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军事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军事医学
军事医学科学院
军事医学

军事医学科学院

吴祖泽

月刊

1674-9960

yuankan@bmi.ac.cn

010-66931131

100850

北京太平路27号

军事医学/Journal Military Medic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系军事医学科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以刊登军事医学及相关学科的创新性论著为主,选登部分研究简报,技术方法及有一定指导性的文献综述。内容涉及放射医学、微生物学与流行病学、药理学与毒理学、药物化学、基础医学、卫生学与环境医学、卫生装备、临床医学及医学高新技术等领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Keap1-Nrf2和NF-κB信号通路介导脂多糖诱导的脑损伤效应研究

    刘一沉闫栋斐李志新毛迎春...
    481-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红系衍生的核因子2相关因子2(Keap1-Nrf2)和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在脓毒症相关脑病(SAE)中的作用.方法 40只雄性SPF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n=10):对照组和脂多糖(LPS)处理6、24、48 h组.根据小鼠一般状况和旷场实验评价小鼠的行为学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外周血促炎性因子含量,采用抗氧化检测试剂盒检测脑组织抗氧化活性.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NF-κB、Keap 1、Nrf2 mRNA含量,Western印迹分析NF-KB、Nrf2、Keap1和Tlr4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LPS6h组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浓度呈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48 h达高峰(P<0.01);LPS6h和24 h组白细胞介素18(IL-18)血清浓度增加(P<0.01),但48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活性增加(P<0.05);除了 LPS 24 h组旷场内中央区域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LPS组小鼠旷场内中央区域活动时间、活动路程及活动总路程均显著减少(P<0.01).与对照组相比,LPS组小鼠海马区Tlr4、LPS 6 h、48 h组NF-κB和LPS 6 h组Keap 1及Nrf2 mRNA表达增加(P<0.05);LPS 组 NF-κB、Keap 1、Tlr4 蛋白和 LPS 24 h、48 h 组 Nrf2 蛋白水平上升(P<0.05).结论 Keap1-Nrf2 和NF-κB信号途径在脓毒症脑病中发挥一定作用.

    脓毒症脓毒症相关脑病脂多糖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核因子κB红系衍生的核因子2相关因子2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3修饰的间充质干细胞通过降低氧化损伤减轻放射性肺损伤

    翟瑞台福敏丁可昕葛常辉...
    487-4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3(GPx3)修饰的间充质干细胞(MSC)对小鼠放射性肺损伤(RILI)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20 Gy 60Co单剂量照射C59BL/6小鼠肺部,经尾静脉注射GPx3修饰的MSC,不同时间点收取肺组织,进行切片染色观察病理变化;通过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炎症相关因子表达水平,生化实验检测丙二醛(MDA)、H2O2和8-羟基鸟嘌呤(8-OHG)含量,反转录阻断联合双引物扩增PCR检测RNA损伤情况.结果 GPx3修饰的MSC能够显著改善辐射后肺组织的病理损伤、抑制炎症反应以及纤维化进程,GPx3修饰后MSC能够更好地清除活性氧(ROS),并减少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和RNA氧化损伤的8-OHG修饰.结论 GPx3修饰的MSC通过减少ROS累积以降低氧化损伤进而减轻RILI,GPx3修饰的MSC可以提高RILI的治疗效果.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3间充质干细胞氧化损伤放射性肺损伤8-羟基鸟嘌呤

