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机械工程材料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机械工程材料
机械工程材料

杨武

月刊

1000-3738

mem@mat-test.com

021-65556775-368

200437

上海市邯郸路99号

机械工程材料/Journal Materials for Mechanical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材料科技与应用专业技术性刊物。刊登钢铁材料、合金材料、粉末冶金、硬质合金、精细陶瓷、工程塑料和复合材料等工程用材料和特殊功能材料的科研成果和实验研究报告。介绍材料制备、热处理、加工、性能检测的新技术、新仪器设备。设有综述、试验研究和工厂经验等栏目。读者对象为材料科研、生产部门技术人员及相关专业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静电纺丝法制备氧化铝纤维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包佩陈丰刘成宝刘守清...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静电纺丝是制备氧化铝纤维的重要途径之一,具有合成过程简单、纤维组分易于调节、纤维结构设计合理等特点,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介绍了静电纺丝技术的原理及进展,系统分析了工艺参数(聚合物参数、溶剂参数、纺丝液参数、过程控制参数、环境参数、热处理参数等)和铝前驱体种类(无机铝源、有机铝源、混合铝源等)对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阐述了氧化铝纤维应用领域(吸附过滤、催化、储能、高温隔热),并对静电纺丝法制备氧化铝纤维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氧化铝纤维静电纺丝应用领域铝前驱体工艺参数

    《腐蚀与防护》创刊45周年学术论坛暨2024管道完整性评估与修复技术研讨会

    《腐蚀与防护》编辑部
    9页

    烧结温度对无压液相烧结TiN陶瓷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叶凌云王亚军叶军宋海林...
    1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微米级TiN粉体为原料,纳米级Y2O3 和Al2O3 粉体为液相烧结助剂,采用无压液相烧结工艺制备TiN陶瓷,研究了烧结温度(1 700~1 850℃)对TiN陶瓷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电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烧结温度下陶瓷均由TiN、YAG(Y3Al5O12)和YAM(Y4Al2O9)三相组成;当烧结温度低于1 800℃时,TiN相分布均匀,YAG和YAM相较少,当烧结温度为1 800℃时,TiN晶粒长大,YAG和YAM相增多。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TiN陶瓷的相对密度、维氏硬度、抗弯强度和断裂韧度均先增大后减小,开口气孔率和电阻率均先减小后增大。当烧结温度低于1 800℃时,陶瓷的断裂方式以沿晶断裂为主,当烧结温度不低于1 800℃时以穿晶断裂为主。当烧结温度为1 800℃时,TiN陶瓷的综合性能最佳,其相对密度、维氏硬度、抗弯强度和断裂韧度均最大,分别为98。3%,13 GPa,420 MPa,6。1 MPa·m1/2,开口气孔率和电阻率均最小,分别为0。12%和3。04×10-7 Ω·m。

    TiN陶瓷无压液相烧结烧结温度显微组织力学性能电学性能

    国产加钒钢焊接接头不同区域的蠕变裂纹扩展行为

    顾腾飞王宁许开源曾熙婷...
    17-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国产2。25Cr-1Mo-V加钒钢焊接接头为研究对象,在550℃和不同初始应力强度因子(19。04,17。57,16。40,14。64,13。47 MPa·m0。5)下对母材、焊缝和热影响区进行蠕变裂纹扩展试验,研究了焊接接头不同区域的蠕变裂纹扩展行为,探究了应力强度因子和C*参量表征蠕变裂纹扩展速率的适用性,并观察了断口形貌。结果表明:随着初始应力强度因子的增加,母材、焊缝和热影响区的蠕变断裂寿命缩短,归一化稳态蠕变裂纹扩展速率增大。在相同初始应力强度因子下,焊缝的蠕变断裂寿命最长、归一化稳态蠕变裂纹扩展速率最小,说明焊缝抵抗蠕变裂纹扩展的能力最强,蠕变性能最佳;热影响区的蠕变断裂寿命最短、归一化稳态蠕变裂纹扩展速率最大。接头不同区域的归一化蠕变裂纹扩展速率与应力强度因子的变化曲线都呈类似"V"字形状,对应蠕变裂纹的萌生、稳定扩展和加速扩展阶段;应力强度因子和归一化蠕变裂纹扩展速率的分布具有显著的分散性;C*参量与归一化蠕变裂纹扩展速率具有更强线性关系,且C*参量和归一化蠕变裂纹扩展速率的分布集中。随着初始应力强度因子的增加,母材、焊缝和热影响区的断裂模式由沿晶断裂或穿晶断裂向沿晶/穿晶混合断裂转变。

