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机械工程材料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机械工程材料
机械工程材料

杨武

月刊

1000-3738

mem@mat-test.com

021-65556775-368

200437

上海市邯郸路99号

机械工程材料/Journal Materials for Mechanical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材料科技与应用专业技术性刊物。刊登钢铁材料、合金材料、粉末冶金、硬质合金、精细陶瓷、工程塑料和复合材料等工程用材料和特殊功能材料的科研成果和实验研究报告。介绍材料制备、热处理、加工、性能检测的新技术、新仪器设备。设有综述、试验研究和工厂经验等栏目。读者对象为材料科研、生产部门技术人员及相关专业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碲改质C70S6非调质钢的旋转弯曲疲劳性能

    张璐王梓菲刘年富李杰...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升降法和成组法对碲改质C70S6非调质钢进行旋转弯曲疲劳试验,研究了试样的旋转弯曲疲劳性能,分析了碲改质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当置信度为95%,失效概率分别为10%,50%时采用升降法得到的疲劳强度分别为385。0,458。8 MPa,采用成组法时分别为379。9,432。0 MPa,两种方法所测疲劳强度均高于企业要求和未经碲改质C70S6非调质钢;试验钢中硫化物为MnS和Mn(S,Te),大多呈曲率半径小的椭球状,评级结果为细系1。5级,粗系2。0级,其尺寸小于国内未经碲改质C70S6非调质钢,与国外未经碲改质C70S6非调质钢相当;碲改质主要通过调控硫化物形态、减小硫化物尺寸来改善C70S6非调质钢的旋转弯曲疲劳性能。

    碲改质C70S6钢疲劳性能硫化物S-N曲线

    淬回火工艺对N-Mo合金化Cr13型耐蚀塑料模具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樊译马党参迟宏宵周健...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N-Mo合金化Cr13型耐蚀塑料模具钢进行925~1 150 ℃保温0。5 h的油淬处理,再分别进行150~300 ℃保温2 h或者350~600 ℃保温1 h的回火处理,研究了淬回火工艺对该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淬火后的组织主要为淬火马氏体,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晶粒长大,第二相逐渐固溶进基体,试验钢的硬度先增大后降低,当淬火温度为1 050 ℃时,硬度达到峰值,为57。7 HRC,此时第二相基本固溶进基体,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仅为8。49%。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试验钢组织由回火马氏体向索氏体转变,第二相逐渐析出并长大;硬度呈先降低后升高再迅速降低的趋势,冲击吸收能量随回火温度的变化规律与回火硬度的变化规律相反,抗拉强度的变化规律与硬度的变化规律一致,屈服强度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并在回火温度为480 ℃时达到最大值,为1 445 MPa;在200 ℃以上温度回火后试验钢的塑性均保持在一个较好的水平。试验钢获得优异综合性能的热处理工艺为1 050 ℃×0。5 h淬火+200~300 ℃×2 h回火,此时组织为回火马氏体,硬度为48~53 HRC,抗拉强度为1 752~2 050 MPa,屈服强度为1 171~1 223 MPa,冲击吸收能量为41~51 J,断面收缩率为42%~51%,断后伸长率为17。1%~17。7%。

    耐蚀塑料模具钢淬回火力学性能N-Mo合金化

    基于小试样的定向凝固镍基合金蠕变性能评估方法

    黄文彬曹铁山王威迟庆新...
    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热处理态定向凝固镍基合金棒材上制取工字型非标准小试样和棒状蠕变标准试样,并进行了不同温度(800,850,900,980 ℃)下的应力松弛试验和不同应力(标准试样为250,350,450 MPa,小试样为250,350,400,450 MPa)下的蠕变持久试验,研究了标准试样和小试样的松弛蠕变和持久蠕变行为,建立了小试样松弛蠕变速率与标准试样持久寿命的关系。结果表明:小试样和标准试样的持久蠕变曲线均单调递增直至试样断裂,持久蠕变速率曲线均均呈"U"字型,两者的最小持久蠕变速率接近;小试样和标准试样的高温松弛蠕变曲线均单调递减,温度归一化后两者松弛蠕变速率分布在一条线上;持久蠕变和应力松弛试验后标准试样和小试样中γ'相均沿垂直于应力方向聚集粗化,属于N型筏化;标准试样持久寿命与小试样松弛蠕变速率存在线性关系,利用小试样松弛蠕变速率预测的持久寿命和标准试样实际持久寿命接近。

    小试样定向凝固镍基合金松弛蠕变显微组织

    燃料与氧化剂用量比对溶液燃烧法制备尖晶石型高熵氧化物结构和储锂性能的影响

    王之昕张惠李肖郭磊...
    2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金属硝酸盐为氧化剂、甘氨酸为燃料,采用溶液燃烧法在750 ℃下制备尖晶石型(K1/6Co1/6Cr1/6Fe1/6Mn1/6Ni1/6)3O4高熵氧化物粉体,并将该粉体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了燃料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比(0。2,0。5,1。0,1。5)对产物结构和储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高熵氧化物化学成分均匀且具有介孔结构;随着燃料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比的增加,高熵氧化物的结晶度、晶格常数、晶胞体积、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均增大,晶粒尺寸先减小后增大,最可几孔径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当燃料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比为0。5和1。0时,所制备的粉体具有相似的比表面积和类似的孔结构,但是前者具有更小的晶粒尺寸和最可几孔径。当燃料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比为0。5时,制备的电极在0。2 A·g-1小电流密度下循环100圈后放电比容量最高(1 196 mA·h· g-1),这与此时电极材料具有较小的晶粒尺寸和最可几孔径以及适中的结晶度有关;当燃料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比为1。0时,电极具有最优的倍率性能,在1。0 A·g-1大电流密度下循环400圈后的放电比容量高达1 133 mA·h·g-1,在3 A·g-1大电流密度下的比容量保持率仍高达59。4%,这主要与较大的晶胞体积有关。

