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苏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苏农业科学
江苏农业科学

常有宏

月刊

1002-1302

nykx@jaas.ac.cn

025-84390282

210014

南京市孝陵卫钟灵街50号

江苏农业科学/Journal 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技术类期刊,主要刊登国内农业领域(江苏省及周边内外高校、科研单位、国内其他省份)最新农业科研成果、具创新点的实用技术与基础成果应用技术,为解决农业生产全程提供技术支撑和瞻前指导。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改进MobileNet v3-Small模型的草莓病害识别方法

    王晶崔艳荣
    225-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对草莓病害进行及时的诊断与治疗而提升草莓产量,将深度学习与农业生产结合以快速高效地进行病害检测.传统神经网络进行病害识别时间较长,参数量较大,难以迁移到移动端设备上,基于此提出一种改进MobileNet v3-Small模型的识别方法.首先收集了 7类常见草莓病害图像样本(如角斑病、叶斑病等),通过旋转、镜像等多种数据增强方式对图像进行处理以增加图片数量,提高模型泛化能力.接着以MobileNet v3-Small模型为基础,基于原始Inception_A提出部分卷积权值共享的多尺度卷积结构,以更高效地提取草莓病害不同尺度特征.随后,在网络深层引入了 ULSAM轻量级子注意力机制,形成草莓病害更高层次的抽象表示.同时,将深度可分离卷积中的第2个PW卷积替换为CondConv卷积形成PDC结构,克服了 PW卷积只拥有局部感受野的缺陷,同时也降低了模型参数量.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MobileNet v3-Small模型准确率达到98.62%,较原模型94.91%的准确率提高了3.71百分点,并且参数量减少了 0.04 M,远优于同级轻量化模型,且以远低于ResNet18的参数量取得更好的特征提取效果.综上所述,本研究所提出的改进后的MobileNet v3_Small模型能更好地在真实场景下进行草莓病害识别,为草莓生产贡献了一份力量,助力智慧农业发展.

    草莓病害图像分类MobileNetv3-SmallInception_AULSAM轻量级子注意力机制CondConv

    江苏沿江地区菜地土壤肥力评价及环境风险分析

    张琦刘新红马啸驰罗佳...
    234-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菜地土壤集约化利用程度高,容易出现养分不平衡和过量积累等问题,从而严重影响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摸清江苏沿江地区菜地土壤的肥力水平,运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度函数相结合的模糊数学评价方法,分析江苏沿江地区露地和设施菜地土壤的养分状况,并进行环境排放风险分析.结果表明,露地菜地土壤的有机质、硝态氮含量明显低于设施菜地土壤.与露地土壤相比,设施菜地土壤的电导率、氮磷养分含量均明显提高,其中有19.31%达到超高盐度水平,次生盐渍化严重,同时全氮、全磷平均含量为2.32、1.61 g/kg,均存在过量累积现象.菜地土壤的综合肥力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其中有46.88%的露地土壤综合肥力偏低,有机质、速效氮是其限制因子.设施菜地土壤有很高的氮磷流失风险,露地土壤存在磷素流失风险.据此,江苏沿江地区露地蔬菜土壤应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使用量,使用缓释氮肥;设施土壤应减少氮磷肥施用.江苏沿江地区设施菜地土壤的综合肥力良好,主要问题是设施土壤盐渍化以及土壤氮磷养分过量累积;露地土壤的有机质、速效氮含量偏低且有酸化趋势.环境风险分析表明,江苏沿江地区的设施蔬菜土壤比露地土壤更容易发生氮磷流失风险,露地土壤容易发生磷素流失风险.

