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心电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心电学杂志
江苏大学
实用心电学杂志

江苏大学

卢喜烈

双月刊

2095-9354

syxdxzz@sina.com

0511-84446662

212013

江苏省镇江市学府路 301号江苏大学杂志社

实用心电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Practical Electrocardiology
查看更多>>《实用心电学杂志》创刊于1993年,曾用名:《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国内心电学专业权威期刊之一。本刊聚焦心电学理论与心脏病学临床实践,面向全国心电学工作者和心血管内科医师,刊发具有创新性、前沿性与实用性的科研论文。本刊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江苏省教育厅主管,江苏大学主办;学术指导委员会主任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名誉主编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郭继鸿教授,主编为解放军总医院卢喜烈教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肺静脉解剖变异对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冷冻消融疗效的影响

    郑杰刘晓宇尤华彦李库林...
    109-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肺静脉解剖变异对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冷冻消融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接受冷冻球囊导管消融的持续性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存在肺静脉变异将患者分为肺静脉变异组(21例)及非肺静脉变异组(7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放射暴露时长及剂量、术中并发症、手术成功隔离率以及各项随访指标。结果 与非静脉变异组相比,肺静脉变异组消融手术时间[(35。1±13。4)min vs。(64。3±17。7)min]和放射暴露时长[(22。3±5。8)min vs。(33。6±6。0)min]均明显延长(P均<0。01),放射暴露CD值[(607。1±212。9)mGy vs。(1 018。5±280。8)mGy]显著增加(P<0。01)。非静脉变异组一次隔离成功率明显高于静脉变异组(75/77 vs。16/21,P=0。01),但两组手术结束时肺静脉隔离均100%完成。随访一年时两组复发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77 vs。6/21,P=0。726)。结论 对于肺静脉变异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冷冻消融治疗的急性期及长期成功率与非肺静脉变异患者相似。但肺静脉变异患者手术时间延长,且放射暴露增加。

    心房颤动冷冻消融肺静脉变异放射暴露

    二代冷冻球囊消融作为阵发性心房颤动起始治疗的可行性研究

    郭红婧罗凡滕传珍张晓川...
    114-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二代冷冻球囊消融与常规药物分别作为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起始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以二代冷冻球囊消融作为起始治疗的44例阵发性房颤患者作为消融组,观察手术时间、消融时间、X线透视时间、肺静脉隔离率、手术并发症等情况;选择同期住院且起始接受药物治疗的44例阵发性房颤患者作为药物组。两组均于出院后第1、3、6、12个月进行门诊随访,观察房颤复发率及并发症等情况,比较两组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结果 消融组手术时间、消融时间、X线透视时间分别为(108。0±39。0)min、(35。0±11。7)min、(10。0±6。9)min;肺静脉即刻隔离率为100%;手术相关并发症3例(6。8%),其中迷走神经反射1例、一过性膈神经损伤2例。药物组发生药物性窦性心动过缓2例,QTc延长1例,甲状腺功能降低1例。平均随访(12。0±5。9)个月后,消融组房颤复发率为11。4%,药物组房颤复发率为20。5%,消融组复发率显著低于药物组(P=0。033)。两组的并发症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8%vs。9。1%,P=0。108)。结论 与药物治疗相比,二代冷冻球囊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成功率高,未增加并发症风险,可作为阵发性房颤的起始治疗策略之一。

    心房颤动冷冻消融二代冷冻球囊药物治疗

    起搏器植入患者应用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的临床意义

    刘沛范楠楠
    118-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起搏器植入患者应用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行起搏器植入的6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及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起搏器功能障碍[起搏异常、感知异常(心房感知缺失、心房过感知、心室感知缺失、心室过感知)]、起搏器特殊功能(起搏模式转换、频率应答、频率滞后、动态阈值监测、心室起搏管理)、自身心律失常(房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房颤动、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和起搏器介导性心律失常(房室阻滞、起搏性心动过速、频率奔放、心室逸搏)的检出率。结果 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对起搏器起搏功能及感知功能障碍和起搏模式转换、频率应答等特殊功能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对自身心律失常及起搏器介导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也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结论 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可有效检测起搏器植入患者起搏器工作状态,灵敏判断起搏器功能异常及心律失常等心血管事件。

