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苏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苏农业科学
江苏农业科学

常有宏

月刊

1002-1302

nykx@jaas.ac.cn

025-84390282

210014

南京市孝陵卫钟灵街50号

江苏农业科学/Journal 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技术类期刊,主要刊登国内农业领域(江苏省及周边内外高校、科研单位、国内其他省份)最新农业科研成果、具创新点的实用技术与基础成果应用技术,为解决农业生产全程提供技术支撑和瞻前指导。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硅肥对塔额盆地滴灌春玉米生长、抗倒伏和产量的影响

    徐向阳蔡俊玲李怀胜艾海峰...
    80-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不同硅肥施用量对塔额盆地干旱区滴灌春玉米生长、抗倒伏能力和产量的影响,以金粒1702为试验材料,设置 0 kg/hm2(CK)、25 kg/hm2(M1 处理)、50 kg/hm2(M2 处理)、75 kg/hm2(M3 处理)、100 kg/hm2(M4 处理)5个施硅量处理,探究不同施硅量处理对滴灌春玉米农艺性状、茎秆力学特征、茎秆结构物质含量及结构物质合成相关催化酶活性、茎秆硅含量、倒伏率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施硅处理(M1~M4处理)一方面通过提高硅含量促进植株生长,使玉米株高、叶面积和干物质量(2年平均值,下同)分别提高4.8%~9.3%、8.1%~26.0%和4.2%~24.9%;另一方面通过提高与木质素、纤维合成相关酶的活性,使木质素、纤维含量分别增加11.6%~41.2%、9.1%~28.5%,在增强茎秆抗折断能力(横截面积、穿刺强度、压碎强度和折断强度)的同时显著降低倒伏率(10.2%~70.1%),使收获期的籽粒产量增加了 25.5%~43.6%.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施硅96.5 kg/hm2时的籽粒产量最高,但该施硅量的籽粒产量与M3处理差异不显著.因此,在干旱区滴灌春玉米生产中,建议在播种前基施75 kg/hm2硅肥,该施用量不仅能够促进玉米植株生长,还能够通过降低倒伏率提高籽粒产量.

    硅肥滴灌春玉米抗倒伏籽粒产量

    利用SNP标记技术分析73份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

    魏锋卫晓轶刘俊恒史大坤...
    89-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覆盖玉米全基因组的中玉芯1号芯片,对73份玉米自交系进行全基因组扫描.为了提高育种效率,对具有重要育种价值的玉米自交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而指导玉米育种实践.以73份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其中24份自交系由新乡市农业科学院、鹤壁禾博士晟农科技有限公司选育而成,其余49份自交系为目前中国玉米生产中应用较广泛、具有代表性的种质资源.利用3 85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对供试材料进行种质遗传多样性、杂种优势类群分析.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73份自交系可划分为6个类群,分别为改良瑞德(Reid)群、兰卡斯特(Lancaster)群、塘四平头群、PB群、旅大红骨群、其他(欧美、热带等种质)类群,其中有新乡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19份玉米自交系,鹤壁禾博士晟农科技有限公司选育的5份玉米自交系,利用的杂种优势模式主要为改良瑞德×塘四平头和美系种质×塘四平头,这也从分子水平上验证了黄淮海夏玉米区主要利用的杂种优势模式.

