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金属热处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金属热处理
金属热处理

徐跃明

月刊

0254-6051

jsrcl@vip.sina.com

010-62935465;82415083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学清路18号北京机电研究所内

金属热处理/Journal Heat Treatment of Metal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58年创刊,1979年公开发行。办刊特点:1、研究所、学会、协会合办,拥有资深编委,开门办刊;2、理论联系实际,普及与提高并重,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努力为提高机电产品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服务;3、注重国际交流,信息量大,精品意识强,广告宣传实际效果好。主要栏目:1、专题综述;2、新工艺、材料、设备;3、组织与性能;4、典型零件热处理;5、工艺改进与设备改造;6、计算机应用;7、专业化生产与管理;8、热处理标准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微合金化调控7075铝合金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

    陈子健林业佳李传强邓仁眩...
    58-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同步添加微量Ni、RE(La和Ce)和Mg合金元素,对试验合金的微观组织、相组成、拉伸性能和硬度进行对比研究,以调控7075铝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经Ni-RE-Mg微合金化处理后,铸态7075铝合金第二相种类没有发生变化,但其含量有所提高,同时晶粒尺寸得到一定细化;合金的拉伸性能也得到一定提高,当Ni-RE-Mg质量分数为0.2%时,铸态合金的抗拉强度最大,为338 MPa.经固溶时效处理后,总体上合金化元素含量越高,合金中析出的第二相越多,时效硬化现象越明显,当Ni-RE-Mg质量分数为1.0%,经固溶和6 h时效处理后,合金硬度达到最大值155.2 HV0.5.

    7075铝合金稀土元素微合金化微观组织力学性能

    Mo含量对高碳钢组织和耐磨性的影响

    孙陶安吴正义周继顺肖丙政...
    6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JMatpro软件计算分析了不同Mo含量高碳钢(0.95%C)的组织及相含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和CCT曲线,制定了含Mo高碳钢的热处理工艺;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和干砂磨损机研究了 Mo含量对高碳钢组织和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JMatpro计算分析提出的含Mo高碳钢的热处理工艺为770℃保温1 h后水淬,200 ℃回火2 h后随炉冷.经该工艺处理的含Mo高碳钢的组织主要为隐晶马氏体、孪晶马氏体和碳化物颗粒.Mo的添加提高了高碳钢的硬度和耐磨性;当Mo含量为3%时,硬度和耐磨性最好,较无Mo高碳钢分别提高16%和30.84%.Mo含量大于3%时,试验钢的晶界会析出更多难以分解的碳化物,堆积成块状碳化物,造成硬度不均、偏差较大,磨损试验时脱落形成凹坑,降低了钢的耐磨性.

    高碳钢组织耐磨性硬度碳化物

    第21期全国材料热处理高级研修班通知(可申请材料热处理工程师水平评价证书)

    71页

    4Cr5Mo2V热作模具钢的CCT曲线及碳化物沿晶析出温度测定

    高兴成吴博雅吴晓春
    7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热膨胀仪、电阻仪和硬度计,结合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对不同冷速下4Cr5Mo2V钢的组织和硬度进行表征,绘制CCT曲线,并对钢中碳化物沿晶析出温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冷却速度的降低,硬度降低,组织依次转变为马氏体、贝氏体和珠光体,珠光体和贝氏体转变临界冷却速度分别为0.015℃/s和0.25 ℃/s;冷却速度不大于0.25 ℃/s时,钢中有碳化物沿晶析出,且随冷却速度降低,碳化物沿晶析出温度升高,0.01 ℃/s冷却速度下,析出温度最高为1022 ℃.

    4Cr5Mo2V热作模具钢冷却速度CCT曲线沿晶碳化物析出温度

    XGTC300L搪瓷钢的连续冷却转变行为与析出规律

    袁静陈飞达钟海清唐小勇...
    80-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获得了 XGTC300L搪瓷钢在不同冷却速度下的温度-膨胀量曲线,通过对不同冷速下试样的显微组织特征和硬度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绘制了钢的动态CCT曲线.结果显示,热变形后的XGTC300L搪瓷钢在0.2~50 ℃/s冷速区间冷却时,其基体组织均为铁素体,且随着冷速的增加铁素体晶粒尺寸逐渐减小.在0.2 ℃/s冷速下,钢的硬度值最低,约为96.6 HV0.1;在0.5~5 ℃/s的冷速区间内,钢的硬度值变化不大,约为110.0 HV0.1;在10~30 ℃/s的冷速区间内,钢的硬度值约为120.0 HV0.1;在50 ℃/s冷速下硬度值达到最高,约为137.9 HV0.1.在30 ℃/s的快冷速下,铁素体的基体和晶界处均发现了含硼碳化物析出,而在0.2 ℃/s的慢冷速下仅有条状渗碳体在晶界析出.在0.2~50 ℃/s冷速区间,随着冷速的增加,相转变开始温度由850℃降至810 ℃,相转变终了温度由840 ℃降至750 ℃,且转变时间逐渐缩短.动态CCT曲线中仅发现了铁素体相区,未发现贝氏体或马氏体转变相区.因此XGTC300L搪瓷钢的轧后控冷工艺应采取大于30 ℃/s的较高冷速,以获得较小的铁素体晶粒和一定量的含硼析出物,从而提高其综合性能.