    起搏器植入24h动态心电图起搏器功能障碍心律失常

    Peguero-Lo Presti指数对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

    陈乐昀游濠乐郑炜平
    12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Peguero-Lo Presti指数对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于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心内科住院的有心力衰竭(简称心衰)临床症状,且心电图、心脏超声、生化、N末端B型利钠肽原等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依据急慢性心衰诊断和治疗指南推荐的HFA-PEFF评分标准,纳入HFpEF组120例(男60例、女60例),将同期住院无心衰患者100例(男56例、女44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特征,在标准12导联心电图上,分别计算和分析Peguero-Lo Presti指数、Cornell乘积指数和Romhilt-Estes评分,并比较3个指标诊断HFpEF的ROC曲线下面积、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HFpEF组性别、年龄、糖尿病比例、冠心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肌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尿酸血症的比例显著升高(P<0。05)。在男性亚组中,Peguero-Lo Presti指数ROC曲线下面积[0。84(0。76,0。90)]高于 Cornell 乘积指数[0。70(0。61,0。78)]和 Romhilt-Estes 评分[0。62(0。53,0。71)](P 均<0。05);Peguero-Lo Presti 指数的敏感性(66。67%)高于 Cornell乘积指数(48。33%)和Romhilt-Estes评分(36。5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女性亚组中,Peguero-Lo Presti 指数ROC曲线下面积[0。77(0。69,0。85)]高于 Cornell 乘积指数[0。68(0。58,0。77)]和 Romhilt-Estes 评分[0。57(0。47,0。66)](P均<0。05);敏感性(68。33%)高于Romhilt-Estes评分(26。6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电图Peguero-Lo Presti指数对HFpEF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检查方法便捷,临床上可作为HFpEF的辅助诊断和筛查指标。

    Peguero-LoPresti指数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左心室肥厚

    血清CK-MB、Hcy、BNP与急性心肌梗死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及临床意义

    李佳星杨保同刘亚林
    128-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同型半胱氨酸(Hcy)、B型钠尿肽(BNP)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其对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s)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102例AMI患者为研究组及同期健康体检者102例为对照组。分别比较不同组别、不同冠状动脉(简称冠脉)病变支数患者血清CK-MB、Hcy、BNP水平的变化情况。采用Spearman、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血清指标与冠脉病变支数及Gensini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组患者予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依据术后6个月内是否发生MACEs分为MACEs发生者、MACEs未发生者,并分析各组术前、术后1个月血清CK-MB、Hcy、BNP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术后1个月各血清指标水平对MACEs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血清CK-MB、Hcy、BN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CK-MB、Hcy、BNP与冠脉病变支数、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P<0。05)。MACEs发生者术后1个月血清CK-MB、Hcy、BNP水平高于未发生者(P<0。05)。术后1个月血清CK-MB、Hcy、BNP联合预测MACEs的AUC值为0。943,高于单项指标预测的 AUC 值 0。769、0。847 和 0。794(P<0。05)。结论 AMI 患者血清 CK-MB、Hcy、BNP水平升高,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上述血清指标联合检测对MACEs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急性心肌梗死肌酸激酶同工酶同型半胱氨酸B型钠尿肽

    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心电图特征分析

    庞磊吴文英黄妹青邵宏华...
    13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的心电图特征进行分析,为这类人群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纳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内居住且在本院住院治疗的壮族人群中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各200例,分别作为感染组及患者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群200例作为对照组。对三组研究对象进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测,比较三组主动性心律失常、被动性心律失常、ST-T改变、QT间期/QTc延长及其他心电图异常改变的情况。结果 感染组和患者组的主动性心律失常、被动性心律失常、QT间期/QTc延长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患者组这三类心电图异常改变的发生率亦显著高于感染组(P均<0。05)。结论 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人群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心电图异常改变较为普遍,多是心律失常、ST-T改变和QT间期/QTc延长,需要临床医师密切关注这部分人群中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的心电图异常改变,以防不良心脏事件发生。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心电图特征心律失常QT间期/QTc延长壮族人群

