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军事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军事医学
军事医学科学院
军事医学

军事医学科学院

吴祖泽

月刊

1674-9960

yuankan@bmi.ac.cn

010-66931131

100850

北京太平路27号

军事医学/Journal Military Medic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系军事医学科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以刊登军事医学及相关学科的创新性论著为主,选登部分研究简报,技术方法及有一定指导性的文献综述。内容涉及放射医学、微生物学与流行病学、药理学与毒理学、药物化学、基础医学、卫生学与环境医学、卫生装备、临床医学及医学高新技术等领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23年度美军军事作业医学研究进展

    王静怡杨婧仪郭靖雯李哲...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系统梳理了美军2023年度军事作业医学领域研究进展,主要从提升极端自然环境健康保障能力、改善膳食营养与饮水卫生、评估干预睡眠质量、强化听力保护和重视体能训练5个方面,介绍美军全方位、多维度保障军人作业能力的研究成果和具体措施,以期为我军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军事作业医学极端自然环境损伤防护

    《军事医学》再次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

    《军事医学》编辑部
    6页

    高原作战条件下肾功能损伤及应对措施

    张超杨新军林繁森于守晨...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原地区气候以低压、低氧为特点,自然环境恶劣,对部队官兵的健康和作战状态产生严重影响.肾脏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血管结构复杂,耗氧量大,易受缺氧等因素的影响.该文从高原地区作战条件和肾脏血氧供应特点等方面,论述了高原作战环境下肾功能的特殊变化和肾损伤的诊治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旨在为高原作战环境下肾功能损伤的防治提供参考.

    高原低氧作战肾功能损伤

    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军事医学》编辑部
    11页

    应对重大新发传染病疫情疫苗研发关键技术选择与建议

    葛华刁天喜
    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疫苗接种是人类已知最经济有效的传染病防控手段,是应对全球疾病大流行的优先策略.该研究基于具有典型意义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疫苗研发经验,采用文献调研和专家咨询法,筛选了9个疫苗技术子领域30项关键技术,从重要性、紧迫性、创新性和可行性等维度对关键技术进行优先度排序,明确相关技术在技术发展体系中所处的位置,提出应对重大新发传染病疫情的疫苗研发关键技术发展建议,为科研管理部门合理配置科技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提供参考借鉴.

    COVID-19重大新发传染病疫情疫苗关键技术发展建议

    基于智能体的卫生列车医护人力资源配置仿真建模研究

    孙莹刘冠男于佳平
    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计算机仿真方法在卫生列车医疗后送医护人力资源配置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优化方案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Anylogic仿真建模工具,模拟卫生列车批量后送伤员过程.伤员模拟救治流程包括伤员的产生、检伤分类、救治、手术等.在伤员不同到达速率基础上,计算医护人力资源配置.结果 在轻中症车厢,配置医师24人、护士36人可满足伤员救治需求;在危重症车厢,当伤员到达速率为100~200人次/h时,医师4人、护士6人可满足救治需求,当伤员到达速率为300~476人次/h,医师4人、护士8人可满足救治需求.结论 利用计算机仿真研究卫勤保障人力资源配置具有可行性,可为卫生列车批量后送伤员提供决策参考.

    卫生列车仿真建模人力资源配置

    取代2H-苯并吡喃-3-甲酰苯胺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辐射活性评价

    彭涛李旭平徐菁张首国...
    20-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发现新结构的活性分子,为抗辐射药物研究提供候选化合物.方法 使用构象固定和官能团转换策略对Ex-RAD进行结构改造,设计并合成取代2H-苯并吡喃-3-甲酰苯胺化合物.通过照射细胞存活模型进行抗辐射活性筛选,并考察活性化合物的细胞毒性.优选活性化合物进行Western印迹实验,考察对照射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并通过照射小鼠模型评价其抗辐射活性.结果 合成目标化合物21个,通过筛选发现8个化合物可以显著提高照射细胞的存活,选择4个化合物进行复筛和细胞毒性评价.优选化合物D19进行Western印迹实验,发现D19可以影响照射AHH-1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与辐射组相比,D19可以使全身8.6 Gy照射小鼠30d存活率提高70%.D19对非致死剂量照射小鼠的血液系统具有保护作用.结论 新结构的化合物D19具有明确的抗辐射活性,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苯并吡喃化合物合成抗辐射评价

