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苏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苏农业科学
江苏农业科学

常有宏

月刊

1002-1302

nykx@jaas.ac.cn

025-84390282

210014

南京市孝陵卫钟灵街50号

江苏农业科学/Journal 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技术类期刊,主要刊登国内农业领域(江苏省及周边内外高校、科研单位、国内其他省份)最新农业科研成果、具创新点的实用技术与基础成果应用技术,为解决农业生产全程提供技术支撑和瞻前指导。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物炭和氮素互作对土壤化学特性、硅形态及水稻生长的影响

    汪胜潘韬文陈剑珠田纪辉...
    151-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生物炭和氮素互作在水稻生长和土壤改良方面的协同作用,以华航31、美香占2个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氮水平(0、0.1、0.2g/kg)条件下施用2%生物炭对土壤的化学特性、硅形态转化和水稻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氮均显著影响植株的干物质积累及叶片的光合作用.在同一氮水平下施加生物炭可显著提高水稻植株地上部生物量,其中0.2 g/kg氮水平配施生物炭(BN2处理)分别使华航31、美香占的地上部生物量增加54.39%、73.39%,分蘖期游离态硅含量分别达到151.3、152.7 mg/kg;而不同氮素水平配施生物炭对叶片的Fv/Fm无显著影响.不同氮水平施加生物炭,均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有效硅含量,且不同生育期和不同品种一致.此外,在水稻成熟期,不同氮水平配施生物炭显著增加土壤的pH值和植株茎叶硅的积累量.值得注意的是,在生物炭和氮素互作条件下,土壤全碳和有效硅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生物炭和氮素互作能改善土壤肥力,促进硅形态转化,促进水稻植株生长和养分吸收,提高有效硅含量,其中以0.2 g/kg氮水平下施用生物炭效果最为显著.

    水稻生物炭土壤肥力养分吸收

    利用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揭示生防放线菌XFS-4对大豆胞囊线虫的抗性

    项鹏杨树李宝华李艳杰...
    159-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于2021年在黑龙江省黑河市从大豆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1株对大豆胞囊线虫具有较高活性的放线菌XFS-4,为了解该生防放线菌XFS-4对大豆胞囊线虫的作用机理,以黑河市主栽大豆品种黑河43为试材,用XFS-4发酵液做种子包衣处理,盆栽条件下人工接种大豆胞囊线虫,以未接种作对照,接种后4、7、11、14 d取样,测定大豆叶内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变化.同时,以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利用RT-PCR技术,分析该基因在菌株XFS-4包衣黑河43后抗大豆胞囊线虫过程中的表达差异,从基因转录表达水平上对大豆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基因(Gm-Apx)进行研究,以发现该基因与大豆胞囊线虫(SCN)抗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XFS-4包衣黑河43接种大豆胞囊线虫4、7 d后,APX活性明显高于对照,接种条件下的黑河43 APX活性随大豆生长一直升高.在接种大豆胞囊线虫后,其菌株XFS-4包衣黑河43处理组中,Gm-Apx相对表达量在接种后4、7 d表达上调,而在接种11、14 d表达下调,说明该基因参与了大豆早期防御胞囊线虫的侵染过程,对植物抗性反应及解除胁迫诱导的氧化损害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放线菌大豆胞囊线虫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RT-PCR