    设施与露地蔬菜模糊数学土壤养分土壤综合肥力评价环境风险

    不同还田方式下芒果修剪枝叶腐解以及养分释放特征

    陈开骥周柳强彭嘉宇雷秋良...
    241-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研究地表覆盖和翻理2种不同还田方式下芒果修剪枝叶的腐解和养分释放特征,为芒果修剪枝叶的合理利用和芒果园的施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修剪的芒果枝条、叶片为研究对象,采用网袋法,设置地表覆盖和翻埋2种还田方式,研究不同还田方式下芒果枝叶的腐解及氮(N)、磷(P)和钾(K)养分释放特征.结果表明,0~60 d是芒果枝叶的快速腐解期,其重量减少量占腐解期总重量减少量的58.7%~71.9%.Olson指数衰减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叶片腐解速率快于枝条,2种还田方式的枝条腐解速率无显著差异,地表覆盖处理叶片腐解速率快于翻埋处理.枝条N养分归还指数在腐解期表现为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叶片N养分归还指数在地表覆盖处理下逐渐上升.枝叶P养分归还指数均表现为先上升后降低再上升的趋势.K养分归还指数在0~30 d快速上升,之后再缓慢上升.经过240 d的腐解,枝条N、P、K的养分归还指数分别是-9.30%~-2.82%、78.15%~78.75%和95.27%~96.09%;经过 180 d 的腐解,叶片 N、P、K 的养分归还指数分别是 63.95%~76.41%、77.08%~79.85%和 95.59%~96.77%,芒果枝叶养分归还指数表现为K>P>N.与翻埋处理相比,地表覆盖处理显著或极显著降低枝条腐解120、180 d的N和P养分归还指数,极显著提高叶片腐解120、150 d的N养分归还指数,显著提高叶片腐解180 d的N养分归还指数和腐解150 d的P养分归还指数,对枝叶K养分归还指数无显著影响.地表覆盖还田较翻埋还田更有利于促进芒果叶片的腐解及其N、P养分释放;芒果枝条还田会导致N、P富集,需适时补充氮肥和磷肥,2种还田方式下K的释放可适当减少钾肥施用.

    芒果还田方式腐解养分释放养分归还指数

    不同耕作方式对松辽平原盐碱地土壤理化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王本龙周春生海珍娄雨欣...
    247-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松辽平原土壤盐碱化、玉米产量低下的问题,通过探讨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筛选出适宜松辽平原的耕作方式,以实现土壤良性生产.基于通辽市科左中旗盐碱试验地,设置深松耕作深度40 cm处理(SS处理)、粉垄耕作深度40 cm处理(FL处理)2个处理,以常规旋耕深度20 cm处理(CK处理)为对照,分析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理化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SS、FL处理在播种前10~40 cm 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分别较CK增加35.1%~194.7%、29.9%~98.2%;在收获后0~40 cm 土层土壤中,>0.25 mm 土壤团聚体表现为FL处理>SS处理>CK;在7.5~20 cm 土层中,SS、FL处理的土壤硬度分别较CK增加33.5%~295.6%、57.2%~180.5%;在0~40 cm 土层中,SS、FL 处理的土壤 pH 值较 CK 降低 6.7%~12.9%、-1.1%~-6.1%,土壤电导率分别较 CK 降低 1.6%~26.9%、21.3%~43.9%,土壤全盐量分别较 CK 降低-20.0%~42.9%、10.3%~47.6%;玉米产量分别较CK增加19.2%、39.5%.由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深松和粉垄耕作均能够构建合理的耕作层,改善土壤结构,有利于土壤耕作层脱碱、排碱,从而促进玉米生长发育,大幅提高玉米产量,从长久角度和产量来看,粉垄耕是最适宜的耕作方式.

    深松耕作粉垄耕作盐碱地土壤理化性状玉米产量松辽平原

    基于CRITIC-TOPSIS模型的耕地质量评价与提升分区研究

    柴莎莎任艳敏姚兰卢闯...
    254-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揭示四川省会理市耕地质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其障碍因素,划定耕地质量提升类型区,并提出耕地质量提升措施,为区域耕地质量提升和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构建会理市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赋值法量化评价指标,利用CRITIC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基于TOPSIS模型计算耕地质量指数贴近度,并引入障碍度模型识别耕地质量障碍因素.结果表明,会理市耕地质量指数平均贴近度为0.527,平均等级为5.52等,耕地质量呈现"南高北低"的态势.总体以中等地为主,仍有大量低等地,耕地质量分布差异明显;高等地主要分布在市域中南部,中等地分布在市域中部以及北部,低等地分布在市域北部和南部.低等地与中等地均存在重度障碍因素,总体以土壤有机质为主,土壤酸碱度、道路通达度为辅的障碍因素影响面积最大.结合耕地质量评价结果与中低等地障碍因素诊断结果,以提升耕地质量为目标,将会理市分为重点提升区、优先提升区、一般提升区、综合提升区、保护提升区共5个类型区,并提出相应耕地质量提升措施,进而为会理市耕地质量提升方案编制提供参考.