    牙髓干细胞预防大鼠高原肺水肿的实验研究

    李雪毛壮王唱垚王华...
    495-5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牙髓干细胞(DPSC)对高原肺水肿(HAPE)的预防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Sprague-Dawley大鼠21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高原肺水肿组(HAPE)和DPSC预防组(DPSC).模拟高原环境前3d和前Id,DPSC组大鼠尾静脉注射DPSC,Control组和HAPE组尾静脉注射相同体积的磷酸盐缓冲液(PBS).将HAPE组和DPSC组大鼠置于低压低氧模拟舱内,模拟海拔6000 m环境,建立大鼠HAPE模型.3 d后对各组大鼠解剖,制作肺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记录大鼠肺干/湿重;BCA法检测肺组织匀浆总蛋白浓度;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肺组织水通道蛋白1(APQ-1)表达;比色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血管活性物质浓度;ELISA法和RT-PCR法分别检测血清和肺组织炎症因子的表达.结果 低压低氧环境处理3 d,HAPE组大鼠肺内炎细胞浸润增加、肺泡壁增厚、肺泡间质水肿、渗出增多,DPSC预防可显著减轻肺脏的组织病理学损伤.HAPE组大鼠的肺水含量(LWC)和肺组织匀浆总蛋白含量显著升高,DPSC预防组可显著降低LWC和肺组织匀浆总蛋白,二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APE组肺组织中AQP-1蛋白与核酸表达水平显著降低,DPSC预防可增强AQP-1在肺组织的表达.HAPE组血浆扩血管活性物质一氧化氮(NO)和前列环素(PGI2)显著降低,而DPSC预防可显著升高血浆扩血管活性物质的表达.HAPE组血清和肺组织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α(IL-1α)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显著升高,DPSC组血清和肺组织炎症因子表达显著降低.结论 DPSC可通过促进水通道蛋白表达和提高血浆扩血管物质的含量,以及降低血清及肺组织炎症因子表达,从而预防大鼠高原肺水肿的发生.

    高原肺水肿牙髓干细胞炎症水通道蛋白

    抗新型冠状病毒分泌型IgA的构建及其经鼻给药的生物分布研究

    黄平张冠英迟象阳孙韩聪...
    501-5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以实验室前期开发的1株IgG型抗新型冠状病毒中和抗体ZW2G10为模板,构建得到分泌型IgA(sIgA)并进行活性评价,明确sIgA经鼻给药后在ICR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方法 sIgA经表达、纯化和鉴定后,通过ELISA和假病毒中和实验评价其结合活性和中和活性.sIgA偶联Alexa Fluor 750荧光染料,对小鼠进行滴鼻,活体成像观察sIgA的体内生物分布;将小鼠解剖后,观察sIgA在各器官组织的分布状况.结果 与IgG型抗体相比,sIgA保留了与SARS-CoV-2 S蛋白的结合能力,其中和能力得到增强.sIgA以1 mg/kg的单次剂量滴鼻后,可在小鼠肺部留存72 h以上;在其他器官组织中,仅鼻腔和胃肠道在滴鼻后8 h内检测到抗体存在,在心脏、肝脏、肾脏、脾脏、脑、膀胱和血液中均未检测到抗体存在.结论 成功构建通用、高效的sIgA表达体系,明确了 sIgA经鼻给药后可有效针对呼吸道和肺部,sIgA有望成为提供即时被动免疫保护的潜在药物.

    新型冠状病毒分泌型IgA抗体工程经鼻给药生物分布活体成像

    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军事医学》编辑部
    508页

    适用于流感病毒感染研究的qRT-PCR内参基因评估

    赵璐冯烨张森陈月红...
    509-5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确定稳定的内参基因以比较病毒感染下靶标基因的转录水平,为研究宿主-流感病毒相互作用提供参考.方法 在经典流感感染细胞模型(A549和THP-1细胞)中使用逆转录定量实时PCR(RT-qPCR)检测6个候选内参基因[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β-肌动蛋白(β-actin)、18S RNA、β2微球蛋白(B2M)、泛素结合酶E2D2(UBE2D2)、核糖体蛋白 L37A(RPL37A)]的相对表达量.使用 BestKeeper、GeNorm、NormFinder和比较 ΔCt 法等方法综合评估内参基因的稳定性.结果 在不同条件下,内参基因稳定性存在差异.当综合考虑流感病毒感染和免疫激活等因素时,β-actin和GAPDH分别是A549细胞和THP-1细胞中最稳定的内参基因,其次是UBE2D2和B2M.结论 鉴定出的A549和THP-1细胞在流感病毒感染、干扰素及脂多糖处理时表达内参基因的稳定性及优选内参基因,对病毒感染机制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内参基因流感病毒干扰素逆转录定量PCRA549细胞THP-1细胞