    哈茨木霉对半夏根际微生物群落及茎腐病发生的影响

    李超杨宽李孟芝李丹霞...
    165-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哈茨木霉对半夏茎腐病的防治效果,进一步运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检测了哈茨木霉对半夏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以期揭示哈茨木霉防治半夏茎腐病的微生态机制.设置2个浓度的哈茨木霉菌液对半夏进行灌根,处理3个月后检测不同处理下半夏茎腐病的发病率,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不同处理下半夏根际微生物的群落多样性、结构和组成差异.经哈茨木霉处理后的半夏茎腐病发病率明显降低,其中HC-200处理的半夏茎腐病发病率较CK显著降低54.55%(P<0.05).成功分离并通过形态学和序列比对鉴定半夏茎腐病的病原菌为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施加哈茨木霉后极显著降低了细菌ACE、Chao1、Shannon和Simpson指数(P<0.01),说明半夏根际细菌群落的多样性极显著降低.同时,施加哈茨木霉也降低了镰刀菌属(Fusarium)、被孢霉属(Mortierella)、小不整球壳菌属(Plectosphaerella)和锥盖伞菌属(Conocybe)的相对丰度.镰刀菌属和木霉菌属(Trichoderma)的相对丰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以上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哈茨木霉防治半夏茎腐病的机制是通过抑制半夏根际土壤中镰刀菌属真菌的增殖来实现的.结果可为哈茨木霉运用到半夏茎腐病的田间防治上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哈茨木霉半夏茎腐病生防菌根际微生物

    226份月季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程雯慧梁琪穆文静张彤钰...
    173-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226份月季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对其16个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相关性、聚类和主成分分析,以期为今后月季种质鉴定、亲本选配和种质创新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226份月季种质资源的16个表型性状均有变异,变异系数范围为13.05%~52.15%,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表明月季种质资源的表型多样性较为丰富,且性状间存在较大程度的变异,具有较大选择潜力.相关性分析表明,表型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瓣数与花型、花量与花梗直立性等呈正相关,而花量与自洁性、瓣数与花梗直立性等呈负相关,说明月季种质资源大部分表型性状间表现为相互制约与相互促进.聚类分析将月季种质资源分为4大类群,表明花色、瓣型、花型、自洁性、花梗直立性、皮刺数量、皮刺颜色、顶端小叶形状和叶边缘锯齿是月季种质资源聚类组群的重要表型性状.主成分分析表明,前6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均大于1,累计贡献率为63.82%,表明这些性状包含了绝大部分信息,能够反映月季品种的基本特征.综合评价发现第Ⅳ类群月季的观赏性最佳,其次为第Ⅲ类群和第Ⅱ类群,第Ⅰ类群的月季观赏性最差.研究结果可为今后月季种质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以及新品种的培育奠定基础.

    月季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

    生物炭和鸡粪改良剂对铅胁迫下番茄生理生化、铅吸收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胡静姝周新萍
    181-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铅(Pb)污染土壤(526.51 mg/kg)为基质进行盆栽试验,设置Pb胁迫下施用生物炭(30、60 g/kg,B1、B2)、鸡粪(30、60 g/kg,M1、M2)及其组合(B1+M1、B1+M2、B2+M1、B2+M2)处理,以不添加改良剂为对照处理(CK),探索生物炭和鸡粪改良剂对Pb胁迫下番茄生理生化、Pb吸收及相关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鸡粪相关处理均可提高番茄干物质量、株高、SPAD值、根系性状指标、根际土壤酶活性以及叶片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从而减轻Pb胁迫对番茄产生的氧化应激.生物炭、鸡粪相关处理可显著降低番茄根系、地上部的Pb含量,介导土壤Pb形态转变,降低有效Pb含量.单施鸡粪改良剂对于促进番茄生长和提高叶片抗氧化酶活性更有效;单施生物炭处理在诱导土壤碱化和固定Pb方面更有效.生物炭和鸡粪的组合使用具有叠加效应,对番茄生长发育、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更大.与B1+M1处理相比,其他处理的番茄组织中的Pb含量和土壤有效Pb含量显著提高,番茄Pb生物富集系数、转移系数分别提高1.23%~58.28%、7.83%~40.89%.综上,生物炭和鸡粪组合使用在降低土壤Pb生物有效性、减少番茄Pb吸收、改良土壤性质以及促进番茄生长方面具有良好效果,以30 g/kg生物炭配施30 g/kg鸡粪改良剂效果最佳.

