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月刊

1671-4954

editor@jtyy.com

0771-2623155

530022

广西省南宁市古城路31号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Journal Home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适应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新形势,独创药学家和名医联合办刊的新模式,以通俗、实用、权威为鲜明特色,以成为中国3亿家庭就医选药实用指南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对四肢骨折的治疗价值评定

    张竞亮
    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对四肢骨折患者采取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3-2020。3期间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共计74例。患者入院后采取了不同的治疗方式,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患者采用常规钢板固定治疗,研究组37例患者采取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经过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后,术中出血量减少,治疗时间缩短,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数据对比符合统计学差异的判定标准。结论:对四肢骨折患者实施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其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四肢骨折生活质量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

    沈洋王彪
    36-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对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PFNA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比较。方法:选取从2017年4月到2019年4月就诊于永宁县人民医院骨科并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患者所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PFNA内固定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可以发现,观察组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快,疼痛感更弱,住院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对照组进行PFNA内固定术治疗,手术时间更短,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对比无显著差异。结论:经过本次研究分析可以发现,两种治疗方式各有优缺点,临床可根据患者的需求与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两者的临床效果都是很好的,值得推广。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PFNA内固定术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疗效比较

    不同阶段中药汤剂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致迟发性脑病的临床研究

    穆永茂王敏张世棋尹云霞...
    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在西医基础上结合不同阶段中药汤剂治疗一氧化碳中毒所致迟发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为对象,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单纯予以高压氧,研究组则加用不同阶段中药汤剂治疗。2个月治疗结束,比较巴氏量表与MMSE评分以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结束,研究组的巴氏量表与MMSE评分升高且幅度大于对照组,同时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阶段予以中药汤剂治疗,效果得到保障,保护了患者脑组织,有推广意义。

    一氧化碳迟发脑病中药汤剂总有效率

    浅析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术的应用与操作技术

    方文龙
    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术的应用与操作技术。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疑似小肠肿瘤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术检查方式和B超检查方式进行检查,并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和诊断正确率。结果:检查后,多层螺旋CT检查恶性淋巴瘤、腺瘤、小肠腺癌以及平滑肌瘤检出例数上均显著高于B超检查各恶性肿瘤检出例数。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检查方式的诊断正确率为89%,显著高于B超检查方式的诊断正确率的67%。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术在诊断恶性肿瘤疾病中的正确应用,可以提高对患者疾病的诊断正确率,便捷医生准确诊断患者恶性肿瘤疾病,从而能给予患者更好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大意义,值得推广普及。

    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术操作技术应用操作技术

    扁桃体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鼾症术后疼痛的分析

    段静燕
    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扁桃体联合腺样体切除术对治疗儿童鼾症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到2019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0例儿童鼾症的患儿,将其分为对照组(n=55)和实验组(n=55),分别实施双侧扁桃体切除术和扁桃体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后疼痛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无明显增加(p>0。05),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术后疼痛情况较对照组无明显增加(p>0。05),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扁桃体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鼾症的效果显著,且不会影响患儿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疼痛情况,术后打鼾症状明显缓解,需再次手术切除腺样体概率减少,值得推广应用。

    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儿童鼾症

    日间手术中小儿静吸复合全麻喉罩置入与神经阻滞复合镇静的麻醉对比体会

    高亚琼
    39-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日间手术中小儿静吸复合全麻喉罩置入与神经阻滞复合镇静的麻醉对比效果。方法:从2017年6月至2019年10月间在我院接受日间手术的患儿中选取66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计算机随机抽签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33例患儿,对照组接受七氟烷吸入麻醉,观察组接受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麻醉后苏醒时间、清醒时间、麻醉体动、呼吸抑制、苏醒期躁动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临床给予日间手术中小儿行给予神经阻滞复合镇静麻醉可有效降低患儿的清醒时间,减轻禁食禁饮给患儿带来的影响,降低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日间手术小儿静吸复合全麻喉罩置入

    人性化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史欣梅张紫薇
    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老年下肢骨折手术室人性化护理手段的实际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该院问诊并接受手术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80例作为分析对象,并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40例。实验组采取人性化护理手段,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手段。并对比术后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表(SAS)评分和术后护理满意程度。结果:术前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SAS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术后对照组患者SAS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对术后护理满意程度为97。50%,观察组患者为75。00%,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手术室护理工作时,人性化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同时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此方法值得推广。

    人性化护理老年下肢骨折手术室护理方法

    探讨丁苯酞针剂联合依达拉奉针剂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血脂、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张雯静樊青俐张豪达哇卓玛...
    4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以分组形式明确丁苯酞针剂联合依达拉奉在急性脑梗塞中的应用意义。方法:以2017。3-2020。3为时间线,将研究主体设为我院收治的20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采取随机均分的形式分组,对照组(n=100)以依达拉奉为用药方案,观察组(n=100)以丁苯酞针剂联合依达拉奉为用药方案,基于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血液流变学以及血脂水平等指标数据为依据评价各自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干预前两组NIHSS分值相当(P>0。05),在干预后两组呈现明显化差异,即观察组NIHSS分值更低(P<0。05)。干预前两组FIB、血浆粘度、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LDL、HDL、TC水平相当(P>0。05),在干预后两组呈现明显化差异,即观察组FIB、血浆粘度、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LDL、TC水平更低(P<0。05),HDL水平更高(P<0。05)。结论:将丁苯酞针剂与依达拉奉联合用于急性脑梗塞患者治疗中,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对患者血液流变学以及血脂调节也有显著效果。

    丁苯酞针剂依达拉奉急性脑梗塞神经功能缺损血浆纤维蛋白原

    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比较

    李光容
    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产妇分娩过程中应用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1月~2020年04月收治的80例产妇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n=40例,硬膜外麻醉)与研究组(n=40例,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组产妇镇痛效果。结果:对照组T1(3。88±1。29)分、T2(2。14±0。04)分、T3(2。01±0。87),均高于研究组T1(1。43±0。58)分、T2(0。87±0。07)分、T3(0。93±0。41),t=分别为0。7602、12。2484、111。3863、7。9403、0。14990,P均<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更具优势,在产妇T1、T2、T3阶段镇痛效果明显,能够缓解产妇分娩疼痛感。

    分娩镇痛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

    血清免疫球蛋白与自身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中的价值

    刘祝美
    4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在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中应用血清免疫球蛋白与自身抗体检测的实际价值。方法:对我院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200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进行研究,将其看做研究组,同时选择1200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看作为对比组,所有受检人员均行血清免疫球蛋白与自身抗体检测例,分析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中应用血清免疫球蛋白与自身抗体检测的实际价值。结果:与对比相比,研究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更高,但是IgG水平对比P<0。05认定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研究组患者自身抗体检测中出现阳性结果的指标包括SLA/LP、ANA、SMA、AMA、AMA-M2、GP210;研究组患者自身抗体检测中出现阳性结果中ANA阳性率最高。结论: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虽然IgG升高以及ANA等指标阳性虽然不是该疾病诊断的特有指标,但是实际诊断中也不可能忽视其作用,同时也不可仅凭自身抗体结果诊断或者排除自身免疫性肝炎。

    血清免疫球蛋白自身抗体检测自身免疫性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