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金属热处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金属热处理
金属热处理

徐跃明

月刊

0254-6051

jsrcl@vip.sina.com

010-62935465;82415083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学清路18号北京机电研究所内

金属热处理/Journal Heat Treatment of Metal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58年创刊,1979年公开发行。办刊特点:1、研究所、学会、协会合办,拥有资深编委,开门办刊;2、理论联系实际,普及与提高并重,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努力为提高机电产品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服务;3、注重国际交流,信息量大,精品意识强,广告宣传实际效果好。主要栏目:1、专题综述;2、新工艺、材料、设备;3、组织与性能;4、典型零件热处理;5、工艺改进与设备改造;6、计算机应用;7、专业化生产与管理;8、热处理标准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β型Ti-15Mo合金中α相变体选择

    任诚闵小华费琪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SEM、EBSD等方法研究了固溶时效后Ti-15Mo合金中β基体和晶界处析出α相的变体选择行为.结果表明,固溶态试样由无择优取向的单一β晶粒构成.固溶时效态试样中晶内α相不发生变体选择,但晶内α相变体之间存在自协调现象,并导致各α相变体呈现60°交叉状分布.膜状晶界α相的变体选择受到相邻β晶粒间取向差的影响,取向差较小时会与两侧的β晶粒均保持Burgers取向关系,而取向差较大时会受到界面取向的影响.晶界魏氏组织的变体选择取决于形核位置,形核于膜状晶界α相的魏氏组织选择与晶界α相相同的变体,形核于膜状晶界α相与β基体界面处的魏氏组织同时受到两者的共同影响.

    β型钛合金时效处理等温α相变体选择

    第30届国际热处理与表面工程联合会世界大会

    10页

    含Cu低碳球扁钢球头与腹板的组织性能差异

    梁丰瑞苏航柴锋孙铭璇...
    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能谱仪(EDS)分析含Cu低碳球扁钢在热轧-感应加热-固溶-时效后的组织演变规律,并根据强化机制,分析造成球头、腹板存在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在不同热处理阶段,含Cu低碳球扁钢腹板晶粒尺寸均小于球头,腹板处富Cu相析出进程落后于球头,680 ℃时效2 h后,腹板强度及硬度高于球头,伸长率稍弱于球头;热轧-感应加热-固溶-时效过程,球扁钢依次经历热变形、铁素体-奥氏体转变、马氏体相变及回复阶段;造成球头、腹板存在约50 MPa强度差异的原因,富Cu相尺寸差异为主要因素,晶粒尺寸差异为次要因素,位错密度差异为微弱因素.

    含Cu低碳球扁钢感应加热富Cu相强化机制

    连续退火对350 MPa级冷轧高耐蚀型耐候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王耐马德刚李建英马光宗...
    18-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对350 MPa级冷轧高耐蚀型耐候钢进行模拟连续退火处理,研究了连续退火工艺对其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试验钢强度先降低后增加,退火温度是影响试验钢组织性能的关键因素,带速、缓冷温度和快冷终止温度对试验钢性能的影响有限.当退火温度<800℃时,试验钢发生回复和再结晶转变,组织为铁素体+碳化物,强度随退火温度升高而降低;当退火温度为800℃时,试验钢屈强比达到最小值0.53,呈现双相钢特征,处于奥氏体化温度Ac1临界退火;当退火温度>800 ℃时,试验钢发生回复、再结晶和奥氏体化转变,冷却后组织为铁素体+贝氏体+碳化物,强度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综合分析,实际生产中可采用低温退火和高温退火两种工艺路线获得满足标准要求的试验钢.

    高耐蚀型耐候钢连续退火强度显微组织

    热轧65Mn带钢等温相变行为及组织性能与扁卷的协同调控

    田亚强么志强年保国张俊粉...
    2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淬火相变仪得到65Mn钢的等温转变曲线(TTT曲线),基于该曲线研究了不同卷取温度下钢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演变规律,并对扁卷产生的可能原因和调控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获得65Mn钢典型显微组织即先共析铁素体和珠光体的温度为600~750 ℃.TTT曲线呈典型C字形,550℃为"鼻尖"温度,孕育期较短,仅有0.25 s.其中,在65Mn钢典型组织形成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孕育期逐渐增大,并且先共析铁素体含量增多,珠光体含量降低.根据实际生产,选取的65Mn钢卷取温度为650~750℃,显微组织均为先共析铁素体和珠光体.随着卷取温度由750 ℃降低至650℃,先共析铁素体含量由19.4%减少到4.1%,分布状态逐渐由块状分布过渡到网状分布,珠光体片层间距由277.0 nm减少到178.0 nm,使65Mn钢的屈服强度由534 MPa提高到637 MPa,抗拉强度由776 MPa提高到899 MPa,硬度由18.8 HRC提高到24.3 HRC,断裂总延伸率由28.9%降低到19.4%.在实际生产中,基于TTT曲线和不同卷取温度下组织与性能的演变规律调整卷取温度与卸卷前的停留时间,可以实现组织性能与扁卷缺陷的协同调控.

