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金属热处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金属热处理
金属热处理

徐跃明

月刊

0254-6051

jsrcl@vip.sina.com

010-62935465;82415083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学清路18号北京机电研究所内

金属热处理/Journal Heat Treatment of Metal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58年创刊,1979年公开发行。办刊特点:1、研究所、学会、协会合办,拥有资深编委,开门办刊;2、理论联系实际,普及与提高并重,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努力为提高机电产品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服务;3、注重国际交流,信息量大,精品意识强,广告宣传实际效果好。主要栏目:1、专题综述;2、新工艺、材料、设备;3、组织与性能;4、典型零件热处理;5、工艺改进与设备改造;6、计算机应用;7、专业化生产与管理;8、热处理标准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一种新型2 GPa级低合金超高强度钢及热处理工艺

    于林然杨卓越苏杰丁雅莉...
    164-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35CrMnSiA钢基础上适当增加Si含量,并添加少量Mo开发出新的2 GPa级40CrMnSi2Mo低合金超高强度钢,并系统地研究淬火温度(875~950℃)、回火温度200~300 ℃对40CrMnSi2Mo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的马氏体开始转变温度会降低马氏体内形成孪晶亚结构的倾向,是40CrMnSi2Mo钢韧性较高的主要原因.添加少量Mo能有效抑制回火脆性,300 ℃回火冲击吸收能量仅降低7.7%.但是,275 ℃和300℃回火降低残留奥氏体量使断裂韧性下降.新型40CrMnSi2Mo低合金钢于950 ℃淬火后,在200℃和225 ℃回火得到的试样强度高于2 GPa,断裂韧性在85 MPa·m1/2以上,其强韧性配合明显优于AISI 4340钢和300M钢,而且低成本的优势使其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2GPa级超高强度钢40CrMnSi2Mo钢热处理抗拉强度断裂韧性

    Ti62A钛合金固溶过程中初生α相的球化机理

    李海涛陈冬梅官海婷袁武华...
    168-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OM、SEM和EBSD检测技术,对Ti62A钛合金在910 ℃固溶不同时间时的初生α相显微组织进行表征,探究固溶处理过程中初生α相的演变特征及球化机制.结果表明,锻态Ti62A钛合金初始组织由初生α相、片层α相和残留β相组成,在910 ℃固溶过程中,片层状α相快速溶解,且随着固溶时间延长,初生α相的体积分数先减小后保持不变,但轴径比基本保持在2.1左右.固溶处理过程中,初生α相晶粒内部出现较大的取向差,产生取向不同的α/α晶界.随着固溶时间的增长,长条状初生α相内oc/α晶界的取向差大于10°时,晶粒易发生晶界分离,形成新的等轴初生α相.

    Ti62A钛合金固溶处理显微组织α相球化机制

    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的不锈钢离子渗氮层对磨损性能的影响

    张碧清韩啸贺瑞军朱硕...
    174-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正交试验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研究了 1Cr11Ni2W2MoV马氏体不锈钢渗氮层特性对磨损性能影响的主次关系和规律.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渗氮层显微组织,并采用金相法测量渗层厚度;采用XRD衍射仪分析渗层表面物相;采用维氏硬度计测定渗层表面硬度和硬度梯度;采用SRV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渗氮层摩擦磨损性能,并用白光干涉三维表面轮廓仪测定磨痕最大深度和磨损体积,用扫描电镜分析磨损机理.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研究了表面硬度、硬度梯度和渗氮层厚度等渗氮层特性对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锈钢渗氮层发生的磨损破坏主要是通过磨粒磨损、黏着磨损和局部疲劳剥落产生;在恒定大载荷200 N条件下,表面硬度、硬度梯度和渗氮层厚度均显著影响其磨损性能,其中渗氮层厚度对磨损性能的影响最显著,随着渗氮层厚度增加,磨损性能下降.

    马氏体不锈钢离子渗氮灰色关联度分析磨损

    关于缴纳"2024年度团体会费"的通知

    181页

    超低碳贝氏体钢双相区回火过程中逆转变奥氏体的演变

    杨颖潘诗良许媛媛王泽民...
    182-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超低碳贝氏体钢淬火后在双相区回火不同时间,利用扫描电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应力仪研究逆转变奥氏体演变规律、Ni和Mn元素在基体及逆转变奥氏体中的分配.结果表明,淬火态的试样基体为板条贝氏体加少量残留奥氏体.随着回火时间的延长,基体中出现逆转变奥氏体,且含量先上升后降低,形貌由薄膜状演变成条块状.当回火时间为240 min时,基体中逆转变奥氏体最稳定且含量最高,约15.60%.逆转变奥氏体中Ni和Mn元素含量分别为15.23%和1.42%,远高于基体.当回火时间为1440 min时,逆转奥氏体含量降低至5.50%,部分逆转变奥氏体不稳定,转变为新生马氏体,其中Ni和Mn元素含量分别为12.58%和1.21%,略低于最稳定时逆转变奥氏体中Ni、Mn的含量.

