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苏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苏农业科学
江苏农业科学

常有宏

月刊

1002-1302

nykx@jaas.ac.cn

025-84390282

210014

南京市孝陵卫钟灵街50号

江苏农业科学/Journal 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技术类期刊,主要刊登国内农业领域(江苏省及周边内外高校、科研单位、国内其他省份)最新农业科研成果、具创新点的实用技术与基础成果应用技术,为解决农业生产全程提供技术支撑和瞻前指导。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外源独脚金内酯和丛枝菌根真菌对多枝柽柳抗盐性的影响

    徐宁吴亮朱建俊
    150-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盐碱地区优势植物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 Ledeb.)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方式,探究根际施用独脚金内酯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简称AMF)对盐胁迫下多枝柽柳生长情况、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内源激素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非盐处理相比,盐胁迫下多枝柽柳株高减少,叶绿素含量以及光合作用不断降低,PSⅡ光系统中叶绿素荧光参数呈下降趋势,内源激素平衡遭到破坏.而根际施用独脚金内酯能够促进AMF侵染发育,增加泡囊数、丛枝数和侵入点位数,菌根侵染率最高达58.5%.接种AMF和/或独脚金内酯处理均能够增加盐胁迫下多枝柽柳株高和根冠比,提高光合作用,维持PSⅡ光系统中叶绿素荧光参数,盐害指数从65.1%下降到41.5%,多枝柽柳枝条相对含水量也明显增加.盐胁迫下,接种AMF和/或独脚金内酯处理的多枝柽柳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气孔导度(Gs)以及气孔限制值(Ls)分别提高 20.7%~40.7%、42.6%~176.6%、27.6%~96.6%、38.5%~99.1%、21.2%~75.9%、60.9%~160.9%,叶绿素荧光参数中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o)、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分别提高0.2%~4.0%、24.8%~51.0%、37.3%~189.8%,热耗散速率(HDR)下降9.7%~32.3%;内源激素中独脚金内酯(SLs)、生长素(IAA)以及赤霉素(GA)含量分别增加5.1%~5.8%、7.3%~98.8%、31.8%~121.1%,脱落酸(ABA)含量下降20.7%~45.2%.结论认为,接种AMF和/或根施独脚金内酯处理均能提高多枝柽柳叶绿素含量以及枝条相对含水量,增强植物光合作用能力,维持PS Ⅱ光系统中叶绿素荧光参数以及内源激素含量来增加植物株高和根冠比,显著降低盐害指数,本试验认为根施独脚金内酯并接种AMF是提高多枝柽柳幼苗耐盐性的有效手段.

    丛枝菌根真菌盐胁迫独脚金内酯激素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参数

    生物有机肥对枸杞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司艳娥孔都斯·帕尔哈提赵玉玲张青云...
    159-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宁杞7号为试验材料,设置20%生物有机肥+80%无机肥(F1)、40%生物有机肥+60%无机肥(F2)、60%生物有机肥+40%无机肥(F3)、80%生物有机肥+20%无机肥(F4)、100%生物有机肥(F5)5个处理,以常规化肥作为对照(CK),比较不同比例的无机肥和生物有机肥对枸杞果实品质的影响及土壤养分的差异,从而为改善枸杞果实品质及提升枸杞园土壤肥力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与CK相比,施用不同比例的无机肥和生物有机肥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得到显著提高(P<0.05),其中F3和F4处理土壤改良效果最明显;施入不同比例的生物有机肥后,枸杞的百叶鲜干重、株高、茎粗、冠幅、新梢生长量显著提高,其中F4处理效果最佳.此外,F4处理改善果实品质效果最佳,果形指数、单果重、百粒重、总糖含量、蛋白质含量、抗坏血酸含量显著高于CK.综合评价后,不同比例的无机肥和生物有机肥对枸杞的生长状况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得到改良,其中施用80%生物有机肥+20%无机肥效果最好,对枸杞品质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生物有机肥枸杞土壤养分生长特性枸杞品质

    井式节水灌溉下红肉苹果花芽分化期间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

    程辉玲杨建军程平吴亚楠...
    166-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红肉苹果花芽各分化时期及特点,探明井式节水灌溉模式下该品种花芽分化期间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规律,利用X射线成像技术观察不同灌水梯度(W1、W2、W3处理)及漫灌(CK)下红肉苹果花芽内部结构,对其分化时期进行划分,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内源激素IAA、ABA、GA3、ZR的含量.结果表明,红肉苹果花芽分化开始时间早,持续时间长,各时期均有重叠,整个过程可分为未分化期、分化初期、萼片形成期、花瓣形成期、雄蕊形成期、雌蕊形成期等6个时期.不同灌水梯度下内源激素含量及比值变化趋势相同,总体上,IAA含量呈上升趋势,GA3含量一直维持较低水平,ZR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ABA含量呈上升态势,ABA/IAA、ABA/GA3呈逐渐上升的趋势,ZR/GA3、ZR/IAA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GA3/IAA、ZR/ABA呈下降趋势.W1、W2、W3处理完成花芽分化的时间略早于CK;高水平的ABA、ZR及较高的ABA/IAA、ABA/GA3、ZR/GA3、ZR/IAA能够促进红肉苹果花芽分化.

