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金属热处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金属热处理
金属热处理

徐跃明

月刊

0254-6051

jsrcl@vip.sina.com

010-62935465;82415083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学清路18号北京机电研究所内

金属热处理/Journal Heat Treatment of Metal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58年创刊,1979年公开发行。办刊特点:1、研究所、学会、协会合办,拥有资深编委,开门办刊;2、理论联系实际,普及与提高并重,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努力为提高机电产品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服务;3、注重国际交流,信息量大,精品意识强,广告宣传实际效果好。主要栏目:1、专题综述;2、新工艺、材料、设备;3、组织与性能;4、典型零件热处理;5、工艺改进与设备改造;6、计算机应用;7、专业化生产与管理;8、热处理标准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冷轧、退火和时效对Fe50Ni25Cr15Al10高熵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邢振强庞景宇张宏伟纪宇...
    118-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冷轧、退火和时效对Fe50Ni25Cr15Al10高熵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铸态Fe50Ni25Cr15Al10高熵合金为FCC+B2双相结构.冷轧、退火和时效后,FCC相由树枝晶转变为等轴晶,并产生占比约为43.7%的退火孪晶,平均晶粒尺寸从228.84 μm细化到4.51 µm.B2相呈现出两种析出方式,分别是沿晶析出的链状大尺寸相和晶内弥散分布的小尺寸椭球形相,并且B2相占比从0.9%提升至13.3%.结构的调控使合金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由铸态的254 MPa和528 MPa提高到466 MPa和760 MPa,断裂总延伸率为31.5%,具有良好的强塑性匹配.

    高熵合金冷轧热处理显微组织力学性能

    淬火温度对690 MPa级低焊接裂纹敏感性容器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刘晨希胡昕明欧阳鑫邢梦楠...
    124-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高温共聚焦显微镜、电子拉伸试验机和全自动冲击试验机研究了不同淬火温度下690 MPa级低焊接裂纹敏感性压力容器用钢的组织演变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所设计化学成分的试验钢轧后进行820~970℃的淬火处理后,试验钢组织主要由粒状贝氏体、板条贝氏体和铁素体组成;在高温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970 ℃淬火过程中,试验钢降温至520℃时,部分晶粒开始以切变形式进行转变,生成板条贝氏体;试验钢经调质处理后,受组织遗传性影响,部分淬火组织未分解被保留下来.当淬火温度升至950 ℃以上,调质态试验钢的强度能够达到690 MPa级别.

    淬火温度压力容器用钢高温共聚焦显微镜贝氏体性能

    "绿色热处理设备"评价

    129页

    退火温度对Ti60钛合金激光焊接接头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张增光史吉鹏王新宇刘艳梅...
    130-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激光焊接对Ti60高温钛合金进行对接焊试验,对接头的表面成形状态以及宏观组织形貌进行了观察.对焊接接头在不同温度(600、750及900 ℃)下进行了退火处理,利用金相显微镜、硬度计、X射线残余应力检测仪与拉伸试验机分别对退火后接头的组织、硬度、残余应力以及室温拉伸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显示,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Ti60高温钛合金激光焊接接头熔化区的α'针状组织逐渐减少,而热影响区的α'针状组织逐渐增多,母材区的α相逐渐增多.焊接接头的残余应力逐渐降低,当退火温度高于750℃后,残余应力基本保持不变.750℃退火时焊接接头的拉伸性能最优.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焊接接头熔化区与热影响区硬度逐渐降低,而母材区硬度在900℃退火后高于600与750 ℃退火后的.

    Ti60钛合金激光焊接微观组织力学性能

    S含量及时效对Cu/Sn-8Zn-3Bi-xS/Cu钎料焊点可靠性的影响

    帅歌旺黄惠珍
    135-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S含量和时效对Cu/Sn-8Zn-3Bi-xSi/Cu钎料焊点可靠性的影响,采用润湿铺展面积评价Sn-8Zn-3Bi-xS钎料在Cu基板上的润湿性;通过搭接焊方法制备Cu/Sn-8Zn-3Bi-xS/Cu焊点,研究其90℃时效不同时间的力学性能;采用配有能谱的扫描电镜(SEM)对焊点断面形貌和成分进行观察和分析;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焊点界面形成的金属间化合物进行物相分析.结果表明,添加S能够改善Sn-8Zn-3Bi-xS钎料在Cu基板上的润湿性,S含量为0.05wt%时润湿面积最大.时效时间相同时,钎料剪切强度随S含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S含量为0.05wt%时钎料具有最大的剪切强度;S含量相同时,钎料剪切强度随时效时间的延长先增大后减小,时效时间为4 h时剪切强度最大.添加S不改变焊点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成分组成.

