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金属热处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金属热处理
金属热处理

徐跃明

月刊

0254-6051

jsrcl@vip.sina.com

010-62935465;82415083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学清路18号北京机电研究所内

金属热处理/Journal Heat Treatment of Metal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58年创刊,1979年公开发行。办刊特点:1、研究所、学会、协会合办,拥有资深编委,开门办刊;2、理论联系实际,普及与提高并重,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努力为提高机电产品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服务;3、注重国际交流,信息量大,精品意识强,广告宣传实际效果好。主要栏目:1、专题综述;2、新工艺、材料、设备;3、组织与性能;4、典型零件热处理;5、工艺改进与设备改造;6、计算机应用;7、专业化生产与管理;8、热处理标准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热处理对奥氏体不锈钢磁导率的影响

    兰贤辉葛正福马鹏陈传...
    255-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相对磁导率μ概念,对316L奥氏体不锈钢在<10 Pa真空条件下,进行1050℃×2 h热处理,使用斯蒂芬磁导率测量仪Ferromaster Plus间接测量方式,对原始态、热处理态、热处理后加工态试样对应厚度方向和水切割外径面方向的相对磁导率值进行测量并分析.结果表明:相较原始态试样,热处理态试样厚度方向平均磁导率降幅为14.0%,水切割外径面方向平均磁导率降幅为16.2%;相较热处理态试样,热处理后加工态试样厚度方向平均磁导率为1.04,无变化.热处理不但对降低原材料磁导率有明显作用,而且对提高热处理后加工态材料磁导率稳定性有较大贡献.

    低温超导磁体奥氏体不锈钢磁导率热处理

    固溶处理对50Cr-50Ni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熊伟戴志勇
    260-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改进50Cr-50Ni镍基合金性能,提高其应用范围,进行了 1180 ℃不同时间的固溶处理试验,并对其显微组织形貌、力学性能和耐蚀性能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50Cr-50Ni合金在1180 ℃固溶2 h时的组织均匀性较好,伸长率和耐蚀性较好.随着固溶时间的延长,其伸长率和耐蚀性变差,但抗拉强度和硬度提高显著.

    50Cr-50Ni合金固溶处理显微组织性能

    井式炉渗碳淬火钢件表面炭黑问题分析

    李朝青张伟李瑶
    265-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用化学成分分析和理化检测研究了井式炉渗碳淬火的18CrNiMo7-6钢轴类工件表面炭黑产生的原因、纠正的方法以及预防措施.通过将表面炭黑工件进行抛丸、返修淬火,证明表面炭黑来源于淬火工序.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调整分阶梯提升淬火碳势0.65%Cp ×2 h+0.83%Cp ×5 h,提高富化气滴入温度至830℃,增加工件间隙至30 mm等措施,可以有效解决工件表面炭黑问题.经过试验验证,钢件表面炭黑在淬火保温阶段产生,通过调整碳势,工件装炉间隙,可以避免钢件表面炭黑的产生.

    18CrNiMo7-6钢件井式炉渗碳淬火表面炭黑碳势间隙

    超声表面滚压工艺对304不锈钢耐腐蚀性的影响

    陈新健隋荣娟王燕飞程延海...
    268-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超声表面滚压工艺(USRP)对304不锈钢进行表面处理,研究了其对304不锈钢耐蚀性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金属表面粗糙度仪对表面形貌、微观结构、残余应力和粗糙度进行分析.采用电化学测试、邻菲啰啉显色试验评估了氧化膜的耐腐蚀性和完整性.结果表明,经USRP处理后,304不锈钢表面粗糙度Ra由0.60 μm降低到0.28 μm,表面晶粒尺寸从23.13 µm降低到20.80 nm,表面残余应力由20 MPa转变为-329 MPa.与未处理试样比较,超声表面滚压试样的自腐蚀电流密度Icorr最小为0.94 × 10-5 A/cm2,降低了 71%;氧化膜层电阻Rp达到2.59 × 106 Ω·cm2,提升了 2倍;邻菲啰啉显色值范围变窄,显色面积减小,表明表面缺陷减少,表面氧化膜的质量得到提高.分析认为,超声表面滚压处理促使304不锈钢近表面层晶粒细化、产生残余压应力,使表面缺陷减少、氧化膜更加致密,进而阻滞304不锈钢的电化学反应进程,提高了材料的耐腐蚀性.

