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苏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苏农业科学
江苏农业科学

常有宏

月刊

1002-1302

nykx@jaas.ac.cn

025-84390282

210014

南京市孝陵卫钟灵街50号

江苏农业科学/Journal 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技术类期刊,主要刊登国内农业领域(江苏省及周边内外高校、科研单位、国内其他省份)最新农业科研成果、具创新点的实用技术与基础成果应用技术,为解决农业生产全程提供技术支撑和瞻前指导。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长期化肥减量配施秸秆对水稻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功能的影响

    曾宪楠王晓慧孙羽王麒...
    251-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长期化肥减量配施秸秆对水稻土壤微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以东北黑土为试验对象,基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长期水稻秸秆还田和化肥减施平台,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化肥不同施加量[N1(173 kg/hm2)、N2(133 kg/hm2)、N3(93 kg/hm2)、N4(53 kg/hm2)、N5(0 kg/hm2)]配施水稻秸秆(所有处理秸秆还田量均为7 500 kg/hm2)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进行研究,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化肥施加量配施水稻秸秆显著改变了土壤全氮、全磷和速效钾的含量.秸秆还田下化肥施加量处理对土壤细菌香农指数和Chaol指数影响显著,但对土壤真菌α多样性指数并未产生显著影响.主坐标结果表明,秸秆还田下化肥施加量处理可对土壤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结构产生显著影响.酸杆菌门、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是相对丰度最高的3个细菌门.担子菌门、子囊菌门和壶菌门是相对丰度最高的3个真菌门.基于FAPROTAX分析土壤细菌的功能,所有处理中土壤细菌的主要功能是 chemoheterotrophy(20.71%)>aerobic_chemoheterotrophy(11.37%)>nitrification(7.54%).基于FunGuild分析土壤真菌功能,所有处理中土壤真菌的主要功能是Saprotroph>Pathotroph>Symbiotroph.结构方程表明,在秸秆还田基础上氮肥的减少会使土壤中的N和P累积,但会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多,并通过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影响土壤细菌多样性.化肥添加量会改变土壤pH值而影响土壤真菌多样性.土壤细菌多样性与土壤全氮、硝态氮、总钾和速效钾含量呈正相关,而土壤真菌多样性与速效磷、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本研究结果表明减少氮肥施加是提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改善土壤质量的有效手段.

    秸秆水稻土高通量测序结构方程模型网络分析

    有机肥替代氮肥对烟草青枯病发生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李宏城高正峰李先伟周国琴...
    261-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有机肥替代氮肥对烟草青枯病发生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选择有烟草青枯病发病史的田块进行试验,设置常规施肥(CK)、常规施肥70%+牛粪有机肥30%(T1)和常规施肥70%+生物碳基肥30%(T2)3个处理,测定各处理的烟根附近土壤的理化性质和酶活性,采用16S rDNA和ITS基因测序技术探究有机肥替代氮肥对烟草青枯病发生和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T1、T2处理均提高了土壤pH值、有效磷含量、碱解氮含量以及磷酸酶、脲酶的活性,使青枯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下降;T2处理整体提高了微生物α多样性;PCoA结果表明,有机肥替代氮肥对土壤微生物有显著影响(P<0.05).在门水平结构分析中,T2处理使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子囊菌门(Ascomycota)的相对丰度增加,使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毛霉门(Mucoromycota)的相对丰度降低;在属水平结构分析中,使苔藓杆菌属(Bryobacter)和原隐球菌属(Saitozyma)的相对丰度增加,朱氏杆菌属(Chujaibacter)和伞状霉属(Umbelopsis)的相对丰度降低.冗余分析和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pH值、有效磷含量和碱解氮含量等理化因子是影响土壤中微生物发生变化的关键因子.说明有机肥替代氮肥可改善烟草青枯病的发生情况,对烟根附近的微生物多样性和结构造成的影响较大.本试验中生物碳基肥替代部分氮肥的总体效果最好,适当增加生物碳在基肥中的比例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土壤环境.