    生物炭鸡粪铅吸收番茄生长抗氧化系统土壤酶活性

    减氮与配施微生物菌剂对设施番茄产量、品质及氮素吸收的影响

    夏渝静卢树昌张迎珂
    189-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减氮与配施微生物菌剂对设施番茄产量、品质及氮素吸收的影响进行研究,为设施菜田氮素合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设计了9个处理,即T1(常规施氮)、T2(减施15%N)、T3(减施15%N+菌剂)、T4(减施30%N)、T5(减施 30%N+菌剂)、T6(减施 45%N)、T7(减施 45%N+菌剂)、T8(减施 100%N)、T9(减施 100%N+菌剂),研究番茄产量、品质、氮素吸收量和氮素利用率等.结果表明,施菌剂处理与不施菌剂处理相比,产量均有增加.适量减氮,番茄果实产量未出现下降,并且与菌剂结合下,产量有所增加,其中T3处理产量最大,为151 851.85 kg/hm2,与T1处理相比增产了 15.22%.各处理总干物质量最大亦为T3处理,即16 823.28 kg/hm2,是T1处理的1.14倍,其次为T2处理.番茄总吸氮量和氮素利用效率最高的均是T3处理,总吸氮量为369.58 kg/hm2,比T1处理增加了25.06%;氮素利用效率达30.99%,是T1处理的2.09倍.从番茄品质看,T7处理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最低,为185 mg/kg,较T1处理降低了28.30%,其次为T4处理;T3处理维生素C、可溶性总糖含量及糖酸比等指标均最高.从土层间氮运移看,0~120 cm 土层硝态氮运移减缓效果较好的为T2和T3处理.综合来看,适量减氮与微生物菌剂结合施用能提高设施番茄产量、干物质量及品质,同时能提高氮素的吸收、利用并减缓氮向下运移,T3处理综合效果最好.

    设施番茄微生物菌剂氮肥减量产量品质氮素吸收

    芸苔素内酯喷施对黄瓜幼苗耐旱性的影响

    胡永波雷雨田杨永森罗楚渺...
    195-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芸苔素内酯对黄瓜幼苗耐旱性的影响,以黄瓜品种中农106号为试验材料,在黄瓜生长第8天(1叶1心期)后分别喷施0.00、0.05、0.10、0.20 μmol/L的2,8-表高芸苔素内酯溶液后进行干旱胁迫,同时以等量清水喷施的不干旱处理作为对照.断水48 h后恢复浇水使其继续生长,5 d后对黄瓜幼苗的生长量、抗氧化体系、渗透调节物质、过氧化物、叶绿素荧光参数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未喷施芸苔素内酯处理组相比,叶面喷施芸苔素内酯可以有效缓解黄瓜叶片光合系统损伤,提高黄瓜叶片中的SOD保护酶活性和脯氨酸的含量,同时减少丙二醛的累积,进而减轻黄瓜幼苗在干旱胁迫下受到的损害,有效促进黄瓜幼苗下胚轴长、株高、茎粗、叶面积、根长度、根表面积、植株鲜重和光合能力等多项指标的增长,有利于干旱胁迫后黄瓜幼苗的恢复生长,增强黄瓜幼苗的抗旱能力.其中以0.10 μmol/L芸苔素内酯稀释液喷施叶片,对促进黄瓜幼苗干旱胁迫后恢复生长的综合效果最好,其光合能力最优,SOD活性较0.00 μmol/L约提高3.41%,脯氨酸含量较0.00 μmol/L约提高9.36%,丙二醛含量较0.00 μmol/L约降低43.20%.综上表明,芸苔素内酯喷施可减轻黄瓜幼苗在干旱胁迫下受到的损害,提升黄瓜幼苗耐旱性.