    XGTC300L搪瓷钢热模拟动态CCT曲线析出物

    18CrNiMo7-6风电齿轮钢的动态CCT曲线

    路峰李琦孙雪娇邱国兴...
    8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Gleeble-3800热模拟机对18CrNiMo7-6风电齿轮钢进行1150和1050 ℃下变形30%的双道次压缩试验.测定了 0.1~30 ℃/s冷却速率下18CrNiMo7-6风电钢的热膨胀曲线,结合金相-硬度法绘制了 18CrNiMo7-6风电齿轮钢的动态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分析了不同冷却速率下18CrNiMo7-6风电齿轮钢的组织转变情况,探究了冷却速率对其组织演变和硬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8CrNiMo7-6风电齿轮钢的相变温度为Ac1=759 ℃,Ac3=835 ℃.在高温状态双道次轧制的试验条件下,当冷速小于0.5 ℃/s时,试验钢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及少量贝氏体;当冷却速度为0.5~1 ℃/s时,铁素体逐渐消失,钢中开始出现板条贝氏体;随着冷却速度的继续增大,钢中贝氏体组织含量先增加后减少;当冷却速度大于10 ℃/s时,试验钢组织为全马氏体;随着冷速的增加,试验钢的硬度由295 HV逐渐升高至449 HV.

    18CrNiMo7-6风电钢动态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组织硬度

    12%Cr超超临界转子钢的静态再结晶行为

    张学忠刘建生焦永星李飞...
    9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上对12%Cr超超临界转子钢进行热压缩试验,试验按照双道次进行,研究该材料在高温状态下的静态再结晶行为.讨论了应变速率和预应变对材料的静态再结晶行为的影响,阐述了变形温度和道次间隔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效果.根据试验结果,建立了该材料的静态再结晶动力学模型和静态再结晶晶粒尺寸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升高、预应变的增加都会使静态再结晶体积分数增大,而应变速率的增大和道次间隔时间的延长也有利于静态再结晶的发生.通过计算获得该材料的静态再结晶激活能为3.155 ×105 J/mol,并结合静态再结晶晶粒长大模型,确立了晶粒细化工艺条件.

    12%Cr超超临界转子钢静态再结晶动力学模型晶粒尺寸模型

    欢迎订阅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和北京机电研究所有限公司主办的专业核心期刊(2024年)

    95页

    时效处理对Mg-Y-Gd-Zn-Zr合金中LPSO相演变及性能的影响

    任广笑王超曹喜娟王凯...
    96-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OM、SEM、XRD、TEM及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铸态、固溶时效态Mg-6Y-3Gd-3Zn-0.5Zr合金微观组织演变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铸态合金由树枝状α-Mg基体、晶界处连续网状18R-LPSO和Mg24(Gd,Y,Zn)5混合相组成.固溶处理后大部分Mg24(Gd,Y,Zn)5相与少部分18R-LPSO相回溶到基体内.250℃和300℃时效处理后,合金基体内析出了大量层片状14H-LPSO、Mg3(Y,Gd)及Mg5(Y,Gd)相.400 ℃时效处理后,晶内只析出了 14H-LPSO相.铸态合金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222.7 MPa和4.1%.时效处理后合金强度均有所下降,伸长率略微上升.400 ℃峰时效合金由于晶内析出的14H-LPSO数量多、尺寸大,抗拉强度下降最多,相比铸态下降了 39 MPa.

    Mg-Y-Gd-Zn-Zr合金LPSO相热处理力学性能

    等温淬火对含铝无碳化物贝氏体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任鹏帅秦凤周骞赵雷杰...
    103-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铝含量为0.60%、1.17%的两种含铝低合金钢进行不同工艺的等温淬火处理,获得了不同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无碳化物贝氏体钢.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以及冲击和拉伸试验研究了等温淬火工艺对无碳化物贝氏体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贝氏体未转变完成时,无碳化物贝氏体钢的微观组织由贝氏体型铁素体、残留奥氏体和较多马氏体构成;而贝氏体转变完成时,无碳化物贝氏体钢的微观组织由贝氏体型铁素体、残留奥氏和极少量马氏体构成;当贝氏体转变完成后,含0.60%Al钢中残留奥氏体尺度分布范围和含量均高于含1.17%A1钢,而1.17%Al钢则有比0.60%Al钢更加细小的贝氏体型铁素体板条;含0.60%Al钢的屈服强度略低于1.17%Al钢,但却表现出明显高于1.17%Al钢的冲击性能、抗拉强度和断裂总延伸率,综合力学性能更加优异.

    无碳化物贝氏体钢等温淬火微观组织力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