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苏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苏农业科学
江苏农业科学

常有宏

月刊

1002-1302

nykx@jaas.ac.cn

025-84390282

210014

南京市孝陵卫钟灵街50号

江苏农业科学/Journal 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技术类期刊,主要刊登国内农业领域(江苏省及周边内外高校、科研单位、国内其他省份)最新农业科研成果、具创新点的实用技术与基础成果应用技术,为解决农业生产全程提供技术支撑和瞻前指导。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垄高与分次施钾互作对雪茄烟叶光合特性、组织结构及品质的影响

    阳苇丽吴永兵陈泳纬袁华恩...
    80-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川雪1号为试验材料,以3个垄高水平(A1:高垄35 cm、A2:中垄30 cm、A3:低垄25 cm)为主区,以3种施钾模式(分1次施钾、分2次施钾、分3次施钾)为副区,进行大田裂区试验,共设置9个不同的垄高与施钾模式组合处理,在旺长期和成熟期测量分析不同组合雪茄烟叶的光合特性、组织结构以及调制后烟叶的化学成分、外观质量,以期筛选出适宜四川优质雪茄烟叶生长发育的垄高与施钾模式组合,提高烟叶品质.结果表明,旺长期,高、中垄烟叶和低垄烟叶光合有效辐射(PAR)、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随施钾次数增加分别渐降和渐升,A2B1处理对烟叶光合特性的改善作用最为显著,A2B1处理Pn最高,为18.79 μmol/(m2·s);成熟期时除A3B1、A3B2、A3B3处理外,各处理烟叶PAR、Pn、Gs、Tr随垄高和施钾次数增加均渐升,以A1B3、A2B3处理烟叶光合特性的改善最为显著,A1B3、A2B3处理烟叶Pn较高,分别为27.07、25.43 μmol/(m2·s).旺长期时,高、中垄下烟叶叶片厚度、栅栏和海绵组织厚度、栅海比及上下表皮厚度均以1次施钾处理最高,低垄下除栅海比外均以3次施钾处理较高,各处理烟叶组织厚度整体以中垄较低;成熟期时各处理烟叶叶片厚度、栅栏和海绵组织厚度及栅海比随施钾次数基本渐升且整体以高垄处理烟叶较高,以A1B3和A2B3处理烟叶组织较疏松且发育较好,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分别为 344.59、130.89、157.41、34.32、22.68 μm和 305.30、117.10、149.92、32.84、24.68 μm.调制后烟叶钾、糖含量随垄高和施钾次数增加渐升,烟碱、蛋白质、氯含量随垄高和施钾次数增加总体渐降,以A1B3、A1B2、A2B3处理化学成分较协调;调制后烟叶外观质量各项指标均以高、中垄和2、3次施钾组合得分较高.垄高与分次施钾及其互作对雪茄烟叶光合特性、组织结构及调制后化学成分、外观质量等指标的影响基本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通过裂区试验对雪茄烟叶光合特性、组织细胞发育状况及调制后烟叶化学成分、外观质量综合进行分析可知,四川优质雪茄烟适宜的栽培模式为高、中垄(垄高分别为35、30 cm)和分3次施钾组合模式,该模式下烟叶生长发育良好,品质较优.

    雪茄烟叶垄高分次施钾光合特性叶片组织结构品质

    叶面喷施纳米硒对不同基因型谷子农艺性状、硒含量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韩芳韩向东苏乐平周雪...
    89-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不同基因型谷子对纳米硒的响应,为延安谷子种质资源硒富集高效利用和遗传改良提供参考依据.以9份来自不同生态区的延安市谷子主栽品种为试验材料,于灌浆中期和后期叶面喷施375 g/hm2的纳米富硒营养剂,设置清水对照,分析和比较不同谷子品种在纳米硒处理后农艺性状、产量、籽粒米色、品质及硒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延安市谷子主栽品种分为2类群,一类是硒敏感型材料:晋汾107、李渠黑谷和延谷14,经纳米硒处理后,各项农艺性状、产量下降明显,除晋汾107外,李渠黑谷和延谷14的大部分籽粒米色、品质均提升;另一类是耐硒型材料:晋谷40、衡谷36、长生13、晋谷21、陕豫谷3号、长生07,经纳米硒处理后,各项农艺性状、产量上升明显,除长生07、陕豫谷3号、长生13外,晋谷40、晋谷21、衡谷36的大部分籽粒米色、品质均上升.可见,叶面喷施375 g/hm2的纳米硒可以显著(P<0.05)增加谷子的硒含量、产量、穗重、穗粒重、千粒重、穗长、株高、茎粗、穗粗、粗蛋白和粗纤维含量;对谷子籽粒米色没有影响.不同类型的谷子品种对高浓度硒的响应不同.

