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心电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心电学杂志
江苏大学
实用心电学杂志

江苏大学

卢喜烈

双月刊

2095-9354

syxdxzz@sina.com

0511-84446662

212013

江苏省镇江市学府路 301号江苏大学杂志社

实用心电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Practical Electrocardiology
查看更多>>《实用心电学杂志》创刊于1993年,曾用名:《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国内心电学专业权威期刊之一。本刊聚焦心电学理论与心脏病学临床实践,面向全国心电学工作者和心血管内科医师,刊发具有创新性、前沿性与实用性的科研论文。本刊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江苏省教育厅主管,江苏大学主办;学术指导委员会主任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名誉主编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郭继鸿教授,主编为解放军总医院卢喜烈教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学生体检心电图特征分析

    冯艳王芳丽穆耶赛尔·麦麦提明
    325-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在校大学生的心脏电活动表现,分析其心电图异常的检出情况及特征,为识别出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的人群及心电图高危人群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22年入学行健康体检的1003名高校大学生的心电图,按不同性别及民族对心电图的人群分布特征和心电图参数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正常心电图459例(45。8%),异常心电图544例(54。2%)。异常心电图检出情况:窦性心律不齐36。7%,窦性心动过速2。2%,窦性心动过缓伴心律不齐5。5%,早搏1。8%,束支阻滞1。7%,ST-T改变2。5%。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女性高于男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男性和女性大学生中,心电图相关参数P波时限,QRS波时限,QT间期及RV5、SV1振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大学生体检心电图中异常心电图检出率较高,其心电图变化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及心电图参数的界值设定相关,故在体检心电图的诊断中需仔细判断其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改变,以免误诊,造成对受检者家庭成员的压力和医疗资源的浪费。心电图相关参数在不同性别大学生之间差异较小,在实际临床操作中可忽略。

    健康体检心电图心电图参数大学生少数民族

    单纯药物涂层球囊治疗非复杂性冠状动脉大血管原位长病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李川川詹雅峰欧阳煜张彦...
    330-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与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s,DES)对冠状动脉(简称冠脉)大血管原位长病变的疗效,并探讨DCB作为其常规治疗方式的可能性。方法 纳入102例接受冠脉介入治疗且为非复杂性大血管原位长病变的冠心病患者,根据介入策略分为药物球囊治疗组(DCB组)和药物支架治疗组(DES组)。利用定量血流分数(quantitative flow ratio,QFR)技术,分析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1年随访时的病变特点,比较DCB与DES的疗效。结果 ①两组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两组患者手术血管位置、单支病变及分叉病变占比、抗血小板药物使用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预处理方面,DCB组使用棘突球囊占比明显高于DES组(P<0。05)。③QFR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术前的参考血管直径、病变长度和病变面积狭窄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即刻,DCB组的最小管腔直径[(2。57±0。27)mm vs。(2。95±0。46)mm,P<0。01]及QFR增益[0。22(0。17,0。53)vs。0。27(0。20,0。63),P=0。001]均小于DES组,残余面积狭窄率明显高于DES组[(27。80±7。29)% vs。(13。08±6。93)%,P<0。01];随访时,虽然DCB组病变面积狭窄率高于DES组[38。76(30。56,48。16)% vs。27。14(20。22,34。75)%,P<0。01],但其晚期管腔丢失小于DES组[0。19(0。05,0。30)mm vs。0。25(0。15,0。39)mm,P=0。030],且两组最小管腔直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随访期间两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QFR指导DCB治疗非复杂性冠脉大血管原位长病变的疗效及MACE发生率与DES相仿,但鉴于本研究样本量小,DCB在冠脉大血管原位长病变的临床应用仍需更多证据支持。

    药物涂层球囊冠状动脉大血管病变冠状动脉原位病变冠状动脉长病变定量血流分数

    不同心电图表现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刘娜刘东升金平丹刘斌...
    336-340,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心电图表现下,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 non-obstructive coronary arteries,MINOCA)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从行冠脉造影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选取符合MINOCA诊断的患者361例,按照心电图表现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还是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将其分为STEMI组(n=84)和NSTEMI组(n=277)。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冠脉造影结果。结果 与STEMI组相比,NSTEMI组平均发病年龄更大,女性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占比均更高;STEMI组有吸烟史者占比更高,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TEMI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均高于NSTEMI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分布宽度、左心室射血分数以NSTEMI组更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EMI组病因以斑块破裂、冠脉痉挛、血栓形成比例更高,NSTEMI组病因则以氧供失衡、不明病因比例更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NOCA患者心电图改变以NSTEMI多见。与心电图表现为STEMI的MINOCA患者相比,NSTEMI组患者的发病年龄更大,女性更多见,临床危险因素占比更高,炎症指标及血小板指标更低,病因以氧供失衡、不明病因比例更高。

