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金属热处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金属热处理
金属热处理

徐跃明

月刊

0254-6051

jsrcl@vip.sina.com

010-62935465;82415083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学清路18号北京机电研究所内

金属热处理/Journal Heat Treatment of Metal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58年创刊,1979年公开发行。办刊特点:1、研究所、学会、协会合办,拥有资深编委,开门办刊;2、理论联系实际,普及与提高并重,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努力为提高机电产品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服务;3、注重国际交流,信息量大,精品意识强,广告宣传实际效果好。主要栏目:1、专题综述;2、新工艺、材料、设备;3、组织与性能;4、典型零件热处理;5、工艺改进与设备改造;6、计算机应用;7、专业化生产与管理;8、热处理标准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热处理工艺对高速列车用51CrV4钢轴箱弹簧力学性能及服役性能的影响

    徐超曹欣旺王晨阳王玉婷...
    5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高速列车用51CrV4钢轴箱弹簧服役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佳的热处理工艺,分析了51CrV4弹簧钢在840~900℃淬火及380~520 ℃回火后的拉伸、冲击性能及疲劳强度演变规律,并建立了基于材质疲劳极限的51CrV4钢轴箱弹簧服役性能评估方法,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弹簧临界服役载荷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51CrV4弹簧钢的拉伸强度和疲劳强度增加;随着回火温度升高,拉伸强度下降而塑韧性增加.较低淬火温度+较高回火温度下的强度低于TB/T 2211-2018要求,较低回火温度下的冲击性能也接近于标准下限.综合考虑51CrV4钢弹簧的强度和塑韧性,在880 ℃淬火+460℃回火及900℃淬火+460~480 ℃回火的工艺范围内其具有较优的服役性能.

    51CrV4钢轴箱弹簧热处理工艺力学性能疲劳性能

    时效处理对电弧熔丝增材制造2319铝合金性能及断裂行为的影响

    华文娟张建勋
    6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时效时间对电弧熔丝增材制造2319铝合金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拉伸试样的断裂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合金内部析出相数量逐渐增加,尺寸增大.析出相主要为Al2Cu,同时还有富Fe、Mn杂质相.时效后合金水平方向的抗拉强提升至450 MPa,垂直方向抗拉强度达到350 MPa,但是伸长率下降.微小气孔的聚集,θ(Al2Cu)相以及富Fe、Mn杂质相沿晶界的偏聚,造成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各向异性,同时大量微气孔沿层间分布,微小气孔聚集连接长大,形成裂纹导致样件断裂失效.

    电弧熔丝增材制造2319铝合金微观组织力学性能时效断裂机理

    Q&P工艺对1000MPa级高强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郭呈宇张哲张弛代春朵...
    6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扫描电镜组织观察并结合Gleeble热模拟试验,对两种化学成分不同的1000 MPa级高强钢在盐浴Q&P处理过程中的组织转变进行分析,进一步结合力学性能与XRD位错密度计算,分析组织转变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高强度钢在盐浴Q&P处理过程中发生两阶段相变,盐浴配分过程对第一阶段相变形成的板条马氏体起到回火效果,形成了存在强度差异的复相回火板条马氏体组织,使得两种试验钢屈强比均不高于0.87.随盐浴淬火温度升高,屈服强度与屈强比降低,随配分温度升高,强度和屈强比变化不大.在450℃盐浴配分时,板条马氏体组织部分分解,位错密度降低,导致强度明显降低.

    高强钢Q&P处理组织屈强比强度

    IQ&P工艺处理高强钢的组织性能及低温C配分

    王堤鹤庞启航赵星宇李维娟...
    74-81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强钢临界淬火-配分(IQ&P)处理时,低温配分阶段C元素向残留奥氏体偏聚,能够稳定残留奥氏体使其强塑性提升.对铁素体+珠光体(F+P)高强钢进行IQ&P处理,利用扫描电镜、拉伸试验机及多功能内耗仪对高强钢的组织、性能及低温配分阶段C元素配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温配分阶段(两相区临界淬火,820℃保温240 s),组织逐步奥氏体化,随后淬火过程中生成了一次马氏体、M/A组织和碳化物等组织,其强塑积和残留奥氏体体积分数分别为14.4 GPa·%和5.65%.低温配分阶段(350 ℃保温300 s),高强钢生成回火马氏体,保留了M/A组织、残留奥氏体以及渗碳体,其强塑积和残留奥氏体体积分数分别为18.6 GPa·%和9.26%.低温配分阶段C原子分别与缺陷型、可动刃型位错相互作用,形成Snoke峰和SKK峰,使残留奥氏体体积分数增加,是高强钢强塑积提高的原因.

