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月刊

1671-4954

editor@jtyy.com

0771-2623155

530022

广西省南宁市古城路31号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Journal Home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适应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新形势,独创药学家和名医联合办刊的新模式,以通俗、实用、权威为鲜明特色,以成为中国3亿家庭就医选药实用指南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糖尿病对慢性完全性闭塞性病变介入治疗中期预后的影响

    郑一天林先和
    3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糖尿病对慢性完全性闭塞病变患者经介入治疗后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观察性研究,分析了我院2016.6-2018.8月内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194例患者,其中合并有糖尿病患者53例,无糖尿病患者141例.随访术后中期MACCE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合并有糖尿病的慢性完全性闭塞性病变患者组,其术后中期MACCE事件发生率高于无糖尿病患者组(22.6%vs 8.5%,p=0.013).结论:糖尿病对于慢性完全性闭塞性病变的患者而言,是其经皮冠脉支架置入术后中期发生MACCE事件的危险因素.

    慢性完全性闭塞病变经皮冠脉支架置入术糖尿病

    应用品管圈在规范儿科入院前患者鼻咽拭子标本采集的价值体会

    李倩
    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品管圈(QCC)在规范儿童医院急诊科入院前鼻咽拭子标本采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儿童医院急诊科接受鼻咽拭子标本采集的患儿共1000例为对象,其中500例为2020年3月~4月(实施前)就诊患儿,500例为2020年5月~6月(实施后)就诊患儿,其中实施前采用常规流程和方法进行鼻咽拭子标本采集,实施后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比实施前后的标本采集合格率等.结果:实施后的标本采集合格率97.2%高于实施前的标本采集合格率82.4%,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开展有助于提高儿童医院急诊科入院前患儿鼻咽拭子标本采集合格率,为临床诊疗提供准确依据,值得推广.

    品管圈鼻咽拭子标本采集合格率

    经颅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灵敏度比较

    吴丹丹
    385-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经颅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灵敏度进行比较.方法:从我院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收诊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筛选出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经颅超声造影诊断和常规超声诊断方式,对其诊断检出率、灵敏度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从诊断结果可以看出,在常规组中检测出狭窄的有2例,闭塞的有1例,检出率为6.00%;而造影组中检测出狭窄的有6例,闭塞的有2例,检出率为16.00%,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采用经颅超声造影诊断方式的灵敏度更高.结论: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用灵敏度更高的经颅超声造影进行检测诊断,能够提高检出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与治疗.

    经颅超声造影常规超声缺血性脑血管病

    经脐单孔细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研究

    胡先国
    386-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经脐单孔细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录的总计50例交通性鞘膜积液患儿为对象,随机以每组25例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实施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针对对照组,经脐单孔细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针对观察组,将两组的临床指标、并发症情况以及疾病复发情况作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长、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留院时长以及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0.00%)明显低于对照组(42.00%),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疾病复发率(0.00%)低于对照组(12.00%),但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脐单孔细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能增加交通性鞘膜积液患儿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情况,减少疾病复发情况,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经脐单孔细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鞘膜积液应用研究

    CT与MRI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多中心对比分析

    陈晓川
    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CT与MRI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多中心对比.方法:在2018.10-2019.10中,选取60例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CT与MRI诊断,将手术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对比其诊断效果.结果:手术病理结果与MRI诊断结果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CT诊断准确率显著低于MRI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P<0.05.结论:与CT诊断相比,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中采用MRI诊断,其诊断准确率更高,能够准确快速的诊断患者病变情况,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较高.

