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金属热处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金属热处理
金属热处理

徐跃明

月刊

0254-6051

jsrcl@vip.sina.com

010-62935465;82415083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学清路18号北京机电研究所内

金属热处理/Journal Heat Treatment of Metal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58年创刊,1979年公开发行。办刊特点:1、研究所、学会、协会合办,拥有资深编委,开门办刊;2、理论联系实际,普及与提高并重,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努力为提高机电产品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服务;3、注重国际交流,信息量大,精品意识强,广告宣传实际效果好。主要栏目:1、专题综述;2、新工艺、材料、设备;3、组织与性能;4、典型零件热处理;5、工艺改进与设备改造;6、计算机应用;7、专业化生产与管理;8、热处理标准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回火温度对深井石油套管用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王娇娇赵林林高云哲石帅...
    112-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借助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拉伸试验机等设备研究了 920℃淬火后回火温度对某深井石油套管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在500~600℃回火得到回火索氏体,具有较高的强塑性与韧性,强塑积的波动范围为20.5~22.1 GPa·%,冲击吸收能量波动范围为94.6~100.3 J;当回火温度为550℃时,深井油套管试验钢具有最佳的综合力学性能,此时抗拉强度为978 MPa,屈服强度为935 MPa,强塑积为22.1 GPa·%,冲击吸收能量为100.3 J.

    石油套管钢回火温度微观组织力学性能

    快速退火对冷轧超低碳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张瑞唐恩袁清任杰...
    116-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OM、SEM、EBSD和单轴拉伸方法,从某冷轧超低碳钢的显微组织、晶粒尺寸分布、晶粒取向和力学性能4个方面对比分析了常规退火工艺(低温长时间)与快速退火工艺(高温瞬时).结果表明,冷轧超低碳试验钢在650 ℃快速退火15 s时,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为445.38 MPa和494.07 MPa,相比常规退火试样性能(屈服强度为274.35 MPa,抗拉强度为388.99 MPa)得到明显提升,同时还保证了 24.7%的伸长率.造成常规退火与快速退火试样性能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晶粒细化与典型的γ取向,其中晶粒细化占主导地位.快速退火具有明显的细晶强化作用,但同时恶化加工硬化能力,从而导致伸长率下降.快速退火会抑制第二相颗粒的析出,且细化第二相颗粒.快速退火试样呈典型的γ取向,更有利于提高轧向性能,但常规退火试样为近γ取向,所以取向的影响较小.

    快速退火再结晶晶粒细化织构力学性能

    退火工艺对低成本980 MPa级冷轧双相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刘鹏飞关琳刘建陈宇...
    12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Vatron奥钢联热模拟试验机模拟一种980 MPa级冷轧双相钢连续退火过程,采用拉伸试验机、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研究连续退火工艺中均热温度、缓冷温度、过时效温度和带速对双相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均热温度为820、840和860℃时,随着均热温度的升高,组织中铁素体的比例不断下降,屈服强度不断提高.当均热温度提高到860℃时,组织中出现了一定量的贝氏体,抗拉强度达到了最低值1020 MPa;缓冷温度能够改变马氏体体积分数进而影响双相钢的性能;当过时效温度为250、270、290、310和330 ℃时,随着过时效温度的升高,马氏体发生软化的程度不断加剧,抗拉强度不断降低,断后伸长率不断升高,过时效温度升高到310℃以上时,马氏体分解加剧同时析出更多第二相,屈服强度先降低后升高.综合不同退火工艺下的冷轧双相钢的性能调控,最终确定均热温度840 ℃、缓冷温度680 ℃、过时效温度250 ℃和带速120 m/min为最佳的工艺参数,强塑积达到了最大值15.6 GPa.%.

    双相钢均热温度缓冷温度过时效温度显微组织力学性能

    欢迎订阅《金属热处理》杂志(2024)

    127页

    SLD-MAGIC冷作模具钢的热处理微畸变特性及其机理

    吴红庆毛宏邓志鹏宁辉...
    128-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真空热处理炉测试了 SLD-MAGIC和DC53冷作模具钢样块在1030 ℃淬火、及210 ℃回火和520 ℃回火3种热处理条件下尺寸的畸变率,并结合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高精度差分膨胀仪、JMatPro软件等手段对微观结构、马氏体的特征参数、残留奥氏体含量、回火碳化物含量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LD-MAGIC钢和DC53钢样块经上述3种热处理后体积膨胀,尺寸畸变率范围在0.02%~0.12%之间,DC53钢在同等热处理条件下平均尺寸畸变率约为SLD-MAGIC钢的1.9~2.2倍;SLD-MAGIC钢25~700 ℃以上的平均热膨胀系数比DC53钢的低0.15 × 10-6 ℃-1;SLD-MAGIC钢的马氏体碳含量和晶格常数分别为1.34%、2.8894 x 10-10m,都比DC53钢小;并且热处理后的残留奥氏体含量和回火碳化物含量都比DC53钢少,因此SLD-MAGIC钢比DC53钢的尺寸膨胀效应更小,SLD-MAGIC钢具有热处理微畸变特性.

