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金属热处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金属热处理
金属热处理

徐跃明

月刊

0254-6051

jsrcl@vip.sina.com

010-62935465;82415083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学清路18号北京机电研究所内

金属热处理/Journal Heat Treatment of Metal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58年创刊,1979年公开发行。办刊特点:1、研究所、学会、协会合办,拥有资深编委,开门办刊;2、理论联系实际,普及与提高并重,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努力为提高机电产品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服务;3、注重国际交流,信息量大,精品意识强,广告宣传实际效果好。主要栏目:1、专题综述;2、新工艺、材料、设备;3、组织与性能;4、典型零件热处理;5、工艺改进与设备改造;6、计算机应用;7、专业化生产与管理;8、热处理标准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V-Nb微合金化Q420B大规格角钢的连续冷却转变规律

    黄剑涛张明赫冯运莉尹绍江...
    121-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热膨胀仪和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测试了 V-Nb微合金化Q420B大规格角钢在未变形(静态)和变形(动态)条件下连续冷却转变行为,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试验钢连续冷却后的组织形貌,并绘制了试验钢的静态和动态CCT曲线.结果表明,试验钢动态CCT曲线相比静态CCT曲线向左上方移动,说明变形加快了试验钢相变速度并提高了试验钢的相变开始和相变结束温度.此外,变形扩大了试验钢珠光体相变区域的同时减小了贝氏体相变区域.静态和动态连续冷却转变过程中,随着冷却速度的提高,试验钢的组织从铁素体和珠光体逐步向着贝氏体和在更快冷速条件下形成的马氏体发生转变,试验钢硬度值逐渐升高.试验钢在奥氏体未再结晶区变形后得到的组织比未变形时得到的组织均匀细小.冷却速度提高可以获得更低的相变温度Ar3和更细小的铁素体晶粒,与此同时贝氏体组织更加细小.

    V-Nb微合金化Q420B大规格角钢连续冷却转变静态CCT曲线动态CCT曲线

    欢迎订阅《金属热处理》杂志(2024)

    127页

    Zr-Sn-Nb合金的高温-蒸汽氧化行为

    陈尧余红星杨忠波张林...
    128-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Zr-Sn-Nb合金和Zr-4合金包壳管进行了 600~1200 ℃高温蒸汽氧化试验,对比研究了不同温度、不同时间的氧化动力学及其对显微组织、氧化膜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Zr-Sn-Nb合金和Zr-4合金在高温蒸汽中的氧化规律基本一致,氧化速率主要与温度有关.经950~1200 ℃蒸汽氧化5000 s后,Zr-4合金的氧化增量明显高于Zr-Sn-Nb合金.氧化温度较低时,合金基体均为单一的α相,随着氧化温度的升高,基体中形成脆性的α-Zr(O)相,经1050 ℃蒸汽氧化2500 s后,Zr-Sn-Nb合金中生成的脆性α-Zr(O)相明显少于Zr-4合金.经较高温度氧化后,Zr-Sn-Nb合金氧化膜依然致密而完整,而Zr-4合金氧化膜开始出现疏松和孔洞.在950~1200℃高温蒸汽中,Zr-Sn-Nb合金展现出了更好的抗高温氧化性能.

    Zr-Sn-Nb合金Zr-4合金高温蒸汽氧化动力学曲线氧化膜显微组织

    低合金马氏体耐磨钢的研究进展

    李忠波吴志方吴润
    132-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述了低合金马氏体耐磨钢的研究进展,主要涉及成分设计、热处理工艺及其对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和耐磨性能等方面.成分设计主要采用少量多元的成分体系;热处理工艺有再加热淬火-回火处理、直接淬火-回火处理、亚温淬火-回火处理、淬火-配分处理和淬火-配分-回火处理等,通过控制组织形态及分布,实现硬度和性能的合理配合;耐磨性则通过调整化学成分、细化晶粒、优化轧制冷却工艺和适当的回火等得到改善.

    低合金马氏体耐磨钢化学成分热处理工艺组织力学性能耐磨性能

    DIEVAR热作模具钢的元素偏析及均匀化热处理

    杜思敏陈文雄胡峰荣任金桥...
    139-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能谱分析(SEM/EDS)、电子探针(EPMA)、Thermo-Calc热力学计算等方法,分析了 DIEVAR热作模具钢电渣锭的铸态组织、析出相及元素偏析特征,并研究了高温均匀化热处理(1260、1280、1300℃)对其微观组织、碳化物及元素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DIEVAR热作模具钢铸态枝晶组织发达,二次枝晶较显著,Cr、Mo、V元素在枝晶间富集,其偏析程度大小顺序依次为Mo>V>Cr,枝晶间析出相为M23C6、M6C和MC碳化物;随着均匀化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枝晶组织逐渐变得模糊直至消失,碳化物回溶形成一定的元素扩散区并逐渐扩散,直至与基体充分融合,期间元素扩散快慢程度依次为Cr>Mo>V;根据均匀化热处理后枝晶形貌、碳化物回溶、元素扩散及Mo元素的残余偏析指数情况,综合实际工业生产成本考虑,确定DIEVAR钢的最佳均匀化热处理工艺为1280 ℃ ×8 h.