    CTMRI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

    益生菌对小儿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根除率及对患儿营养和发育的影响分析

    刘永娥
    387-3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益生菌在治疗小儿Hp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采取数字随机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小儿Hp感染患儿分成甲乙两组各50例,分别给予其常规三联疗法与三联疗法+益生菌应用,对比分析两组Hp根除率情况及其对患儿营养、发育的影响.结果:治疗后甲组Hp根除率为70%,显著低于乙组的92%(P<0.05);同时治疗后,两组患儿ALB与Hb两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SF与PA两指标比较,差异显著(P<0.05);另外治疗后两组身高、体重、臀围三项指标均有所增加,且乙组治疗后三项指标显著高于甲组治疗后(P<0.05).结论:给予临床小儿Hp感染患儿益生菌联合三联疗法可明显提高患儿Hp根除率,并较好改善患儿营养发育情况,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益生菌发育影响根除率

    老年退化性膝关节炎患者自身疾病认知及应对现状分析

    郭海鹏
    3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在2020年退化性关节炎将成为导致患者失能排名第4位的疾病,但目前此病尚无根治方法,治疗以防治为主.本研究探讨老年患者对退化性膝关节炎的认知以及应对策略,为提高农村患者生存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某医院就诊的261例>60岁退化性膝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考疾病常识模式设计半结构式问卷,访谈患者对退化性膝关节炎认知及其应对方式.结果:访谈过程中92.34%的患者提到感觉疼痛,86.97%的患者感到行动受限,>1/2的患者有>10年病史,97.32%的老年患者主动了解病情,63.22%的老年患者对自身病情认识不准确.患者中偏向治疗的人数达59.00%;对疾病持乐观态度60.54%;对疾病护理态度积极的患者占比达72.41%.因应策略中位居前3位的依次为使用内服或外用药物(100.0%),自行购买中成药、止痛和消炎药(70.88%),购买保健食品(67.82%).结论:老年退化性膝关节患者大多主动了解病情但认识不准确,加强对患者进行疾病干预和自我照顾教育,避免患者因担心自己失能或疼痛而产生负面情绪,以及不当因应方式.

    老年退化性膝关节炎疾病认知因应策略疼痛

    体位更换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光疗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李晓云
    389-3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体位更换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光疗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采用俯、仰、侧卧等多种体位更换;对照组采用单一式的体位.随后对两组患儿光疗前后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和新生儿经皮胆红素值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数据不存在差异性(P>0.05);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存在差异性,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高胆红素血症,体位更换治疗方法能够减少新生儿的哭闹不安情绪,提高其治疗效果,更加安全可靠,所以值得推广.

    体位更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光疗治疗

    经颅磁刺激对脑梗塞患者运动功能影响研究

    李娜
    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经颅磁刺激对脑梗塞患者运动功能影响.方法:以脑梗塞患者72例进行研究,研究时间是2018年4月-2020年3月,36例实施常规治疗,视为参照组,36例添加经颅磁刺激治疗,视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后运动功能评分优于参照组,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研究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优于参照组,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脑梗塞患者实施经颅磁刺激治疗,有效改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治疗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经颅磁刺激脑梗塞运动功能

    PCP/AIDS患者高分辨CT影像分型与CD4+T细胞计数相关性研究

    冉燕杜玉军
    390-3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艾滋病(AIDS)患者高分辨CT影像分型与CD4+T细胞计数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回顾性方法,由2018年、2019年,选择我院就诊的56例PCP/AIDS病例,对全部患者的各项CT表现进行分型,并对六大种类PCP有关的CD4+T细胞计数进行研究、分析,对其最终的结果观察并比较.结果:把PCP有关的CT表现分成了如下六大种类:透明磨玻璃型、浑浊磨玻璃型、实变型、囊变型、间质型、混合型依次是19、10例、7例、4例、11例、5例.各个分型PCP多组之间CD4+T细胞计数加以对比,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两两间进行对比,透明磨玻璃型较实变型、囊变型均更高(P<0.05),其余加以对比,没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结论:PCP/AIDS的各项CT表现都具有相应的特点,对其实施影像学分型,能够增多对PCP所具有的认知.各个分型PCP、CD4+T细胞计数间具有许多关联性,掌握这一关联性能够增强PCP总体的诊断、治疗效果与水平.

    PCP/AIDS检测高分辨CT相关性影像分型CD4+T细胞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