    IQ&P工艺先进高强钢低温配分残留奥氏体力学性能C配分

    时效轧制对低温取向硅钢组织、织构及磁性能的影响

    刘慧丹尹利成朱继乔刘静...
    8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一次冷轧法对低温取向硅钢进行了250 ℃、不同时间的时效轧制试验,研究了时效轧制对低温取向硅钢组织、织构及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时效轧制对低温取向硅钢的冷轧及初次再结晶组织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可以显著改善初次再结晶织构;随着时效时间延长,初次再结晶组织中有利的Goss织构和{111}<112>织构含量先增加后降低,5 min时含量达到最高.有利织构含量增加可以改善二次再结晶组织,提高成品板的磁性能.成品板的磁感应强度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先增加后减小,铁损呈现相反的趋势,在时效轧制时间为3~7 min时,成品板具有优异的磁性能.

    取向硅钢时效轧制织构磁性能

    QLT热处理对5.5Ni钢显微组织和拉伸性能的影响

    臧岩朱莹光张弛安涛...
    88-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扫描电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试验方法,研究了5.5Ni钢经过淬火+两相区淬火+回火(QLT)热处理后的组织形貌、逆转变奥氏体含量及拉伸性能,分析两相区淬火温度对5.5Ni钢组织和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QLT热处理后,试验钢显微组织为回火马氏体+临界铁素体+逆转变奥氏体.两相区淬火温度对逆转变奥氏体含量、屈服强度和屈强比有较大影响,淬火和回火温度的影响不明显.随着两相区淬火温度升高,逆转变奥氏体含量增多,抗拉强度基本不变,屈服强度和屈强比同时下降.三叉晶界处块状逆转变奥氏体在拉伸过程中发生应力诱导马氏体相变,是造成不同温度两相区淬火后5.5Ni钢屈强比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两相区淬火逆转变奥氏体屈强比QLT

    友情提示

    93页

    退火对CoxFe35Mn25Cr15Ni10Ti5高熵合金微观组织及硬度的影响

    刘静赵科王丽阁
    94-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用CoxFe35Mn25Cr15Ni10Ti5(x=7,11,15)高熵合金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记为Co7HEA、Co11HEA和Co15HEA),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维氏硬度计等手段,研究了退火工艺对合金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o元素的增加,CoxFe35Mn25Cr15Ni10Ti5合金组织中的黑色网状相和灰色相的相容性提高,进而在退火过程中产生析出强化和再结晶.CoxFe35Mn25Cr15Ni10Ti5合金退火后,Cr、Fe、Ni和Ti元素的分布较铸态分布的界限更为明显.退火态CoxFe35Mn25Cr15Ni10Ti5合金的最高硬度所对应的退火温度都集中在800℃,Co7HEA合金在800℃ × 12h退火时硬度为422.4 HV0.3;Co11HEA合金在800 ℃ × 12 h退火时硬度为778.3 HV0.3;Co15HEA合金在800 ℃ × 8h退火时硬度为325.8 HV0.3.当退火温度达到1000 ℃,CoxFe35Mn25Cr15Ni10Ti5合金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再结晶.

    CoxFeMnCrNiTi高熵合金退火微观组织硬度

    退火处理对CoCrFeNiMn高熵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王春兴李明
    102-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铸态CoCrFeNiMn高熵合金进行不同温度(600、850和1000 ℃)的退火处理,研究了退火温度对其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铸态及退火态CoCrFeNiMn高熵合金均为单相FCC结构,组织为典型的树枝晶结构,枝晶间有米粒状物质析出.与铸态相比,600℃退火后,合金中析出物不连续,发生回溶现象,其抗拉强度增加到468.21 MPa,断后伸长率提升到42.38%,硬度下降到143 HV0.2;850 ℃退火后,合金中析出物增多且均匀弥散分布,其抗拉强度下降到446.61 MPa,断后伸长率增加到50.56%,硬度上升到161 HV0.2;1000℃退火后,合金中析出物发生第二次回溶现象,其抗拉强度下降到436.54 MPa,断后伸长率降为44.54%,硬度略微下降.综合比较,850℃退火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为优异.

    CoCrFeNiMn高熵合金退火析出物力学性能

    T6热处理对高压压铸ADC12铝合金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任云飞潘新元万天剑李景辉...
    108-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T6热处理对高压压铸的ADC12铝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510 ℃ ×1 h固溶处理和200 ℃ ×6 h人工时效后,ADC12铝合金压铸件的微观组织由细小的共晶组织和α固溶体组成,细小的共晶组织是高压压铸过程中形成的.热处理后,铝合金中共晶Si相和Al2Cu相主要以近似球状的颗粒物存在;铝合金压铸件经过T6热处理后,过渡相从基体相上完全脱溶,形成稳定的θ相和平衡的α固溶体.经过510 ℃ ×1 h固溶处理和200 ℃ ×6 h人工时效后,ADC12铝合金压铸件达到最大硬度128 HBW.这是析出强化相Al2Cu使得过饱和固溶体具有特殊晶体结构导致的.

    高压压铸ADC12铝合金T6热处理微观结构力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