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池平青

双月刊

1000-5862

lkxb@jxnu.edu.cn

0791-8506814

330027

南昌市北京西路437号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Editi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自然科学领域的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创刊于1957年,是江西创刊最早的科技学术期刊,现国内外发行。仅“九·五”期间,江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先后8次受到多级政府主管部门的奖励,有近20家中外权威文摘或数据库将本刊定为摘编刊源。主要刊载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通讯工程、环资保护与开发等基础与应用研究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团簇FePS3的极化率及催化性质研究

    魏代霞方志刚宋静丽吴庭慧...
    75-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团簇FePS3 各优化构型内部电子在受外电场影响时的变化情况及其催化性质,运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杂化泛函方法,并使用def2-tzvp基组对设计出的几何构型进行全参数优化和频率计算,共得到在二、四重态下的 12 种优化构型.从各构型的极化率、能隙差、态密度图、HOMO和LUMO轨道图以及反应活性参数分析发现:构型 1(2)的极化率和极化率各向异性不变量均最大,易受外电场影响且容易发生形变.构型 4(4)和 2(2)对外电场响应能力较弱且结构最紧凑,不易发生形变.构型 6(2)的能隙差最小,电子跃迁最容易,并且该构型的第 1 电离能相对较小,电子亲和能、电负性和亲电指数均相对较大,催化活性最强.分析比较态密度图和HOMO、LUMO轨道图发现:团簇FePS3 的失电子能力强于其得电子能力,且S原子对团簇HOMO轨道和LUMO轨道的贡献大于P、Fe原子,这表明团簇FePS3 的催化活性主要由S原子贡献,但是P、Fe原子的贡献作用亦不可忽视.

    团簇FePS3密度泛函理论极化率能隙差反应活性

    水液相下两性Lys分子手性反转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崔金玉蒋倩云王丽王聪...
    83-93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M06-2X和MN15 方法,结合自洽反应场理论的SMD模型方法,研究了在水液相下两性赖氨酸分子的手性反转.反应通道研究发现:反应可以在α-H以羰基O为桥、以氨基N为桥以及α-H迁移到羰基O后氨基H再向α-C迁移的 3 个通道上实现.势能面计算结果表明:在隐性溶剂效应下 3 个反应通道基本没有优劣之分,速度决定步骤能垒为 233.6~243.0 kJ·mol-1;在显性溶剂效应下α-H以氨基N为桥的反应通道为优势通道,速度决定步骤能垒为 110.0~114.3 kJ·mol-1.计算结果表明:在水液相下光学纯的手性赖氨酸分子可以缓慢地消旋,生命体不宜长期补充赖氨酸.

    赖氨酸手性反转密度泛函理论过渡态溶剂效应能垒

    基于铯铟硒薄膜特性的研究

    程世清刘红梅
    9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通过共蒸发CsF、In、Se的方法制备了含Cs的铟硒化合物薄膜(Cs-In-Se),对其物质特性及光学特性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例研究重碱金属铟硒化合物提升Cu(In,Ga)Se2 太阳电池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Cs-In-Se薄膜所起的积极作用如下:1)Cs-In-Se薄膜带隙具有可调节性,可以作为中间层来调节异质结之间带隙失配的问题;2)Cs-In-Se 薄膜对光有高透射和低吸收的特性,作为附加层存在对Cu(In,Ga)Se2 薄膜的光吸收不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3)Cs-In-Se薄膜表面更为平滑,有利于减少异质结界面复合.

    CIGS太阳电池重碱金属后沉积处理碱金属铟硒化合物

    US/PS技术协同处理天然气管道污物试验及中试研究

    熊平邱阳肖秀婵李强林...
    100-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针对天然气输送管道产生的清洗污水及受污染膜组件,采用超声耦合过硫酸盐处理技术,将污水及固废物协同处理,并搭建了撬装式中试处理装置.实验结果表明:当过硫酸盐加入量为 0.33 mol·L-1、初始pH值为4.0、超声功率为840 W、过硫酸盐投加次数为5 次时,在反应6h后COD去除率为80.08%.在协同处理膜组件后,出水水质及膜组件浸出液浓度均能满足排放标准,现场中试结果表明:处理效果持续稳定,撬装装置可结合生产实际间歇式运行,最佳条件核算成本为 168.3 元·m-3.

    超声过硫酸盐清洗污水硫酸根自由基

    紫金白溪自然保护区白鹇活动节律分析

    张燕婷吴林芳张志坚李玉峰...
    105-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0 年 7 月至 2022 年 8 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广东省紫金白溪自然保护区内白鹇的日活动节律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白鹇的行为具有明显的昼行性,日活动节律有 2 个高峰期,分别出现在 6∶00-7∶00 和 15∶00-16∶00,活动低谷期在 12∶00.白鹇在不同季节内的日活动节律存在变化,冬夏季差异最为显著,日活动节律重叠程度最低(Δ=0.860,P<0.01).在相同季节的不同海拔上白鹇的活动节律也存在一定差异,主要体现在夏季.夏季高海拔带个体活动比低海拔带个体活动频繁,早晨更为活跃;低海拔带个体活动则在午后更为活跃.

    红外相机白鹇日活动节律季节变化海拔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封3页