    动脉硬化指数联合脉压指数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预测价值

    高亚萍张政王娇
    137-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动脉硬化指数联合脉压指数预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简称冠脉)病变程度的价值。方法 选取72例冠心病患者,依据冠脉病变支数将其分为单支组(21例)、双支组(34例)、3支组(17例)。对比三组的动脉硬化指数、脉压指数,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其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绘制ROC曲线,分析联合指标的预测价值。结果 3支组动脉硬化指数、Gensini评分高于其他两组,脉压指数高于单支组;双支组动脉硬化指数、Gensini评分高于单支组(P<0。05)。动脉硬化指数、脉压指数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将双支组与3支组作为整体、以单支组作为对照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动脉硬化指数、脉压指数对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病变程度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AUC=0。897、0。697),而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更高(AUC=0。924)。结论 动脉硬化指数、脉压指数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更高。

    冠心病动脉硬化指数脉压指数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CR导联心电图的原理及临床应用

    景永明申继红黄训华李世锋...
    141-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CR导联心电图的原理及临床应用。方法 CR导联系统是有共同负极的双极胸导联系统,其共同负极是右上肢(R),正极是胸部某点(C),多选V导联各点。获取CR导联心电图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利用常规心电图机实采,四个肢体电极全接右上肢,胸导联电极正常连结;二是基于常规心电图数据通过导联转换获取,首先调取aVR、V1—V6、V3R—V5R、V7—V9等导联的原始数据,再利用固定的转换系数CR-Vi=Vi-2/3aVR计算目标导联(使用Python语言在Pycharm编译环境下实现算法),最终转换完成后画图。结果 实采法与转换法获取了相同的CR导联心电图,但与相应的Wilson导联心电图相比,左胸导联的CR导联心电图形态类似而波幅略大,右胸导联CR导联心电图与Wilson导联心电图波幅相近但形态截然不同:前者P波清晰,QRS波群主波向上、无宽深的Q波,T波直立;后者P波较低,QRS波群主波向下,可出现非梗死性宽深Q波及非缺血性T波倒置,即所谓的右心室盲区。结论 CR导联心电图开放了右心室盲区,实现了对左、右心室的平等探测,为临床提供了更有价值的心电学形态信息,弥补了 Wilson胸导联系统的不足,值得推广普及。

    心电图投影学说电偶学说导联向量Wilson导联CR导联心电图导联转换右心室盲区

    心电图检查规范操作对远程心电网络心电图质控的重要性

    曹友钰何建萍付颖文耿旭红...
    151-153,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心电图检查规范操作对远程心电网络心电图质控的重要性。方法 分析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智慧心电中心在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通过网络传输接收的心电图,以每半年为一个阶段,在此期间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电图检查操作培训,比较各阶段心电图存在的图形质量问题及存在质量问题的心电图数量。结果 经过定期对临床医护人员的心电图操作培训,并进行仪器维护,心电图图形质量得到了较大改善。结论 远程心电网络心电图规范操作直接影响到心电图的诊断准确性,定期对临床医护人员进行心电图操作的规范化培训,可以提升心电图检查结果的准确性,避免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

    心电图检查规范操作远程心电网络质控

    手持式心电采集仪的使用技巧

    景永明荆凡釿黄训华樊好义...
    154-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手持式心电采集仪是一款简易的双极单导联心电图记录设备,只需双手拇指紧捏正、负两极,就能方便地记录出标准Ⅰ导联心电图,多用于监测心律失常。它属于家用医疗器械,颇受广大中老年朋友的欢迎。基于单极导联与双极导联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本文衍生出标准导联与加压单极导联的记录方法;同时,在深入探究CR导联与Wilson导联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手持式心电采集仪直采CR胸导联心电图的方法。理论和实践均表明,加压单极肢体导联的等效记录法与CR胸导联的双极记录法不仅能满足临床需要,而且还有其独到之处。该方法能充分发挥家用医疗器械的医用价值,值得推广普及。

    心电图机手持式心电采集仪双极导联单极导联CR胸导联Wilson胸导联额面六轴系统横面六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