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黄淮海地区深松耕作下增密对夏玉米根叶衰老及籽粒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该地区提密抗衰增产提供理论参考,试验采用大田裂区设计,主区设置常规旋耕和深松耕作2种耕作方式,副区设置4.5万~10.5万株/hm25个密度梯度,研究了 2种耕作方式不同种植密度下根系干重、根系长度、叶面积指数、叶绿素相对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过氧化物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和籽粒产量的变化.结果显示,深松耕作后,15~45 cm 土壤紧实度下降了 13.6%,0~100 cm 土壤含水量增加了 5.8%,根系干重增加了 21.3%,根系长度增加了19.7%,叶面积指数增加了 7.9%,叶绿素相对含量增加了 4.7%,净光合速率增加了 9.4%,蒸腾速率增加了 4.7%,气孔导度增加了 13.9%,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加了 11.0%,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加了 4.8%,丙二醛含量下降了11.4%;开花期至乳熟期根系干重由15.5%变为13.1%,根系长度由32.4%变为27.8%,叶面积指数由10.5%变为9.1%,叶绿素相对含量由11.0%变为9.5%,净光合速率由20.5%变为19.9%,蒸腾速率由26.4%变为25.1%,气孔导度由27.1%变为25.6%,过氧化物酶活性由49.2%变为47.1%%,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由17.3%变为15.7%,丙二醛含量开花期至乳熟期的上升幅度由56.0%变为52.2%.2种耕作方式下,籽粒产量随种植密度的提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呈现二次曲线关系,常规旋耕在8.28万株/hm2种植密度下获得最大籽粒产量,深松耕作在9.09万株/hm2种植密度下籽粒产量最佳,最适种植密度增加了 9.7%,5个种植密度平均增产8.4%.因此黄淮海地区可以通过深松耕作缓解增密带来的衰老负效应,促进植株生长,延长植株根系和叶片的功能期,实现增密进一步增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