    花芽分化井式节水灌溉内源激素红肉苹果

    1000份辣椒种质形态学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裴红霞武旭霞冯海萍高晶霞...
    173-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确辣椒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可为辣椒育种的亲本选配及种质资源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宁夏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收集的1 000份辣椒种质的19个形态学性状进行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并对开展果实形状、始花节位、辣椒机械采收理想株型等的育种工作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1 000份辣椒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30.80%~6 199.29%,单果重的变异系数最大;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203~2.274,果实形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171对性状形成了相关性,有131对性状的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前8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72.75%,8个主成分主要与果实性状有关;聚类分析将1 000份种质聚为8类,每类的遗传多样性各不相同,可服务于不同的育种目的.本研究采用的辣椒种质份数多达1 000份,遗传多样性丰富,为辣椒品种选育提供了丰富的试材.

    辣椒种质资源形态学性状遗传多样性果实形状

    密集烤房变温调控对烤烟上部叶氮代谢生理的影响

    邓奕龙苗晓辉顾少龙施守杰...
    191-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采用烘烤比较试验,设置3个处理,即CK,云南当地常规烘烤工艺;T1,变温幅度± 1.0℃、变温频率3 h;T2,变温幅度±1.5℃、变温频率5 h,探索密集烤房变温调控对烤烟上部叶氮代谢生理的影响.利用曲线估算、通径分析对烟叶可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含量及氮代谢相关酶活性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烘烤过程中变黄期变温处理对烟叶蛋白质降解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变温工艺处理下,烟叶中性蛋白酶、内肽酶活性呈"M"形曲线变化,转氨酶活性呈先升后降再升的变化趋势,与常规工艺处理有所差异;烘烤变黄结束时,T1变温处理烟叶的中性蛋白酶、内肽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分别为0.058 6、0.081 6、31.113 9、36.714 8 U/g,高于或显著高于CK、T2处理.在变温幅度1 ℃和变温频率3 h处理条件(T1)下,对烟叶可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含量影响的主要因素是谷草转氨酶、内肽酶活性;烘烤变黄结束时,T1变温处理下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低,游离氨基酸含量为380.667 9 μmol/g,显著高于CK、T2处理.对密集烤房烘烤变黄期变温幅度和变温频率进行合理调控,有利于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维持较高水平,促进蛋白质的充分降解和游离氨基酸的有效积累,可明显影响烟叶品质.

    烤烟烘烤工艺温度变化含氮化合物酶活性通径分析

    基于广泛靶向代谢组的桃果实衰老软化过程差异代谢物筛选与鉴定

    郭绍雷许建兰张斌斌张妤艳...
    198-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筛选与鉴定参与调控桃果实采后贮藏过程衰老软化相关代谢物质,以深入了解桃果实采后衰老软化相关生理生化机制.常温贮藏条件下,萘乙酸处理可加速霞晖8号七成熟桃果实衰老软化,采用超高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检测桃果实贮藏0、3、6 d代谢物质的变化,选取差异倍数值(≥2或≤0.5),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模型所获得的变量重要性投影值(≥1)的代谢物为差异代谢物.结果表明,在霞晖8号桃果实5组样品中共检测到816种代谢物,可被分为11类,其中检测到酚酸类物质160种,占比最高.通过比较在各分组中代谢物定量信息的差异倍数变化前10的代谢物,结合KEGG信号通路的差异代谢物聚类分析,筛选并鉴定到可能参与桃果实软化的各种代谢物29种,其中脂质与酚酸类物质鉴定到最多,各有7种.