    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心电图临床特征

    基于心电远程网络的区域协同急救模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转运效率及近期预后的影响

    吴美花
    341-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心电远程网络的区域协同急救模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转运效率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应用基于心电远程网络的区域协同急救模式的STEMI患者临床资料,将其纳入协同急救组;另回顾本院同期收治的43例实施常规急救措施的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转运效率以及近期预后。结果 协同急救组首次医疗接触到进入手术室的时间、进入手术室到导管通畅时间和转运至急救车到进入手术室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协同急救组血管再通比例高于对照组,且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心电远程网络的区域协同急救模式可提高STEMI患者转运效率,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心电远程网络区域协同急救模式心血管事件转运效率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实用心电学杂志》2024年征订启事

    344页

    血清ApoA1、ApoB、Hcy水平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相关性

    任晓宇周白丽
    345-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载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 A1)、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行冠状动脉(简称冠脉)CT或冠脉造影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以及健康体检者共156例,分为4组:EH组(61例)、EH合并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组(EH+SAP组,29例)、EH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组(EH+ACS组,32例)及健康体检者构成的对照组(34例)。检测各组入选者的血脂、Hcy水平,评估单支、双支、多支血管病变患者ApoA1、ApoB、Hcy水平的变化,并根据冠脉CT或冠脉造影检查结果计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Gensini评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血清ApoA1、ApoB、Hcy水平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相关性。结果 4组入选者在年龄、性别及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H+SAP组和EH+ACS组ApoB、Hcy水平均高于EH组及对照组(P<0。05),ApoA1水平则低于EH组及对照组(P<0。05)。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ApoA1、ApoB、Hcy均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Gensini评分越高及冠脉病变血管的支数越多,ApoA1水平越低,表明两者呈负相关关系;而Gensini评分越高及冠脉病变血管的支数越多,ApoB、Hcy水平越高,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poA1、ApoB、Hcy可作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冠脉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其联合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等传统血脂指标,可共同为该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

    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同型半胱氨酸

    利用小儿哭声后屏气间歇期经口腔置管在小儿食管调搏术中的应用效果

    陈燕琴
    351-353,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利用小儿哭声后屏气间歇期经口腔置管在小儿食管调搏术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小儿食管调搏术电极置管的成功率、缩短检查时间、减少患儿痛苦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选取0~12岁行食管调搏术的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在对照组中不采用任何技巧,将食管电极置管经鼻腔置入,插入的深度为鼻尖-耳垂-剑突距离减去5cm。观察组利用小儿哭声后的短暂屏气间歇期,经口腔快速插入食管电极,插入的深度为发际至剑突距离减去5cm。比较这两种方法在食管调搏电极置管过程中的一次成功率、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完成食管电极置管所需的时间。结果 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86。67%(x2=4。286,P=0。038)。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3。33%(x2=33。611,P<0。01)。观察组置管时间(74。15±12。35)s短于对照组的(152。34±15。24)s(t=7。494,P<0。01)。结论 利用小儿哭声后的短暂屏气间歇期经口腔快速插入食管电极,能够提高小儿食管调搏术电极置管一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置管操作所需时间也明显缩短,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小儿食管调搏术口腔置管置管成功率屏气间歇期

    消失的心房颤动

    邓明君贾文侠
    354-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其预示着不良预后,通过射频消融术消除房颤是常见的治疗措施。本文报道1例扩张型心肌病合并房颤的患者在植入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后,心功能改善且房颤消失的病例,为临床提供参考。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心房颤动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

    经右冠窦消融左前分支近端附近室性早搏1例

    蔡永祥贺涛陶剑虹曹中静...
    357-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患者男,59岁,因反复心悸3月余入院,心电图示窄QRS型室性早搏,在Carto系统指导下行激动标测,最早激动点位于左前分支近端附近,因靠近传导束,消融风险高,遂至右冠窦行滴定解剖消融成功,早搏消失,术后未再出现室性早搏。

    室性早搏右冠窦左前分支射频导管消融

    特小右心室植入无导线房室同步起搏器Micra AV 1例

    吴闯举周杰文鹤龄熊雁...
    360-361,3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患者男,72岁,因"胸闷、气促20余天"入院。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二度Ⅱ型房室阻滞,心率43次/min。心脏超声示三尖瓣下移畸形,房间隔缺损,右心房增大,右心室继发减小,右心室收缩功能降低。结合患者病情及家属意愿,拟植入Micra AV起搏器。经右股静脉途径,行右心室造影提示右心室较小,测量三尖瓣到心尖距离大约3。0cm,有容纳Micra的空间;但操作空间小,手术难度大。经术中精确定位,跨三尖瓣后将Micra AV植入中低位间隔,测试各参数正常(阻抗770Ω,阈值1。0V/0。42ms,感知6mV),术中术后无特殊不适,手术顺利。

    MicraAV小右心室传导阻滞心脏瓣膜畸形房室同步起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