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特别健康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特别健康
特别健康

胡蔓

半月刊

2095-6851

jtbjzz@126.com

010-52302800;027-88568065

100871

北京大学100871-001信箱(学术部)

特别健康/Journal Special Health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加热湿化高流量鼻导管辅助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

    陈贤
    95-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加热湿化高流量鼻导管辅助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2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在出生后均为其给予加热湿化高流量鼻导管辅助通气治疗措施,观察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本研究62例患儿行加热湿化高流量鼻导管辅助通气治疗,成功通气60例,治疗成功率为96.77%,患儿经过治疗,其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治疗后的各项血气分析指标均得到改善,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热湿化高流量鼻导管辅助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帮助缓解其临床症状,改善血气指标,同时,还能降低并发症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加热湿化高流量鼻导管辅助通气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

    互联网+协同护理对中青年PCI术后焦虑情绪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分析

    丁海瑞陈晓庭马晓娜
    97-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互联网+协同护理与常规延续性护理对比,探讨出一种更有效可行的延续性护理教育策略和手段,以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服药依从性及减少心血管事件再次发生.方法:选取于潍坊市某三甲医院首次行经皮冠脉介入手术后的中青年患者(18~59岁)8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实验组40例,实验组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互联网+协同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出院指导.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服药依从性量表(《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在患者出院后1周、1个月、3个月后进行随访,通过比较两组患焦虑情绪、服药依从性进行效果评价.结果:随机对照实验:在性别、年龄、文化水平、家庭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医保、自费)、支架个数、吸烟史、饮酒史、合并症、等基本资料的比较上,两组患者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实验组患者焦虑评分量表(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达标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实验组通过干预措施,焦虑水平得分明显低于实验组,随着时间的延长焦虑症状得到有效缓解;(2)互联网+协同护理能够缓解患者术后焦虑情绪,提高服药依从性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当下形式受疫情的影响,互联网作为媒介,协同护理团队作为技术支持,患者足不出户就能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和专业的指导,值得临床推广.

    互联网协同护理PCI焦虑依从性

    调强放疗联合顺铂同步化疗对局部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生存率、不良反应的影响

    董凤华蒋红云李京艳
    99-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调强放疗联合顺铂同步化疗对局部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生存率、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局部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共8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40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放疗联合顺铂同步化疗治疗,观察组调强放疗联合顺铂同步化疗.比较两组1年生存率、治疗前后患者生存质量、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1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二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P>0.05,而治疗后两组生存质量均改善,而观察组生存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强放疗联合顺铂同步化疗对局部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生存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调强放疗顺铂同步化疗局部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生存率不良反应影响

    临床护理干预模式自发性气胸手术患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高星晨
    101-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在临床上对自发性气胸手术患者展开护理服务,其具体工作实施过程中,观察选择施用临床护理干预模式,分析其影响效果如何.方法:本院此次研究选取80例进行诊治的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这一期间自发性气胸手术患者,将其研究对象划分,建立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经由随机法选取).此次研究中的观察组受试者,临床护理干预模式为具体的干预措施;常规护理模式为对照组受试者具体的干预措施.结束护理干预之后,比对试验患者之间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测量值.结果:护理服务开展后,所得研究数值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干预对象评估结果,比对对照组更高(p<0.05);所得研究数值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干预对象评估结果,比对对照组更低(p<0.05);所得研究数值生活质量测量值方面,观察组干预对象评估结果,比对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临床护理干预模式投入临床自发性气胸手术患者护理中,所得干预的评估结果更好.不仅患者对护理服务更加满意,其出现呼吸困难、肠梗阻等并发症状的情况有所减少,自身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升.其优越性更佳,更加值得被推广至临床应用当中.

    临床护理干预模式自发性气胸手术护理效果应用价值

    甲状腺癌的CT影像学特征及螺旋CT扫描诊断价值

    高燕杨润田
    103-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螺旋CT诊断甲状腺癌价值及影像学特征.方法:筛选50例疑似甲状腺癌患者,均进行螺旋CT检查,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相对比,观察应用价值.结果:50例患者经手术或病理诊断确诊甲状腺癌40例,螺旋CT检出39例,占比97.1%;螺旋CT诊断甲状腺癌,灵敏度97.5%,特异度90.0%,准确度96.0%,与手术或病理诊断差异不显著(X2=2.041、1.013、1.053,P=0.153、0.314、0.305).结论:螺旋CT诊断甲状腺癌,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高,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甲状腺癌螺旋CT影像学特征