    玉米SNP标记自交系遗传多样性

    深松耕作下增密对夏玉米根叶衰老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郭海斌马红珍张军刚王文文...
    98-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黄淮海地区深松耕作下增密对夏玉米根叶衰老及籽粒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该地区提密抗衰增产提供理论参考,试验采用大田裂区设计,主区设置常规旋耕和深松耕作2种耕作方式,副区设置4.5万~10.5万株/hm25个密度梯度,研究了 2种耕作方式不同种植密度下根系干重、根系长度、叶面积指数、叶绿素相对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过氧化物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和籽粒产量的变化.结果显示,深松耕作后,15~45 cm 土壤紧实度下降了 13.6%,0~100 cm 土壤含水量增加了 5.8%,根系干重增加了 21.3%,根系长度增加了19.7%,叶面积指数增加了 7.9%,叶绿素相对含量增加了 4.7%,净光合速率增加了 9.4%,蒸腾速率增加了 4.7%,气孔导度增加了 13.9%,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加了 11.0%,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加了 4.8%,丙二醛含量下降了11.4%;开花期至乳熟期根系干重由15.5%变为13.1%,根系长度由32.4%变为27.8%,叶面积指数由10.5%变为9.1%,叶绿素相对含量由11.0%变为9.5%,净光合速率由20.5%变为19.9%,蒸腾速率由26.4%变为25.1%,气孔导度由27.1%变为25.6%,过氧化物酶活性由49.2%变为47.1%%,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由17.3%变为15.7%,丙二醛含量开花期至乳熟期的上升幅度由56.0%变为52.2%.2种耕作方式下,籽粒产量随种植密度的提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呈现二次曲线关系,常规旋耕在8.28万株/hm2种植密度下获得最大籽粒产量,深松耕作在9.09万株/hm2种植密度下籽粒产量最佳,最适种植密度增加了 9.7%,5个种植密度平均增产8.4%.因此黄淮海地区可以通过深松耕作缓解增密带来的衰老负效应,促进植株生长,延长植株根系和叶片的功能期,实现增密进一步增产.

    夏玉米种植密度深松耕作衰老籽粒产量

    土壤改良剂对云南双江烤烟K326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

    高庭猛黄婷君付丽美陈燕...
    108-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云南双江作为新的植烟区,由于之前连年种植甘蔗大量施用氮肥,导致土壤酸化严重,因此须通过增施土壤改良剂改善植烟土壤环境,分析土壤改良剂对双江烤烟K326的生长发育及其品质的影响,筛选出对当地土壤具有较好改良作用的土壤改良剂来改善植烟地酸化状况,使其更佳适宜烟株的生长.选择云南双江土壤酸化的植烟地,移栽时在当地常规施肥基础上,增施土壤调理剂硅肥75 kg/667 m2、钙镁磷肥50 kg/667 m2和微生物菌肥20 kg/667 m2等3种土壤改良剂对植烟地进行土壤调节.结果表明,施用硅肥和钙镁磷肥能显著增加叶片数和最大叶宽;增施硅肥后能降低烟叶总糖含量,提高钾离子和氯离子的含量,而且能显著提高中部叶的香气量;施用钙镁磷肥和微生物菌肥提高了烟叶还原糖的含量.施用3种土壤改良剂都有利于烟叶致香成分的积累,其中新植二烯在所有致香成分中最为重要,其含量在中上部叶中总体表现为处理1>处理3>处理2>对照,处理1的中部叶、上部叶新植二烯含量最高,分别为270.42、238.25µg/g,均显著高于对照.因此,在临沧双江烟区常规施肥基础上增施土壤改良剂特别是硅肥,能有效改善烟叶生长状况并提升烟叶品质.

    土壤改良剂K326烟叶品质

    云南紫色种皮稻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其色素含量分析

    杨雅云李舟汤翠凤张斐斐...
    116-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云南紫米资源丰富多样,收集来自云南省11个地州40多个县和地区的紫色稻米资源材料141份,对其农艺性状及紫色种皮中的总黄酮、花青素含量等进行测定,并对来自不同地州的紫米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以及种皮的色素含量与遗传多样性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县(市)分析单元内云南紫色米地方稻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利用分布于水稻11条染色体上的40对SSR引物检测出151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引物2.425个,每个标记的基因型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1.946 9,变幅为1.411 9~3.106 9,筛选出4个评价云南地方紫色米资源的理想SSR标记.云南地方不同品种的紫米种皮中总酚、类黄酮含量的离散程度较低;云南地方紫米种皮中总酚、类黄酮、花青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表明它们关系较紧密;但花色素的含量与总酚、类黄酮、花色素含量相关性不显著;云南地方紫米种皮中总酚、类黄酮、花青素和花色素含量与苯丙氨酸酶的活性相关性不显著;而各色素成分的含量与酪氨酸酶活性具有一定的负相关性;总酚、类黄酮、花青素含量与多酚氧化酶的活性达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但花色素含量与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呈负相关.综上所述,本研究对云南紫色种皮稻种资源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以及色素含量进行分析和评价,将有利于初步探索云南优异紫色种皮的形成机制,为紫色水稻种质资源的利用与创新提供优异的种质.