    SLD-MAGIC冷作模具钢热处理微畸变马氏体残留奥氏体回火碳化物

    PCrNi3MoV高强钢带状组织在调质工艺中的显微特征

    杜云飞白瑞吴璞张亚琴...
    135-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PCrNi3MoV高强钢中合金元素在提升淬透性和力学性能的同时,也会在钢中因合金元素偏析形成带状组织.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及电子探针研究了 PCrNi3MoV钢中带状组织在不同热处理工艺下的显微特征,结果表明,带状组织在PCrNi3MoV钢的不同热处理阶段始终存在,其微观组织构成及表现形式各不相同;淬火态下,PCrNi3MoV钢带状组织呈大尺寸晶粒和小尺寸晶粒交替分布的显微特征;回火态下,带状组织细晶区马氏体板条束尺寸细小,碳化物析出密度高.带状组织细晶区的显微硬度高于其粗晶区,主要与C元素及Cr、Mo、Mn和V等合金元素的在细晶区偏聚,从而使得该区域内细晶强化及析出强化效应增强.

    Cr-Ni-Mo-V系钢带状组织调质处理元素偏析

    选区激光熔化Inconel 718合金的沉淀析出行为及力学性能

    汪英芝郑留伟杨飞聂豫晋...
    141-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选区激光熔化成形技术制备了 Inconel 718合金,并对沉积态合金进行双时效和固溶+双时效处理.采用扫描电镜、电子背散射衍射仪、透射电镜和万能试验机研究不同热处理状态下合金沉淀析出行为及拉伸性能.结果表明,时效并不能消除Laves相,直接时效后合金中Laves相仍存在,强化相γ'和γ"含量较沉积态有所上升,强度显著提高,塑性明显下降.1150℃高温固溶+双时效后合金完全再结晶,亚结构消失,脆性Laves相完全溶解,强化相γ'、γ"相含量大幅提升,强度有所上升,塑性下降,合金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分别达到1330 MPa、1110 MPa和16.73%.固溶+双时效工艺在提升材料强度的基础上保证了材料塑性,使Inconel 718合金获得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Inconel718合金选区激光熔化热处理析出相力学性能

    EH36钢的氢陷阱及氢脆敏感性

    陈翠林文洋李维娟张大征...
    147-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氢渗透测试、慢拉伸试验等研究手段,探究EH36钢表面、1/4和1/2厚度处的氢陷阱、氢扩散系数及氢脆敏感性.结果表明,表面及1/4厚度处的显微组织主要为贝氏体,表面处的显微组织较为细小,1/2厚度处主要为铁素体和珠光体.可逆和不可逆氢陷阱密度由表面到1/2厚度处依次降低,氢扩散系数随之依次增大.随充氢电流密度或时间的增加,各厚度处拉伸试样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氢脆敏感性随之增大;拉伸断口形貌由呈韧性断裂特征的韧窝状逐渐向呈脆性断裂特征的河流状花样转变.表面处的氢脆敏感性最小,1/2厚度处的氢脆敏感性最大;在1/2厚度处的拉伸断口观察到了一些氢致裂纹.

    EH36钢氢陷阱氢脆敏感性

    连续油管用低碳微合金钢控轧控冷显微组织与疲劳性能

    黄志国李艳艳蒋波
    153-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满足连续油管用低碳微合金钢强韧性要求的针状铁素体和贝氏体复相组织特征,通过设计控轧控冷生产工艺制备了 5.3 mm厚的连续油管用热轧板材.通过低周疲劳试验分析了热轧板材的低周疲劳性能,并对低周疲劳断口进行了观察,同时分析了热轧板的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结果表明,采用终轧温度810℃、冷却速度为52℃/s、卷取温度为450℃生产的低碳微合金钢的疲劳寿命为3784周.低周疲劳断口的瞬断区形貌以韧窝为主,断裂方式属于韧性断裂.拟合得出的低周疲劳应变与疲劳寿命的关系公式有较好的拟合效果,可用于预测不同应变幅条件下的疲劳寿命.试验钢力学性能满足要求,显微组织为铁素体、贝氏体与M/A岛,其中铁素体体积分数约为74%,且主要以针状铁素体形式存在,使得试验钢具有良好的疲劳性能.

    连续油管低碳微合金钢控轧控冷低周疲劳性能疲劳断口

    发动机用SCM435钢的组织与疲劳性能

    江畅陆恒昌韦习成董瀚...
    159-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SEM、TEM以及拉伸测试等研究SCM435钢在870 ℃淬火、350~650 ℃回火后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回火温度为350℃时,其组织是板条马氏体及少量碳化物;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马氏体的板条形态逐渐消失,碳化物沿板条方向析出长大,其中525℃回火后的组织尚有明显的马氏体板条形态并弥散分布着短棒状渗碳体.在试验回火温度范围内调控SCM435钢的力学性能,可以满足8.8~12.9级紧固件的力学性能要求.试验验证了 870℃淬火+525℃回火钢的疲劳性能,中值疲劳极限σa50为425 MPa,具有较好的疲劳性能.

    SCM435钢回火温度微观组织力学性能疲劳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