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不同比例氮肥与生物炭配施对土壤结构及微生态环境的影响,2020-2023年间通过大田试验,利用磷脂脂肪酸等方法,设置常规施肥(CK)、减氮15%+低量生物炭(RN15 B)、减氮30%+中量生物炭(RN30B)、减氮45%+高量生物炭(RN45B)、减氮60%+超高量生物炭(RN60B)5个处理,采集0~20 cm 土样,分析测定土壤结构、酶活性、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花生产量.结果表明,与CK相比,不同施肥年限下减氮配施生物炭能够提高土壤孔隙度、酶活性,改变微生物菌群结构.2023年时,RN60B处理土壤容重最低,孔隙度最高,容重较CK显著降低8.61%(P<0.05),孔隙度显著提高6.30%;RN30B处理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最高,较CK分别显著提高7.14%、8.84%,RN45B处理土壤碱性磷酸酶、蔗糖酶的活性均最高,较CK分别显著提高22.41%、18.61%;RN30B、RN45B、RN60B处理细菌和放线菌的生物量较RN15B处理分别显著提高6.19%、10.80%、9.34%和5.85%、10.58%、6.41%;花生产量表现为RN45B>RN30B>RN15B>CK>RN60B.相关分析表明,花生产量与过氧化氢酶活性、脲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冗余分析表明,土壤细菌、放线菌、总菌落的生物量与土壤孔隙度、碱性磷酸酶活性、蔗糖酶活性、脲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呈正相关关系,与土壤容重呈负相关关系,其中,土壤孔隙度(65.6%)和碱性磷酸酶活性(60.3%)为主要驱动因子.由此可知,减氮配施生物炭能够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和微生物群落结构,提高土壤酶活性以及花生产量.总体来说,RN45 B处理表现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