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苏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苏农业科学
江苏农业科学

常有宏

月刊

1002-1302

nykx@jaas.ac.cn

025-84390282

210014

南京市孝陵卫钟灵街50号

江苏农业科学/Journal 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技术类期刊,主要刊登国内农业领域(江苏省及周边内外高校、科研单位、国内其他省份)最新农业科研成果、具创新点的实用技术与基础成果应用技术,为解决农业生产全程提供技术支撑和瞻前指导。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蜀兴1号肉兔和伊拉兔生产性能及MSTN、Myf5和MyoG基因的表达

    曾建红李丛艳郭志强郑洁...
    151-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测定蜀兴1号肉兔和伊拉兔的生产性能相关指标,比较二者性状差异,并分析肉质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为蜀兴1号肉兔的开发利用和肉质功能基因鉴定提供研究基础.测定蜀兴1号肉兔和伊拉兔生长性能等指标,每个品种挑选体质量相近的30只(公母各半)进行屠宰,测定屠宰性能和肉质特性,通过实时荧光定量方法研究蜀兴1号肉兔和伊拉兔肉质特性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并将肉质特性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与熟肉率、滴水损失和肌内脂肪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生长性能方面,蜀兴1号肉兔的日增质量和料质量比显著低于伊拉兔(P<0.05),育肥成活率差异不显著.在屠宰性能方面,蜀兴1号肉兔宰前活体质量显著低于伊拉兔,但其屠宰性能好、商业胴体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和肉骨比显著高于伊拉兔(P<0.05).在肉质特性方面,蜀兴1号肉兔背最长肌的滴水损失显著低于伊拉兔,熟肉率和脂肪含量显著高于伊拉兔(P<0.05).水分含量、蛋白质含量、灰分含量、pH值、肉色、全质构分析指标等均差异不显著.在肉质基因表达方面,蜀兴1号肉兔Myf5基因表达显著高于伊拉兔,MyoG基因表达显著低于伊拉兔(P<0.05),蜀兴1号肉兔的MSTN基因表达略高于伊拉兔但差异不显著.蜀兴1号肉兔的背最长肌Myf5 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肌内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MyoG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熟肉率呈显著正相关,与滴水损失呈显著负相关(P<0.05).伊拉兔的背最长肌Myf5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熟肉率和肌内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MyoG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滴水损失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伊拉兔相比,蜀兴1号肉兔具有更好的屠宰性能和肉质特性,且蜀兴1号肉兔和伊拉兔熟肉率、滴水损失和肌内脂肪含量的差异与Myf5和MyoG基因的表达差异有关.

    蜀兴1号肉兔伊拉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质特性相关基因

    72种单方中草药对乌鳢源维氏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效果

    孙云贵李泽昱强璐高迎莉...
    157-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出抑制乌鳢源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的单方中草药,结合了前人研究结果及《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2022年2号》中规定使用的中草药,挑选了 73种中草药,通过煎煮法制备中草药提取液,筛选抑菌圈>10 mm的中草药;进而测定中草药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和最小杀菌质量浓度(MBC).研究结果表明,诃子(Chebulae Fructus)、五倍子(Galla chinensis)、五味子(Schisandrae chinensis)、乌梅(Mume Fructus)、地锦草(Euphorbiae humifusa Herba)和酒萸肉(Corn:Fructus)的抑菌效果最好,对10株维氏气单胞菌的抑菌圈直径均在10 mm以上,高度敏感率为55%;MIC≤62.5 mg/mL,在所有MIC中的占比为85%;MBC≤125 mg/mL,在所有MBC中的占比为90%.地榆(Sanguisorba Radix)和丁香(Caryophylli Flos)等25种中草药对维氏气单胞菌有抑菌作用;使君子(Quispualis Fructus)和雷丸(Omphalia)等47种中草药无抑菌作用.以上结果显示,诃子等6种中草药对乌鳢源维氏气单胞菌具有明显抑菌和杀菌活性,可作为防控维氏气单胞菌的用药参考.

