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黎玉林

双月刊

1672-3163

jssyxb@163.com

025-84287236 84287232

210007

南京市苜蓿园大街51号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Jiangsu Institute of Socialism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文化主体性视域下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叙事体系建构

    罗兰
    4-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叙事体系是由中华各民族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共创、共享和共用的视觉形象构成,用于叙述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精神与情感的多元一体的视觉表达系统.聚焦"文化主体性"的研究视域与"建构"的现实导向,从历史溯源、理论探析深入挖掘与剖析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叙事体系的形成与规律,提出以"图"载趣、革新叙事内容,以"技"载道、升级叙事媒介,以"情"载理、强化叙事逻辑,从而在叙事内容、叙事媒介、叙事逻辑三个方面建构有形、有感、有效的文化生命体,彰显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叙事体系的文化主体性.

    文化主体性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叙事体系图像记忆情感

    新时代统一战线话语体系的总体性建构——基于大历史观的分析视域

    王东
    1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实践中形成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政治之道,历史视野构成了观察和分析统一战线及其话语体系建构的重要视角.作为一种总体性的建构,新时代统一战线话语体系需要秉持大历史观,深入探讨这一话语体系建构的历史文化实践资源.在此基础上,从价值内化、知识阐释、表达类型和传播方式四个层面整体把握新时代统一战线话语体系.在大历史观的指引下,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聚焦团结联合目标、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最大政治的主题、立足统一战线发展新任务新要求新实践等方面建构与完善话语体系.

    大历史观统一战线话语体系总体性建构知识阐释表达类型传播方式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适应性的三重逻辑

    龙雪岗金文
    2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百余年历史进程中,统一战线始终是党克敌制胜、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统一战线能够适时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以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对工作对象、功能定位及组织形式作出适应性调整.这使其既能适应革命环境下壮大革命力量以服务于敌我斗争的需要,又能适应执政情境下整合多元社会、推进国家治理的现实性需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统一战线的适应性优化被融入制度化、组织化建设的进程中,确保统一战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伟力.因此,不断增强统一战线的适应性是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与实践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题中之义.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适应性国家治理组织形式

    以新型政党制度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理与路

    付瑀邹丽芬
    30-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新型政党制度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建设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以民主、团结、和谐为价值遵循,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发展方向,共同构成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机理.在长期实践中,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体推进凝聚了强大合力,为中国式现代化的行稳致远供给了秩序保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创生出诸多发展成果与现实价值.展望未来,进一步推进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建设,要在制度主体、制度体系与制度信任这三个层面同向发力,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新型政党制度制度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理与路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列宁批判实证主义的再考察

    赵立
    39-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革命家与思想家于一体的马克思主义者,列宁在马克思主义从 19 世纪挺进 20 世纪的进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正是他探索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发展的标志性成果.在变动的时代背景下,实证主义演化出经验批判主义这一新形态,并打着科学的名义试图"修正"马克思主义.面对俄国马克思主义者走入的理论误区,列宁基于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与历史统一"的理论思考,深刻批判了经验批判主义的物质观、相对主义真理观与非历史立场,对实证主义进行了有力批判.列宁批判实证主义的理论与思想成果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批判性与革命性,对于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性实践场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实证主义唯物辩证法中国式现代化

    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构成审视、内在机理与实施进路

    李明旭
    48-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晰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构成要素及内在机理是进一步健全该体系的基本前提.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中,党的组织体系是其运转的载体依托、教育体系是其长效运行的动力引擎、监管体系是预防治理偏差的保险机制、制度体系是施治有序的秩序支撑、责任体系是确保落实到位的成效保障,五者各司其职、相互衔接,共同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发挥效能优势.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在实践中呈现出运行逻辑上正向引导与逆向调控相结合、策略方法上思想建党与依规治党相贯通、思维观念上统筹兼顾与精准施策相统一的内在机理.迈进新征程,进一步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要坚持"党要管党"、创新"党建理论"、落实"四全要求"、推进"联动集成".

    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党的建设构成要素内在机理进路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唯物史观向度

    徐龙建
    5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唯物史观视角,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对与一定社会存在相适应的中华文明的积极肯认和向善向新发展,是人们生产实践尤其是文化实践的产物,是生产方式发展之必然与应然的统一.作为上层建筑、精神生活和意识形态集中展现的现代文明形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印证出中华民族文化意义上的坚定自我,其主体能动性和社会制约性之间辩证统一.通过提高文化生产力、推进"第二个结合"、共享文化成果把握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进程、格局、叙事与前景,从而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唯物史观社会存在能动性实践理路

    实然·应然·必然:"新的文化生命体"的三维辨析

    胡成琢郑天骄
    63-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的文化生命体"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文化发展的新认识、新论断.从实然逻辑看,"新的文化生命体"是中华民族在近代以来文明发展道路探索中生成的有机统一的文化生命体;从应然形态看,"新的文化生命体"应当是以马克思主义为"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以人类文明优秀成果为"用",实现"魂""根""用"三者有机统一的理想状态;从必然进路看,"新的文化生命体"要成长壮大,要坚守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巩固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坚持"两个结合"的文化发展原则,实现"新的文化使命"的发展目标,继续谱写文化繁荣发展、文化强国建设和中华文明现代转型的新篇章.

    习近平文化思想新的文化生命体两个结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习近平文化思想话语体系的出场语境和呈现样态

    谢欣桦邓显超
    7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话语体系的出场有其特定的思想、文化、历史和实践语境,其深受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化理论的话语指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话语滋养,中国共产党百年文化建设的话语淬炼以及新时代文化实践场域的话语塑造.这一话语体系在回答文化层面"四个之问"中逐步积累和凝练:在回答"中国之问"中,创造了以文化强国为目标的特色话语;在回答"世界之问"中,创造了以文明交流互鉴为核心的共识话语;在回答"人民之问"中,创造了以美好精神生活为追求的人民话语;在回答"时代之问"中,创造了以建设现代文明为使命的创新话语.这一话语体系言之有理、言之有术、言之有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话语创新的集中体现与凝练表达.

    习近平文化思想话语体系出场语境呈现样态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5年重点选题与征稿启事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