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精细化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精细化工
精细化工

邵玉昌

月刊

1003-5214

jxhgbjb@126.com

0411-84699773,84685669

116023

大连市高新园区黄浦路201号

精细化工/Journal Fine Chemicals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1984年6月创刊,每月15日出版。它是中国化工学会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会刊、中国化学工业类核心期刊、中国轻工业类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创办最早的精细化工专业技术刊物。本刊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首批入编期刊之一;是美国《化学文摘》(CA)全球摘用频度最大的1000种期刊之一;部分文章已由美国《工程索引》(EI)、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CBST)、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等摘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β-咔啉杂合咪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体外抗肿瘤活性

    陈亮郭亮肖艳博马芹...
    881-8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L-色氨酸为原料,经Pictet-Spengler环化反应、氧化脱羧、N9-烷基化等反应步骤,合成了一系列β-咔啉杂合咪唑类化合物.目标化合物经 1HNMR、13CNMR和HRMS确证结构.采用MTT(噻唑蓝)法检测了目标化合物对肺癌细胞(A-549)、胃癌细胞(BGC-823)、结肠癌细胞(CT-26)、肝癌细胞(Bel-7402)和乳腺癌细胞(MCF-7)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大部分化合物对这 5 种肿瘤细胞株表现出了中等及优良的抑制活性.特别是3-苄基-11-(3-苯基丙基)-11H-咪唑并[1',5':1,2]吡啶并[3,4-b]吲哚(Ⅴr)对CT-26、Bel-7402和MCF-7细胞株的体外抗肿瘤活性较高,对应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9.5±0.4)、(7.4±0.3)和(8.8±0.6)µmol/L.分子对接结果表明,3-苄基-11-甲基-11H-咪唑并[1',5':1,2]吡啶并[3,4-b]吲哚(Ⅴa)、3-苄基-11-丁基-11H-咪唑并[1',5':1,2]吡啶并[3,4-b]吲哚(Ⅴf)和Ⅴr与VEGFR2激酶的多个氨基酸残基具有良好的结合作用.

    β-咔啉杂合咪唑合成抗肿瘤构效关系分子对接医药原料

    异海松酸基杂环酰胺衍生物的制备及抗癌活性

    刘娟娟张珺杨韶平
    890-894,9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获得结构新颖的抗肿瘤药物分子,以天然产物异海松酸(Ⅰ)为母体结构,合成了 9 个异海松酸基杂环酰胺化合物(Ⅱa~Ⅱi),其结构经FTIR、1HNMR、13CNMR和TOF-MS确证.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除Ⅱf 外,其余目标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均比母体化合物异海松酸的活性高,尤其是含有吡嗪杂环的化合物异海松酸基(2-氨基吡嗪)酰胺(Ⅱd)对人黑色素瘤(A375)细胞显示出显著的增殖抑制活性,其半抑制浓度(IC50)为 13.34 μmol/L,有望通过进一步结构修饰来提高活性,成为异海松酸类抗癌先导化合物.

    异海松酸杂环化合物合成抗癌活性增殖抑制医药原料

    CO2响应型β-环糊精材料用于稠油降黏

    孙彩霞马浩于福策夏淑倩...
    895-901,9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制备了一种环境友好型马来酸酐改性 β-环糊精(MAH-β-CD),温和条件下将其与聚醚胺(JD230)通过静电作用合成了具有 CO2 响应性的表面活性剂(MJD230).MJD230 能与稠油形成稳定的水包油乳液,进而有效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在CO2调控下,MJD230可重复用于稠油的乳化降黏和破乳.利用FTIR对MJD230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观察降黏率和乳液粒径优化MJD230 的合成条件,同时对降黏效果和乳液的稳定性进行了考察.将在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60 min,MAH-β-CD与JD230物质的量比为2∶1条件下制备的MJD230配成质量分数为 0.5%的MJD230 水溶液,其与稠油按照体积比为 3∶7 乳化后,稠油降黏率可达 99.19%.反应体系pH和电导率的可逆变化证明了MJD230 溶液对CO2 的响应性,这为表面活性剂驱油和CO2捕集相结合提高稠油采收率提供了可行的途径.

