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苏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苏农业科学
江苏农业科学

常有宏

月刊

1002-1302

nykx@jaas.ac.cn

025-84390282

210014

南京市孝陵卫钟灵街50号

江苏农业科学/Journal 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技术类期刊,主要刊登国内农业领域(江苏省及周边内外高校、科研单位、国内其他省份)最新农业科研成果、具创新点的实用技术与基础成果应用技术,为解决农业生产全程提供技术支撑和瞻前指导。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的红壤侵蚀退化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养分平衡机制

    翟林韩雪洁李启艳刘陵桦...
    238-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壤化学计量对退化地植被恢复后土壤养分限制变化有重要的指示作用,目前红壤退化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的养分限制机理还不清楚,以福建省长汀县红壤侵蚀区不同植被恢复阶段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为研究对象,调查测定不同恢复阶段马尾松林植被组成和土壤理化特性,分析不同植被恢复阶段群落特征与土壤化学计量间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植被的恢复,植物丰富度(DG、DM)、植物多样性(H')、植物优势度(Ds)及植物均匀度(E)均明显提升,针叶林(CF)和针阔混交林(CBF)与阔叶林(BF)恢复阶段的灌木层和乔木层差距主要体现为植物种类变化显著,说明恢复后期植物多样性提升变缓;随着植被的恢复,土壤理化特性逐渐改善,土壤持水特性、孔隙性、TC含量和TN含量呈逐渐增加趋势,而土壤TP含量不同恢复阶段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全国土壤平均值相比,土壤C∶N、C∶P总体较高,而N∶P总体较低,N、P是研究区持续存在的限制性营养元素;植物多样性与土壤C、N、P及其化学计量显著相关,土壤化学计量的决定系数为32.4%~65.1%;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C∶P、N∶P对DG、DS变化的响应效果要比单个因子TC含量、TN含量更好,E与C∶N最为相关(关联度为0.777),DG与土壤TC含量、TN含量和N∶P变化关联度最高,其次为DS.综上,土壤化学计量与植物群落组成多样性密切相关,可作为退化地植被恢复后期土壤养分平衡的重要评判指标.

    红壤侵蚀退化区水土流失植被恢复马尾松生态化学计量养分平衡机制

    青海野生中国沙棘根际解磷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蕹菜的促生作用

    高佩王彬贤马亚琼郭思雨...
    247-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青海野生中国沙棘根际土壤中筛选出具有解磷能力的菌株,为挖掘根际解磷促生菌株创造条件.利用筛选培养基进行菌株分离,筛选出在有机磷和无机磷培养基上生长良好的菌株,利用平板划线法对菌株进行纯化.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 rDNA分子鉴定法,鉴定出1株蜂房哈夫尼亚菌、2株不动杆菌、3株沙雷氏菌,并对其解有机磷、解无机磷、种子发芽率以及促生能力等指标进行测定.培养3 d,6株菌株溶解有机磷圈为7.21~13.57 mm,溶解无机磷圈为3.83~7.67 mm,解有机磷量为9.37~15.79 µg/mL,解无机磷量为5.29~8.49 µg/mL,以菌株W2、W6的效果最佳,显著高于其他菌株.经平板促生试验发现,解磷菌可提高蕹菜种子发芽率,W2处理的蕹菜种子发芽率最高,培养后3、5 d其发芽率分别为83%、97%,较CK分别提高15.3%、16.9%,W6处理次之.解磷菌可显著提高蕹菜生长发育,其中菌株W2、W6的促生效果显著,其鲜重分别为0.22、0.21 g,较CK增加22.2%、16.7%.经综合评价后得出,不同解磷菌处理下蕹菜的生长状况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发芽率得到显著提高,其中W2、W6处理的效果最好.

    中国沙棘菌种鉴定解磷菌根际促生菌生长发育蕹菜

    畜禽粪便Cu、Zn含量特征研究

    许俊香邹国元孙钦平李钰飞...
    254-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畜禽粪便中Cu、Zn含量在近年来的变化趋势,通过文献调研,分析了牛粪、猪粪和鸡粪中的Cu、Zn含量、随时间变化和区域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畜禽粪便中Cu、Zn含量表现为猪粪(500.9、1 121.5 mg/kg)>鸡粪(121.8、436.3 mg/kg)>牛粪(52.1、202.6 mg/kg).猪粪Zn含量随年代变化呈极显著增加趋势(P<0.01),增加速率约为55.9 mg/(kg·年);鸡粪Cu含量随年代变化呈下降趋势(P<0.05),下降速率约为6.55 mg/(kg·年).不同区域猪粪Cu、Zn含量有差异,广西省猪粪Cu含量最高,平均值为796.6 mg/kg,湖南省猪粪Zn含量最高,平均为1 674.1 mg/kg.研究表明,鸡粪中的Cu近年来得到较好的控制,而猪粪Zn控制效果较差;由于猪粪Cu、Zn含量高,长期施用条件下存在土壤Cu、Zn累积的风险,因此应重点加强饲料行业的监管力度.

