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西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西科学
江西省科学院
江西科学

江西省科学院

黄亲国

双月刊

1001-3679

sciencejx@126.com

0791-88177801

330029

南昌市上坊路382号

江西科学/Journal Jiangxi Scienc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双月刊,为江西省科学院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立足江西,面向全国,主要介绍江西省特别是江西省科学院的重大科研成果和阶段性科研总结,发表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实践价值的理、工、农、医及某些边缘学科的学术论文,有关江西省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的考察报告;报道国内外新理论、新学科的研究动态,本省和本院的重大学术活动;刊登有价值的文献综述和译文。本刊辟有学术栏目:数理科学、化学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工程与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管理科学、专栏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东江鱼类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许旺张茜容王伟民黎栩霞...
    678-6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调查研究东江流域鱼体内重金属的污染状况,2021 年 12 月和2022 年7 月对东江流域34 个采样点通过地笼、刺网和本地渔民购买等方式进行了鱼类样品采集,共获取鱼类样品 100 种,隶属于 12 目 32 科 78 属.通过分析,确定了东江流域鱼类群落结构空间分布情况,同时选取分布较广的 6 种鱼类(粲魚、鲮鱼、马口鱼、莫桑比克罗非鱼、齐氏罗非鱼、细鳞鲴鱼)测定鱼体内Zn、Cu、As、Cd、Mn、Cr和Ni 7 种重金属的浓度,采用单因素污染指数法、总污染指数法和目标危害比法评估了鱼类的重金属含量及其食用风险性,并进行了皮尔逊(Pearson)相关性分析,以确定鱼类中各种重金属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东江流域鱼体内Zn、Cu、As、Cd、Mn、Cr和Ni的含量范围分别为nd~49.99、nd~1.82、nd~0.09、nd~0.32、nd~43.92、0.47~1.72 和 nd~1.14 mg/kg,平均值分别为 22.74、1.01、0.03、0.05、20.6、0.97 和 0.22 mg/kg,均未超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的限量标准.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结果表明,细鳞鲴的重金属污染等级为轻污染水平,其余 5 种鱼类均为无污染状态.东江鱼类的单一重金属危害系数和多重重金属复合危害系数结果显示,7 种重金属中Cr的危害系数最高,说明应加强对鱼类中Cr重金属污染的管控.

    东江鱼类重金属污染健康风险评价

    热液铀矿床中赤铁矿的研究意义

    杨建俊
    685-689,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赤铁矿是热液铀矿床中常见的脉石矿物,与铀成矿作用关系密切,对热液铀矿床成因机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已将赤铁矿多手段剖解研究应用于IOCG矿床和华南姚安金矿的矿床成因研究中,并取得良好反馈.通过大量收集国内外赤铁矿和热液铀矿床研究资料,分析目前热液铀矿床成因机制研究中面临的问题,并总结赤铁矿的研究进展,探讨其应用于热液铀矿床成矿机制研究的可能.赤铁矿地球化学特征在成矿时代、成矿温度、氧逸度及成矿流体来源等方面提供了大量的有效成矿信息.基于此,赤铁矿相关研究成果可应用于热液铀矿床成矿机制研究.

    赤铁矿热液铀矿床定年方法研究进展

    基于时序InSAR技术的长沙市中心城区地表沉降监测

    蔡文刘向铜付顶瑶吴鹏...
    690-696,7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长沙市主城区的地表沉降情况,以 2020 年 7 月—2022 年 7 月覆盖长沙市中心城区 32 景sentinel-1A数据为数据源,使用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技术(PS-InSAR)和小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技术(SBAS-InSAR)对研究区地表形变信息进行了反演,主要得到以下几点结论:1)在监测时段内,研究区域存在地面沉降问题,大部分地区地表形变趋于稳定,且最大年沉降速率约-24 mm/a,沉降较为严重且分布范围较广的区域位于望城区和开福区;2)2 种反演结果在沉降区域空间分布上具有高度一致性,累计沉降量和形变速率量级上具有较小的差异和显著相关性;3)结合历史影像、地质特征、土壤特性等因素分析,发现引起长沙市主城区不均匀地面沉降的原因主要是受地质情况、建筑和道路等城市工程建设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PS-InSARSBAS-InSAR长沙市城区地面沉降交叉验证

    云南省安宁市元宝山磷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尹冬华
    697-7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元宝山磷矿位于禄劝—晋宁成磷区,属风化淋滤磷矿,该类型的矿床成因是含磷岩石在表生作用下富集而形成的风化壳型残积磷矿床.通过研究其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情况、矿体特征、矿石质量,总结了该矿区找矿特征标志.