    双相区回火显微组织板条贝氏体逆转变奥氏体新生马氏体

    关于开展《热处理行业规范条件》达标企业申报工作的通知

    189页

    Incone1718高温合金Laves相及碳化物析出机理

    郭续龙周扬陈琦
    190-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得到Inconel718高温合金Laves相及碳化物的析出规律,利用Thermal-Cale软件中的镍基数据库计算了平衡态下合金的相组成,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场发射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对合金进行了显微组织观察和能谱分析,并对析出相中的元素偏析状况进行了研究.最后利用高温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探究了合金的熔化与凝固规律.结果表明,平衡状态下Inconel718合金冷却过程中的相变顺序为液相、L+γ相、L+γ+MC 相、L+γ+MC+δ 相、γ+MC+δ+η 相、γ+MC+δ+η+σ相、γ+MC+δ+η+M23C6相;合金中Ni、Cr和Fe元素表现为负偏析,以枝晶干分布为主,Nb元素表现为正偏析,以枝晶间分布为主;合金的固相线温度为1380℃,在凝固过程中,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加,合金开始凝固的温度逐渐降低,实现完全凝固所需的时间减少,液相分数随温度的升高也逐渐减小;此外根据凝固过程中析出相及组织变化,将整个凝固过程分为初始、稳定和最后凝固阶段;凝固结束后合金中二次枝晶间距与冷却速率的1/3次方成反比.

    Inconel718高温合金析出相熔化和凝固二次枝晶间距冷却速率

    桁架用Nb-Mo微合金中锰钢强化机理及碳化物析出行为

    刘敏郑志鹏甘利红刘胤辰...
    198-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了自制移动式伞型跨越架桁架用Nb-Mo微合金中锰钢在快速加热淬火和奥氏体逆相变(RH-ART)处理后的强化机理和碳化物析出行为.结果表明,微合金试验钢中的(Nb,Mo)C不仅在铁素体晶粒内部以及位错线上析出,起到阻碍位错移动的作用,进而使得试验钢强度提升;并且(Nb,Mo)C在奥氏体与铁素体的晶界处析出,起到拖拽作用,抑制了奥氏体晶粒粗化速率.同时,在快速加热淬火和奥氏体逆相变处理后,大量的纳米级渗碳体析出,这有利于增加中锰钢中残留奥氏体含量.此外,在690℃温度下进行奥氏体逆相变,此时基体存在一定量的亚稳态碳化物颗粒,这有助于提高奥氏体的形核速率,还降低了 C的平均扩散距离,即提高了奥氏体的生长速率,从而获得更多含量的残留奥氏体.试验钢具有超过49%的残留奥氏体含量,展现出了拉伸强度为779 MPa,断后伸长率为77.7%的优异综合力学性能.

    跨越架中锰钢强韧机制纳米碳化物析出物

    V-N微合金化非调质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

    陆凤君
    204-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一种V-N微合金化非调质钢,分析了 V(C,N)的形变诱导析出特性,绘制了析出-温度-时间(Precipitation-Temperature-Time,PTT)曲线;设计了一种形变热处理工艺,利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表征了微观组织,利用万能拉伸试验机测试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应力松弛过程中,V(C,N)的鼻尖析出温度在800℃左右,保温12 s后开始析出,90 s后析出结束.试验钢在800 ℃的变形量由15%提高到30%时,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均逐步提高,分别提高了 30 MPa和45 MPa,伸长率在11%~12%的范围内变化,冲击吸收能量由19.5 J提高到了 25 J;随着等温变形量的增加,基体晶粒内部的位错密度显著增加,析出相数量增多并且分布更为弥散,晶内和晶界处均发现了长度在50~150 nm、宽度在20~50 nm尺寸范围的析出相.

    非调质钢形变诱导析出V(C,N)相位错析出相

    关于推荐申报"热处理行业产品质量创新企业"的通知

    20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