    耕地质量评价CRITIC-TOPSIS模型提升分区会理市

    不同氮肥与糖蜜配施对烟田土壤酶活性、温度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李佳李云捷陈振国喻雪婧...
    260-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种类氮肥与糖蜜配施对烟草根际土壤环境的影响,以湖北省利川市海拔1 200 m处的植烟土壤为研究对象,以烟草专用肥为对照,探究了不同施肥组合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以及对土壤酶活性和土壤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微生物测序结果表明,多肽能够提高硝化螺旋菌门的相对丰度,糖蜜的添加显著提高了微生物种群的数量和多样性;(2)氨基酸母液粉能显著提高脲酶活性(P<0.05),其中氨基酸母液粉与150 kg/hm2糖蜜(M2)处理的脲酶活性最高,与对照组相比增加了 68.5%;糖蜜的施加能显著提高蔗糖酶活性(P<0.05),多肽与450 kg/hm2糖蜜(T4)处理的蔗糖酶活性最高,与对照组相比增加了 63.1%;(3)糖蜜的施加能快速提高苗期土壤温度,烟苗移栽7 d后多肽与450 kg/hm2糖蜜(T4)处理土壤温度最高,与烟草专用肥处理组相比提高了 2.07 ℃;(4)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温度与微生物数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土壤中脲酶活性与土壤温度显著相关(P<0.05),蔗糖酶活性与土壤温度极显著相关(P<0.01).研究表明,多肽与450 kg/hm2糖蜜配施能够通过改良烟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提高硝化螺旋菌门的物种丰度和化能异养型细菌功能的占比,增强土壤脲酶与蔗糖酶的活性,在烟草种植苗期提高烟田土壤温度,在解决高海拔地区低温导致的烟草苗期生长缓慢方面具有实际生产意义.

    土壤微生物温度酶活性氮源糖蜜

    2株甘蔗内生菌功能特性研究

    罗艳菊谢林艳刘涵刘鲁峰...
    268-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K5菌株和ZM菌株是在30%PEG-6000胁迫下具有较强活性的2株甘蔗内生菌,对其溶无机磷、分泌嗜铁素、羧甲基纤维素酶、ACC脱氨酶、胞外多糖(EPS)的能力进行探究,并通过发芽试验评价2株菌株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2株甘蔗内生菌均具备上述测定的多种功能特性.其中K5菌株具有较强的分泌嗜铁素和ACC脱氨酶的能力,其嗜铁素相对含量为0.209(培养3 d),ACC脱氨酶活性为3.302 U/mg;ZM菌株具有较强的分泌胞外多糖和溶无机磷能力,其胞外多糖分泌量为0.157 mg/mL,溶无机磷量为407.454 mg/L.此外,与清水处理的对照相比,2株菌株均能提高玉米种子的发芽势,并且表现出一定的促生长效果,其中 K5菌株的促生效果较好.表明2株甘蔗内生菌均是具有促生、抗旱和产羧甲基纤维素酶潜力的多功能菌株,有良好的开发潜力,可为植物抗旱性的研究及生物菌肥的研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及菌株资源.

    甘蔗内生菌功能特性定性定量发芽试验

    基于SWOT分析的江苏省大闸蟹产业品牌提升路径

    吴昊蒋高中陈红磊
    274-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推动江苏省品牌强农和品牌精品培育计划的实施,利用本土优势积极发展大闸蟹产业品牌.运用SWOT分析法探讨江苏省大闸蟹产业品牌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经分析发现江苏省大闸蟹产业品牌具备地理、种质资源、传统品牌建设的优势,处于互联网高速发展和产业升级的机遇期,但仍存在品牌参差不齐、拓展产品匮乏、从业人才稀少等劣势,以及行业竞争加剧、替代产品增加、消费者理念差异等不利因素.进而从组织、政策、信息、资金、技术、市场、品牌文化等7个方面提出大闸蟹产业品牌提升保障措施,以期助推江苏省大闸蟹产业品牌发展.

    江苏省大闸蟹产业品牌SWOT分析法提升路径

    农林类高等院校提升统计数据质量的探讨

    陈喆
    280-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等院校的统计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工作,高质量的统计数据将为高校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发挥重要作用,各类统计基础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将会制约高校科学管理和规划决策水平,影响高校的教学科研.在分析农林类高等院校统计工作中面临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适宜高校发展的统计数据全过程管理的运行模式,从设立高校专职统计部门并实行领导责任制、健全内部统计管理规章制度,对统计数据实施监督管控、以科学的方法运用统计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校园统计数据的实时共享等,为提升高校统计数据的质量,促进"双一流"高校的建设与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以期为高校统计数据质量的管理提供参考.

    高等院校统计数据质量科研管理农林类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