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月刊

1671-4954

editor@jtyy.com

0771-2623155

530022

广西省南宁市古城路31号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Journal Home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适应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新形势,独创药学家和名医联合办刊的新模式,以通俗、实用、权威为鲜明特色,以成为中国3亿家庭就医选药实用指南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舒适护理对剖宫产产妇的护理效果分析

    张晓娜马小露王秀梅
    226-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剖宫产产妇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的60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n=300)及对照组(n=300),对照组剖宫产产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给予舒适护理方法,对比两组产妇术前、术后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对比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术前两组产妇的SAS、SD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的SDS、SA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25.6±3.1分,29.1±2.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292/300,97.3%)明显高于对照组(247/300,82.3%),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改善剖宫产产妇的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舒适护理剖宫产产妇护理满意度焦虑抑郁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家庭参与护理模式应用探讨

    蔚晓霞
    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家庭参与护理模式应用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接受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的7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划分成两组,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接受医护人员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接受医护人员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家庭参与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自理、半自理、不能自理等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患者的未康复、部分康复、完全康复等方面的康复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生活质量评分和康复率均高于对照组,其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参与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率.

    重型颅脑损伤家庭参与护理应用效果

    微创PFNA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手术室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暴晨
    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微创PFNA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手术室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在我院收治的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中选取66例,均行微创PFNA术,起止时间是2017年3月~2019年12月.随机分成2个小组:对照组33例,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33例,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比较2组的护理指标数据.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手术用时和住院时间更短,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6.1%vs24.2%),患者护理满意率更高(97.0%vs78.8%),差异显著(P<0.05).结论:微创PFNA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疗效确切,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能加快恢复速度、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推广价值.

    老年转子间骨折PFNA术手术室护理干预并发症满意度

    护理干预在内镜下治疗胃肠息肉围手术期中的临床应用

    蔡生春闫焕文刘丹
    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胃肠息肉手术使用内镜治疗患者接受系统护理的作用,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对84例胃肠息肉患者进行分析,将患者分成了系统组和参照组,两组均有42例患者,参照组使用常规护理,系统组使用系统护理干预,对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系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胃肠蠕动恢复时间是(7.6±2.69)小时、肛门排气时间是(14.1±4.37)小时;参照组分别是(12.3i2.86)小时、(23.8±5.94)小时,系统组患者术后的两项指标均比参照组短,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系统组接受护理过程的并发症几率比对照组低,两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系统护理应用于胃肠息肉手术治疗具有非常好的效果,患者的并发症几率低,临床中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胃肠息肉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效果

    中医护理对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陈月洁
    228-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中医护理对癌症放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方法 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在该院肿瘤科住院的癌症放化疗患者118例,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62例与观察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肿瘤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癌症疲乏量表(CFS)评分情况.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躯体疲乏、认知疲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情感疲乏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肿瘤护理基础上应用中医护理癌症放化疗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癌因性疲乏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生命特征中医护理肿瘤

    循证护理对CAR-T细胞疗法治疗淋巴瘤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杜莉
    229-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CAR-T细胞疗法治疗淋巴瘤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分析价值.方法:2019年1月-2020年1月,抽取84例患者入组,随机数表法分常规和实验组,分别给予常规和循证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生存质量较高(P<0.05).结论:循证护理对CAR-T细胞疗法治疗淋巴瘤患者作用价值大,可提升生存质量.

    循证护理CAR-T淋巴瘤生存质量

    研究肺康复护理对间质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邓燕
    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肺康复护理对间质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于本院诊疗的68例间质性肺疾病患者.回顾分析护理过程,将其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康复组,常规组34例给予常规护理,康复组34例给予肺康复护理,观察并评价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无明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康复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间质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施以肺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肺康复护理间质性肺疾病稳定期生活质量

    探讨优质护理对肺结核患者护理质量和依从性的影响

    巩佳
    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对肺结核患者护理质量和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9年4月-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86例肺结核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随机抽签法均分两组,各43例.其中,给予传统护理的为参照组,给予优质护理的为研究组,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和患者依从性.结果:研究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以及患者依从性均高于参照组,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对肺结核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护理水平、保证治疗效果,促进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满意度和依从性,具有推广价值.

    肺结核优质护理护理质量依从性影响

    慢性疾病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理、临床症状与生活质量的影响

    江晶晶鲁赛帅
    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病人心理、临床症状、自我效能、生活质量等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入住医院老年科病房的124例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62例.对照组接受病区常规护理干预和出院后随访,观察组采用基于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自我效能、生活质量评分,血清心肌酶、D-二聚体水平.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医院焦虑抑郁量表总分(HADS-t)、焦虑亚量表(HADS-a)、抑郁亚量表(HADS-d)评分分别为(5.12±0.57)分、(3.25±0.36)分、(3.02±0.34)分,对照组干预后HADS-t、HADS-a、HADS-d评分分别为(6.28±0.65)分、(4.18±0.47)分、(4.12±0.43)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心绞痛、呼吸困难、心悸、疲乏无力等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干预后(P<0.05).观察组干预后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评分高于对照组干预后(P<0.05).观察组干预后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P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D-二聚体均低于对照组干预后(P<0.05).结论:基于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老年冠心病病人心理状况及临床症状,提高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

    冠心病慢性疾病轨迹模式护理干预焦虑抑郁临床症状自我效能生活质量

    早期康复护理在改善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流指标及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

    李丹
    232-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在改善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流指标及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8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以抽签法均分后纳入对照组及研究组.对照组以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后下肢静脉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后发生下肢水肿、深静脉血栓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提高下肢血运,有效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

    脑梗死早期康复护理血流速度下肢深静脉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