    谷子纳米硒硒敏感性产量农艺性状品质指标

    密度与追肥量对菜油兼用型油菜菜籽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褚乾梅谢雄泽谢捷尹羽丰...
    96-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讨密度、追肥量对菜油兼用型油菜菜籽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其高产高效栽培提供参考,以中油杂19为试验对象,以不摘薹不追肥为对照(CK),在旱地开展密度、追肥裂区试验,主区设置4个密度处理[30.0 × 104 株/hm2(D1处理)、37.5 × 104 株/hm2(D2 处理)、45.0 × 104 株/hm2(D3 处理)、52.5 × 104 株/hm2(D4 处理)],裂区设置3个追肥处理[120 kg/hm2(Z1处理)、60 kg/hm2(Z2处理)、0 kg/hm2(Z3处理)],分析不同处理下菜籽产量、产量构成及品质的变化规律和油菜综合效益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不追肥条件下,摘薹后油菜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与未摘薹相比无显著差异,油菜籽千粒重显著降低,油菜籽产量小幅度降低,但未达显著水平.密度和追肥均对摘薹油菜产量、产量构成因素有显著影响,在同一密度处理下,改变追肥量后,摘薹油菜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无显著变化,千粒重随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摘薹油菜籽产量随追肥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在追肥量相同的条件下,改变种植密度后,摘薹油菜每角粒数并无显著变化,单株有效角果数随密度增加而降低,千粒重随密度增加而增加,低密度处理的摘薹油菜产量最低.改变种植密度后,油菜籽品质变化未表现出规律性,摘薹后油菜籽中蛋白含量、芥酸含量、亚油酸含量、亚麻酸含量增加,含油量、油酸含量、硫代葡萄糖苷含量、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追肥后油菜籽中的蛋白含量、硫代葡萄糖苷含量、亚麻酸含量增加,含油量降低.与未摘薹单收菜籽收益相比,摘薹后菜薹菜籽2季收益显著增加,在本试验条件下,种植密度为37.5 × 104~52.5 ×104株/hm2、摘薹后追肥量为120 kg/hm2的油菜的综合效益较高,最高收益达到32 952.3元/hm2,比不摘薹单收菜籽的最低收益高18 806.5元/hm2.综上所述,菜油兼用型油菜菜籽产量和品质受密度、追肥共同影响,应适当密植并及时追施尿素来进一步提高油菜的经济效益及油菜籽品质,综合考虑油菜的经济效益与油菜籽的品质,最佳栽培条件为:种植密度52.5 × 104株/hm2、摘薹后追肥120 kg/hm2.

    菜油兼用型油菜摘薹密度追肥量产量品质综合效益

    海水胁迫下外源硅对优质高产杂交稻产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何文丽张玉烛魏中伟
    105-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盐胁迫是制约水稻生产的主要非生物胁迫因子之一,硅(Si)作为提高植物抗逆性的微量元素之一,在许多作物逆境栽培中报道,但在海水复合盐胁迫下,施用外源硅对水稻耐盐性的影响研究鲜有报道.为探究海水复合盐胁迫下外源硅对优质高产杂交稻产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以优质高产杂交稻Y两优957和晶两优534为研究材料,用天然海水与淡水调配,设置0.0%、0.3%和0.6%3种盐浓度,研究海水胁迫下外源硅对优质高产杂交稻产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显著降低了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因子数值、干物质量和钾离子含量,显著提高了钠离子、丙二醛含量和抗氧化物酶活性.外源硅处理能够减缓盐分胁迫,显著提高了 0.0%、0.3%浓度海水胁迫下的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因子数值(结实率除外)和除成熟期及晶两优534齐穗期穗、Y两优957孕穗期叶片外的各器官钾离子含量,并降低海水胁迫下钠离子含量,改善海水胁迫下水稻的钾、钠离子分配比例;在0.3%和0.6%浓度的海水胁迫下,外源硅处理显著提高水稻叶片抗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降低丙二醛含量(Y两优957齐穗期除外).盐地增施外源硅是缓解水稻盐胁迫、提高产量的一项有效栽培措施.