    畜禽粪便特征有机肥重金属污染

    洛阳烟区土壤基础养分分析及不同前作植烟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宋若茗王玉洁苗圃赵哲...
    260-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烟草是洛阳地区普遍种植的经济作物.为探究洛阳烟区土壤基础养分情况和烤烟适宜的前茬作物,完善以烤烟为主的土地管理制度,研究收集2020-2022年洛阳地区不同茬口烟田土壤样本,对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进行检测与分析,按照植烟土壤养分含量丰缺划分标准研究洛阳烟区土壤养分丰缺情况,并对不同前茬作物土壤养分含量做进一步对比,最后引入内梅罗指数对土壤养分含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全市烟田有61.95%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在适宜范围;土壤碱解氮含量偏高和很高(>75 mg/kg)占53.39%,土壤速效磷含量有73.5%处于适宜和偏高状态,土壤速效钾含量有88.25%处于偏高和较高状态.通过不同茬口间养分含量对比发现,相较于其他茬口,烟草茬口 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玉米茬口 土壤碱解氮含量较高,甘薯茬口土壤速效钾含量较高但有机质含量较低,谷子茬口土壤速效磷含量较高.同时,结合烟田丰缺指标并利用内梅罗函数对不同前茬土壤进行综合评定,不同前茬烟田土壤综合肥力表现为烟草>甘薯>玉米>谷子>小麦>花生>大豆.通过综合分析得出,在洛阳烟区,甘薯是烟草最适宜种植的前茬作物,但在种植过程中要注重有机肥料的施用;谷子为较为适宜的前茬作物.

    洛阳烟区茬口土壤养分综合肥力丰缺评价

    不同冬季复种轮作对甘薯耕层土壤真菌群落及块根产量的影响

    汤晓仪王勃韩俊杰商丽丽...
    267-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不同冬季复种轮作方式缓解甘薯(Ipomoea batatas)连作障碍的调控效应,本研究在甘薯定位连作3年的大田上进行试验,选用甘薯烟薯29、绿肥豌豆HRC023和高硫苷油菜运芥1号,设置休闲—甘薯(CK)、豌豆—甘薯(PR)和油菜—甘薯(RR)共3个处理,对不同冬季复种轮作处理甘薯栽前和薯块收获时的耕层土壤进行真菌群落的ITS RNA高通量测序比较分析和收获时块根产量的调查.结果表明,被孢霉门、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的丰度显著高于其他真菌,是本次试验耕层土壤中的优势真菌门;与CK相比较,豌豆—甘薯和油菜—甘薯处理均降低了甘薯栽前和收获时子囊菌门(甘薯黑斑病原菌从属真菌门)的相对占比,油菜—甘薯处理明显降低了甘薯栽前和薯块收获时病理营养型和病理-腐生营养型真菌的丰度;豌豆—甘薯和油菜—甘薯这2种冬季复种轮作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块根产量和商品薯率,2021年豌豆—甘薯处理(PR)和油菜—甘薯处理(RR)块根分别增产9.27%和6.56%,商品薯率增幅分别为125.93%和133.33%;2022年分别增产24.08%和19.17%,商品薯率增幅分别为93.10%和79.31%.

    甘薯冬季轮作土壤真菌群落连作障碍高通量测序

    基于S-CAD方法的县域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评估——以江苏省昆山市为例

    崔春红宋冠呈陆剑峰李柯...
    273-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宅基地制度改革是推动乡村振兴和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抓手和引擎,科学、系统地评估宅基地改革试点成效,对于优化完善政策、深入推进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以江苏省昆山市为例,在实地获取各类宅基地改革资料、多层次开展半结构访谈的基础上,选择S-CAD方法评估宅基地改革试点成效,基于政府视角,对宅基地改革政策的受众、工具、逻辑、因果开展一致性、充要性、依赖性分析.结果表明,昆山市宅基地改革工作逻辑思维清晰,改革举措和预期目标一致性较强;设计科学合理,每项改革举措均发挥支撑作用;汇聚改革合力,并形成各方利益主体共同推动改革的良好局面,取得了预期成效,并形成了宅基地改革的"昆山样本".根据评估结果,凝练出宅基地改革中找准改革方向、坚持因地制宜、尊重农户意愿、强化风险管控、发挥协同效应等经验启示,以期为其他内类地区开展宅基地改革提供借鉴.

    宅基地改革S-CAD评估经济发达地区经验启示昆山

    基于应用主体采纳行为的农业技术再分类及推广模式

    董小菁孙洪武
    278-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技术科学分类是制定适宜技术推广策略、提升技术推广效率、增加技术应用效果的前提与基础.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农业技术应用主体不断分化,技术需求呈现出显著差异化,迫切需要对农业技术再分类.因此,探索不同应用主体技术采纳行为,并结合技术属性对农业技术进行分类,制定与之匹配的技术推广模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定量与案例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在剖析不同农业技术应用主体在资源禀赋、生产经营目标等差异的基础上,探索不同应用主体偏好下的技术类型与采纳方式,结合技术特点对农业技术重新分类.在探索不同类型的技术转移模式基础上,提出以下政策建议:明确四级行政农技推广体系职责,创新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方式;充实农技推广人员队伍,强化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保障水平;支持农业企业技术创新,探索农业企业技术推广新模式;以企业需求为准绳,探索"政府+科研院所+企业"的合作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一主多元协同发展的技术推广体系.

    采纳行为农业生产技术应用主体模式推广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