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材料热处理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材料热处理学报
材料热处理学报

周敬恩

月刊

1009-6264

clrcl@vip.163.com

010-62914115;82415080

100083

北京海淀学清路18号北京电机研究所内

材料热处理学报/Journal Transactions of Materials and Heat Treatment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主办,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和北京机电研究所承办的全国性学术期刊。读者对象:国内外通用机械制造、冶金、能源、交通、化工、轻纺、建筑、汽车、航空航天、兵工、电子、橡塑等行业的专业人员。同时还定期向相关展览会、交流会、研讨会及有关团体会员单位和个人等赠阅 。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SA-765 Gr.Ⅱ钢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行为

    徐栋栋陈学文庞庆海石如星...
    192-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深入了解SA-765 Gr.Ⅱ钢在冷却过程中的相变行为和组织演变规律,采用FTF-340型Formastor-F Ⅱ型全自动相变测定仪测定了 SA-765 Gr.Ⅱ钢在不同冷却速度下的膨胀量-温度曲线,使用切线法确定了临界转变温度点,并结合金相检测与硬度测试,绘制出了试验钢的CCT曲线,并分析了冷却速度对其显微组织、显微硬度和CCT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的临界转变温度Ac1为729 ℃,Ac3为830 ℃.在冷速为0.05~0.1 ℃/s时,主要发生铁素体和珠光体转变;在冷速为0.2~1 ℃/s时,主要发生铁素体、贝氏体和珠光体转变;在冷速为2~5 ℃/s时,主要发生铁素体和贝氏体转变;在冷速为10 ℃/s时,只发生贝氏体转变;在冷速为30~45 ℃/s时,主要发生贝氏体和马氏体转变.SA-765 Gr.Ⅱ钢的维氏硬度由冷却速度为0.05 ℃/s时的164 HV2缓慢增加到2 ℃/s时的207 HV2,后又快速增加至45 ℃/s时的365 HV2.

    SA-765Gr.Ⅱ钢CCT曲线连续冷却相变

    等温淬火温度对51CrMnV弹簧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许荣福齐鹏马驿皓冯以盛...
    199-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和电子万能试验机等研究了等温淬火温度对51CrMnV弹簧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高温油淬火介质进行等温淬火处理后,51CrMnV弹簧钢的组织主要为马氏体、贝氏体铁素体、残留奥氏体及碳化物;经过860℃奥氏体化30 min后淬入280 ℃的高温油中等温处理30 min后,51CrMnV弹簧钢的力学性能较好,其抗拉强度为1641 MPa、总伸长率为15.57%、断面收缩率为33%,且该工艺条件下的拉伸试样断口为韧性断裂,这归因于该工艺条件下试验钢具有亚微米级贝氏体铁素体和弥散分布的碳化物,多相微观组织的协同作用提高了 51CrMnV弹簧钢的综合力学性能.

    弹簧钢等温淬火贝氏体残留奥氏体力学性能

    AZ31B/5052双金属的压缩热变形行为及热加工图

    蔡皓远王效岗邢煜林成子兴...
    211-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在变形温度为300~400 ℃、应变速率为0.05~5 s-1、变形量为30%的条件下对AZ31B/5052双金属进行了单向热压缩试验,研究了其热变形行为,并建立了其本构模型及热加工图.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应变速率下,AZ31B/5052双金属的峰值应力随变形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相同的变形温度下,峰值应力随应变速率的增大而增加;使用建立后的本构方程计算的流变应力值与试验的流变应力值有良好的一致性(相关系数r=0.9823和平均相对误差AARE=4.12%),可用于镁/铝双金属热加工过程的数值模拟和工艺参数的确定;根据热加工图和线扫描图谱,确定AZ31B/5052双金属最优的热加工工艺为:变形温度为380~400 ℃,应变速率为0.05~0.135 s-1.

    AZ31B/5052双金属热压缩本构方程热加工图

    宽厚板轧机用Cr3钢支承辊淬硬层深度的理论预测与实验验证

    白兴红傅万堂郭峰赵席春...
    221-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差温热处理是决定支承辊工作层组织、应力分布和使用性能的关键工序.为精准控制宽厚板轧机用Cr3钢支承辊辊身淬硬层深度以进一步提高其寿命周期内的服役性能,利用ABAQUS有限元模拟软件计算了支承辊在差温热处理过程中的温度场分布,分析了距离辊身不同深度处的温度与显微组织演变,预测了差温处理过程中辊身淬硬层的深度.结果表明:当加热温度达到840 ℃及以上时,Cr3钢可获得耐磨性较佳的非珠光体组织;Cr3钢支承辊实验件的淬硬层深度达110 mm,表面硬度达到55 HSD以上,且距离表面110 mm深处的硬度降低不大于4 HSD;淬硬层深度的理论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可以实现支承辊淬硬层深度的精确控制,指导Cr3钢支承辊差温热处理工艺制定.

    Cr3钢支承辊差温热处理温度场淬硬层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