    水稻硅肥盐胁迫产量生理特性

    钙素供应对雪茄烟苗期干物质积累及钙素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陈大江孔光辉张光海赵高坤...
    115-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开展雪茄烟品种云雪38、云雪39生长发育进程中钙(Ca)元素缺失与过量溶液培养试验,跟踪调查钙元素丰缺对雪茄烟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及钙元素利用率的影响,明确雪茄烟缺钙和丰钙的外观表征.试验在玉溪市研和烟草栽培基地的温室大棚中进行.设置3个处理,分别为全素(CK)、缺钙(T1)、丰钙(T2)处理.调查并分析不同处理下的烟株形态、干物质积累量及钙元素利用率.结果显示,在T1处理下,云雪38、云雪39烟株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钙素积累均整体显著低于CK,表明缺钙会抑制烟株生长,影响雪茄烟株农艺性状.在农艺性状方面,全素、丰钙处理下差异不明显.在干物质积累方面,2个品种表现有所不同.云雪38总体表现为全素处理干物质积累较大;云雪39除30 d外,其余时期表现为丰钙处理下最大,根冠比除20 d外,其余时期均表现为丰钙处理下最大.在钙素积累方面,云雪38、云雪39均为丰钙处理钙素积累量最大.在钙素利用率方面,同一时期云雪38、云雪39均表现为全素处理高于丰钙处理.

    雪茄烟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钙元素利用率

    猕猴桃溃疡病菌Ⅲ型效应蛋白HopAH1的三维结构与生化功能分析

    张馨怡郭宝佃韩晨阳赵延存...
    121-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猕猴桃溃疡病危害严重,影响猕猴桃的产量.对猕猴桃溃疡病菌14个保守的Ⅲ型效应蛋白进行了功能域预测分析,发现HopAH1属于糖基水解酶超级家族.搜索同源蛋白并结合进化树分析发现,HopAH1与丁香假单胞菌番茄致病变种的效应蛋白亲缘关系较近,而与其他同源蛋白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Alpha Fold2预测三维结构发现,HopAH1具有糖基水解酶GH5家族典型的桶状结构.酶活性测定试验发现HopAH1不能水解槐树豆胶、羧甲纤维素钠以及对硝基苯基-β-D半乳糖苷等3种底物,推测可能存在其他特异性底物.使用农杆菌介导的蛋白瞬时表达体系在本氏烟中表达HopAH1,发现不能引起烟草细胞坏死.研究结果将为HopAH1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猕猴桃溃疡病菌效应蛋白三维结构生化功能

    球孢白僵菌对烟蚜的毒力及食蚜瘿蚊的安全性评价

    谢涛芶剑渝申修贤黄纯杨...
    128-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球孢白僵菌和食蚜瘿蚊均是控制烟蚜的重要生物防治技术,为及时明确球孢白僵菌对烟蚜的毒力及对天敌昆虫食蚜瘿蚊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浸渍法,在室内开展不同浓度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液对烟蚜(3龄若蚜)的毒力,以及对食蚜瘿蚊(3龄初幼虫)的致死率、化蛹率和羽化率以及雌雄比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1.60 × 108个/mL的球孢白僵菌后烟蚜的7 d累积校正死亡率最高,达92%;LC50和LC90分别为3.14×104个/mL和1.05 ×108个/mL,LT50和LT90分别为3.60 d和6.39 d.球孢白僵菌1.60 × 108个/mL浓度对食蚜瘿蚊3龄幼虫7 d的累积校正死亡率最高,为42.42%;lg(LC50)以及lg(LC90)分别为9.427和22.545,LT50和LT90分别为7.64 d和14.38 d;食蚜瘿蚊的化蛹率和羽化率分别为(75.00±2.04)%和(81.25±3.75)%,雌雄比值为1.092∶1,除化蛹率、羽化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外,雌雄比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球孢白僵菌1.60 ×108个/mL浓度可与食蚜瘿蚊联合防控烟蚜.