    有机肥烟草青枯病微生物多样性细菌真菌

    连作年限对喀斯特山地设施辣椒根际土壤养分、酶活性及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余高赵仕龙冯顺梅陈芬...
    270-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辣椒连作所引发的植株发育不良、产量下降、根腐病频发等问题,严重影响辣椒产业可持续发展,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但其具体影响机制尚不清楚.采用野外田间调查、室内化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贵州铜仁设施大棚辣椒连作1、3、5年的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生态化学计量特征、酶活性、真菌群落结构及其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设施辣椒连作年限的延长,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全磷、有效磷含量增加,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则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土壤全氮、全钾含量变化则不明显.长期连作会影响土壤养分间的平衡供应,连作5年时土壤C/N、C/P、N/P较未定植过辣椒的土样(CK)分别降低11.35%、26.69%、17.44%.除连作1、3年的土壤脲酶活性与CK相比略有升高外,过氧化氢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均随着设施辣椒连作年限的增加而不断降低.长期连作也会影响土壤真菌群落结构,连作3年土壤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分别较连作1、5年高26.04%、8.31%;连作1年土壤被孢霉门的相对丰度分别较连作3、5年高12.98%、14.93%;连作1年土壤担子菌门的相对丰度较连作3年高2.11%.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蔗糖酶活性是影响设施辣椒连作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相关性网络分析表明,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全磷含量、N/P、C/N、C/P、碱解氮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酸性磷酸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是影响连作土壤子囊菌门、担子菌门、捕虫霉亚门、被孢霉门、球囊菌门、壶菌门、毛霉门和油壶菌门等真菌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综上所述,设辣椒连作障碍产生的原因可能是连作改变了土壤的理化性质,降低了土壤酶活性,影响了土壤真菌群落结构,进而破坏了土壤微生态平衡.

    辣椒连作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化学计量特征真菌群落结构喀斯特山地

    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其秸秆降解效果

    司海丽纪立东李晓慧朱英...
    277-2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加速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的快速腐熟,筛选高效纤维素降解菌,为研制适宜宁夏本土堆肥发酵的有机物料腐熟剂奠定基础.试验从宁夏不同区域牛羊粪堆肥、沟渠、林土采集样品,通过对样品中纤维素降解菌的富集、分离、纯化,经刚果红染色、纤维素酶活性测定、滤纸条降解及水稻秸秆降解试验,筛选出本土纤维素降解菌并鉴定.结果表明,经过分离筛选得到3株效果最好的菌株,分别命名为X-32、HX-5、G3,纤维素酶活性分别为111.46、74.12和66.23 U/mL.其中,菌株X-32能使滤纸条在60 h内完全降解,通过水稻秸秆降解试验表明发酵21 d时,各个菌株对水稻的降解率均显著高于CK,其中,X-32、HX-5、G3菌株对水稻降解率分别为48.26%、43.01%、23.33%.对2株优势降解菌株X-32、HX-5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X-32菌株为Paenibacillus polymyxa(多黏类芽孢杆菌),HX-5菌株为Bacillus velezensis(贝莱斯芽孢杆菌),可用于适宜宁夏本土有机物料腐熟剂开发.

    纤维素降解菌酶活性秸秆堆肥

    乡村振兴视角下乡村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培育策略

    杜楠毛翔飞郭君
    284-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培育真正懂农业、懂乡村的乡村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简称"三师")尤其关键.在梳理当前乡村人才队伍现状的基础上,从乡村"三师"的内涵与基本情况出发,探讨培育乡村"三师"的重要意义,提出培育"三师"人才的对策建议.受过专业教育或培训的乡村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是推进乡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资源,培育乡村"三师"有利于更好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有利于有力有序推进乡村建设,有利于促进乡村富民产业发展.加快培育乡村"三师",应坚持需求导向,聚焦乡村发展建设之需,进行全链条多学科培养开发;着力建设平台载体,为乡村"三师"干事创业搭建舞台;立足"开花结果",将专业人才导流到乡村并提供沉浸式陪伴型跟踪服务;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优化城乡人才互通共享机制,建立育引用结合互促、多元发力、多措并举的"三师"培育制度,增强人才服务乡村发展建设的能力.

    乡村振兴乡村"三师"人才培育培育制度对策建议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及空间溢出效应

    安红霞
    288-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这对于应对农业发展中遇到的资源与环境挑战,构建农业强国至关重要.运用2011-2020年间中国30个省份(西藏、港澳台地区除外)的面板数据,通过定量分析方法,深入剖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空间外溢效应的影响路径.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积极影响,尤其在技术进步层面表现突出,不过在提升技术效率方面的影响并不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影响在地域和空间上存在差异,其中金融使用深度对于推动农业绿色多要素生产率的贡献最大,超过金融覆盖范围和普惠金融的数字化水平;同时,数字普惠金融不仅对本地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提振效果,还对邻近区域产生明显的正面溢出效应.为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的作用,政府需要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并促进数字普惠金融的区域协调发展.

    数字普惠金融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差异农业技术创新空间溢出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