    维氏气单胞菌中草药抑菌最小杀菌质量浓度

    基于特征融合Transformer的EfficientNet v2网络对马铃薯叶片病害的识别

    孙剑明毕振宇牛连丁
    166-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铃薯叶片病害是影响马铃薯质量和产量的主要因素,为了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马铃薯叶片病害并采取对应的防控和救治措施,本研究提出一种新型马铃薯叶片病害识别方法.该方法利用EfficientNet v2网络提取图像特征,通过4个不同尺度的网络层进行金字塔融合,从而捕捉不同尺度下的图像细节和上下文信息,并在金字塔融合中的每个下采样环节都添加1个CBAM注意力机制模块,且每个CBAM模块后都加入Vision Transformer的Encoder模块进行特征增强,帮助提升所提取特征的丰富性和抽象能力,最后使用softmax进行分类.研究提出的模型识别准确率达到98.26%,相比改进之前提升3.47百分点,且其loss收敛更快,宏平均值与加权平均值都有明显提升.消融试验表明,该模型在各项指标上的表现最优,超过基线模型和融合模型,大幅提高图像分类识别任务模型的性能表现.该方法可有效提高病害区域的识别能力和检测准确率,且能在强干扰的环境下做到高精度识别,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适应性,同时能解决病害识别中泛化能力弱、精度低、计算效率低等问题.

    农业马铃薯叶片病害图像识别卷积神经网络特征融合Transformer模型

    基于注意力机制改进卷积神经网络的柑橘病虫害识别

    谭彬蔡健荣许骞孙力...
    176-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柑橘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水果作物,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柑橘病虫害侵染是导致柑橘产量及品质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高效、准确的柑橘检测技术对柑橘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改进卷积神经网络的柑橘病虫害识别算法,以多尺度特征提取网络Inception v3为基础,在Inception结构间加入CBAM注意力机制,构建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多尺度特征提取网络;然后融合残差注意力网络,提升模型的整体性能,以实现对柑橘病虫害的精准识别.试验结果表明,基于注意力机制改进卷积神经网络的柑橘病虫害识别算法从通道和空间维度提高了对输入有效特征的关注度,在融合残差注意力网络后,提高了模型的整体性能,实现对5种柑橘叶片(溃疡病、潜叶蛾、黑点病、红蜘蛛和健康叶片)的识别准确率达到98.49%,比基础模型提高4.02百分点,说明本研究提出的方法对柑橘病虫害的识别效果较好.最后将模型进行部署,设计柑橘病虫害识别系统,实现基于移动端的柑橘病虫害智能检测,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柑橘病虫害图像分类注意力机制深度学习CBAM

    基于改进YOLO v5的苹果叶部病害检测

    赵兴岳喜申邬欢欢
    183-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YOLO v5检测模型存在的漏检率和误检率问题,改进目标检测技术,提升苹果叶部病害早期发现及定位的准确性和速度,从而减少经济损失.先采用加权双向特征金字塔网络(BiFPN)特征融合方法,有效改善PANet对多尺度特征融合的不良影响,并引入Transformer机制,有效改进原始网络结构,使其专注于有用的信息,并增强特征融合效果.再使用ATCSP模块和自上而下的特征融合方法,增强模型对多尺度疾病的检测效果,并将强大的语义信息传达至模型底层,进一步提高检测精度.使用数据集由实验室采集的苹果树叶样本构成,包含3 331张标记图像的矩形位置来标记病害.由于图像亮度分布不均匀,采用直方图均衡化和改进的直方图均衡化处理,使图像对比度得到增强,大幅降低后续图像特征提取的计算量.在训练和测试过程中,还对原始病害图像进行旋转、随机亮度增强、随机色度增强、随机对比度增强和锐化等数据增强操作.结果表明,改进的YOLO v5检测算法可以显著提高苹果叶部病害检测的精度,对比原始算法,平均精度mAP@0.5提高20.8%.改进YOLO v5苹果叶部病害检测算法能够及时发现和定位苹果叶部病害,进而为深度学习技术在农业病害监测中的广泛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改进的YOLOv5苹果叶部病害BiFPNTransformer机制精度