    锂离子电池高熵氧化物尖晶石结构溶液燃烧法储锂性能

    电解抛光对含珠光体组织材料纳米压痕测试结果的影响

    张献光石鹏陈佳俊裴逸武...
    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含珠光体组织的HRB600热轧带肋高强钢筋在不同体积分数(20%,10%)高氯酸乙醇电解液和电解电压(20,15 V)下进行电解抛光,再进行纳米压痕测试,研究了电解抛光条件对纳米压痕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电解抛光后钢筋中的珠光体组织呈深黑褐色,铁素体组织呈白色,当电解液中高氯酸的体积分数为20%、电解电压为20 V时,两者的衬度差异较大,电解腐蚀程度较大,珠光体中渗碳体和铁素体的平均高度差较大,即表面粗糙度较大;较大的表面粗糙度导致纳米压痕载荷-位移曲线出现平台,纳米压痕测试失真。推荐电解抛光条件为电解液中高氯酸体积分数为10%,电解电压为15 V,电流为3 A,电解时间为6 s,温度为室温。

    珠光体电解抛光纳米压痕电解腐蚀

    MnFePBA/rGO/CC复合电极的制备及电化学电容性能

    缪天宇胡雨婷赵斌
    36-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共沉淀法在氧化石墨烯(GO)表面原位生长锰铁普鲁士蓝类似物(MnFePBA)纳米颗粒,获得不同MnFePBA和GO质量比(1∶0。1,1∶0。3,1∶0。5)的复合粉体;采用超声喷涂法将MnFePBA/GO复合粉体涂敷在预热的碳布(CC)基底上,并借助化学还原将GO转化成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制备出MnFePBA/rGO/CC复合电极,研究了复合电极的微观结构和电化学电容性能。结果表明:当MnFePBA与GO的质量比为1∶0。1时,MnFePBA颗粒发生团聚;当二者的质量比为1:0。5时,GO纳米片出现明显堆叠;当二者的质量比为1∶0。3时,GO与MnFePBA均匀复合,所制备的MnFePBA/GO/CC复合电极具有最高的比电容、最小的内阻及最快的离子扩散速率,电化学性能最优。当MnFePBA和GO质量比为1∶0。3时,化学还原法制备的MnFePBA/rGO/CC复合电极在1 A·g-1电流密度下的比电容由化学还原前的888 F·g-1增加到1 032 F· g-1;当电流密度从1 A·g-1增大到10 A·g-1时,比电容保持率由化学还原前的44。93%提升至54。55%,且在7 A·g-1电流密度下经过3 000圈循环后的比电容保持率仍为94。78%。

    MnFePBA复合电极超声喷涂化学还原电化学电容性能

    征稿启事

    43,62,94页

    热处理对高真空压铸AlSi10MnMg合金拉伸性能的影响

    罗国健孙有平何江美刘华燊...
    4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别对高真空压铸AlSi10MnMg合金进行T5(180 ℃×2 h)、T6(515 ℃ × 1 h空冷+175 ℃×2 h)和T7(460 ℃×1 h水冷+175 ℃×2。5 h)热处理,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条件下该合金的显微组织和拉伸性能。结果表明:经过T5热处理后的铸态试验合金铝基体相长大,圆整度较高,晶粒尺寸主要集中在20~80 μm,硅相仍呈细长状,与铸态试验合金相比,试验合金的抗拉强度提高了 8。9%,断后伸长率降低了 9。1%;经过T6和T7热处理后,铝基体相形状不规则程度降低,晶粒尺寸分别为2~50,2~30 μm,组织更均匀致密,硅相由铸态时的细长状演变为规则的圆形,试验合金的抗拉强度分别降低了 26。0%和23。9%,断后伸长率分别提高了 54。5%和72。7%;铸态和T5态试验合金的拉伸断裂方式均为韧脆混合断裂,T6和T7态试验合金的断裂方式则以韧性断裂为主,其中T7态试验合金拉伸断口中的韧窝细密且深,塑性更好。

    高真空压铸AlSi10MnMg合金热处理显微组织拉伸性能

    氢气含量与加载频率对X80钢管接头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影响

    刘忠李毅宋卫臣辛萌...
    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氮气,体积分数均为2%的H2+CO2以及体积分数分别为5%,2%的H2+CO2环境中,对X80钢管接头试样进行不同加载频率(0。1,1。0,10。0 Hz)的疲劳裂纹扩展试验,研究了氢气含量和加载频率对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加载频率为1。0 Hz时,氢气含量越高,接头母材、热影响区和焊缝裂纹扩展速率越大,且焊缝中的裂纹扩展速率增大程度最大;含氢环境中焊缝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小于母材和热影响区;当氢气体积分数为5%时,母材和热影响区均发生韧性断裂,但疲劳断口上存在微小的二次裂纹和少量平台状结构等脆性断裂特征,焊缝疲劳断口出现长度近80μm的二次裂纹,但断口形貌仍主要呈韧性断裂特征;氢气体积分数为5%时,随着加载频率增加,母材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加载频率为1。0 Hz时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最大。

    X80管线钢焊接接头氢致开裂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加载频率

    中文核心期刊《机械工程材料》2024年征订启事

    《机械工程材料》编辑部
    5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