    球孢白僵菌烟蚜食蚜瘿蚊毒力安全性评价

    水稻内生放线菌Ahn109的分离鉴定及对稻瘟病的抑制活性

    胡展程伟李一路付祖姣...
    133-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植物内生放线菌防控水稻稻瘟病,已成为新的生物防治方法.为挖掘对稻瘟病菌具有高效拮抗作用的植物内生放线菌资源,采用平板对峙法和菌丝速率抑制法对海南水稻组织中分离纯化的内生放线菌进行筛选,通过菌落形态、培养特征观察、16S rRNA和基因组序列分析对筛选菌株进行鉴定,并初步研究了拮抗菌株的抗逆特性、次生代谢产物组成及其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一株微白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idoflavus)Ahn109对稻瘟病菌的抑制效果较好,其平板对峙抑菌率为56.73%,发酵滤液稀释10倍后抑菌率为59.84%.抗逆试验显示,该菌株具有良好的紫外、碱和盐耐受性.AntiSMASH软件分析预测该菌株基因组中含有白地霉抗菌素、菲特霉素和缬氨霉素等多种抗菌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基因簇.盆栽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水稻叶瘟和穗颈瘟均有较好防效,其孢子悬浮液处理水稻组织后,盆栽水稻的叶瘟和穗颈瘟发病率比对照分别降低了 35.65%和39.08%,叶瘟和穗颈瘟病情防效分别为35.77%和33.64%.综上所述,菌株Ahn109具有较高的生防潜力,可用于水稻稻瘟病生防菌剂的开发.

    内生放线菌微白黄链霉菌稻瘟病生物防治分离鉴定

    江苏省绿色食品梨特征营养品质挖掘与保持技术研究

    孙玲玲刘鹏琰王玉玲季国军...
    141-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梨是江苏省优势特色产业,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健康安全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绿色食品梨市场需求呈现上升趋势,但关于其特征营养品质的关注及品质保持技术的研究不足.本研究选取江苏省绿色食品梨为代表,旨在探究绿色食品梨的特征营养品质评价指标,通过营养品质与生长环境因子、栽培方式以及采摘期等关联因素的研究分析,明确其特征性营养功能成分形成的关键调控因素,解析特征营养品质形成的关键影响因子.研究过程中,应用化学检测分析技术手段,通过聚类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对基于品种和环境质量因子的品质参数进行归类响应分析,构建江苏地区绿色食品梨产品特征性营养品质评价指标包括维生素C、山梨醇、苹果酸、可滴定酸、Mg、果糖和Ca.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露天和套袋2种栽培模式下,露天种植模式的石细胞含量更低,口感更好,果糖、葡萄糖、柠檬酸、Mn和Se含量较高;最适采摘期研究表明,露天梨采摘早于套袋梨,且均在二者成熟期中期采摘的梨果品质比较优良;决定梨品质形成的关键可控环境因子为土壤pH值、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全氮含量和有机质含量.以影响农产品特征营养品质的关键或者重要影响因子作为突破口,形成区域适宜性梨品种选择技术、口感与风味调控栽培关键技术,以及优化水肥土管理、最佳采摘期选择、全程质量控制及溯源配套技术,并以此为核心构建江苏绿色优特农产品营养品质保持的生产技术体系.

    绿色食品特征营养品质保持技术

    60 Co-γ射线对青冈栎、细叶青冈种子的辐照效应

    焦雪辉史喜兵乔雨轩申潇潇...
    150-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60Co-γ射线对青冈栎、细叶青冈的辐照效应,以13种不同剂量(0、10、20、30、40、50、60、70、80、90、100、110、120Gy)的60Co-γ射线辐照处理青冈栎、细叶青冈种子,观察对其种子生根、成苗、幼苗生长及可溶性糖含量、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5项生理指标的影响,计算最适剂量范围.结果表明:(1)用不同剂量60Co-γ射线辐照后,青冈栎、细叶青冈种子的生根率变化不显著;(2)高剂量辐照能够显著降低种子根长、成苗率,且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幼苗生长量基本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3)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幼苗叶片内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青冈栎叶片中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含量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细叶青冈幼苗叶片中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含量均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再升的趋势,且不同处理间的差异显著;(4)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2种树幼苗叶片中的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SOD、POD活性先升后降,且在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5)青冈栎对60Co-γ射线辐照的半致死剂量(LD50)为43.03 Gy,临界剂量(LD40)为51.68 Gy,细叶青冈对60Co-γ射线辐照的半致死剂量为33.54 Gy,临界剂量为40.92 Gy.综上,60Co-γ射线辐照诱变青冈栎、细叶青冈的适宜辐照剂量分别为43.03~51.68、33.54~40.92 Gy.

    青冈属种子60Co-γ射线半致死剂量生理指标辐照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