    云南紫色米资源遗传多样性种皮色素色素合成酶

    洛阳地区烟株内生放线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功能测定

    李涵康业斌徐敏何雷...
    126-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洛阳地区烟株内生放线菌的种类及其生物学功能,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健康烟株内生放线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并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其种类;采用平板对峙法、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内生放线菌株对烟草疫霉的拮抗作用;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菌株产IAA含量.结果表明,从健康烟株体内共分离获得 10 株内生放线菌,菌株 LBY2、LBY3、LTJ4、LTG2、SG4 为淀粉酶链霉菌(Streptomyces diastaticus),菌株 SG3、RG4、LTJ5、LBY4为嗜热一氧化碳链霉菌(S.thermocarboxydus),菌株RG3为娄彻氏链霉菌(S.rochei).淀粉酶链霉菌与娄彻氏链霉菌对烟草疫霉菌的抑制率均达到50%以上;所有菌株均可产生吲哚乙酸,其中娄彻氏链霉菌发酵液中吲哚乙酸含量高达20.43 mg/L.由此说明洛阳地区烟株内生放线菌主要为淀粉酶链霉菌、娄彻氏链霉菌与嗜热一氧化碳链霉菌,其中淀粉酶链霉菌与娄彻氏链霉菌对烟草疫霉菌菌丝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与产吲哚乙酸功能.

    烟草内生放线菌形态学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拮抗作用促生作用洛阳地区

    沃柑霉腐病病原菌的鉴定、生物学特性及拮抗菌株筛选

    叶柳健王小虎韩佳临何双...
    131-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沃柑霉腐病原菌的鉴定、生物学特性研究及其拮抗菌株筛选,将有助于沃柑的生物防腐研究.目前对于柑橘霉腐的病原菌已经分离出意大利青霉、指状青霉、扩展青霉等,未见文献报道针对武鸣地区沃柑霉腐病病原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为了明确武鸣地区沃柑霉腐病的主要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以在武鸣沃柑种植核心示范区生产基地采集的霉腐沃柑果实为试验材料,利用组织培养法和平板划线法分离病原菌并通过科赫法则验证明确病原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分析结合鉴定病原菌,进一步分析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和生物防治菌谱.结果表明,皮壳青霉(Penicillium crustosum)是引起武鸣沃柑霉腐病的病原菌,它在不同培养基、pH值以及温度的环境下生长各不相同,能够适应多种营养环境,生命力强,最适生长pH值为7,最适生长温度为20 ℃,高盐浓度的环境会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生物防治菌谱的研究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贝莱斯芽孢杆菌、非脱羧勒克菌以及季也蒙迈耶氏酵母对该病原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具有开发成为病原菌生物防治菌剂的潜力.综上,本研究鉴定了武鸣地区沃柑霉腐病病原菌为皮壳青霉,并研究了其生物学特性,明确其最适生长环境条件和生物防治菌谱,为防治沃柑霉腐病害提供了理论依据.