    桃果实衰老软化代谢组差异代谢物

    基于无人机可见光影像的坐果期枣树冠层SPAD值估算

    王永东尼格拉·吐尔逊郑江华巴日斯...
    206-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坐果期枣树为研究对象,利用无人机可见光影像,对田间尺度的枣树冠层SPAD值进行监测,基于14种植被指数与枣树冠层实测SPAD值的相关性,优选植被指数构建单变量回归、多元逐步回归和随机森林回归的枣树冠层SPAD值估算模型,以期探讨无人机可见光遥感影像估算枣树冠层SPAD值的可行性.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红绿比值指数(RGRI)、超绿指数(EXG)、改进型绿红植被指数(MGRVI)、可见光波段差异植被指数(VDVI)、可见光大气阻抗植被指数(ARVI)与枣树冠层SPAD值的相关性极显著,其中EXG与枣树冠层SPAD值的相关系数达到-0.578.基于枣树冠层SPAD值的相关性极显著的5种植被指数构建的单变量反演模型的r2在0.111~0.604之间,RMSE在1.936~3.085之间.其中,以EXG构建的线性模型为单变量反演模型中效果最优的模型,r2达到0.604,RMSE为1.936.基于RGRI、MGRVI、EXG协同构建的多元逐步回归模型效果优于任何单一植被指数构建的单变量反演模型,R2达到0.635.与使用单变量构建的线性或非线性模型相比,基于随机森林算法构建的枣树冠层SPAD值反演模型效果最佳,其r2达到0.804,RMSE为1.317.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枣树冠层SPAD值反演模型表现出了对实测值较高的拟合能力和较优的模型预测能力,表现出了对枣树特殊种植结构比较健壮的反演能力,以及对土壤等背景因素的抗干扰能力.研究结果为低空遥感监测林果长势和健康评估提供了技术支撑.

    无人机枣树冠层可见光SPAD值植被指数反演模型随机森林算法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河南省冬小麦面积提取研究

    王小飞张方敏任祖光张世豪...
    215-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精准获取河南省冬小麦空间分布及面积数据,基于2003-2021年250 m MODIS-NDVI时间序列遥感数据集,通过设置不同的阈值条件获得高质量的样本数据,采用深度神经网络(DNN)、随机森林(RF)和支持向量机(SVM)算法,自动从NDVI时序数据中提取冬小麦特征,分别训练出非线性模型,在250 m尺度对河南省冬小麦分布和面积进行识别.结果表明,基于DNN算法的河南省冬小麦面积识别模型精确率为97.26%,总体一致性为97.97%;基于RF、SVM算法的精确率分别为91.51%和89.31%,总体一致性均在90%以下.和RF、SVM算法相比,DNN算法在精度上有明显的提升,能够更好地反映河南省冬小麦的时间变化趋势和空间面积分布.该研究说明,运用中等分辨率长时间序列影像结合DNN算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准确识别大区域的农作物信息.

    冬小麦深度神经网络NDVI遥感时间序列

    凡纳滨对虾不同养殖模式下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张芹吴小军杨兴丽
    225-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不同养殖模式对凡纳滨对虾养殖环境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比较凡纳滨对虾主养模式和鱼-虾混养模式中水体、底泥以及虾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结果显示,无论是物种的多样性水平还是丰富性水平,均是底泥>水>虾肠道,主养池塘底泥和虾肠道样品的物种多样性和丰富性均高于混养池塘.不同样品微生物群落的菌群分布于59个门,其中10个门的丰度>1%,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属于绝对优势菌群,在混养池塘和主养池塘中均>10%.主养池塘的微生物标志物共有8个类群,分别为双歧杆菌目(Bifidobacteriales)、双歧杆菌科(Bifidobacteriaceae)、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等,混养池塘的微生物标志物共有18个类群,分别为蓝色芽殖杆菌属(Gemmobacter)、外硫红螺菌科(Ectothiorhodospiraceae)、外硫红螺菌属(Ectothiorhodospira)等.通过功能预测及其相对丰度比较,发现主养模式在这些代谢通路中基因注释的相对丰度值均高于混养模式.以上研究表明,在凡纳滨对虾主养模式中添加的益生菌,有效提高了水体、虾肠道和底泥的微生物多样性,塑造了更健康、多元化、功能更强大的微生物群落,提高了养殖系统的物质循环能力和能量利用效率,更有利于虾体的健康成长.

    凡纳滨对虾微生物群落结构高通量测序

    不同农业改良措施对老参地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刘莹孙文松李玲李旭...
    235-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连作障碍是限制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不同改良措施对老参地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种类丰富度的影响研究,解析不同农业措施对连作人参地的改良作用机制.本研究以轮作水稻、杀菌剂+高温闷地、高温闷地、淹水等为处理,以老参地不处理土壤为对照,测定了土壤基础理化指标、酶活及土壤微生物,并分析了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处理均对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多样性产生不同程度影响,综合多指标分析结果表明,轮作水稻改良效果突出,提高了老参地土壤过氧化酶活性、中性磷酸酶活性、脲酶活性,增加了土壤真菌多样性,降低了多酚氧化酶活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多酚氧化酶与速效氮呈显著正相关,微生物多样性真菌ACE指数、Chao1指数、香农指数均与脲酶活性呈正相关,其中ACE指数、Chao1指数呈显著水平,而香农指数呈极显著水平,细菌Chao1指数与多酚氧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老参地轮作水稻,这项改良措施通过提升多种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丰富度能够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为老参地土壤改良提供有效措施和理论基础.

    人参连作障碍土壤养分改良措施土壤酶活土壤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