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月刊

1671-4954

editor@jtyy.com

0771-2623155

530022

广西省南宁市古城路31号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Journal Home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适应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新形势,独创药学家和名医联合办刊的新模式,以通俗、实用、权威为鲜明特色,以成为中国3亿家庭就医选药实用指南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院萘普生钠在治疗膝骨关节炎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许楚宏陈伟洪陈勃
    70-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系统调查我院治疗膝骨关节炎过程中萘普生钠的使用情况,评估其临床诊疗效果以及安全性,以期分析萘普生钠药物在我院骨科中应用的合理性。方法:本研究以2020年1月-2020年6月收治于我院的膝骨关节炎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萘普生钠药物在我院骨科膝骨关节炎治疗中的使用情况,统计上述106例患者使用萘普生钠药物的频率、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以期分析萘普生钠药物在我院骨科中应用的合理性。另一方面,筛选上述 106 例患者中使用萘普生钠药物进行诊疗的患者,通过比较诊疗前后患者疼痛程度以及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以期系统分析萘普生钠药物的临床诊疗效果。结果:1)我院骨科萘普生钠的使用频率为77。4%(86/106),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5。3%(82/86),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10。5%(9/86),主要表现为胃肠道不良反应、胸闷心慌以及头晕头痛等;2)较之于干预前,使用萘普生钠显著降低了患者的 VAS 疼痛评分以及 Lequesne-Mery 膝关节评分(P<0。05)。结论:萘普生钠药物在我院具有较高的使用频率,其能显著降低了患者的 VAS 疼痛评分以及Lequesne-Mery 膝关节评分,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但是其不良反应发生率需要引起临床医师高度警惕。

    膝骨关节炎萘普生钠使用频率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

    低剂量螺旋CT应用于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张艳婷
    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低剂量螺旋CT应用于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研究阶段为2017年6月~2018年6月,共纳入研究对象400例,均为接受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筛查者,根据影像学检查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螺旋CT检查,观察组采用低剂量螺旋CT诊断,比较两组诊断效果。结果:经病理学检查,400例筛查人群其中肺小结节101例,早期肺癌37例。对照组肺小结节检出率61。38%(62/101)、早期肺癌检出率81。08%(30/37)均低于观察组肺小结节检出率99。01%(100/101)、早期肺癌检出率100。0%(37/37),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图像质量优良率77。0%(308/400)明显低于观察组图像质量优良率99。25%(397/400),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接受肺部小结节、早期肺癌的患者采用低剂量螺旋CT可保证检出效果,提高图像质量,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低剂量螺旋CT肺小结节早期肺癌诊断价值

    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分析

    付煜
    7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高血压脑出血采用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计62例,均分为早期组(发病后6~72h接受手术治疗)和超早期组(发病后6h内接受手术治疗),两组患者均接受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与早期组相比,超早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再出血有2例,发生率为6。45%,观察组再出血有1例,发生率为3。22%,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优越,再出血率低,具有极高的可行性。

    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高血压脑出血

    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及血液透析滤过(HDF)治疗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李淑娟刘成元
    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及血液透析滤过(HDF)治疗慢性肾衰竭尿毒症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2019年1月期间血液净化中心的74例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取随机数字法划分为两组,分别是研究组与对照组,各有37例。对照组采取HDF治疗,研究组采取HFHD治疗,分析临床效果。结果:研究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内生肌酐清除率以及尿素氮低于对照组,血肌酐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免疫球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心脏病变、皮肤瘙痒、低血压以及肌肉痉挛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 HDF 相比较,给予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 HFHD 治疗,可有效减轻临床症状,同时还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高通量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慢性肾衰竭尿毒症临床疗效

    神经血管介入手术麻醉复苏的临床效果分析

    张群
    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神经外科血管介入手术麻醉复苏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神经外科血管介入手术患者80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注射生理盐水,观察组患者注射盐酸纳美芬注射液,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给药时间、拔管时间以及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给药、拔管时间方面,观察组要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比较,观察组同样比对照组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纳美芬注射液应用在神金外科血管介入手术麻醉患者中,能够缩短患者的拔管时间,促进患者恢复意识,确保患者可以平稳复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神经外科血管介入手术麻醉复苏

    产后出血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卡前列甲酯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分析

    郝蓉
    73-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卡前列甲酯栓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以及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66例产后出血患者,观察组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卡前列甲酯栓治疗,对照组行缩宫素+米索前列醇片联合治疗。结果:对比对照组,观察组明显改善了临床效果、产后出血情况、不良反应、各项临床指标、应激反应, P<0。05。结论: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卡前列甲酯栓治疗产后出血,效果显著。

    产后出血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卡前列甲酯栓临床效果应激反应

    EphA1蛋白在卵巢浆液性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张颖
    74-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EphA1蛋白在卵巢浆液性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60例卵巢浆液性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EphA1蛋白在卵巢浆液性腺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通过对比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与EphA1蛋白表达水平的关系发现,EphA1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转移情况、临床分期均无显著影响关系,但高病理分级患者的EphA1高表达率显著低于同等病理分级患者的EphA1低表达率。结论:EphA1蛋白在卵巢浆液性腺癌中的表达与WHO病理分级及患者预后生存期均有密切关联,EphA1低表达率越高表明卵巢浆液性腺癌WHO病理分级越高,患者预后越差,因此,EphA1蛋白表达可作为判断卵巢浆液性腺癌病理分级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EphA1蛋白卵巢浆液性腺癌表达

    以咽痛为首发症状的Ramsay-hunt综合征2例

    岳丽萍
    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报道2例以咽痛为首发症状的Ramsay-hunt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例Ramsayhunt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例患者均以咽痛为首发症状,继而出现耳痛,疱疹,周围性面瘫,声嘶,恶心呕吐等症状。结论:Ramsay-hunt综合征患者病损脑神经的顺序程度不同,典型症状出现的顺序和程度也不同,咽痛不减继而加重可推测IX、X脑神经受侵。

    Ramsay-hunt综合征咽痛

    探讨临床微生物检验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谢剑锋肖高小王志平
    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慢性胃炎治疗中微生物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80例入组对象均筛选自本院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研究时间选取2018年7月-2019年9月,所选患者均联合检验(胃黏膜组织快速尿素酶和病理学检查)、唾液抗幽门螺旋杆菌免疫球蛋白检验、粪便幽门螺旋杆菌抗原检验,对比检验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好准确度。结果:联合检验结果表明幽门螺旋杆菌阳性53例(66。25%),阴性27例(33。75%),唾液抗幽门螺旋杆菌免疫球蛋白检验特异度较粪便幽门螺旋杆菌抗原检验高,灵敏度、准确度低。结论:微生物检验在慢性胃炎疾病治疗中发挥的价值较高,为疾病的诊治提供资料参考,而且对患者没有伤害,在临床检验中,要重视。

    慢性胃炎微生物检验价值

    可吸收接骨板行下颌骨骨折内固定的临床疗效

    马临生
    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对下颌骨骨折患者行可吸收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86例下颌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钛板行内固定治疗,研究组采用可吸收接骨板行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咬合关系恢复良好率、张口度正常率及需行二次手术率。结果:研究组患者行二次手术率(0。0%)显著低于对照组(18。6%),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颌骨骨折患者行可吸收接骨板行内固定治疗,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咬合关系和张口度,还能降低其二次手术率。

    可吸收接骨板下颌骨骨折内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