    黄瓜干旱胁迫芸苔素内酯生长量光合作用

    CCC和B9对杜鹃花芽诱导及其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的影响

    罗培润樊玥谢倩王威...
    204-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杜鹃为试材,采用析因试验和单因素试验将生长抑制剂矮壮素(CCC)、丁酰肼(B9)喷施于杜鹃叶片上,对杜鹃进行花芽诱导,研究生长抑制剂CCC、B9对杜鹃花芽外部形态、内部分化结构及生理生化指标(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含量及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公园绿化用杜鹃花期调控技术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对照(清水)相比,喷施不同浓度CCC、B9均可不同程度地诱导花芽提早形成,花芽形成率提高了 2.45~15.73百分点,花芽形成时间缩短了 14.00~27.83 d,但花芽形成高峰期时间、花芽形成持续时间差异不显著.其中,以2 000 mg/L CCC处理的效果最佳,花芽形成率较对照显著提高了 15.73百分点(P<0.05),花芽形成时间较对照缩短了 27.83 d,花芽形成高峰期时间、花芽形成持续时间与对照间的差异不显著.CCC处理可显著提高杜鹃叶片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及玉米素(ZT)含量,抑制杜鹃叶片赤霉素(GA3)、生长素(IAA)合成,使ZT/GA3、ZT/IAA、ABA/GA3和ABA/IAA值均显著提高.在杜鹃花芽形成过程中,花芽外部形态与内部分化结构存在对应关系,CCC处理能够促进杜鹃花芽分化,增加花原基数量.由研究结果看出,在谢花后30 d喷施2 000 mg/L CCC是诱导杜鹃花芽形成、调控花期的一项重要措施.

    杜鹃生长抑制剂花芽诱导矮壮素丁酰肼形态结构生理生化

    广西规模水禽养殖场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性分析

    陈晓玉谭奕舟莫智杰胡静...
    213-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广西地区规模化水禽养殖场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的流行血清型、耐药情况及遗传关系,从广西南宁、贵港等地规模化水禽养殖场中临床上疑似感染RA的病死鸭、鹅体内得到5株分离菌,对分离菌进行鉴定,检测其毒力基因,通过多重PCR检测方法鉴定血清型,并对其进行耐药性分析.经试验得到鉴定结果,RA分离菌株在血琼脂培养基上呈平滑圆润、露滴样,圆形隆起的灰白色菌落;革兰氏染色呈阴性短杆菌;5株分离菌经16S rRNA鉴定均为RA,将其命名为2022NNRA01~2022NNRA05;其中,血清鉴定2022NNRA01为血清1型,其余均为血清2型.药敏试验结果显示,5株RA对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氨苄、头孢噻呋、大观霉素、氟苯尼考、磺氨甲(哑)唑敏感,对其他抗菌药物呈不同程度的耐药.其中,对安普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氨基糖苷类药物,四环素类药物多西环素和利福霉素类药物利福平的耐药率为100%.本试验经分离鉴定成功得到5株RA,且其耐药性分析结果可为广西地区RA疾病的疫苗免疫预防选择以及药物治疗提供依据.

    鸭疫里默氏杆菌分离鉴定血清型毒力因子耐药性广西

    甘草多糖对鸡肉品质及其相关候选基因表达的影响

    杨又兵钱凯凤卢小宁娄然...
    219-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甘草多糖对鸡肉品质的影响,设计不同水平的甘草多糖添加至日粮中,测定爱拔益加肉鸡的肉质性状和相关基因在肉质中的含量,以此来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甘草多糖对其肉质的影响情况;并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分析了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甘草多糖饲喂的肉鸡胸肌组织样品的转录组,从而筛选出能够调控肉质性状的关键基因,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日粮中添加300、600、900 mg/kg甘草多糖的试验组鸡的胸肌的肉质指标肉色、pH,、pH24、蒸煮损失和滴定损失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发现随着日粮甘草多糖的增加,鸡的肉质指标有着不同程度的改善.在日粮中添加300、600 mg/kg甘草多糖均增加了鸡胸肌中LPL基因、PPARγ基因、FABP3基因、CAST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日粮中添加300、600 mg/kg甘草多糖降低了鸡胸肌中CAPN2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日粮中添加900 mg/kg甘草多糖降低了 LPL基因、PPARγ基因、FABP3基因、CAST基因的相对表达量.

    甘草多糖肉质性状LPL基因PPARγ基因G4ST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