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罗艺峰

季刊

1003-1499

lbj-919@163.com

029-85217708

710061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中路108号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Journal JIAOXIANG-Journal of Xi'an Conservatory of Music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反映和介绍国内外音乐学术领域的最新教学、科研成果为宗旨,热情关注现实音乐生活中的理论热点,追踪当今世界音乐研究进展,在“西安鼓乐”、“汉唐音乐文化”等专题领域影响较大,发表了一系列理论价值较高的研究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河西宝卷的源流与现状

    吴玉堂
    75-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唐代大乘佛教的广泛传播,奠定了明清时期的民间宗教卷本产生、发展的信仰基础,同时也形成了说唱结合、一领众和的讲唱形式.明清时期的"民间宗教家"利用这种有信仰基础的儒、道、佛思想和已被群众广泛接受的形式.在体式上,明代发展成熟的十字句也被"民间宗教家"吸收消化,并以十字句编写了大量故事卷本来支撑其宗教活动.为了广收教徒、多敛钱财,"民间宗教家"广泛宣传,使宝卷在全国范围迅速蔓延.无论是河西宝卷,还是全国宝卷,都并非"变文的嫡系子孙",而是经历了明清"民间宗教家"的加工改造,与佛教变文有了很大差异.21世纪之交,大众媒体普及,河西宝卷的念唱式微,其生命力有待于持续观察研究.

    唐代变文民间宗教河西宝卷发展历程

    延安时期民间音乐采集的历史探赜与经验启示

    闫若或
    8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鲁艺"音乐家群体开展的民间音乐采集、整理与研究工作,是延安时期中国新音乐探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抗日救亡、社会革命背景下完成的,有目的、有计划,具有明确政治导向的音乐实践活动,在民间音乐采集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曲谱集与音乐研究论著,对于新中国成立后的音乐事业建设具有开拓性意义,对延安时期民间音乐采集的历史价值进行探索,能够从中汲取相关经验,为当代学术研究带来种种启示.

    延安时期鲁迅艺术学院民间音乐采集

    奥利维尔·纳森《小提琴协奏曲》音乐分析——兼论纳森作品中多风格技法的融合

    李天然
    89-99页
    查看更多>>摘要:英国当代作曲家奥利维尔·纳森的《小提琴协奏曲》是一部同时具有序列技术、调式调性思维和浪漫主义式音响色彩的作品.在这部作品的音高组织中,纳森运用了序列技术生成前景中最基本的动机和旋律素材,运用以建立和巩固"调中心音"为主要目标的调性思维,将多个前景动机区分出层级,并搭建宏观音高结构.序列技法和调性思维两个本属于不同风格和时期的技法在这部作品中得以并置和调和,产生了个性化的听觉效果.作曲家理性、节制地控制与平衡多个创作要素,是使这部作品能够在多元化的现代主义语境下具有独特艺术价值的主要原因.

    奥利维尔·纳森音高结构序列思维调性思维

    交响音诗《千里江山》的文本生成及意象表达路径

    韦辉刘韵涵
    100-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交响音诗《千里江山》以北宋画家王希孟的传世之作《千里江山图》为创作灵感,并从中国古典诗词中撷取了大量素材,采用典型的中国风格标题音乐写法,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与美学意蕴融入音乐创作.作品将具象的视觉美转化为抽象的听觉体验,通过对意境的描述展现人的精神世界,采用自由连贯的音乐结构和不同的民族乐器与原画作相对应.在创作构思、美学观念及作品的意象表达上体现出鲜明的中国文化特征;在音乐素材组织逻辑上体现出通过单一音色到复合音色的层层叠加方式,构建"泼墨式"立体化音响的特点.作曲家将意象化的音乐材料、水墨画般的音色布局与色彩性的配器手法有机结合,使整首作品呈现出音画相联、声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千里江山》主题特征音色布局意象表达

    乔治·克拉姆《五首钢琴小品》音乐分析与演奏研究

    刘娟
    106-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乔治·克拉姆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初的《五首钢琴小品》标志了他创作成熟期的开始.以对称性为核心特征的音高组织方式和一些特殊钢琴演奏法是《五首钢琴小品》的特点,在作曲家之后的其他创作中也有所体现.在结构上,《五首钢琴小品》具有数理逻辑和对称性的特点,对称性的音高组织方式对作品的创作、表达发挥了多层次的全方位控制作用.对这部作品加以分析与研究,不仅能够补充和丰富乔治·克拉姆的钢琴音乐创作,而且对当前高等音乐院校的钢琴教学也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乔治·克拉姆五首钢琴小品音高对称特殊钢琴演奏法

