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彭其渊

季刊

1672-4747

jtt@home.swjtu.edu.cn

028-87600755

610031

四川省成都市西南交通大学九里校区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的办刊宗旨是: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在贯彻执行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各项有关方针正策的基础上,着重反映本校、国内外广大科技工作者在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与其相关学科方向的最新科技成果、优秀设计、制造与新技术的应用开发。这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相关的工程设计、制造、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研究、新技术的应用与开发和科学研究等内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考虑心理潜变量的城市轨道站点接驳方式选择行为研究

    傅玉玲孙小慧张佳欣
    160-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框架,从出行者使用接驳工具的经验和对接驳工具属性评价两个维度分别引入出行习惯、感知态度两类潜变量,构建城市轨道站点接驳方式选择意向的多指标多因果模型,探究城市轨道站点接驳方式选择意向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路径,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巢式Logit模型构建混合选择模型,探究出发端与到达端接驳方式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行为习惯潜变量直接影响接驳方式选择意向,感知态度对步行、共享单车接驳选择意向具有直接影响;显著影响接驳方式选择意向的可观测变量有学历、车辆保有情况、收入情况、接驳距离及出行人数;相较于慢行交通与道路公共交通,私人小汽车、电动车的有无对私人交通方式接驳选择行为影响较大;学历和职业等个人社会经济属性,出行目的和出行人数等出行属性,以及主观规范和行为意向等心理属性对出行者城市轨道出发端和到达端接驳方式选择行为均有显著影响;相较于到达端,出行费用、主观规范及行为态度对出发端接驳方式选择行为的影响更大,且出发端接驳方式选择对到达端的接驳决策行为具有影响.

    城市交通混合选择模型接驳方式选择城市轨道站点计划行为理论

    考虑乘客理性疏忽的网约车订单取消惩罚策略

    蒋格格张欣李曼姿
    175-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乘客的订单取消行为并制定合理的惩罚策略是网约车公司运营优化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理性疏忽理论,研究网约车和出租车共存的市场中,乘客的订单取消行为和公司对乘客取消订单的惩罚策略.不同于现有完美信息或者完全无信息的假设,本文考虑乘客自主选择信息策略并基于获取的信息做出决策,建立了双层优化模型.上层分别以公司利益和网约车市场的社会福利最大化为优化目标,确定取消订单的惩罚金额.下层构建了基于理性疏忽理论的用户决策模型,并比较了固定费用、分段和基于时间三种惩罚策略的特点.通过粒子群优化算法和逐次平均法相结合的方法求解该模型.研究表明,随着信息获取成本的降低,单个出行者的出行成本最多降低8%,做出正确决策的概率最多增加40%.同时随着信息获取成本的增加,最优的公司收益和社会福利分别减少了16.8%和5.1%.在公司收益和社会福利最优的目标下三种惩罚策略几乎无差别,但在公司收益最大化时,惩罚金额显著高于在社会福利最优时的水平,且订单取消率更低.研究结果为网约车公司制定惩罚策略提供了参考性思路和实践价值.

    城市交通订单取消惩罚策略理性疏忽网约车信息策略

    车货供需匹配模型与算法研究综述

    徐新昊张小强杨云王光超...
    191-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货车保有量及货运需求的迅速增长,车货供需匹配问题成为了货运电子商务平台的核心和热点.本文主要针对车货供需匹配问题从模型和算法两个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在车货供需匹配模型方面,考虑的优化目标主要包括满意度、公平性和稳定性三个方面的评价指标,根据应用场景,将车货供需匹配模型分为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三类,其中一对一车货供需匹配模型针对整车运输,其他两种则对应零担运输.随着三种应用场景的模型复杂程度越来越高,相应求解难度、求解时间也呈现递增趋势.在车货供需匹配算法方面,根据货运需求数据的结构与特点可以划分为最优化算法、人工智能算法、推荐算法以及其他算法四类:对于小规模、时效性要求不高的货运需求,可以根据模型的特点与特性设计最优化求解算法;对于大数据、交互性数据或实时性要求高的货运需求,人工智能算法和推荐算法则是车货供需匹配问题的有效途径,其中人工智能算法通过预测车主行为或匹配结果实现匹配任务,而推荐算法可以针对车货需求大数据实现有效的召回并推荐.最后,本文总结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并从中归纳出三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一是结合实际业务场景和车货信息大数据背景,提高车货供需匹配方法的实际可行性;二是进一步挖掘更多的评价指标,如车主偏好以及订单目的地接单概率等指标;三是关注车货供需匹配的实时决策问题,重点考虑货运需求的动态随机性以及平台和车主的长期收益目标.

    公路运输货运电子商务平台车货供需匹配模型车货供需匹配算法

    铁路网车流分配问题研究综述

    薛锋周琳刘泳博
    206-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铁路网车流分配是铁路运输组织中的热点研究问题,也是铁路运营管理层面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分析了铁路网车流分配优化问题的内涵及特点,并从模型构建及算法设计两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研究特点进行了综述.在模型构建方面,按照决策变量、优化目标和约束条件三个角度对既有研究进行分类,并指出决策变量主要依据点-弧模型和弧-路模型两种基本车流分配模型设置,其中弧-路模型的决策变量相对更少,在大规模车流分配模型中更为适用;优化目标通常选择广义费用中的一种或多种,并兼顾运输效益与点线能力协调进行设置;在约束条件的考虑上,大部分模型以传统约束条件为主,根据不同运输需求设置约束条件.在算法设计方面,分析发现启发式算法成为求解大规模路网问题的主要手段,而基于模型松弛和模型分解的精确算法以及基于模型修改的算法也逐步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归纳分析既有研究特点的基础上,结合铁路货物运输内外部发展环境的变化,进一步展望了车流分配在模型建立、算法求解和创新方面的研究趋势,可为铁路车流分配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铁路运输车流分配研究综述数学模型求解算法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投稿指南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