    超声表面滚压工艺304不锈钢表面残余应力耐腐蚀性

    TiC含量对AlCoCrFeNi高熵合金熔覆层组织与耐磨性的影响

    张宏亮王明欣张京兵李玉涛...
    275-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激光熔覆法在40CrNiMo钢表面制备AlCoCrFeNi-2xMo-xTiC(x=0、0.1、0.25、0.4)高熵合金熔覆层,通过XRD、SEM、EBSD、TEM及耐磨性试验研究了 TiC及Mo含量对AlCoCrFeNi-2xMo-xTiC熔覆层组织与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原位生成TiC后,熔覆层的显微组织有BCC和TiC相.随着TiC原子分数不断增加,碳化物析出相尺寸逐渐增大,熔覆层晶粒明显细化,晶粒尺寸由 109 μm 变为 15 µm.AlCoCrFeNi-0.8Mo-0.4TiC 熔覆层硬度最高,为 750 HV0.3,相比 AlCoCrFeNi 熔覆层高 300 HV0.3.TiC原子分数增加后熔覆层硬度和耐磨性都上升.AlCoCrFeNi熔覆层磨损表面磨屑较多,磨损机制是粘着磨损.AlCoCrFeNi-0.2Mo-0.1TiC、AlCoCrFeNi-0.5Mo-0.25TiC、AlCoCrFeNi-0.8Mo-0.4TiC 熔覆层的磨损机理均为磨粒磨损.

    高熵合金激光熔覆原位TiC强化微观组织耐磨性

    变形高温合金的热处理

    279页

    45钢表面双辉等离子渗铝处理

    刘海量徐自立刘洋胡嘉彬...
    280-28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双辉等离子渗铝技术和碳氮共渗技术分别在45钢表面制备出Fe-Al-N和Fe-C-N合金层.分析两合金层表面显微硬度以及物相组成,并观察表面的微观结构、元素分布.结果表明,45钢表面形成的Fe-Al-N合金层表面硬度高达750.27 HV0.1,远高于Fe-C-N合金层表面硬度,是基体的3~4倍;两种合金层横截面硬度分布曲线都呈梯度分布;Fe-Al-N合金层表面更加均匀、致密,形成了较好的化合物聚集现象,表现出更好的耐磨性.

    45钢渗铝耐磨性Fe-Al-N合金层硬度

    基于有限元模拟的无缝钢管穿孔顶头失效分析及激光表面复合处理

    母舰吴和保张讯李小龙...
    284-2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有限元模拟方法对穿孔顶头进行了温度场、应力场和热-力耦合场分析,确定了顶头穿孔过程中的最大热应力、最大耦合应力、表面最高温度、应力集中区域和疲劳裂纹类型,并对20Cr2Ni4钢进行激光熔覆+高温慢氧化复合处理,以提高顶头的力学性能和抗高温性能.有限元模拟结果表明,顶头的热-力耦合应力为热拉应力与机械压应力的矢量和,耦合应力比热应力峰值回落约5.7%.耦合应力的大小主要受热应力影响,变化趋势和分布则主要受机械应力的影响,顶头失效起源于热疲劳和机械疲劳共同作用下的内表面裂纹源,并沿径向向外表面扩展形成疲劳裂纹.激光表面复合处理结果表明,20Cr2Ni4钢经激光熔覆+高温慢氧化处理后,表面硬度可达494 HV0.025,表面强化层与基体结合牢固,并且氧元素在基体中的含量更少,分布更均匀,可有效提高顶头的使用周期.

    穿孔顶头失效分析热-力耦合有限元模拟表面复合处理激光熔覆

    热处理设备和操作

    289页

    无模型自适应控制在大型12Cr2Mo1V钢热处理中的应用

    高新勃覃庆良
    290-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大口径厚壁12Cr2Mo1V钢的加热及焊后热处理,采用中频感应加热并选择无模型自适应控制(MFAC)算法代替传统的PID算法对其加热温度进行控制.首先分析工件的物理参数,计算出加热频率、线圈电流、电源配置等参数,再通过COMSOL软件将得到的各项参数带入,对现场条件进行磁-热耦合的仿真分析,验证计算数据的可行性;之后在SIMULINK仿真平台上搭建MFAC模型并与传统PID模型作比较,并将两种算法实际应用到现场观测加热效果.结果表明,将大型工件加热到目标温度700 ℃,采用MFAC算法加热的温度波动更小,稳定性更高,均匀性更好.

    中频感应加热12Cr2Mo1V钢COMSOL有限元仿真无模型自适应控制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