    巴赫《A大调第一英国组曲》萨拉班德舞曲的装饰音演奏分析

    刘家禾
    113-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巴洛克音乐起源于17世纪的意大利并在欧洲的其他地区和国家蓬勃发展到18世纪中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这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音乐家之一.由于这个时期的记谱特点和历史资料的缺失,如何正确地、有品位地诠释巴赫的音乐作品一直存在争议.对于现如今的演奏者而言,诠释巴洛克音乐作品中的装饰音是演奏实践中不可避免要探讨的课题.巴赫《A大调第一英国组曲》(BWV806)萨拉班德舞曲的装饰音具有丰富和声、增添旋律色彩的特点,覆盖了颤音、倚音、波音等重要装饰音,能够为准确演奏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作品带来借鉴和启示.

    巴赫A大调第一英国组曲萨拉班德舞曲巴洛克键盘音乐装饰音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声乐课程的教学探索

    张克东
    119-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文科作为时代发展的基本方向,其本质是促进传统文科结合新技术、面向新时代实现升级重塑.声乐教学是高校音乐教学的主干课程,也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领域.其创新机制在于以课程思政为核心线索,确保声乐人才培养符合国家与社会需求,在此基础上面向社会服务,深度挖掘民族音乐文化,履行声乐艺术彰显民族精神、展现民族风貌的基础功能,弘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主题.高校声乐教学应遵循新文科建设的核心理念,通过学科融合、现代技术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因此,新文科建设中高校声乐课程的教学发展是继承与创新的双重互动,以继承为基础,以创新为途径,重构传统声乐教学体系.

    新文科高校音乐声乐教学声乐思政教学改革

    歌曲《锦绣秦川》创作特点与演唱技巧分析

    王欣
    125-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歌曲《锦绣秦川》由徐思萱作词,赵季平作曲,是赵季平声乐作品中运用秦腔音乐元素进行创作的代表作品之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这首歌曲描绘了八百里秦川的壮丽宏伟,也表达了西北人民对自然、家乡和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赞美,从而被广为传唱.在创作中,作曲家运用了大量的秦腔音乐元素,包括秦腔音乐的调式、板式及伴奏织体等.为了更好地突出陕西地域风格和表现演唱技巧,歌唱者在演唱时须融入陕西方言、秦腔演唱中的润腔,更要注重演唱过程中的情感表达等,如此才能更准确地演绎这首歌曲.

    《锦绣秦川》创作特点演唱技巧秦腔元素

    引领 碰撞 创新 交流——2023年北京现代音乐节综述

    张纯
    130-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京现代音乐节由中央音乐学院于2002年发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旅部、教育部和北京市政府认可的年度大型国际性音乐活动.北京现代音乐节至今已走过了 22年历程,已建立起国际化文化艺术交流平台,形成演出、教育、交流三大板块的特色发展模式,致力于推动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促进中外音乐文化艺术交流,为青年音乐家建立发展平台.现已成为国内外颇具规模和影响力的现代音乐盛会.2023年5月22日,北京现代音乐节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开幕,俞峰教授执棒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带来了作曲家秦文琛的"行空"协奏曲专场;5月26日,北京现代音乐节以"声悦启新篇旋律铸辉煌"为主题圆满闭幕.

    北京现代音乐节叶小纲新作品中国故事

    中国特色即兴伴奏的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研究——基于CNKI1981-2022数据

    杨小龙卢春歌
    135-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即兴伴奏之于我国音乐教育的热度,笔者通过中国知网(CNKI)、百度学术进行了关于"即兴伴奏"的文献搜索,选择从1981-2022年间收录的"即兴伴奏"研究的相关文献共4853篇.利用SPSS软件及可视化软件CiteSpace绘制知识图谱,对高频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得出"即兴伴奏"在我国音乐教育中日益凸显,其研究从最初钢琴教学一隅之地的相关探讨,逐渐拓展至即兴伴奏编配技法、键盘和声、伴奏音型、调式调性等相关理论,以至学科高速发展及教学改革创新.通过40年来即兴伴奏相关数据分析研究,我国应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注重即兴伴奏能力素养的内涵建设,加快实施音乐教育专业即兴伴奏核心课程改革,增强合作交流等几方面来推进即兴伴奏学科领域的繁荣发展.

    即兴伴奏音乐教育研究热点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