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苏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苏农业科学
江苏农业科学

常有宏

月刊

1002-1302

nykx@jaas.ac.cn

025-84390282

210014

南京市孝陵卫钟灵街50号

江苏农业科学/Journal 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技术类期刊,主要刊登国内农业领域(江苏省及周边内外高校、科研单位、国内其他省份)最新农业科研成果、具创新点的实用技术与基础成果应用技术,为解决农业生产全程提供技术支撑和瞻前指导。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一种基于改进神经网络算法ResNet50的玉米病虫害识别模型

    冯峰周鑫陈诗瑶孔淳...
    239-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玉米生长过程中,病虫害对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均有较大的影响,因而有效地预防与治理玉米病虫害对玉米产业甚至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玉米病虫害的精准识别是实现病虫害预防与治理的有效手段.然而,目前玉米病虫害识别通常采用基于专家经验的人工识别方式,具有主观性强、精确度不稳定的缺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神经网络算法的玉米病虫害识别模型LSE-ResNet50.首先,通过在每个残差模块中引入SE注意力机制,通过对每个残差模块中的特征图进行加权处理,来提高模型的特征提取能力,进而加快其收敛速度;然后,通过在损失函数中引入标签平滑机制,对真实标签进行一定的平滑处理防止模型过拟合,来进一步提升原模型的泛化能力.为了验证本研究模型的有效性,在玉米病虫害数据集上与其他5种经典方法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其他经典模型相比,本研究提出的改进模型LSE-ResNet50的收敛速度更快,识别准确率比原ResNet50模型提升了 2.3百分点.LSE-ResNet50模型在识别效率和精确度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性能,因而是一种有效的玉米病虫害识别模型.

    玉米病虫害识别LSE-ResNet50注意力机制标签平滑

    基于秸秆堆肥发酵的花卉栽培基质研究

    管斌刘春风王全智刘超...
    245-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基于秸秆堆肥发酵的不同栽培基质对花卉种植的影响,开发基于秸秆堆肥产物的花卉栽培基质.以玉米秸秆为主要原料,结合牛粪、蘑菇渣、醋糟及发酵菌进行5种不同的堆肥处理,并将腐熟产物与珍珠岩和蛭石按3:3:4的比例进一步复配以制得花卉栽培基质.试验选用瓜叶菊、金盏菊作为栽培植物,观测2种菊科植物在不同栽培基质中的生物量、叶面积和总叶片数.结果表明,除电导率较高外,不同处理堆肥产物的含水率、pH值、粪大肠菌群数和蛔虫卵死亡率等指标基本能达到花卉栽培基质要求,同一菊科植物在不同栽培基质中表现出不同的生长特征,相比于农博园基质,5种不同栽培基质处理的瓜叶菊、金盏菊的生物量积累在多数月份显著增加(P<0.05),金盏菊在S3号基质中生长较好,瓜叶菊在S4号基质中生长较好;5种不同栽培基质处理的瓜叶菊、金盏菊的叶面积和总叶片数均有所增加.花卉地上部分的生长情况主要受栽培基质的pH值、速效磷含量、全氮含量、速效钾含量、电导率和容重影响.秸秆堆肥与珍珠岩、蛭石等基质配比后可替代泥炭进行瓜叶菊和金盏菊无土栽培,能够降低泥炭在我国花卉无土栽培产业中的不可替代性,为使用新型玉米秸秆做主要配比材料的基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玉米秸秆堆肥栽培基质泥炭花卉

    微生物菌肥对龙脑型阴香根际轻基质中微生物多样性及功能的影响

    江颖超李永泉何波祥钟泳林...
    252-2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2年生龙脑型阴香(Cinnamomum burmannii)轻基质苗为对象,采用微生物菌肥分别处理3、6个月,用16S测序技术、qPCR芯片技术研究轻基质微生物群落结构和轻基质碳、氮、磷、硫相关功能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施用菌肥3个月后可显著提升阴香根际土壤微生物中某些细菌(如疣微菌门、拟杆菌门、髌骨细菌门、绿弯菌门)的相对丰度;施用菌肥6个月后可显著提高变形菌门、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qPCR芯片分析结果表明,施用菌肥前后碳固定、氮循环和磷循环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提升.综上,微生物菌肥的施用能改变龙脑型阴香根际轻基质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与功能,显著提高龙脑型阴香根际轻基质氮、磷、碳相关功能基因的相对丰度,促进轻基质氮、磷、碳元素的利用,从而为阴香苗的培育提供新思路和理论基础.

    阴香微生物菌肥α多样性土壤功能基因表达量qPCR芯片分析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农用地碳汇碳源效应分析——以喀什地区为例

    林彦君木合塔尔·艾买提阿迪莱·伊斯马伊力
    263-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性的挑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国际行动.农业碳排放是区域碳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农用地碳排放趋势以及如何减碳增汇对于喀什地区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在农用地碳源、碳汇进行建模与仿真的基础上,再利用Vensim软件动态模拟正常发展、循环农业及低碳发展等3个情景下喀什地区农用地碳汇/碳源效能.系统动力学具有动态且多情景仿真的功能,是分析农用地碳汇/碳源效能较好的方法.通过情景模拟分析可知,喀什地区在正常发展状态下2021-2030年农用地利用碳排放呈上升趋势,农用地子系统中将通过提高农机利用效率、减少化肥使用等措施减少大量碳排放,林地与草地面积的增加能提高碳储量.说明喀什地区可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用地生产力减小碳排放,通过增加林地与草地面积提高农用地碳汇效能.

    农用地草地耕地林地园地碳源碳汇碳排放系统动力学喀什地区

    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研究现状、热点与趋势——基于CiteSpace和SATI的可视化分析

    谢小梅亢志华
    271-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美丽乡村是全面推进乡村战略实施的重要任务.为更全面系统了解美丽乡村建设的研究现状与进展,以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美丽乡村建设研究文献为数据源,采用CiteSpace、SATI文献计量工具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美丽乡村建设研究领域的科学知识图谱,客观、全面、系统地分析美丽乡村建设的研究脉络与研究趋势.结果表明,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研究阶段性特征明显,在2015年后出现快速增长,研究历程分为"初步探索—快速发展—成熟回落"3个阶段;各研究作者和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较弱,未能形成核心学术代表和研究机构;"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等是研究的热点,"乡村生态振兴"将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研究前沿.综上,美丽乡村建设研究未来应该提升研究合作强度,关注对乡村社会生活的研究,紧跟现实需求与政策导向,进而推动研究方向向"和美乡村"延伸.

    美丽乡村建设研究热点研究趋势可视化分析CiteSpaceSATI

    新时代江苏农村"三新"经济培育与发展路径

    汪翔沈贵银
    279-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江苏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简称"三新"模式)不断发展壮大,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乡村产业振兴中起关键作用,能够有效促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探索实现农业多元价值,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与资源利用率,引领城乡消费模式创新,并吸引社会资本要素下乡.在梳理发展农村"三新"经济重要作用的基础上,分别围绕构建监测体系、夯实发展基础、探索融合发展与绿色发展、打造新载体与培育新主体等方向,提出推动江苏省农村"三新"经济发展的主要路径,建议进一步完善配套用地政策,加快要素多元投入,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支撑,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大力推进数字农业农村建设.

    新时代江苏农村"三新"经济培育路径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