    Sn-Zn无铅钎料S含量时效可靠性

    中间回火对15Cr1Mo1V钢补焊热影响区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张正华李霄王艳松肖世俊...
    140-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对补焊及中间回火后15Cr1Mo1V钢补焊后焊接热影响区进行热模拟,通过金相观察、扫描电镜分析、显微硬度试验和冲击试验,研究了中间回火对长期服役的15Cr1Mo1V钢焊接热影响区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服役态组织为铁素体+粒状贝氏体+晶内弥散碳化物+晶界链状碳化物,补焊后,回火区组织与长期服役态基本一致,不完全相变区和完全相变区的组织为铁素体+粒状贝氏体+珠光体+颗粒状晶界碳化物,但不完全相变区晶内存在弥散碳化物,粗晶区组织为板条贝氏体+少量粒状贝氏体;经中间回火后,回火区的晶界上碳化物增多,不完全相变区和完全相变区组织中析出的碳化物在晶界上不断聚集长大,而粗晶区晶界上出现大量链状碳化物.补焊后,除粗晶区硬度较高外,其余热影响区硬度与服役态相差不大,经过中间回火后,粗晶区硬度仍维持在补焊后的水平,其余热影响区的硬度均略有提升.由于不完全相变区和完全相变区存在珠光体组织,使得冲击性能较低,而回火区和粗晶区冲击性能较好,经过中间回火后,回火区和粗晶区的冲击性能下降,其他热影响区的冲击性能得到了改善.

    中间回火15Cr1Mo1V钢焊接热影响区组织性能

    《钢件渗碳淬火硬化层深度的测定》等6项国家标准起草单位征集

    145页

    S11306铁素体不锈钢厚板焊后热处理特性

    张勇马青山李如杨胡效东...
    146-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焊接过程及两种工艺热处理后S11306铁素体不锈钢厚板的残余应力、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盲孔法被用于表征热处理前后的焊接残余应力.双椭球热源及顺序耦合法被用于表征焊接的温度场和应力场.使用光学显微镜研究了热处理前后的微观组织演变规律.结果表明,热源模拟的焊接温度场误差可控制在10%以内,顺序耦合获得的应力结果与试验值的差值不超过23%;热处理过程能显著降低焊缝区域的峰值残余应力;820℃热处理相较770℃对焊缝周边100 mm区域的残余应力消除作用更加显著;更高的热处理温度在降低母材马氏体含量的同时,也促进了热影响区的晶粒生长,同时焊缝区下贝氏体和马氏体复合相(LB/M)的含量增加至47.6%;母材、热影响区的硬度在热处理后呈现下降趋势,而焊缝区的硬度增加了 33 HV0.05.

    不锈钢厚板焊接温度场焊接残余应力焊后热处理微观组织硬度

    不同终轧温度下高强无取向电工钢的热轧和常化组织与织构

    乔鹏飞吴忠旺张慧敏金自力...
    153-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光学显微镜(OM)、电子背散射衍射分析(EBSD),研究了不同终轧温度下高强无取向电工钢的热轧和常化组织与织构.结果表明,终轧温度高则热轧板晶粒聚集长大的倾向性越强,发生动态再结晶的能力就强,晶粒越粗大;终轧温度低时,热轧过程中产生更大的形变储存能在常化过程中得到释放,再结晶能力更强;热轧板沿厚度方向,表层的织构主要为高斯织构({110}<001>),中心层主要为旋转立方织构({001}<110>).常化板沿厚度方向织构基本对应热轧板,终轧温度升高有利织构占比增加.

    终轧温度无取向电工钢组织织构

    两相区退火对铁素体/贝氏体双相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石磊田鹏勇施莹白雪...
    158-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热模拟试验机、显微硬度计、电子万能拉伸试验机、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研究了不同两相区退火工艺对铁素体/贝氏体双相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采用传统的两相区退火工艺时,组织由铁素体、贝氏体和少量马氏体组成,且呈明显的带状.而淬火+两相区退火工艺可以细化组织,得到板条状的铁素体/贝氏体双相组织,并抑制马氏体组织的生成.此外,不同工艺两相区退火得到了体积分数相近的铁素体.与传统的两相区退火工艺相比,淬火+两相区退火工艺可以显著降低试验钢的屈强比并提高伸长率.

    双相钢贝氏体两相区退火力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