    元宝山磷矿矿床地质特征找矿标志

    大斜度井中非平行地层几何真厚度计算方法

    胡雪琴王港秦臻王众鑫...
    701-705,7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正确求解地层真厚度是估算石油储量的基础,传统的求解公式采用垂直深度数据进行计算,对于非平行地层情况的适用性有所下降.为解决此问题,在非平行地层几何模型中,从更常用的测井深度数据出发,依据数学方法和三角函数关系,推导上下界面非平行条件下地层真厚度的求解公式,并讨论由于地层厚度参数变化对石油储量估算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公式利用测井深度、地层倾角、钻孔与地层倾向夹角及井斜角等信息可准确求解非平行地层的几何真厚度,地层厚度参数变化对石油估算的影响不可忽略.该研究为容积法估算石油储量工作提出需要注意的新问题.

    大斜度井非平行地层地层真厚度计算方法估算石油储量

    近62年铜陵梅雨演变特征及2020年梅雨异常分析

    林群星凌林王泽华
    706-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 1960-2021 年铜陵气象观测站梅雨相关气象观测资料,结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的季节进程,划分出近 62 a铜陵地区梅雨期,采用Morlet小波变换等方法对铜陵梅雨的时间序列进行分析,并对 2020年梅雨异常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铜陵梅雨呈现明显的年代际变化,2000 S梅雨量和梅雨长度为各年代际中最小值,2010 S梅雨量为各年代际中最大值.梅雨量主要受到 60、41、9 a主周期的影响,梅雨长度主要受到38、60、9 a主周期的影响.探寻出在整个研究时域只有 2020 年梅雨量和梅雨长度同时位于 3 个主周期的小波系数实部等值线高值中心及其周期波峰处,因此在多周期共振的结合下导致了 2020 年梅雨量、梅雨长度均创下历史极值.

    铜陵梅雨2020梅雨小波分析

    一次自动观测冰雹降水现象验证分析

    周晓香李志鹏赖亮徐全倩...
    712-7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地面气象要素、雨滴谱及雷达回波产品观测资料,验证分析 2018 年 3 月 15 日江西 58508 站、58600站和 58601 站一次自动观测冰雹记录是否准确、可靠.结果表明,三站自动记录降雹前后地面气象要素变化剧烈,符合冰雹天气过程气象要素变化特征;三站降水粒子数浓度高值均与降雹时段基本相一致,不同粒径等级降水粒子雨滴谱数浓度随粒径的增加呈明显减少的三峰型结构分布,不同速度等级速度谱浓度也均呈三峰型结构分布,三峰型结构表明大气不稳定层级强;三站自动观测最大谱宽均大于规范规定冰雹的观测标准5 mm,其中58600站谱宽最大为15 mm;三站雷达回波强度均>60 dBz、风暴的顶高均>8 km、VIL值均>45 kg/m2,均是典型冰雹特征的回波.以上结果均表明此次自动观测冰雹现象记录准确、可靠.

    自动观测冰雹现象雨滴谱雷达回波验证分析

    嘉善县近地层臭氧浓度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谢韶青刘婧晨姚益伟吴盛辉...
    718-7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研究分析 2015-2019 年嘉善县近地层臭氧浓度、污染日数和气象要素间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1)嘉善县臭氧污染在夏季最严重,接下来依次为春季、秋季,其中 5-6 月臭氧浓度及污染日数较 7-9 月更明显;2)嘉善县最容易出现臭氧污染的 6 种大气环流形势为低压前部、高压后部、高压控制、高压底部、海上低压外围和均压场,出现频次最多的是均压场和高压类;3)臭氧浓度与气温、日照呈正相关关系,与最小相对湿度、8-20 h降水和平均风速呈负相关关系,说明臭氧浓度变化受多种气象要素影响,并非是单一的要素导致;4)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法建立了不同季节的臭氧浓度预报模型,对 2020 年臭氧浓度实况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臭氧浓度预报模型对预测嘉善臭氧浓度有一定指示意义.

    嘉善县臭氧浓度气象条件

    新余市短时临近预报预警系统研究

    张捷肖云
    724-729,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能力,守好气象防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主要对降水估测及预报、强对流天气短临预报、强对流潜势预报三大方面进行研究,并分别在 4 种强对流天气实况中检验,结果表明,新余市短时临近预报预警系统使用动态分级Z-R关系进行降水估测,结果较好,与实际发生降水位置和强降水中心基本一致,对于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短临预报也有较好的效果,但强对流潜势预报过于依赖模式.

    强对流降水估测雷达回波外推潜势预报

    乡村温泉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永丰县君埠温泉为例

    毛春莲
    730-7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温泉旅游已然成为朝阳产业中的热点,合理利用和科学开发乡村温泉旅游资源有利于建设美丽乡村和促进乡村振兴.以永丰县君埠温泉为例,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定量综合评价了温泉的旅游资源价值,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居民访谈等方式探究了温泉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立足可持续性,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从多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温泉开发和发展策略,以期为景区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

    君埠温泉乡村温泉旅游资源开发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