    沃柑霉腐病皮壳青霉生物学特性生物防治

    RNA干扰防控烟草黄瓜花叶病毒的效果

    张倩郭玉鸽曹可心杨惠娟...
    139-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烟草黄瓜花叶病毒病是危害烟草的重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烟株田间生长发育.为防控烟草黄瓜花叶病毒病,根据已经构建的靶向沉默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相关基因的VIGS载体,使用单个载体和混合载体沉默与CMV有关的CMV-1a、CMV-2a、CMV-MP和CMV-CP这4个病毒编码蛋白基因,测定基因沉默后CMV-1a、CMV-2a、CMV-MP、CMV-CP相对表达量及CMV浓度,并评价VIGS对烟草黄瓜花叶病毒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单独接种和混合接种4种载体烟株均能有效沉默相应靶基因的表达,单独接种时,对CMV-1a、CMV-2a、CMV-MP、CMV-CP 的沉默效率分别为 10.78%、60.36%、32.92%、58.95%,pTRV2-CMV-2a 载体单独接种对CMV-2a基因的沉默效率最高;混合接种对CMV-1a、CMV-2a、CMV-MP、CMV-CP基因的沉默效率分别为18.78%、44.18%、28.33%、35.64%,混合接种也是对CMV-2a基因的沉默效率最高.接种VIGS-TRV载体的烟株在接种病毒后21 d内,单独接种和混合接种载体均有效下调CMV浓度,且混合接种的效果大于单一载体,有效地抑制烟株内CMV的传播,减轻烟草黄瓜花叶病毒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接种混合载体的效果最佳,为有效防控烟草黄瓜花叶病毒提供了新的方法.

    烟草VIGS黄瓜花叶病毒病相对基因表达量

    前作和稻草覆盖对土壤及川芎药材产量、品质的影响

    郭俊霞吴萍张松林王晓宇...
    14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前作和稻草覆盖对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及药材产量品质影响的研究,为构建川芎高效复合种植模式提供依据.以川芎为试材,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因素为前作A(大豆、水稻、川芎),副因素为稻草覆盖B(未盖草、稻草覆盖栽种行、稻草厢面全覆盖),通过测定4个生育期土壤过氧化氢酶(S-CAT)、碱性磷酸酶(S-AKP)、脲酶(S-UE)和蔗糖酶(S-SC)的活性和土壤细菌数量、真菌数量、放线菌数量、药材产量和阿魏酸含量、洋川芎内酯A含量、藁本内酯含量.结果表明,前作、稻草覆盖、前作×稻草覆盖对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药材产量和品质有影响.稻草覆盖可以增加S-CAT、S-SC、S-AKP、S-UE活性,增加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前作大豆处理的药材产量高于前作水稻和川芎处理;前作川芎处理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高于前作大豆和水稻处理;药材产量表现为覆盖稻草处理优于未盖草处理.川芎根茎干重、阿魏酸含量、藁本内酯含量与S-SC活性、S-AKP活性、S-UE活性、土壤细菌数、土壤放线菌数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关系.由此得出,前作大豆、稻草覆盖可提高川芎药材产量,稻草覆盖可提高药材的品质.

    前作稻草覆盖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产量品质

    微生物菌剂对百香果生长发育及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

    张小英李嘉昱王叶张子雄...
    155-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微生物菌肥对百香果生长发育、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贵寒1号百香果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处理:不施用微生物菌剂(CK)、施用稀释100倍的微生物菌剂(A1)、施用稀释200倍的微生物菌剂(A2)和施用稀释500倍的微生物菌剂(A3),测定叶片光合特性、根系生长状况、果实产量及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A1、A2处理可有效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光合特性,使植株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系数量分别提高9.87%~17.79%、4.69%~9.63%、19.37%~257.58%、43.67%~143.36%,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分别提高24.83%~34.88%、27.86%~45.90%、63.01%~107.96%、37.25%~110.37%.在产量品质方面,果实产量提高27.10%~41.36%,可溶性固形物、可食率提高3.64%~5.45%、30.36%~47.34%.进一步运用隶属函数综合分析表明A1处理效果最佳,该结果为微生物菌剂在百香果幼苗生长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百香果微生物菌剂生长发育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