    一种基于多模态变分自编码器的联合认知表征学习方法

    宋秋月陈圆贾淑钰应晓敏...
    516-5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学习大脑视觉认知活动的多模态联合认知表征,提高认知表征的视觉信息分类性能,并从视觉图像特征中预测大脑脑电图(EEG)响应以及从EEG信号中解码出视觉图像.方法 基于多模态变分自编码器网络结构,结合混合专家乘积(MoPoE)方法学习联合认知表征,并添加基于自适应鉴别器增强的样式生成对抗网络(StyleGAN2-ADA)实现对EEG信号的编码和解码任务,包括分类任务以及图像和EEG的跨模态生成.结果 实现了不同模态的特征融合,提高了认知表征视觉信息的分类性能,并将不同模态的特征空间对齐到一个联合隐空间,为跨模态生成任务奠定了基础.基于联合隐空间进行的EEG和图像的相互跨模态生成结果优于以往工作中从一个模态到另一个模态的单向映射方法.结论 能够融合并对齐多个模态的信息,使联合认知表征的分类性能优于使用任何单一模态,并且在跨模态生成任务中取得优于模态单向映射的结果,为大脑视觉认知信息有效统一的编码和解码建模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多模态变分自编码器认知表征脑电图跨模态生成

    语言模型辅助人工智能抗体设计与优化的研究热点和进展分析

    赵文彬罗霄伟佟凡郑翔文...
    524-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语言模型辅助人工智能抗体设计与优化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及进展,为抗体开发领域研究人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CiteSpace软件对Web of Science、Pubmed和Scopus数据库中收集到的抗体设计与优化研究领域中3个重要研究任务(抗体预训练语言模型构建、抗体序列生成、抗体三维结构预测)的文献进行总体研究热点分析,并对各研究任务下的重要研究进展进行梳理总结,分析具体研究工作的异同点和当前研究面临的问题.结果 2019年(10篇文献)至2023年(89篇文献),3个研究任务的研究规模和研究热度不断攀升.总体研究热点聚焦于通过语言模型辅助设计或优化得到人源化、亲和力高以及特异性强的抗体.在各研究任务中,模型架构多样性、训练数据一致性以及训练策略差异性反映了研究方法的特点.同时,当前研究仍然面临着抗原数据稀疏、计算算力限制以及干湿实验结合不足等问题.结论 语言模型辅助人工智能抗体设计与优化的相关研究正在逐步兴起,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研究者仍需解决模型对抗原抗体相互作用信息忽略和实验验证与模拟计算结合缺乏的问题,深化研究内容并扩展实际应用场景.

    抗体设计抗体优化深度学习语言模型

    关于投稿的统计学要求

    《军事医学》编辑部
    529页

    基于孟德尔随机化分析的肠道菌群和17种癌症因果效应关系研究

    彭梅黄烨郑莉李君辉...
    530-5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法评估特定肠道菌群与不同类型癌症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 使用8956例德国人的肠道菌群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汇总数据,提取与430种肠道菌群特征显著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变异位点作为工具变量(IV),以包括17种癌症的泛癌GWAS汇总数据作为结局,采用两样本MR分析肠道菌群与泛癌之间的因果关系,分析结果以逆方差加权法为主.同时,通过敏感性分析检验异质性和水平多效性以保证结果的稳定性.结果 17种不同肠道菌群的遗传易感性分别与11种不同类型癌症的发生发展存在因果关系.结论 通过探究不同类型肠道菌群与泛癌的因果关系,发现特定的肠道菌群与癌症之间存在潜在的因果关系,这些菌群可能成为新的生物标志物,为癌症的预防、早期筛查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孟德尔随机化肠道菌群单核苷酸多态性泛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