    基于改进轻量化YOLO v5n的番茄叶片病害识别方法

    王娜陈勇崔艳荣胡蓉华...
    192-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有番茄叶片病害识别存在背景复杂、识别准确率低、模型参数量大、计算量大以及难以部署至移动设备或嵌入式设备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轻量化YOLO v5n的番茄叶片病害识别方法.首先收集细菌性斑疹病、早疫病、晚疫病、叶霉病、斑枯病、褐斑病等6种常见番茄叶片病害图像以及番茄健康叶片图像,对图像进行镜像翻转、高斯模糊等数据增强方式增加样本多样性,提升模型识别和泛化能力.接着在YOLO v5n网络基础上,选择采用轻量化的C3Ghost模块替换C3模块以压缩卷积过程中的计算量、模型权重和大小,同时在颈部网络中融合轻量级卷积技术GSConv和VOV-GSCSP模块,在增强特征提取能力的同时降低模型参数量.最后引入PAGCP算法对改进后的模型进行全局通道剪枝压缩参数量并减少训练开销.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YOLO v5n平均精度均值达到99.0%,参数量减少66.67%,计算量降低了 2.6 G,模型权重压缩了 2.23 MB.本研究提出的番茄叶片病害识别方法在降低了模型大小、参数量、计算量的同时仍保持较高的识别精度,为移动设备上实现番茄叶片病害识别提供技术参考.

    YOLOv5n番茄病害识别轻量化C3GhostGSConvVOV-GSCSPPAGCP

    基于改进YOLO v5s的温室番茄检测模型轻量化研究

    赵方左官芳顾思睿任肖恬...
    200-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番茄检测模型的检测速度和识别精度会直接影响到番茄采摘机器人的采摘效率,因此,为实现复杂温室环境下对番茄精准实时的检测与识别,为采摘机器人视觉系统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提出一种以YOLO v5s模型为基础,使用改进的MobileNet v3结构替换主干网络,平衡模型速度和精度.同时,在颈部网络引入Ghost轻量化模块和CBAM注意力机制,在保证模型检测精度的同时提高模型的检测速度.通过扩大网络的输入尺寸,并设置不同尺度的检测网络来提高对远距离小目标番茄的识别精度.采用SIoU损失函数来提高模型训练的收敛速度.最终,改进YOLO v5s模型检测番茄的精度为94.4%、召回率为92.5%、均值平均精度为96.6%、模型大小为7.1 MB、参数量为3.69 M、浮点运算(FLOPs)为6.0 G,改进的模型很好地平衡了模型检测速度和模型识别精度,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和识别复杂温室环境下的番茄,且对远距离小目标番茄等复杂场景都能实现准确检测与识别,该轻量化模型未来能够应用到嵌入式设备,对复杂环境下的温室番茄实现实时准确的检测与识别.