    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两种金黄地鼠呼吸道感染模型比较研究

    张之珺张丽丽吕蒙周冬生...
    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经气溶胶肺递送和滴鼻感染金黄地鼠动物模型,并对比两种模型的构建效果.方法 选取4~5 周龄雄性金黄地鼠,经气溶胶肺递送和滴鼻两种途径攻毒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NTUH-K2044,记录金黄地鼠攻毒后14d的生存状况,计算两种途径的半数致死量、存活率,并对呼吸道沉积分布、肺部细菌载量及组织病理进行检测.结果 气溶胶肺递送途径攻毒引起金黄地鼠半数死亡剂量(3×104 CFU)低于滴鼻途径(7×105 CFU).4×106 CFU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以气溶胶肺递送途径感染金黄地鼠后,96.46%沉积在肺部并成功定植,主要引起大叶性肺炎,4 d内动物全部死亡;而同等剂量菌液滴鼻后95.62%沉积在口鼻部,随后下移至气管定植,主要引起支气管肺炎,病变程度相对较轻,细菌更易被机体清除,14 d存活率为70%.结论 细菌呼吸道感染造模效果受攻毒途径影响,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经气溶胶肺递送攻毒主要引起病变严重的大叶性肺炎,滴鼻则主要引起病变较轻的支气管肺炎.上述两种动物模型的成功建立可为肺炎克雷伯菌致病机制研究和药效评价提供关键支撑.

    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气溶胶金黄地鼠动物模型

    去泛素化酶Mysm1通过调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调节神经干细胞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

    徐振华秦巧臻李晓彤陈悦...
    36-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去泛素化酶Mysm1对神经干细胞(NSC)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从孕12.5 d C57BL/6胎鼠脑组织中分离NSC在体外进行培养,体外诱导NSC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免疫荧光染色、实时定量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体外NSC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过程中Mysm1表达量的变化;使用慢病毒敲低NSC中Mysm1的表达量并通过实时定量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敲低效率;免疫荧光染色和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比较体外敲低Mysm1前后NSC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的变化;转录组学检测体外敲低NSC内Mysm1后差异基因情况;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验证差异基因相关蛋白的变化;Cut-Tag检测体外NSC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过程中Mysm1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基因启动子区域富集情况;在敲低Mysm1的基础上过表达GFAP,免疫荧光染色和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体外过表达GFAP前后NSC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的变化.结果 体外诱导NSC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时,细胞表达Mysm1逐渐升高;Mysm1敲低会抑制体外NSC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Mysm1通过调控GFAP的转录影响NSC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在敲低Mysm1的基础上过表达GFAP部分挽救了NSC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的能力.结论 Mysm1通过表观调控GFAP的转录调节NSC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

    Mysm1神经干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分化

    肉桂醛对苯所致免疫和氧化应激损伤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李梦洋王贵乔亚梅王萍玉...
    4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肉桂主要活性成分肉桂醛对苯所致小鼠免疫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选用4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苯500 mg/kg)、肉桂醛低、中、高剂量组(5、25、50 mg/kg),每组8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每天通过灌胃苯的方式造成小鼠免疫和氧化应激损伤,同时治疗组灌胃给予肉桂醛,每周5d,连续3周.末次灌胃24h后取小鼠外周血进行血细胞计数,观察各组小鼠体重的变化,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脾脏和胸腺的病理结构,提取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测定其线粒体活性氧(ROS)及三磷酸腺苷(ATP)的含量,使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血浆中丙二醛(MDA)的含量、二硫代二硝基苯甲酸法测定血浆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羟胺法测定血浆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结果 苯暴露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重减轻(P<0.05);脾脏和胸腺组织受损,脾脏和胸腺指数均降低(P<0.05);外周血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降低(P<0.05);血浆中GSH和SOD活性降低(P<0.05)、MDA含量升高(P<0.05);PBMC中线粒体ROS水平升高,ATP含量降低(P<0.05).肉桂醛治疗后,小鼠体重升高;脾脏和胸腺组织恢复良好,脾脏和胸腺指数均升高(P<0.05);肉桂醛高剂量组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水平升高(P<0.05);血浆中GSH和SOD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P<0.05);PBMC中线粒体ROS水平降低,ATP含量升高(P<0.05);肉桂醛的治疗可以缓解苯诱导的小鼠PBMC线粒体功能的损伤,其中以50 mg/kg剂量为最佳(P<0.05),肉桂醛的治疗作用具有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肉桂醛可通过抗氧化作用和提高PBMC线粒体功能改善苯所致小鼠免疫损伤和氧化应激损伤.

    肉桂醛免疫氧化应激线粒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