    65Mn钢TTT曲线卷取工艺组织性能扁卷

    高淬透性高碳铬轴承钢的组织与性能

    王秉楠贾玉鑫王姗姗张亚辉...
    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3种高淬透性高碳铬轴承钢GCr18MnMo、GCr18MnMo1和GCr19SiMnMo1进行马氏体淬火和贝氏体淬火处理,对比其显微组织、最大淬透尺寸、残留奥氏体、冲击性能差异.结果表明,淬透性从高至低排序为GCr19SiMnMo1钢>GCr18MnMo1钢>GCr18MnMo钢.若以心部硬度≥55 HRC为淬透标准,GCr18MnMo钢最大淬透尺寸约为70 mm,GCr18MnMo1钢最大淬透尺寸约为100 mm,GCr19SiMnMo1钢最大淬透尺寸约为130 mm;3种钢进行贝氏体淬火时,可保证残留奥氏体含量在1%以下;进行马氏体淬火时,GCr18MnMo钢、GCr18MnMo1钢残留奥氏体含量在15%以下,GCr19SiMnMo1钢可通过附加回火在保证高硬度的前提下,将残留奥氏体含量降低到1%以下;3种钢冲击性能接近,且贝氏体淬火后的冲击性能比马氏体淬火后高约70%.壁厚或直径超过φ100 mm的零件仅可采用GCr19SiMnMo1钢以保证心部屈氏体符合要求.

    高淬透性高碳铬轴承钢最大淬透尺寸冲击性能残留奥氏体

    长时在役Inconel 783高温合金螺栓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

    周浩王帅曾燕屏马志宝...
    3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 605℃服役约3万小时的Inconel 783合金螺栓,利用Thermo-calc软件对试验材料进行热力学平衡过程的模拟,研究析出相种类、组成与温度的变化趋势.对螺栓的螺纹和光杆部位进行取样研究,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研究合金试样的显微组织及析出相特征,并且进行布氏硬度、拉伸、冲击等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螺栓光杆处的晶粒尺寸略大于螺纹处,螺纹和光杆部位的γ'及β析出相形貌、尺寸及数量大体一致.此外,γ'相主要呈纳米级小颗粒状;β相主要呈两种特征,一种尺寸比较大分布于晶内及晶界,另一种尺寸相对较小分布于晶界呈网状.同时,在β相内发现γ'相及Heusler-Ni2AlX相的析出.试验螺栓螺纹处的硬度值高于光杆处,螺纹处的屈服强度均略高于光杆处,但高温下光杆处的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却稍高于螺纹处.

    Inconel783高温合金高温螺栓显微组织力学性能Thermo-calc

    P91钢管的长期高温服役组织与性能

    张英伟白建强白占桥李炜丽...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P91钢管额定运行温度541 ℃,运行压力17.5 MPa,规格φ194 mm×25 mm,服役约7.8万小时后,硬度低于标准下限.采用金相、透射电镜、化学相分析、持久性能等试验方法,对某亚临界锅炉用P91钢管长期服役后的组织和性能开展研究.结果表明:P91钢管长期高温服役后马氏体板条宽化和晶界M23C6相粗化是导致其高温强度降低的主要原因.通过P91钢管取样持久试验,566 ℃外推10万小时持久强度值为72 MPa,为P91钢剩余寿命评估提供数据参考.

    P91钢管长期高温服役组织性能

    不同等温温度下P92钢的组织演变

    赵勇桃吴银虎鲁海涛王瑞...
    4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膨胀法,测定了 P92钢的组织转变温度,并将其奥氏体化后实施不同温度和时间的等温处理.通过OM和SEM表征分析了不同等温温度、不同时间下P92钢的组织演变规律,并利用维氏硬度计测定其硬度.结果表明,P92钢在370 ℃及以下等温1 h时,会发生马氏体转变,室温组织为马氏体;在400~430℃等温1 h时,会发生贝氏体转变;在520~620 ℃等温1 h时,过冷奥氏体相对稳定,在短时间内不发生转变.在650 ℃及以上等温足够长时间时(25 h),过冷奥氏体将发生共析分解,形成类珠光体组织;在680~770 ℃等温25 h时,会有先共析铁素体析出,且随着等温温度的升高,先共析相增多.随着等温温度的升高(160~770 ℃),P92钢硬度整体呈下降趋势,由516 HV降低至163 HV.

    P92钢等温温度组织演变硬度

    LPSO相对超轻Mg-Li合金热变形行为的影响

    武华杰张宇晴邝亚飞吴瑞瑞...
    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机在250~400 ℃、应变速率为10-3~1 s-1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对Mg-5Li-11Gd-1Zn-0.5Zr合金高温流变应力和显微组织的影响,根据Arrhenius模型建立了本构方程,根据动态材料模型理论(DMM)建立了热加工图,得到了最佳热加工参数.结果表明:合金的稳态流变应力随着变形温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变形温度的增加,长周期堆垛有序(LPSO)相发生扭折或者细化,合金的动态再结晶程度逐渐增加;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LPSO相分布更加均匀,合金的晶粒尺寸逐渐增加.通过计算,合金的热变形激活能为142.65 kJ/mol,由热加工图得出本合金热加工的失稳区及安全区,其易加工区域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分别为350~400℃、0.011~0.45 s-1,在此区域内颗粒状分布的LPSO相可促进动态再结晶的发生.

    镁锂合金LPSO相热压缩本构方程热加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