    2.25Cr-1Mo-V加钒钢焊接接头蠕变裂纹扩展行为应力强度因子

    锆合金压力电阻焊接头热影响区中第二相的组织特征

    安军靖杨乐鲁立林健...
    2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热模拟试验机分别对Zr-4合金管和锆锡铌(Zr-Sn-Nb)系锆合金管与Zr-4合金柱进行压力电阻焊连接,研究了接头热影响区的第二相形貌、成分和晶体结构,并与母材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压力电阻焊的热力耦合作用下,Zr-4合金接头热影响区近熔合线区的第二相粒子发生完全溶解,近母材区的密排六方结构Zr(Fe,Cr)2 Laves第二相颗粒的数量相比母材显著减少,平均直径增大。Zr-Sn-Nb系合金接头热影响区近熔合线区的第二相颗粒数量很少,以直径小于50 nm的体心立方结构β-Nb相为主,近母材区的第二相颗粒数量介于母材与热影响区近熔合线区之间,由细小的体心立方结构β-Nb相以及粗大的面心立方结构(Zr,Nb)Fe2相组成。

    锆合金包壳管压力电阻焊第二相颗粒晶体结构

    论文摘要的写作要求

    《机械工程材料》编辑部
    31页

    硅、镍含量与制备工艺对Al-Si-Ni合金组织和热学性能的影响

    隋明冉张瑜璐李乙庚李鹏宇...
    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普通凝固、水冷铜模亚快速凝固和水冷铜模亚快速凝固复合热处理(520℃×6 h)3种工艺,分别制备了Al-11Si-5Ni合金、Al-22Si-10Ni合金和Al-33Si-15Ni合金,研究了不同合金的显微组织和热学性能。结果表明:Al-11Si-5Ni共晶合金在凝固过程中仅发生Al-Si-Al3Ni三元共晶反应,形成由α-Al相、共晶硅相和共晶Al3N相组成的三元共晶组织;Al-22Si-10Ni合金与Al-33Si-15Ni合金为过共晶合金,组织由初生硅相、初生Al3N相和三元共晶组织组成,其凝固过程分为初生硅相析出、初生硅相与Al3Ni相的共同析出以及Al-Si-Al3Ni三元共晶反应3个阶段;随着镍、硅含量的同步增加,初生硅相与Al3Ni相粗化;与普通凝固工艺相比,水冷铜模亚快速凝固工艺可以细化合金组织,而热处理使共晶硅相与共晶Al3Ni相发生球化。随着硅、镍含量的同步增加,合金的热导率与热膨胀系数均下降,而水冷铜模亚快速凝固复合热处理可以有效提升合金的热导率。水冷铜模亚快速凝固复合热处理工艺制备的Al-22Si-10Ni合金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其室温热导率为129。9 W·m-1·K-1,100℃热膨胀系数为13。8×10-6 K-1,25~100℃平均热膨胀系数为12。9×10-6 K-1。

