达到腐熟.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2组的细菌多样性均随堆肥的进行逐渐增加,添加硫酸亚铁降低了细菌物种的丰富度和种群多样性.硫酸亚铁在高温期前期抑制了放线菌门,使厚壁菌门成为最优势种群(相对丰度53.5%).2组全过程的优势属均是Streptomyces和Bacillus,硫酸亚铁增加了高温期Bacillus的丰度,表明Bacillus对酸性环境的耐受性强.2组在高温期的其他优势种群有很大差别,对照组为Thermobifida、Pseudoxanthomonas、Glycomyces和Luteimonas等牛粪秸秆堆肥中常见的高温木质纤维素降解细菌,LF 中为 norank_f_Mitochondria、Caproiciproducens、Pseudoxanthomonas、unclassified_f_Rhizobiaceae 和Mycodacterium等活跃在富含有机物的酸性环境中的种群.硫酸亚铁降低了牛粪堆肥中典型功能菌的丰度,但其他特有降解菌仍对木质纤维素有高效的降解作用,能够使堆肥过程顺利进行.

    牛粪好氧堆肥硫酸亚铁细菌群落

    菌渣与化肥配施对水稻田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

    赵群喜王海霞王磊元宋颜志...
    191-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促进黑木耳菌渣的可持续利用并提供土壤培肥的理论依据,利用菌渣化肥不同比例配施方法,探讨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合水稻田间试验,设置空白对照、菌渣与有机肥不同比例配施共7个处理,分析各处理土壤的容重、pH值、EC值、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蔗糖酶活性、脲酶活性的变化特征,以及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施用菌渣处理土壤的各项指标均优于不施菌渣处理;在C50F50处理中,土壤容重降低最明显,有机碳、全氮含量增加最为明显;在C50F100处理中,蔗糖酶活性最强;在C100F50处理中,土壤pH值降低最明显,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最强;在C100F100处理中,土壤EC值降低最明显.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蔗糖酶、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土壤容重、pH值、EC值与土壤酶活性间大多存在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与土壤酶活性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菌渣和化肥配施,能有效优化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酶活性,但各指标并不是随着施用量的增加而优化;适宜量的菌渣和化肥配施还田,才能够改善土壤环境,让"废渣"变成增产增收的"金粒".

    菌渣化肥配施土壤养分土壤酶

    不同微生物菌肥对连作番茄品质、土壤性质及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樊建霞吴琼游龙覃贵勇...
    197-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棚内划区试验,设置连作土常规施肥(CK1),连作土化肥减施30%(CK2),连作土化肥减施基础下分别施用细菌型芽孢杆菌(XJ)、真菌型木霉菌(ZJ)、放线菌型链霉菌肥(FJ)及其组合性处理(XZ、XF、ZF、XZF),探索不同微生物菌肥对连作番茄品质、土壤性质及微生物活性的影响,为微生物菌肥应用于连作番茄生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与CK1相比,化肥减施30%处理影响了土壤理化性质(pH值、SOC、HU、NH4+-N、NO3--N、AP、AK)、酶活性(SUE、CAT、SUC、CEL)、微生物量(MBC、MBN、MBP)、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果实品质(维生素C、LYC、TSSC、TOA、TSS),产量降低.与CK2相比,化肥减施基础下施用微生物菌肥可改善土壤性质,提升土壤酶活性,增加亚硝化螺菌和亚硝化单胞菌为主的土壤氨氧化微生物丰度,提高番茄品质;但不同种群菌肥间存在竞争作用,整体以ZX、FJ处理存在较优值,与CK1相比,二者产量分别显著提高15.32%、13.98%.综上,合理施用微生物菌肥可以促进番茄品质、改善土壤性质及提高微生物活性,然而不同微生物菌肥组合效果存在较大差异,链霉菌不宜与其他菌肥组合使用;因此,建议在连作番茄土壤中单施链霉菌肥或木霉菌配施芽孢杆菌菌肥.

    微生物菌肥番茄品质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氨氧化菌

    南京市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调查及前景模式探讨

    王雨桐孙典韦王立峰
    205-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城市生态保护的要求下,构建园林绿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处理体系,对于江苏省南京市完善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但南京市园林绿化废弃物循环利用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水平有待提升.因此,梳理现行成熟的绿化废弃物利用形式,通过调查南京市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现状,对2个试点类型的废弃物处理场开展调研(主要包括资源利用方式和相应成本盈利测算2个方面),发现资源化处理途径有待扩展,市场化的运收处理规模和水平有待提升.通过梳理国外发达国家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和多方面的宣传管理引导,以及国内较早开展绿化废弃物收集处理的一线城市的多种运营模式,最终从健全法律法规、完善运收处理体系、加强经济扶持引导产业市场化3个方面对南京市绿化废弃物的处理提出建议,并为完善南京市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指导意见,助力南京市生态文明建设.

    园林绿化废弃物处理场资源化利用生态文明南京市

    不同种植年限设施蔬菜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对供磷能力的影响

    李嘉欣李智郭明月朱文昊...
    210-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不同种植年限设施蔬菜土壤养分和磷库的变化及磷吸附-解吸的能力,旨在为设施蔬菜合理施用磷肥提供理论依据.通过采集蔬菜典型生产区种植5、28年土壤以及临近的水稻土和自然条件下原状背景土的0~20、20~40 cm 土层的土壤样品,测定土壤主要理化性质;利用Hedley磷分级法分析土壤磷库变化.选取安徽省和县的2种典型土壤,探究土壤磷的吸附-解吸特性以及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设施蔬菜土壤的养分含量显著高于水稻土与背景土,但pH值显著低于后者.种植28年设施蔬菜表层(0~20 cm)土壤的全磷、有效磷含量分别为 4.16 g/kg、380.22 mg/kg,与种植 5 年的土壤相比分别提高 232%、138%,且 NaHCO3-P、NaOH-P、HCl-P 逐渐成为主要的磷库,而NaOH-Po组分含量显著下降.随种植年限的延长,土壤磷的吸附能力下降而解吸能力增加,亚表层(20~40 cm)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C/P、N/P、pH值、有机质含量、有效磷含量是决定土壤最大缓冲容量(MBC)的主要因子;土壤磷吸附能力与C/P、N/P、NaOH-Po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C/N、pH值、有机质含量、微生物量磷含量、全氮含量、全磷含量、有效态磷(Olsen-P)含量及其他磷组分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而解吸能力与之相反.因此设施蔬菜土壤随种植年限的延长,土壤磷吸附能力下降,解吸能力增加,导致土壤供磷能力提高;但同时促进磷向深层土壤移动,增加磷面源污染风险.

    蔬菜长期施肥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磷组分土壤磷吸附-解吸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