    DIEVAR热作模具钢显微组织偏析均匀化

    390MPa级抗碰撞船体钢的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

    陈作宁师仲然胡骞展之德...
    146-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 390 MPa级抗碰撞船体钢动态和静态条件下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行为,通过测定不同冷速下连续冷却过程的膨胀曲线,结合金相-硬度法绘制试验钢的动态和静态CCT曲线.结果表明:与静态条件相比,动态条件下试验钢的铁素体和珠光体转变的冷速区间由0.1~20 ℃/s缩小至0.1~10 ℃/s,贝氏体转变的冷速区间由0.5~40 ℃/s扩大至0.1~40 ℃/s,马氏体转变的冷速区间由40 ℃/s扩大至10~40 ℃/s.动态CCT曲线较静态CCT曲线整体向左上方移动,即扩大了铁素体和珠光体相变区间,并且缩小了贝氏体和马氏体相变区间.

    抗碰撞钢动静态CCT曲线显微组织硬度冷却速度

    PH13-8Mo不锈钢带状偏析及其在热处理中的演变

    陈素明岳珊胡生双赵虎...
    152-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某PH13-8Mo不锈钢轴零件为研究对象,研究了 PH13-8Mo不锈钢带状偏析组织特征及其在固溶时效处理中的演变.结果表明,PH13-8Mo不锈钢中存在成分偏析带和δ铁素体偏析带两种类型带状偏析,成分偏析带呈平直连续状分布,δ铁素体偏析带呈平直不连续状分布.成分偏析带中Ni元素正偏析、Fe元素负偏析,Ni、Fe含量分别为11%和72%,分别低于和高于钢中Ni、Fe元素含量.δ铁素体偏析带中Ni、Fe含量分别为4%和71%,均低于钢中Ni、Fe平均含量;Cr、Mo、Al含量分别为17%、4.5%和1.84%,均高于钢中Cr、Mo、Al平均含量.1100 ℃ ×2 h固溶+540 ℃×4 h时效可有效消除PH13-8Mo不锈钢成分偏析带,但对δ铁素体偏析带消除作用影响不明显.

    PH13-8Mo不锈钢带状偏析固溶时效

    BTP500钢板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行为

    董丽丽崔成波袁晓鸣刘泽田...
    157-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高性能稀土微合金化BTP500钢板奥氏体连续冷却相变行为进行研究,明确所设计的BTP500钢板在不同冷却速率下获得的相种类和获得马氏体组织的具体条件,再根据结果进行小规模工业化试制.结果表明:不同冷速下稀土微合金化BTP500钢板在连续冷却过程中分别发生了铁素体+珠光体的转变(A→F+P)、贝氏体转变(A→B)和马氏体转变(A→M).由CCT曲线确定BTP500钢板得到完全马氏体的临界冷速为7 ℃/s.采用780℃淬火+210 ℃回火工艺小规模工业化试制生产的BTP500钢板显微组织为马氏体,力学性能满足技术协议要求且综合性能优良.

    BTP500钢稀土微合金化显微组织马氏体CCT曲线

    基于改进UNet网络与晶界优化算法的晶粒度评级方法

    綦雪倩黄晓红宋月刘彦平...
    161-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晶粒大小对金属材料的性能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人工评级晶粒度难以满足当前金属材料检测需求,因此针对奥氏体组织,提出了基于改进UNet网络及晶界优化算法的晶粒度自动评级方法,并与人工评级结果对比,分析了该方法计算所得奥氏体评级结果的准确率.结果表明,通过改进后的UNet网络对奥氏体晶界进行分割,再结合基于霍夫变换的晶界优化算法对孪晶界以及分支毛刺进行检测并去除,可有效优化晶界提取效果,提高后续晶粒度计算的精度.本文提出的算法所得奥氏体评级结果与人工评级结果的绝对误差在0.25以内,该算法可高效、便捷、准确地完成奥氏体晶粒度的评级.

    UNet网络霍夫变换优化算法晶粒度评级

    交流电场增强双相不锈钢S32750中温粉末法渗硼特性

    武贤龙谢飞
    168-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双相不锈钢S32750进行800℃常规粉末法渗硼以及交流电场增强粉末法渗硼,并对交流电场渗硼后的试样进行固溶处理.利用光学显微镜、显微硬度计以及X射线衍射仪观察分析渗硼层组织、厚度、硬度以及相结构.结果表明:交流电场增强粉末法渗硼层与常规粉末渗硼的形貌相似,其与基体之间的界面基本平直,呈非锯齿状,与基体结合良好,表层主要为FeB;施加交流电场可以有效促进硼的渗入,提高渗层硬度.但当电流提高至6 A时,渗层中会出现较多微孔.S32750钢在5 A交流电场渗硼后再经固溶处理,渗层厚度略增,FeB相显著减少,Fe2B增加,渗硼过程中出现的析出相σ固溶进基体,这有助于双相不锈钢韧性的提高.

    双相不锈钢S32750粉末法渗硼交流电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