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江西农业大学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江西农业大学

石庆华

双月刊

1000-2286

ndxb7775@sina.com

0791-83813246

330045

江西省南昌市志敏大道1101号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Journal Acta Agriculturae Universitatis Jiangxiensis(Natural Sciences Ed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江西农业大学学报》是江西农业大学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综合性农业学术刊物,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ISSN 1000-2286,CN 36-1028/S。本刊立足于国际国内农业科学的发展前沿,理论探索为主,面向社会,刊载有关农业科学、林业科学、植物保护、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与工程、资源与环境科学、农业工程等学科具有创新价值的学术论文、研究简报和研究综述等。本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科院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美国《生物学文摘预评》(BA)、意大利《农业索引》(Agrindex)、英国《动物学记录》(ZR)、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学中心文摘》(CABI)、波兰《哥白尼索引》(IC)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信息源》、《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信息源》、《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等20多种国内外权威数据库收录,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红豆草种子物理-化学法协同破眠机设计与试验

    陈帅康孙步功郑小宝祁渊...
    1052-1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种子因硬实而产生的休眠现象会导致种子晚发芽或不发芽,影响种子区域化专业化生产。红豆草作为典型的硬实豆科牧草种子,有很高的休眠率。为解除种子休眠、提高种子发芽率,使种子苗齐苗壮。研究采用物理-化学协同破眠的方法,设计双辊挤压摩擦与化学液浸泡相结合的破眠机,实现物理-化学破眠方法协同作业。[方法]以种子发芽率为试验指标,开展物理-化学法结合试验,确定种子发芽影响因素,验证物理-化学法协同破眠的可行性。[结果]利用EDEM、ANSYS和Design-Expert等分析软件分析得到发芽率影响显著性的因素依次为研磨辊粗糙度、浸泡时长、研磨缝隙、研磨辊转速和浸泡液浓度;最优工作参数为:研磨缝隙2。5 mm、研磨辊转速1。4 m/s、研磨辊粗糙度设200 目、浸泡液浓度15%、浸泡时长90 min。[结论]通过标准发芽试验对比发现物理-化学法协同破眠机处理后的红豆草发芽率均值为93。18%,与拟合函数优化结果一致,证明物理-化学法协同破眠的设计可靠性与高效性。

    红豆草种子休眠物理-化学协同双辊摩擦参数优化种子萌发

    改性木屑和稻壳生物炭对土壤镉形态和水稻镉吸收的影响

    曾庆阳熊振宇张书扬林蓉...
    1066-10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农田镉(Cd)污染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探究不同改性生物炭对我国南方Cd污染农田中Cd形态变化及其在水稻中的富集特征的影响,为南方红壤性水稻土的安全利用和农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木屑和稻壳制成木屑生物炭(WCBC)和稻壳生物炭(RHBC),并用KOH和K2SiO3进行改性,共得4种改性生物炭,KOH改性的木屑生物炭(WCBC-KOH)和稻壳生物炭(RHBC-KOH),K2SiO3 改性的木屑生物炭(WCBC-K2SiO3)和稻壳生物炭(RHBC-K2SiO3)。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生物炭和添加量(0。25%、0。5%、1%)对红壤性水稻土的影响,包括化学性质(pH和有效硅)、Cd形态、水稻生物量、各组织的Cd富集和硅含量的影响。[结果]6种生物炭均能提高水稻土pH和有效硅含量,且随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添加生物炭减少了土壤中可交换态Cd含量,同时增加了土壤中残渣态Cd含量,导致土壤中Cd的生物有效性和流动性显著降低,进而减少水稻对Cd的吸收。此外,添加生物炭还可以提高水稻地上部干物质重和产量,同时还显著增加了水稻地上部各组织的硅含量。相关分析表明,土壤pH和有效硅含量与可交换态Cd和水稻各组织Cd含量极显著负相关,且土壤pH降镉作用大于土壤有效硅的作用。[结论]6种生物炭均可使土壤中Cd向植物难利用形态转化,同时促进水稻生长和提高水稻产量,添加KOH和K2SiO3改性生物炭的效果要优于未改性生物炭。

    改性生物炭土壤镉形态镉积累水稻

    不同类型纳米生物炭特征及对土壤镉污染修复效果的影响

    刘东明魏圆慧罗卿福贾广昊...
    1076-10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生物炭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上有一定修复效果,然而未改性生物炭的修复潜力往往较低,生物炭改性可有效提高生物炭表面官能团的种类和数量,增加与重金属相互作用的位点数量,进而提高重金属的修复效率。[方法]对木炭、竹炭、秸秆炭3种类型生物炭进行纳米改性并用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进行表征,采用培养试验,设置不添加生物炭对照、3种不同类型生物炭处理、3种纳米改性生物炭处理共7个处理。[结果](1)不同类型生物炭纳米改性后表现出孔隙增多、孔径增大、粒径减小,丰富了官能团结构,使含氧官能团强度增加;(2)纳米生物炭可以提高土壤pH、有机碳(SOC)、可溶性有机碳(DOC)、易氧化有机碳(EOC)、颗粒有机碳(POC)含量,其中纳米竹炭相较于未改性竹炭处理SOC提高了20。77%,纳米秸秆炭对土壤DOC、LOC、POC提升效果最好,相较于未改性秸秆炭分别提高了17。05、10。88%、63。36%;添加生物炭也增加了土壤蔗糖酶和纤维素酶活性。(3)添加生物炭使土壤重金属镉有效性降低,改性后增强了对土壤有效态镉的转化,促使可交换态镉和可还原态镉向可氧化态镉和残渣态镉转化迁移,其有效性与土壤pH和有机碳相关。[结论]生物炭纳米改性后其含氧官能团增加,在提高土壤有机碳及降解重金属镉有效性上具有很大潜力,且不同类型纳米生物炭对土壤有机碳及镉形态的影响不同,纳米秸秆炭效果最佳。

    纳米生物炭生物炭表征土壤有机碳镉形态

    不同改良剂对河西灌区盐碱地土壤肥力状况的改良效应

    姜雪郭丽琢牛济军高玉红...
    1086-10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旨在进一步提升盐碱地的生产能力,促进我国农业经济持续发展,探索不同类型改良剂对盐碱地土壤肥力改良效果。[方法]通过田间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以不施改良剂为对照(CK),有机肥(T1)、粉煤灰(T2)、生物炭(T3)、糠醛渣(T4)、蚯蚓粪(T5)、腐殖酸(T6)、克碱王(T7)、粉煤灰+有机肥(T8)、粉煤灰+糠醛渣(T9)、生物炭+糠醛渣(T10)、蚯蚓粪+腐殖酸(T11)研究了11种土壤改良剂对河西走廊盐碱地土壤肥力的改良效果。[结果]不同方案改良剂均能不同程度提高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养分含量。与CK相比,各改良剂处理均显著增加了盐碱地0~30 cm和30~6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幅分别达4。09%~26。44%和14。67%~28。38%,而生物炭+糠醛渣处理提高幅度最大,其次为生物炭和有机肥处理;与CK相比,有机肥处理显著增加了各土层土壤全氮、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0~30 cm土层分别增加了591。15%、111。91%和242。01%,30~60 cm土层分别增加了148。16%、154。60%和93。08%。[结论]单施有机肥与生物炭配施糠醛渣均可有效提升盐碱地土壤养分含量,对该地区综合改良利用盐碱地具有明显优势。

    河西灌区盐碱地改良剂有机质氮磷钾养分土壤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