    番茄小目标检测YOLOv5s轻量化网络注意力机制

    鱼蛋白多肽水溶肥对韭菜品质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黄娜柳建良马路凯庄姗姗...
    209-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鱼蛋白多肽水溶肥广泛应用于广东省河源地区鹰嘴蜜桃的种植,其具有提高鹰嘴蜜桃的脆性、提蜜、抑菌和生根等的作用,是一种功能型肥料.本研究想进一步了解鱼蛋白多肽水溶肥在园艺作物上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以鱼蛋白多肽水溶肥作为研究对象施用在韭菜中,试验分为2组,期间进行叶片测定基础指标,施肥后取土壤进行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测定.结果表明,鱼蛋白多肽水溶肥的基础指标符合行业水溶肥的标准.在种植韭菜期间能保持较好的土壤氮磷钾量水平,不仅表现出持续稳定的供应能力,还促进了各种生长相关土壤酶的分泌及活性的提高,还提升了韭菜的可溶性糖含量并促进了叶片的生长.对施肥后的土壤微生物进行16S rDNA分析结果表明,鱼蛋白多肽水溶肥中的拟杆菌属与硬壁门菌都具有促进土壤养分分解的能力.变形菌包括很多好氧或兼性细菌,通常具有对土壤污染物的降解能力.鱼蛋白多肽水溶肥可以抑制有害菌的活性,如己科河菌门、迷踪菌门、匿杆菌门、红杆菌科与根瘤菌科活性;还可以提高有益菌的活性,如梭杆菌门、普雷沃氏菌属与伯克霍尔德氏菌属.鱼蛋白多肽水溶肥还能够有效地促进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分解,从而提高土壤中有机物的利用率.

    鱼蛋白多肽水溶肥土壤微生物16SrDNA测序韭菜

    2株溶磷真菌的筛选、鉴定、耐盐及促生效果

    王向向陈静宇樊川曹旭...
    219-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溶磷真菌能够溶解土壤中被固化的磷元素,在提高磷肥利用率和改善土壤环境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无机磷固体培养基从磷矿植物根际土壤中筛选得到2株高效溶磷真菌W10和W12,在液体培养基中检测菌株对不同难溶磷的溶解能力以及耐盐能力.结合形态学特征与ITS rDNA序列分析,W10与W12分别被鉴定为篮状菌(Talaromyces sp.)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菌株 W10 和 W12 溶解 Ca3(PO4)2 的最高溶解量分别为 843.05 mg/L和1 187.09 mg/L,对AlPO4和FePO4的溶解量远远低于对Ca3(PO4)2的溶解量;W10最高可耐受4%的盐浓度,W12在10%的盐浓度下对Ca3(PO4)2仍有较强的溶解能力,没有达到耐盐极限,有开发为盐碱地微生物肥料的潜力;玉米盆栽试验结果显示,与CK2相比,10~40 d的W10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提高了 44.74%~56.62%,植株鲜重、干重、株高、叶面积以及植物全磷含量分别提高了 23.21%、27.08%、9.62%、21.59%、20.07%,土壤脲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分别增强了 28.43%和38.20%.表明菌株W10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P<0.05),促进植物生长和增强土壤酶活性,具有开发为微生物肥料和农业生产应用的潜力.

    溶磷真菌篮状菌,黑曲霉,耐盐,促生

    1株六堡茶根际溶磷菌的鉴定、培养优化及促生与磷活化能力分析

    马蕊覃爱颖刘迪
    226-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六堡茶根际分离得到1株高效溶磷菌菌株Lb-1,通过菌落形态及16S rRN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菌株的分类地位,并对其溶磷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利用盆栽试验研究其在土壤中的溶磷效果及对茶树的促生能力,以期为提高茶园土壤磷利用及开发微生物菌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菌株Lb-1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该菌株溶磷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胰蛋白胨,最佳初始pH值为6.0,最佳接种量为1%,最佳微量元素为Fe,最佳发酵温度为30 ℃,优化培养条件下溶磷量可达857.91 mg/L,且可显著提高菌株的柠檬酸、琥珀酸、丙二酸分泌量.盆栽试验表明,接菌处理下六堡茶鲜重、干重、株高、根系总长度、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及磷含量分别显著提高59.09%、69.77%、38.75%、37.94%、44.82%、52.94%及108.35%,铝结合磷、闭蓄态磷含量显著降低,有效磷含量显著提高.综上,溶磷菌株Bacillus velezensis Lb-1可有效活化根际难溶磷、提高六堡茶树对磷的吸收及促进植株生长发育,或可作为开发磷高效菌肥的潜在资源.

    芽孢杆菌培养优化六堡茶磷活化促生作用溶磷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