    Al-Si-Ni合金镍和硅含量亚快速凝固显微组织热学性能

    焊接热输入对0Cr13Ni4Mo马氏体不锈钢电弧焊接头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周新宇胡志华栾道成王正云...
    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不同焊接热输入(9,13,17 kJ·cm-1)下对0Cr13Ni4Mo马氏体不锈钢板进行多层多道电弧焊,研究了焊接热输入对焊接接头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焊接热输入下所得焊接接头焊缝和热影响区的组织均为板条马氏体、少量δ铁素体和残余奥氏体;随着焊接热输入的增大,焊缝和热影响区的板条马氏体变粗大,δ铁素体含量增多;不同焊接热输入下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约为810,600 MPa,均高于母材且符合项目规定,屈强比均小于0。9,接头的拉伸性能良好,拉伸后均在母材处断裂;随着焊接热输入增大,冲击吸收能量减小,焊接热输入为9,13 kJ·cm-1下冲击断口中的韧窝尺寸略大且均匀,接头的冲击韧性更好;不同焊接热输入下焊缝的硬度为310~340 HV,其平均硬度高于热影响区和母材,随着焊接热输入的增加,焊缝和热影响区的硬度均略微降低。

    焊接热输入0Cr13Ni4Mo马氏体不锈钢显微组织力学性能

    7075-T6铝合金的放电等离子烧结连接工艺优化

    李德银万银根谢兰生陈明和...
    44-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对7075-T6铝合金进行连接,通过单因素法研究了母材表面预处理(400#砂纸打磨、化学浸蚀、400#砂纸打磨+化学浸蚀、2000#砂纸打磨+化学浸蚀)以及升温速率(10,30,50℃·min-1)、连接温度(450,470,490,510℃)、连接压力(4。5,5。0,5。5,6。0,7。0 MPa)和保温时间(45,60,75,90,120 min)对接头连接质量、剪切性能和变薄率的影响,确定了合适的表面预处理工艺以及最优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合适的表面预处理工艺为400#砂纸打磨,获得7075-T6铝合金接头的连接质量最好,接头界面未闭合孔洞很少,焊合率最大,为71。7%;随着升温速率的升高,接头的连接质量变差,但其焊合率均高于76%,接头的抗剪强度和变薄率均降低;随着连接温度的升高或连接压力的增加,接头的连接质量变好,接头的焊合率、抗剪强度和变薄率均增大,但当连接压力大于6。0 MPa时,焊合率和抗剪强度增加幅度减小,而变薄率大幅增加;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接头的焊合率、抗剪强度和变薄率的变化幅度均较小。400#砂纸打磨后7075-T6铝合金的最优连接工艺为升温速率50℃·min-1、连接压力6。0 MPa、连接温度490℃、保温时间45 min,此时接头的焊合率为81。3%,抗剪强度为132。9 MPa,变薄率为1。91%,剪切断裂方式为韧性断裂。

    7075-T6铝合金放电等离子烧结连接工艺优化剪切强度连接质量

    搅拌铸造结合搅拌摩擦加工制备不同体积分数SiCp/Al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行为

    谭东付康习张士琦夏少华...
    5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搅拌铸造结合搅拌摩擦加工方法制备了SiC颗粒体积分数分别为20%,25%,30%的SiCp/Al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并基于市域列车的实际运行工况(制动压力0。57,0。67,0。72 MPa)设计摩擦磨损试验,研究了不同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行为。结果表明:所得SiCp/Al复合材料均组织致密,无裂纹和气孔缺陷,SiC颗粒均匀分布在铝合金基体中,无团聚现象;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和硬度均满足制动盘行业标准要求,随SiC颗粒体积分数的增加,抗拉强度变化幅度较小,断后伸长率呈降低趋势,硬度呈升高趋势;当SiC颗粒体积分数为25%和30%时,复合材料的平均摩擦因数稳定在0。3~0。5,满足市域列车高速制动要求,磨损表面未发现明显的犁沟和分层,表面形成了完整的摩擦膜,但是SiC颗粒体积分数为30%的复合材料对偶闸片的磨损量较高,且在0。57 MPa制动压力下的摩擦稳定系数较低,摩擦副的匹配性差;当SiC颗粒体积分数为20%时,最大平均摩擦因数大于0。55,磨损表面犁沟和分层现象明显,磨粒磨损严重,最大犁沟深度达到45 μm,无法满足市域列车高速制动要求。

    SiC颗粒体积分数铝基复合材料搅拌摩擦加工摩擦磨损高速制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