    X线、CT及MRI诊断周围型肺癌的效果分析

    宫晋升
    105-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X线、CT及MRI诊断周围型肺癌的效果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择本院2021年9月-2022年3月中确诊"周围型肺癌"患者41例作为观察组(接受X线检查35例、CT检查40例、MRI检查41例),同期疑似"周围型肺癌"但确诊阴性对象41例,作为对照组(接受X线检查36例、CT检查38例、MRI检查38例),以病理学检查作为金标准,对比临床影像学技术的检查价值和特点.结果:临床疾病筛查中,X线和MRI、CT技术的阳性预测率和阴性预测率均为100.00%,灵敏度对比:MRI>CT>X线;特异度对比:CT>MRI>X线;误诊率、漏诊率对比:MRI<CT<X线;综合满意率对比:MRI>CT>X线.结论:X线、CT及MRI都可作为周围型肺炎的检查依据,MRI和CT的特异度和灵敏度更高,患者的评价更好,建议结合患者的意愿和医院的水平择优选择.

    X线CTMRI周围型肺癌诊断效果

    PDCA循环模式在癌症患者癌痛药物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郭小莉
    107-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在对癌症患者进行癌痛药物护理管理工作时,以PDCA循环模式为主,评价其具体效果.方法:以2020年3月-2020年12月为实验时间,以该时间内本院含有的癌症疼痛患者共计100例为实验对象.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50例对照组、其癌痛药物护理管理工作以常规模式为主,50例观察组、其癌痛药物护理管理工作以PDCA循环模式为主.对比组间的疼痛程度改善情况评分值、治疗效果.结果:组间的疼痛程度改善情况评分值比较,观察组的疼痛程度,疼痛对活动的影响,疼痛信念等评分值均更低,疼痛控制满意度评分值更高(P<0.05).组间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的优异率、良好率均更高,一般率更低(P<0.05).结论:择取PDCA循环模式实施于癌痛药物的管理工作中,对于癌症患者的疼痛结局、治疗效果均有显著正向作用.

    PDCA循环模式癌症患者癌痛药物护理管理疼痛程度

    探讨鼻内镜直视下应用微型电动切割系统对腺样体肥大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

    胡宝钟
    109-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在鼻内镜直视下实施微型电动切割系统对于腺样体肥大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2年1月期间60例腺样体肥大的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将2018年1月~2019年6月期间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传统的腺样体切除术,2019年7月~2022年1月期间30例为观察组进行鼻内镜直视下微型电动切割系统治疗,分析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疼痛程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率、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组间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腺样体肥大的治疗中实施鼻内镜直视下微型电动切割系统,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舒适度,降低一系列并发症,增强疗效,在临床上值得推荐.

    鼻内镜微型电动切割系统腺样体肥大临床效果

    足月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黄冬宇
    111-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足月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于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我院足月低出生体重儿以及正常出生体重儿共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正常出生体重儿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足月低出生体重儿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对比分析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在母亲年龄、孕周、胎数、产检次数等发面的差异,采用单因素以及多因素分析的方式,了解出现足月低出生体重儿的相关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后发现:母亲年龄、胎数、孕周、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务工、孕期饮食差、以及产检次数与出现足月低出生体重儿存在联系,其中P<0.05.经多因素分析后发现:母亲年龄<20岁,存在多胎、早产、妊娠期高血压、务工、孕期饮食差、以及产检次数<6次均属于导致出现足月低出生体重儿的高危因素.结论:足月低出生体重儿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年龄、胎数、孕周、妊娠期高血压等因素所引发,针对此类情况,在对产妇进行干预的过程中,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进行干预,能够有效的降低足月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

    足月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影响因素

    常规健康康复基础上开展运动疗法应用于肌骨疼痛的效果观察

    黄裕龙伍小霞伍灵灵陈荣伟...
    113-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常规健康康复基础上开展运动疗法应用于肌骨疼痛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2月收治的肌骨疼痛患者62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1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运动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SF-36量表进行生活质量评估.观测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VAS、SF-36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SF-36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JOA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6.78%显著高于对照组77.46%(χ2=5.166,P=0.023).结论:常规健康康复基础上开展运动疗法能有效缓解患者肌骨疼痛、降低疼痛递质因子水平、提升临床疗效与患者生活质量.

    常规健康康复运动疗法肌骨疼痛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