    静电作用表面张力CO2响应型表面活性剂稠油降黏破乳油田化学品

    高含蜡原油聚烯烃降凝防蜡剂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王翔张国欣陆原胡廷...
    902-910,9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丙烯酸十八酯(ODA)、十八烯(ODE)和苯乙烯(SM)为单体合成三元共聚物P(ODA-co-ODE-co-SM),以其为主剂合成了聚烯烃降凝防蜡剂POOS,对三元共聚物的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加剂前后原油流变性、析蜡特性、微观形态以及降凝防蜡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三元共聚物最优的合成工艺条件为 n(ODA)∶n(ODE)∶n(SM)=5∶3∶2、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含量(以丙烯酸十八酯、十八烯和苯乙烯总质量为基准,下同)为5‰、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8 h.当POOS质量浓度为200 mg/L时,原油流变性与未加POOS原油相比变化明显,15℃下加剂前后屈服应力为 50.30 和 2.95 Pa,屈服应力降幅为 94%,析蜡温度由 31.33℃降至24.94℃,凝点由25℃降至15℃,加剂后冷指测试防蜡率为88.00%,环道测试防蜡率为83.70%,蜡晶形态由针状转变为圆状结晶,加剂后蜡晶析出分布不均匀,多个微小蜡晶聚集析出形成单个聚集体,POOS 的加入有效改善了蜡晶分散形态,抑制网状结构形成,显著改善了原油低温流动效果.

    聚烯烃降凝防蜡流变性析蜡特性微观结构油田化学品

    XJ-21菌株在胍胶压裂液体系中破胶驱油的复合性能

    翟怀建董景锋张凤娟尹剑宇...
    911-9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储层压裂改造过程中,胍胶压裂液体系低温破胶难,储层改造效果差,是新疆油田油藏开发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针对这一技术难题,将微生物强化采油技术应用于压裂液体系中,从新疆油田吉 7 井区烧房沟组采集到油泥,通过对样品中微生物的富集培养及分离,筛选得到一株能够高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菌株,将其命名为XJ-21.结合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及16S rRNA序列分析结果,XJ-21菌株被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itlis).FTIR分析确定XJ-21代谢产物中的生物表面活性剂与环脂肽类结构一致.XJ-21菌株与外源ZW-027 菌株复配后,复配体系对油藏环境条件具有广泛适应性,不仅在温度为 35~55℃的范围内可以产生物酶使胍胶冻胶破胶,还可在 50℃下降低样品所在区块的原油黏度,降黏率可达 95.45%.在水驱后,使用复配体系驱油与仅用水驱技术相比可以提高10.14%的驱油率.

    压裂液胍胶微生物强化采油稠油降黏表面活性剂油田化学品

    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的构建及对水性油墨性能的影响

    郑咏佳费贵强段仪豪郑熙熙...
    920-9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丙烯酸(A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羟丙酯(HPA)、2-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乙烯基三异丙氧基硅烷(A-173)为单体,过氧化苯甲酰(BPO)、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TBPB)为引发剂,合成了丙烯酸酯大分子乳化剂,再通过无皂乳液聚合法合成了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将其与颜料等混合制备了水性油墨.采用FTIR、DSC、TEM、SEM对聚合物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不同BPO用量对丙烯酸酯大分子乳化剂的影响,不同AA添加量对乳液及水性油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BPO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4.18%时,丙烯酸酯大分子乳化剂具有最低表面张力40.43 mN/m;当AA添加量为单体总质量的1.00%时,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具有合格的储存稳定性,乳胶膜拉伸强度可达 5.00 MPa,断裂伸长率为 200%,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8.5℃,所制备的水性油墨黏度为23.79 mPa·s,附着牢度90.75%,耐摩擦性4.5级.

    大分子乳化剂乳液聚合丙烯酸酯无皂乳液水性油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